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奥赛怎么学? | 万字干货_点进来不后悔!

信息学奥赛是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有助于升学和能力拓展。学习信息学可提升逻辑思维,适应智能时代,且竞争相对不激烈。适合对编程有兴趣,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目前报考人数较少,获奖机会较高,对比其他竞赛,信息学难度相对较小,发展空间广阔。家长在孩子学习竞赛时应避免误区,如盲目跟风、急于求成,应根据孩子能力和兴趣制定长期计划。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信息学奥赛到底是什么?

信息学奥赛是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五大学科竞赛”中的一门,其他四个学科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学科奥赛是由国家认可的权威性比赛。信息学,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程序设计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问。信息学奥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主要考察信息学,即编程的相关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三级赛事:

  •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texttt{NOIP}
  • 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texttt{NOI}
  •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texttt{IOI}

\texttt{NOI}的官方网站为NOI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con-default.png?t=N7T8https://www.noi.cn/

信息学奥赛对升学和择校有何帮助?

作为理科五大学科竞赛之一,信息学的认可度和含金量极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有助于升学,无论是小升初、中考、高考、海外留学,还是申请奖学金、保送研究生,获得信息学奥赛的好成绩都会有重要的助力作用。

① 升学择优录取信息学奥赛获奖可以享受名牌大学降分录取等优惠,初中阶段参加NOIP获奖也可作为特长生被重点高中录取。

② 参加自主招生省级奖项可以有资格参加多数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

③ 名牌大学保送获得NOI奖牌的选手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

比如:

2019年收到首封清华录取通知书的朱震霆,他因学编程获得国际信息学奥赛金牌,不仅享受到第一波升学福利,还被中国青年报重量级官方媒体点名。

15岁少年温铠瑞从五年级开始学编程,初三参加清华大学信息体验营,因为成绩优异,签约清华,获得了高考加分60分。

④ 当地学校录取分数线降低部分省市NOIP普及组和提高组其他名次可以享受当地学校降低分数线录取。

⑤ 增强出国留学竞争力奥赛获奖对申请国外院校也大有帮助,国际竞赛获奖可国外知名大学录取,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计算机教育普遍重视,认为奥赛获奖学生的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远远强于其他学生。

所以信息学奥赛是帮助孩子圆名校之梦的一个较好选择。

信息学奥赛对能力拓展和职业发展有何帮助?

信息学竞赛能给孩子带来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的巨大提升,学习竞赛的过程对于学生的锻炼远比学到的知识重要。经过信息学竞赛锤炼的孩子,其思维的深度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强,更具备在具体学科钻研和探究的能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编程或许将成为像开车一样基本的技能,提前具备信息学知识和编程能力,可以更好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在中国12类紧缺人才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电子信息类”。

当前人工智能相关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人才需求火爆,包括谷歌、阿里、百度、Facebook在内的巨头企业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先锋都在疯抢信息学人才,甚至开出百万年薪,而这种红利期还仅仅是刚开始。所以信息学奥赛不仅能提供一块不错的升学敲门砖,还可以对孩子整个人生轨迹产生积极影响。

2018年初教育部公布高中新课标,将信息学竞赛必学内容纳入了必修和选修的范畴,更是将“数据和计算”列为必修,提出了“学会一种编程语言”的要求,编程普遍进入高考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哪些孩子适合学信息学奥赛?

如果抛开竞赛,编程谁都可以学。但是一说到竞赛,肯定对学生有一定要求,每个学生的智力、能力都不同。啥样的学生不建议学竞赛呢?
首先,文化课成绩不太好,课外时间都用来补文化课了,不建议学。因为竞赛的初衷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领域,如果文化课都力不从心,就可以说是学无余力;另外,自主招生最后还要过测试这一关,文化课不行容易被刷掉。
其次,数学和逻辑思维不好的同学不建议学。这个需要观察评价。
再次,对编程不感兴趣的同学不建议学。不感兴趣就很难下功夫,很难出成绩。

信息学奥赛现在的报考情况如何?

信息学奥赛当前最突出的现状为:

由于信息学不是中学阶段的关键学科,家长的认知率仍然不高,有些家长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所以竞赛参与人数相对少,且获奖比例较高,因此竞争相对不激烈。

另外,信息学奥赛还有“比赛多、机会多”的特点,只要有一次考得好,就有机会获得高校“直接录取”、“降一本线录取”、“降分录取”等相关优惠政策。下面是八大名校在信息学奥赛方面的自招优惠政策。

另外,信息学竞赛的报考情况在全国各省份很不均衡。以全国2018年NOIP提高组竞赛省一等奖分数线为例,浙江为375分,而河南只有275分,差距有一百分之巨。所以,对于信息学奥赛普及率较低的省份,学生的获奖机会也更高。

 信息学奥赛相比于其他竞赛有何优势?

信息学相比于其他四门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是难度。五大学科竞赛中,数学和物理奥赛都太“难”,北京数学奥赛金牌教练汪老师曾表示:只有不到5%的学生适合学奥数,其很大程度是拼天赋;而物理则需要学生具备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而且动辄百万的报考人数也使难度攀升。化学和生物奥赛一定程度上是靠知识积累,由于专业就业较难,已日趋边缘化。

信息学奥赛则相对容易一些,有初一的数学基础就完全可以学习,而且学生基础水平相当,成绩不会有较大差别,所以越早接触信息学越容易出好成绩,而且只要肯下功夫,多半孩子都能拿奖。相比其他学科,信息学是目前发挥个人潜力最广,发展空间最大,专业选择面最全的课程。

第二是竞争压力小。虽然近年来报考人数不断攀升,但与全国数百万学习“奥数”的中小学生相比,2018年全国参加信息学奥赛的考生仅为15 万,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辽宁省为例,数学奥赛每年5万人左右参加,而信息学奥赛报考人数只有不到3000人。由于参赛人数上差异大,信息学奥赛在部分省份获奖率甚至超数学奥赛十数倍。

信息学奥赛的十大误区

A、别人学,咱也学

一些家长听到有的同学学习竞赛,最后并没有拿到什么成绩或者在高考中并没有受益,或者政策上有什么调整,马上就动摇了决心,要放弃竞赛的学习。

要知道,那个孩子和你的孩子是不同的,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是有原因的。而你的孩子和他并不一样,怎么会有相同的结果呢?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13年国家取消了奥赛省级一等奖的保送,很多家长认为奥赛对升学已经没什么用了,所以放弃了学习很多年的竞赛。结果在2014年的自主招生中,各大学对竞赛获奖的要求更具体、优惠幅度更大、机会更多了。只有那些坚持的学生在2014年、2015年获得了降分的机会,而那些有机会获奖但中途放弃的学生追悔莫及。

所以,我们说学与不学都不能盲目。


B、拿出几个月,实现个“一等奖”的小目标

这是很常见的一种心态,也是家长不了解竞赛并且对孩子的能力过度自信的一种表现。

信息学竞赛和其他各科竞赛一样,考察内容大都是大学程度的内容,而且全国几万甚至更多的人参加竞赛,其难度远远高于高中阶段的任何考试。所以,一般来说,参加竞赛都必须做一个一年至三年的计划。

以信息学奥赛来说,至少要10个月的时间才能保证参赛能力,如果要参加省选、国赛等高级别的赛事,需要更长的学习时间。这些时间除了上课,大部分是通过写题来消化课程内容。用几个月时间拿到一等奖不是没有,但这样的例子并不具有普遍性。对于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说,都不具备这样的天资和能力。如果你一定认为可以,那就要在具体的课程中去检验。如果课程进度神速,刷题成绩超高,或许可以。如果只是课程进度神速,刷题成绩一般或者较差,那说明你对孩子的能力估计高了,必须停止“大跃进”式的学习方法。

想在几个月内拿到一等奖的家长,还有一个想法是怕耽误文化课学习,几个月拿个一等奖就全身而退,专心搞文化课。这种炒短线的成功率比股票都低。


C、我孩子老聪明了,老师您快点讲

现在家长大都上过大学,有文化,这是好事。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

一些有文化的家长对自己的文化和阅历很自信,所以对孩子学习的课程亲自安排,今天学什么内容,明天做什么习题,都作出很详细的计划,然后让老师去执行他的教学计划。而实际上,家长的主观性很强,作出的计划往往并不适合孩子的学习状况。因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课程如何安排最有利,执教的老师最清楚。

一个是老师的课程安排是基于多年的教学和竞赛经验得出的,

二是学生实际的接受情况老师比家长更清楚。

这样的家长一听说让自己的孩子在做练习,就觉得老师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就要求老师加快内容的进度。这样的结果,通常都会适得其反。孩子学了很多东西,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竞赛很难拿到理想的成绩。

所以,如果你对授课老师有信心,就把孩子交给老师去安排,你的任务是督促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催促老师“快点讲”。


D、有个集训,咱得去

如今关于竞赛的各种集训很多,以信息学奥赛为例,就有“联赛集训”、“省选集训”、“冬令营”等等。集训大部分是短期课程,做一些专题的讲座。我们很多家长一听说那有集训,情绪就高涨,马上就报名参加。我见过一个假期参加过两到三个集训的。

集训有没有必要参加呢?

当然有!但是要看自己的当前能力是不是和集训课程相匹配。集训课程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是听课的学生可能有国赛的铜奖选手,还有普及组二等奖的选手,结果怎样可想而知。

所以,对集训课程要仔细甄别。

通常集训课程都会预告课程内容,如果5-7天的课程要讲15种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那建议您这样的课程可以pass掉。因为把半年的内容放到5天里讲,效果怎样就不必说了;如果5-7天的课程讲几个专题,是靠谱的,那你就要看这个内容是不是适合你的孩子。有些课程是针对省选或国赛的,其内容可能只适合国赛选手和省一里的高分选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完全听不懂。听不懂就只能去见见“大神”们励励志了。

对于一些高分段的选手或者参加过国赛甚至拿到过奖牌的选手,集训课的效果会更好,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已经到了一定阶段,集训课能听得懂用得上。就像“降龙十八掌集训课”、“打狗棒集训课”、“武功基础集训课”,总得看看孩子练到什么程度了再选课,不能因为“降龙十八掌”是洪七公授课,就一定去先学降龙十八掌吧?


E、没拿一等奖,不学了

每年竞赛之后,都会遇到这样的家长,孩子没拿一等奖,就很懊恼,愤然放弃竞赛的学习。实际上,孩子是否继续学习竞赛,并不能依据一次竞赛的成绩而定,要分析一下竞赛没有拿到一等奖的原因。有的孩子学了3、4个月,第一次参加提高组竞赛,如果拿到二等奖,其实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成绩。3-4个月能拿到一等奖的只是极少数的学生。因为在一个年度的竞赛里,参赛的学生有的已经打过国赛,有的上一年度已经拿到了一等奖或二等奖,他们学习的时间可能有2年、3年或者更长。你和这样一批选手竞争,拿到一等奖是你的实力和幸运,拿到二等奖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如果想胜出这些选手,除非你有过人的智力和过人的勤奋,否则可能性并不大,除非这一年度往年的选手都弃赛了。

一般来说,对于高中生而言,我们建议省赛一等奖至少要做10个月到一年的计划,拿一等奖才是现实的。如果初三或高一拿到二等,到了次年的竞赛,拿省一是很有把握的,如果孩子综合条件不错,高二应该有实力竞争省选。所以,一方面是坚持学习,另一方面是把高年级的强手考退役,你的机会自然就来了。

当然,如果家长和孩子都没有信心和计划冲击次年的竞赛,那弃赛也总比三天打鱼两天筛网要好,毕竟高中的时间很宝贵。


F、拿出这么多时间学竞赛,太心疼了

一切付出都是有回报的。学习竞赛要占据一定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和精力,这是需要规划和勇气的。尤其打到国赛阶段,很多同学都会阶段性的停课刷题。一些家长担心竞赛不成,文化课又不好,两头耽误。

这是个现实的问题。但也要具体分析。

1.如果文化课很紧张,平时的时间文化课补习安排的很满,成绩仍然很吃紧,那其实是不适合学竞赛的。这一类同学应该把精力好好放在文化课上;

2.还有一类学生,文化课成绩不占优势,但学习也不很紧张,补课不多,那么家长应该清楚,他富裕的时间即使不学习竞赛,也不过是闲置了,还不如利用起来。

3.再有一类学生,文化课成绩好,补课也不少,家长神经紧张生怕孩子的排名掉下来,所以有一点时间都会安排孩子学习。这样的学生,家长最应该好好取舍。

所以说,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参加竞赛的目的短期是为了高考能够进入高于自己成绩的大学,长期来说,到了大学,竞赛获奖选手的路比其他同学要宽很多。当然就高考来说,有能力拼裸分上北大清华,也是一条出路。


G、我孩子文化课老好了,不学那些没用的

高考能拼裸分也是一条出路。我们知道,北大和清华高考录取分数奇高,一个考生裸分考入这两所院校十分难得。北大清华每年录取的考生,通过竞赛提前录取的、通过学科营提前录取和降分的、通过自主招生降分的,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单拼裸分,会有相当一批学生上不了北大清华。但是自主招生中各院校之所以愿意给竞赛生降分或免试,是因为竞赛生的专业学习能力要远远超过大部分裸分录取的学生,所以会有大批的学生愿意牺牲一部分文化课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拼裸分,适合两种学生。

1.一种是学霸,裸分就能高出清华录取线30分。当然学霸要保证高考不失误。

2.另一种是“学渣”,咋学也考不上一本院校。

对于学霸和学渣之间的学生,竞赛是给自己上一道保险,也是让自己锦上添花。


H、这次考试没考好,把竞赛停了

这种想法,都是因为缺少规划。

成绩好了,排名上来了,就来上一段竞赛课,成绩不好了马上把竞赛课停掉。

如果成绩的确很吃力,确实应该停掉竞赛,毕竟文化课是主导。但成绩的波动也许和学习竞赛无关啊,比如冲劲没了,学习很松懈,比如谈恋爱了,心思散乱了,比如阶段性的学习瓶颈期到了等等。这些和学习竞赛并无关系,重要的是找出成绩下降的症结,再去好好调整。


I、老师,下节课给孩子讲“图论”吧

如果你是竞赛的专家,并且亲自给孩子上课或辅导,这种建议是靠谱的,

如果只是觉得自己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安排孩子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进度,那一定要洗把脸冷静一下,可能你的要求很不靠谱。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家长,很想让孩子快点学快点出成绩,然后通过对课程的研究,给孩子做课程规划,规划的细致程度都可以自己上课了。

其实,信息学竞赛是一个注重实践的课程,也就是学生最终要通过上机编程来表达自己对课程的理解。相关知识很重要,但学了就必须能够实际应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我们见过的比较失败的例子是,学生在赛前短期内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了大部分算法和数据结构知识,结果在竞赛中拿到很低的分数,而且丢了不该丢的分,是因为学了拿来用,用了就错,反倒不如那些按部就班学习和刷题的学生。

所以,家长如果非专业(竞赛),一定不要做这种不靠谱的要求。


J、参赛!参赛!

信息学奥赛分几个阶段:

一是省级联赛,包含普及组和提高组;

二是省选,也就是全国竞赛省内选拔;

三是国赛;

省级联赛是全国赛事,同一张卷,同一时间考试,但奖项是在省内产生,也就是通过测算每个省会给定一等和二等的名额,获奖人是在省内竞争这些奖项。

省选也是通过测算给定每个省的名额,然后省内通过考试竞争这些名额,入选的可以参加国赛。各省名额不同,少的3、4个,多的20几个;

国赛是省选入选的选手参加,奖项分金牌、银牌、铜牌,是全国各省的省队选手一起竞争。国赛有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参赛选手除了省队队员,每个省还会分配一定的非正式参赛选手,这个是收费的。非正式选手不参与评奖,但会发成绩证书。

关于国赛的非正式选手,每年都有很多人参与,虽然收费不菲,但家长也仍然很踊跃。非正式选手如果成绩达到相应奖牌的分数,其待遇和正式选手是一样的,也能够现场和大学签约。但是是否以非正式选手的身份参赛,要参考自己的实力。

如果已经正常获得省级一等奖,并且分数较高,但因为名额有限没有入选省队,或者往年已经参加过国赛当年没有进入省队,那么去参与一下可能有机会获得好成绩。但是如果在省内排名很低,竞赛又没有偶然性失误,其实是没有必要参加的。当然如果不差钱,又想去参与一下获得经验,也未尝不可。

信息学奥赛遇到挫折怎么办?

不要责怪孩子,他们也很努力,信息学不是那么容易啃的,但如果为了升学还超过了初二,那就果断放弃,俗话说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这个时候,不果断放弃, 除非开挂  也不会有什么成效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