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湖广填四川,原来的四川人已经不多了;南京经过抗日战争,现在的居民也大多不是原来的南京人,就想了解一下今天南方各省说的祖先来自河南,跟今天河南人的祖先到底是不是同一拨人?如果你觉得是,为什么广东,福建等地的地方习俗,讲的语言,是否建祠堂,拜的神都跟河南都不同。都说文化是有传承的,哪怕这些小的方面,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局面?
绝对是。
看长相就知道。
赵匡胤祖籍河北,出生河南。这长相长得像哪里,我就不必说了吧。
岳飞是河南安阳人,岳云鹏是濮阳人。挨着的。
别动不动就迁移,读过历史书的人会发现,除了城里人会迁走,偏远的农村,不会迁走的。
因为古代战乱时刻,城里是没有人送粮食的。他们自己又没地种,不迁走,会饿肚子的。
凡是读过历史书,你就会发现,在乡下乡村的地方,士兵根本就不会过去抢劫。因为成本太高,几十个骑兵骑了几十里路跑到山村里,你抢什么呢?你又能抢到什么呢?山村里都是穷光蛋。更何况山村里面四处都是可以藏身的地方,你怎么找得着啊?你不可能发动成千上万的人到山村里面去寻找几十几百个农民抢吧?
就算是在平原上的乡村,在古代那泥泞的道路上,老百姓老远都能看到骑兵过来,也会分散逃跑。只要散开,你抓谁去?躲在一些小溪里面树林里面,你怎么抓啊?
但是城市人不同。在古代只要将一座城包围起来,一个都跑不了。
在元朝中期的时候,开封发大水,元朝在当地招募15万男子去劳动。光一个开封当时就有15万男子,剩下就不用想了。
动不动说只要一战争人就被杀光,这些人仅靠自己的幻想,根本不了解历史。
战争就是为了得到俘虏干活,创造财富。
换句话来讲,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奴隶,把这些人杀光干嘛?他自己吃什么?总不可能自己种地吧?
你可以思考思考,如果蒙古人过来把河南人杀光,那他怎么运送粮食呢?
他不可能从蒙古直接运送粮食到河南,然后再往南方打?蒙古距离河南航空直线距离三千里。在古代那个没有飞机的情况下,道路弯曲,还要绕过山脉。一个人就算是可以运1000斤粮食,从蒙古运到河南估计也只剩一斤了。
所以,无论是金还是蒙古,肯定是在河南本地征收粮食,才能去养本地的官员和士兵。
五胡乱华时期,这些胡人手下的官员大都是汉族人。
比如说,前赵刘渊的手下一大半都是汉族人,后赵石勒手下也是一半汉族人。冉魏就是汉族人冉闵建立的,当时冉闵发布杀胡令,大手一挥,二十万汉人士兵到手。
苻坚手下的王猛,北魏手下崔氏家族,一半都是汉族人。北齐高洋手下一半都是汉族人。高洋本身就是汉族。
新疆从西汉时期就被纳入版图,断断续续被中原王朝汉族人统治了近1000年,你觉得现在新疆人长得像汉族人吗?
去搜索一下楼兰公主,你会发现在2000年前的楼兰,楼兰人的长相就是高鼻梁。跟现在的新疆人长得一模一样。说明1000年的统治并没有改变那里人的相貌。
下面是刘邦和刘秀的画像。
刘邦这种脸型也只有河南或者周边几个省有,正宗的黄河流域的脸型,貌似南方是没有这种脸型。袁世凯家距离刘邦家也就一两百里,感觉一下袁世凯跟刘邦是不是长得很像?他们都是一个区域。
刘秀。南阳有很多人都是这种脸型。
很多人认为西汉时期没有彩色画像。
但是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却证明了西汉时期已经有了彩色画像。
下面是北宋九位皇帝的AI复原。
大家可以看一下长相大概像哪里人。但是我觉得复原的有点不太完美。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初步结果----DNA数据
中原官话区西部父系:汉血统90%,阿尔泰P血统5%,棕色人种CD血统5%;
中原官话区东部父系:汉血统90%,阿尔泰P血统1%,阿尔泰突变之印第安Q血统1%,棕色人种CD血统5%,越人血统3%;
北吴(包括苏南、上海、杭州湾两岸)人父系:汉血统65%,苗瑶族O3d血统10%,棕色人种C血统5%,越人O1血统20%;
北吴人母系:越人50%,棕色人种5%,苗瑶族20%,汉人25%。
南吴(不包括苏南、上海、杭州湾两岸)人父系:汉血统40%,苗瑶族(主要是畲族)O3d血统10%,棕色人种C血统10%,越人O1血统40%;
南吴人母系:越人60%,棕色人种10%,苗瑶族10%,汉人20%。
广东省广府人父系:越人O1血统40%,秦汉汉族血统10%,宋朝汉族血统50%;
广府人母系:越人血统80%,汉族血统20%。
闽南人父系:陈元光系汉族40%,其他汉族10%,
越人O1血统40%,棕色人种C血统10%;
闽南人母系:越人60%,棕色人种20%,汉人20%。
闽北人父系:王审之系汉族50%,苗瑶族(主要指畲族)O3d血统10%,越人O1血统30%,棕色人种CD血统10%;
闽北人母系:越人50%,棕色人种10%,苗瑶族10%,汉人30%。
客家人父系:秦汉汉族10%,宋朝汉族30%,苗瑶族(主要指畲族)O3d血统30%,越人O1血统10%,棕色人种C血统10%;
客家人母系:越人30%,棕色人种10%,苗瑶族30%,汉人30%。
湘人(不包括西北部操官话的地区和东部操赣语的地区)父系:赣人(剔除里面的汉血统成分)血统15%,赣人汉血统15%,其他汉血统30%,苗瑶族O3d血统30%,棕色人种C血统10%;
湘人(不包括西北部操官话的地区和东部操赣语的地区)母系:越人10%,棕色人种10%,苗瑶族50%,汉人30%。
赣人父系:汉血统50%,苗瑶族O3d血统20%,棕色人种C血统10%,越人O1血统20%;
赣人母系:越人30%,棕色人种10%,苗瑶族20%,汉人40%。
江淮人父系:汉血统70%,苗瑶族O3d血统10%,棕色人种C血统5%,越人O1血统15%;
江淮人母系:越人30%,棕色人种5%,苗瑶族25%,汉人40%。
西南人(云南、贵州、广西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父系:赣人(剔除里面的汉血统成分)血统10%,赣人汉血统10%,其他汉血统50%,苗瑶族O3d血统10%,棕色人种C血统10%,藏缅O3/D人血统10%;
西南人母系:藏缅人(主要在四川)20%,棕色人种10%,苗瑶族(主要在湖北)30%,汉人40%。
兰银官话区:汉血统85%,阿尔泰P血统10%,棕色人种CD血统5%;
秦晋方言区父系:汉血统85%,阿尔泰P血统10%,棕色人种CD血统5%;
北方官话区之冀鲁官话区:汉血统85%,阿尔泰P血统5%,阿尔泰突变之印第安Q血统2%,棕色人种CD血统3%;
北方官话区之北京-东北官话区:汉血统80%,阿尔泰P血统10%,阿尔泰突变之印第安Q血统3%,棕色人种CD血统3%,越人O1血统4%;
北方官话区之胶辽官话区:汉血统80%,阿尔泰P血统10%,阿尔泰突变之印第安Q血统3%,棕色人种CD血统1%,越人O1血统6%。
藏族父系:棕色人种D血统50%,汉血统炎帝系O3/O3e血统50%;
藏族母系:棕色人种ag/axg血统10%,汉血统炎帝系血统90%;
羌族父系:棕色人种D血统20%,汉血统炎帝系O3/O3e血统80%;
羌族母系:棕色人种ag/axg血统0%,汉血统炎帝系血统100%;
氐族父系:棕色人种D血统100%,汉血统炎帝系O3/O3e血统0%;
氐族母系:棕色人种ag/axg血统10%,汉血统炎帝系血统90%;
新疆蒙古人(西蒙古)父系:阿尔泰P血统60%,雅利安血统10%,汉族血统10%,棕色人种C血统20%;
新疆蒙古人(西蒙古)母系:阿尔泰血统60%,雅利安血统10%,汉族血统10%,棕色人种血统20%;
东蒙古父系:阿尔泰P血统45%,雅利安血统5%,汉族血统40%,棕色人种C血统10%;
东蒙古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60%,雅利安fb1b3血统0%,汉族血统30%,棕色人种ag/axg血统10%;
满族(扣除祖先是汉军旗的人)父系:阿尔泰P血统40%,雅利安血统0%,汉族血统40%,棕色人种C血统10%,越人O1血统10%;
满族(扣除祖先是汉军旗的人)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40%,雅利安fb1b3血统0%,汉族血统40%,棕色人种ag/axg血统10%,越人血统10%;
北朝鲜父系:阿尔泰P血统30%,雅利安血统0%,汉族血统50%,棕色人种C血统10%,越人O1血统10%;
北朝鲜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50%,雅利安fb1b3血统0%,汉族血统20%,棕色人种ag/axg血统15%,越人血统15%;
南韩父系:阿尔泰P血统30%,雅利安血统0%,汉族血统40%,棕色人种C血统10%,越人O1血统20%;
南韩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50%,雅利安fb1b3血统0%,汉族血统10%,棕色人种ag/axg血统20%,越人血统20%;
日本阿依努人父系:棕色人种D血统100%;
日本阿依努人母系:棕色人种ag/axg血统100%;
大和民族九州岛父系:阿尔泰P血统30%,汉族血统40%,棕色人种D血统10%,越人O1血统20%;
大和民族九州岛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50%,汉族血统10%,棕色人种ag/axg血统20%,越人血统20%;
大和民族本州岛关西父系:阿尔泰P血统30%,汉族血统30%,棕色人种D血统20%,越人O1血统20%;
大和民族本州岛关西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40%,汉族血统10%,棕色人种ag/axg血统30%,越人血统20%;
大和民族本州岛关东父系:阿尔泰P血统30%,汉族血统10%,棕色人种D血统40%,越人O1血统20%;
大和民族本州岛关东母系:阿尔泰ab3st血统30%,汉族血统0%,棕色人种ag/axg血统50%,越人血统20%
古代能从中原跑到南方的只能是达官贵人、富人及依附他们的奴仆、私人武装等。普通人不可能迁移到南方,还没过去就饿死了,少量幸运的可能能靠乞讨迁移到南方。现在的河南人可能是宋朝土著+山西+女真(猛安谋克)+蒙古+少量南方人混合成的
我们河南人最喜欢说“中”,“中”的意思是合理,它不是合法,跟合法没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就已经出现了“中”这个方言。墨子是河南人,《墨学研究》说《墨子》多河南方言,说墨子的口音有“中不中”这个河南方言,我查了下,《非攻(下)》有一句“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
“中”在河南这片土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从来不是贸然出现的,“中”字是河南方言的精髓,你看看客家人的方言里有没有“中”这个方言。
我想全国各地除了河南,哪里的方言还有“中”?
确实地域黑老抓着我们东北一些所谓的大因民事件和所谓的辽人迹绝这几个字眼。说我们东北人,只要不认某地当祖宗就不是汉人。我都无语。同一时期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夸张话语。明末的时候那个时候说河南千里无人烟。嗯,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谣言。结果到今天查才发现。各地还是以本地人为主
记载的太清楚了,但是某些人装作看不见啊。造谣我们都死了。官方移民有记载的开发北大荒也就100来万人。算上民间师来的顶天二三百。再加上所谓的闯关东,总共占我们总人口才17%。这17%还有水分呢。因为按照闯关东的说法来。那这个人口没啥问题,甚至还会更多。但按照真实历史的跑边来说,这个比例更少。因为他俩的区别是真实历史的跑编讲的是明辽东长城也就是清朝的柳条边。承认辽东地区是汉地。按照60年代的小说。的闯关东来说。东北地区都不是汉地,都不是汉人的地方。因为这个论调不承认,明辽东长城柳条边。直接把汉人的地盘缩到上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