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之前拍了个电影《封神》
虽然这电影的剧组堪称类人群星闪耀时,但有一个地方我觉得拍的非常非常好。
那就是男性魅力。
不不不,不是说那些质子团漏胸肌。
而是,什么样的男人,才是有魅力的。
电影前半部分,所有的男人都被纣王那强烈的阿尔法男的雄性魅力压着,没有任何人能和纣王比魅力,所有男人在他面前不是废物就是小孩。
直到伯邑考出现。
伯邑考有哪一点符合阿尔法男的标准吗?
完全没。
这角色内敛,低调,儒雅,温和,连胡子都没有,一点也不符合阿尔法男的形象,没有一点侵略性。
但这个角色就是能让所有东亚观众感受到力量。
他出场的一瞬间,你觉得他像一根柱子,一下就撑起了天空,感觉有他一切都稳了。
而纣王的狂野霸道,在他那不动如山的沉稳面前,就变成了一种野兽一样,无从下口的焦躁。
伯邑考这种类型的男性在中国有一种形容词来形容吗?
当然,那就是君子。
君子才是中国社会生态位的顶点。
至于阿尔法男,其实在我国也有相应的称呼,那就是“好汉”。
你打死了老虎你也只是壮士,但是你显露出自己不遵纪守法,充满暴虐和侵略性,随时杀人劫道,你就立刻升级为好汉了。
这种好汉你想当你就当呗,我没意见
西方对位君子的是类似于教士一类的角色,类似于摩西和耶稣,这类人物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alpha男,也是偏文弱的。但也是一点不影响其地位和魅力。对位到奇幻故事里,是类似于甘道夫和邓布利多一类的角色。你的对比就错了。
因为君子这种形象一出现,就是在给人的理性精神敲响警钟,狂妄勇武的纣王和媚态极妍的妲己都被一种去性化无形的道德冰冷地凝视和公正地审判。
“君子”是道德修养的符号,有究极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最清醒敞亮的评判。其实是西方人口中的“哲学家”,他们向神明借助崇高的理性,西方人说哲学家们在思考时动用的是神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