东北文学体现了哪些特有的东北地域文化?

千年红松的根系在地脉中疯长,年轮里嵌着萨满祭文的甲骨文。+巡林人的斧柄发芽那夜,守山犬对着月晕狂吠,它看见了黄三太奶的烟袋锅里点着萨满教的引魂幡。+出马弟子在雪地里烙下狐瓜印踩出七星。+泛黄的老铜镜中显出保了这家两代保家仙的原影,竟是万物有灵下百年前猎户枪口故意一抬一时善念的回馈。+林中荒废的城隍庙里生死簿被野狐舔破,孟婆碗底沉着关东烟灰。+十万山鬼踩着熊掌印过老风口,功德箱里落着金代的铜箭镞。+有人说,胡三爷的尾巴毛扫过坟圈子,供桌上黄纸无火自燃。+日头才刚坠到黑龙江水平面时,老赫哲人的桦皮船便已摇碎了金箔似的水纹。+有个老人蹲在滩头上补网,粗楞的手指叫尼龙绳勒得通红通红,就像他记忆里恍如隔日那般年轻时节猎的鹿胎血。+就这样的老了啊。+他的感慨中冬天就来了。+老人回首看见小孙子在冰窟窿边上钓鲑鱼。+眼角细纹里绽出一段他也是个孩子的记忆,此时彼时他爷爷总唬他说冰窟窿里的鱼线那头牵着好奇春来没来的龙王爷。+钓上来的鱼可都是龙王爷的胡须变的,小孩子靠近冰窟窿耍鱼晚上龙王爷要找哩。+他记得以前的老人家还喜欢吓唬小孩说结了冰的江底沉着金代海东青的铜铃。谁家小孩不听话凿冰窟窿,夜里就有披着羽毛的女人浮上来在谁家小孩床头叮当响。+儿子才把小孙子送来身边没两天,就跟着外来旅游的游客和游船马达声搅在一起进了城里,说得补课了。+老人不肯跟儿子进城说起来也好笑,这片土地他埋怨了半辈子,临老了反倒放不下了。+送走小孙子的夜里老人做了个梦,梦里梦见他竟然变成了条胖头鱼。+浮出水面好奇春来了没来的时候,窥见一个孩子蹲在冰窟窿边上网鱼,网眼里筛着千百片日光。+风鼓起腮帮子一吹。+鹅毛似的雪花被卷起来乖巧供在江神庙的供桌上。+林子里的云杉苗挤着老红松,他被孩子拎起又放在雪地里晒成鱼坯子。孩子奶奶手下的盐粒子簌簌落,像龙王碎给这片土地上艰难讨活人们的碎银子。+梦里的小孩子一会是老人,一会是孙子。+窗外是零下四十来度的极寒,远处林子里一棵红松的树脂正在缓缓凝结成今年的晶莹的琥珀。+墙上挂着颗小孙子捡来的琥珀,小孙子举着手机给老人科普说琥珀里凝结跟封存着远古时代的生命密码。+而东北文学也正是这样一枚特殊的时代凝结而成的琥珀。+于皑皑雪原与莽莽林海的淬炼中,将萨满鼓的震颤、狩猎民族的呼喊、闯关东者的血泪以及工业文明的铁锈味儿都层层包裹着,最终成了一颗独特的审美晶体。+我上小学的时候课本中描述这片土地时写作"白山黑水",肥沃,棒打狍子,锅跳鱼。+当我真实的第一次踏上土地我才发现这片土地的严酷。+这里抛开其他的不说,就单纯已一种写作角度来思考的话,恰正是这种白山黑水严酷的自然法则才孕育出来了文学场域中东北文学的野性又悲怆的叙事传统。+单纯已写作来形容,白山黑水恰是一场冰与火之歌。+于冰雪林野中,于柴火噼啪里终是淬炼出了顽强不息的一种坚韧生命力。+比如说鄂温克族的创世神话中,他们描述出来的神话是萨满用桦皮船载着日月星辰渡过黑龙江,鹿角上栖息的精灵化作漫山白桦。+这种将自然元素人格化的叙事策略,也许是构成今天东北文学最原始的基因图谱。+迟子建写《额尔古纳河右岸》时提到的驯鹿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一种连接着人间与神界的灵媒。它们的犄角划破雾霭时,神话里山神"白那恰"的呼吸便在这片土地的针叶林间流动。+我们研究民俗文化的时候一种提到萨满教信奉着万物有灵。+万物有灵落在了东北文学的认知体系里,就使得东北作家笔下的自然从来都不是静默的背景。+而是一种充满了神性的叙事主体。+满族说部《乌布西奔妈妈》记载了一种叫"雪祭"的仪式。+这种仪式落在班宇的《冬泳》中封冻的浑河便成为了一座巨型祭坛,破冰而入的泳者们放佛正在以肉身献祭,当神话民俗与当代文学碰撞就演化为了一种对自然暴力的美学转化。+可能是作者企图以此来洗涤掉工业创伤的精神涤荡?可能啊,我也是猜测。+但我的阅读理解中,这是一种将生存困境升华为仪式的写作策略,(别杠,我也是北方人,不要来杠说脱离群众或者何不食肉糜。我们单纯从写作和文学角度来思考的)其实也是一种暗合着北方先民们企图通过巫术来征服自然客服恐惧的集体无意识。+但也是这种才使得苦难叙事获得了超越性的审美维度。+在落在《平原上的摩西》里,锈蚀的工厂废墟里游荡着熊的幽灵。也许这里的幽灵既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精神遗骸,也是对当时迷茫的丛林法则的一种隐喻。+当鄂伦春的猎人们不再向熊骨献上烟草,当浩浩荡荡的下岗浪,这种截然而止断裂的祭祀传统在小说中又被转化为了对当年……资本倒卖国企的一种暴力的无声控诉。+闯关东民谣中有一种"死逼梁山下关东"的决绝。+当这种昂扬向前的人们一路来到这片土地上后,又化作了一种孕育出后来东北文学特有的硬汉美。+这种响当当的硬汉美学落在萧红的《生死场》里,化作了金枝在暴风雪中分娩的场景。+硬生生将生育的痛苦与黑土地萌发的力量并置,揭示出了生命哪怕是在最严苛的环境中依旧能悖论式绽放。+我一直觉得这种将肉体苦难转化为存在勇气的书写方式很能触动人心,因为这是一种人类的赞歌。而这种赞歌恰成了构建起东北叙事的伦理根基——即在绝境里寻找尊严。+而这种人类的赞歌又跟萨满教构建出来的"三界宇宙观"于东北文学中一起演化为了一种独特的空间诗学。+比如说阿成《胡天胡地风骚》中写铁路的汽笛声惊醒了沉睡的山神,火车车厢成为流动的人间界,原始森林是神灵栖居的上界,而煤矿巷道则通向黑暗的下界。+这种蛮有文学鉴赏的垂直空间叙事不仅再现了东北的地理层级,更是隐喻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这片土地的……价值。+鄂温克有一句谚语叫"火塘熄灭时,故事就死了"。+火塘熄灭时,故事就死了。+还真是。+这句谚语落在东北作家们创造的故事里叙事里就形成了一种已冷暖当叙事的机制。+郑执的《仙症》里写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冰灯里说疯话。+人在极端寒冷中通过语言燃烧来获取温暖的写作姿态有些太悲凉了。同样的还有迟子建的《伪满洲国》故事里关东军司令部的地基下渗出的萨满的血。+殖民、侵略与原始信仰在文本中激烈碰撞。+火塘熄灭时,故事就死了,这种历史错位造成的剧烈叙事张力又使得东北文学中的魔幻书写始终带着一股冷冽悲凉刺痛的痛感。+我看书上写额尔古纳河有一处永不封冻的河段,就好像给东北文学的文字里又注入了一种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雪压折了树枝,冰封死了狍子眼。风像狼群撕扯帐篷,雪是萨满撒向人间的骨粉又充斥着一种残酷无情的自然暴力。+可是这一种残酷下又暗示着人与环境间的征服关系。+落在文学作品里又描写出一副零下四十多度的严寒,可人们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凿穿苦寒。+落在文学创作里就是当物理世界的寒冷已经超出日常经验的阈值,就需要用一种暴力的语言来书写。+这种暴力描述慢慢演化成了东北文学特有的一种"巫性修辞"。+我第一次听说鄂伦春语中……emm描绘冰雪的词汇有36个。+"那尼诺"(黏雪)、"库尔兰"(冰雾)等等就好像再给东北文学敲响了千百年前神话里的萨满用桦皮船载着日月星辰渡过黑龙江,鹿角上栖息的精灵化作漫山白桦。+一个又一个词汇放佛是萨满手下擂鼓般的节奏。+火塘熄灭时,故事就死了。+可这片冻土上的人们仍在一茬又一茬的继续生长。+林木,大江,屋檐下的冰溜子,琥珀,落在文学作品中化作了被暴风雪打磨过的叙事晶体。它既是从远古走来的记忆化石,又是指向未来的文学路标。+是神话与现实的裂隙中,永远跃动着不屈的冰与火之哥。+东北文学作品中的文字便是这片土地上韧性的人们手里的冰镐。+东北文学已文字来凿开历史冻层寻找文化矿脉,落在纸上的字夹着冰霜却化作了火种。再冰封的夜晚只要点燃篝火,我们人类的赞歌就能于绝境中不断重生。+一如当地谚语说的一样——暴风雪中的红松,越是严寒,树脂的芬芳越是浓烈。+进屋的人们抖落皮帽里顽皮的松针与星屑,一双双鹿皮靴夯实冻土,门缝中吐出家的温暖白雾。夜来的时候点燃篝火,萨满把熊骨掷向火堆。+爆响惊飞了树上的白雪。+冰碴子沾在睫毛上,鼻毛上,凝成半融的雪粒,踩实的雪径越来越松。+春终究是要开的。+冰溜子也许明天,也许后天汩汩呲啦一淌。+铁锅里的五花肉就蹦出油渣,酸菜在汤里欢快的翻起跟头。碗里的五花肉是云,血肠是彩虹,粉条是我的嗯就是我的。+也许一碗饭吃下来屋檐下的燕窝里燕子已经回来了,正衔着草木簌簌掉屑的缝补新房。+玻璃上终日凝着水珠无声无息的干了。+老人摇着桦皮船摇碎了霜雪跟冰碴儿。+补好的渔网里一条条江鱼出水时也没了冰碴,折一根抽了绿芽儿的柳条穿过鱼鳃,挂在屋檐下风干。+日头晒的人打瞌睡老人又做了个梦,梦里梦见他又变成了条胖头鱼。+他被一代代人们悬着屋檐下吊了很多年。+他看见孙子长大了变成爸爸,又变成爷爷。+石片掠过冰凌惊起苇丛里的绿头鸭,小孩子靠近冰窟窿耍鱼晚上龙王爷要找的故事一代代相传。+他看见西伯利亚的气旋年复一年地雕刻着东北平原。+他看见文学在暴风雪的语法中不断自我展示白山黑水。+他看见先民的萨满鼓跟烟囱的工业。+恍惚中他看见老婆子满头的银发倒退化作青丝。+那天夜里他颤抖着解下红绳那刻,外面伙伴们起哄的嗓子把棒槌鸟叫得还急。+白皙透着青筋的脚趾上翘着一滴水珠,拉起的水丝比新娘的头发还细。+烧的烫起毛毡的坑不及她的心口暖。+那些林海深处的故事,终将化作开江的第一块冰排,在春风里撞响五千年未绝的回音。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