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题库

中国法制史题库

第一套

  1. 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春秋时期晋国范宣子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公罪”者从重处罚。( )

4、汉文景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圜土

2、《九章律》

3、三法司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八议”制度。

2、简述清朝的秋审制。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说明下面这段话所体现的刑罚适用原则,并加以评析。

诸共犯罪者,以造诣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

——《唐律疏议·名例》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汉初文景刑罚改革。

第二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汤刑是商朝法律的总称。( )

2、秦汉时的髡、耐等刑罚属于耻辱刑,多作为劳役刑的附加刑使用。( )

3、曹魏时“八议”正式入律。( )

4、按秦朝法律规定,子盗父母等引起的诉讼不属于“公事告”。( )

5、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新五刑

2、《大明律》

3、三省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法经》的主要内容。

2、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 —《唐律疏议·名例》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唐律“一准乎礼”。

第三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

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

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

4、《大清律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步封建制成文法典。(  )

5、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凌迟

2、法经

3、六部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简述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情况。

  1. 简述唐律对“化外人”犯罪的原则。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几段古文反映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礼“禁于将然之前”,刑“禁于已然之后”;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唐律“用刑持平”的特点。

第四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2、《宋刑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

3、“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

4、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

5、“德主刑辅”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五听

2、公罪

3、宣政院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战国时期魏国《法经》的主要内容。

2、简述汉初文景的刑罚改革。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 —《唐律疏议·名例》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与唐律相比,明律在犯罪与刑罚方面最主要的一个特点“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第五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赀刑是秦朝的独立刑种。( )

2、明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

3、“傅别”是适用于租赁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

4、“谋反”是“重罪十条”中的一种罪名。( )

5、《晋律》成为唐律的蓝本。(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法律答问

  1. 六礼

  1. 翻异别推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十恶重罪。

2、简述清朝的会审制度。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一段古文是从《唐律疏议·名例》中选摘的,请指出其所体现的刑罚适用原则,解释其含义,并加以评论分析。

“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汉朝的春秋决狱。

第六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明德慎罚”是西周立法的指导思想。( )

2、秦朝的故意犯罪称为“不端”( )

3、《大明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

4、唐朝的刑部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

5、“傅别”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刺配

2、十恶

3、“张杜律”:

三、简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简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1. 简述翻异别推制度。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

五、论述题(20分)

试评述中国古代从旧五刑向新五刑的发展。

第七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禹刑是夏朝的刑法典。( )

2、“通行饮食”是汉代的一种罪名。(  )

3、“眚”是指故意犯罪,要从重处罚。(  )

4、“折杖法”是明太祖创设的。(  )

5、《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三司会审

2、明德慎罚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春秋决狱。

2、十恶重罪中属于政治性犯罪的有哪几种,有何特点?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说明下面这段话所体现的刑罚适用原则,并加以评析。

诸共犯罪者,以造诣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

五、论述题(20分)

为什么薛允升称:明律与唐律相比,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轻其所轻,重其所重”?

第八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15分)

1、范宣子在晋国铸刑书于鼎,这是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 )

2、“质剂”是适用于买卖关系的一种契约形式。( )

3、按唐律规定,官吏犯“私罪”者从重处罚。( )

4、经过汉初的刑制改革,彻底废除了墨、劓、刖、宫四种肉刑。( )

5、“折杖法”颁布于隋朝。(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禹刑

2、《大清律例》

三、简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春秋决狱。

2、简述唐朝“德本刑用”的思想。

3、简述宋朝的重法地法。

四、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几段古文反映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礼“禁于将然之前”,刑“禁于已然之后”;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五、论述题(20分)

试论唐律的特点

第九套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夏朝,“墨”是罪名,也是刑名。( )

2、汉代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四种。(  )

3、“非眚”是指过失犯罪,要从轻处罚。(  )

4、郑国执政子产将刑书铸在金属鼎上,公之于众,史称“铸刑鼎”。(  )

5、《晋律》是由律学家张斐、杜预编纂的,所以又称“张杜律”。(  )

6、秦朝的中央司法官称大司寇。(  )

7、唐律对“化外人”犯罪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

8、《大元通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

9、“厂卫”虽然只是明朝的特务组织,却拥有监督司法审判的大权。(  )

10、秋审是一种会审制度,也是一种死刑特别复核制度。(  )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春秋决狱。

2、简述唐朝对共同犯罪的处罚原则。

3、简述宋朝的重法地法。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是摘自《唐六典》的一段话,请加以解释和分析:

“律以正刑定罪,令已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

四、论述题(20分)

试述明朝对贪官的惩治。

第十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五听

2、法律答问

3、刺配

4、十恶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明朝中央司法机关及其执掌。

3、 试论汉初废除肉刑的改革。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说明下面这段话所体现的刑罚适用原则,并加以评析。

诸共犯罪者,以造诣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

——《唐律疏议·名例》

第十一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质剂

2、子产

3、官当

4、理藩院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旧五刑和新五刑

2、试述“准五服以治罪”的原则

3、论十恶重罪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 —《唐律疏议·名例》。

第十二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张杜律”

2、《明大诰》

3、三法司

4、折杖法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2、试述十恶重罪

3、试述礼在唐律中的地位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几段古文反映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礼“禁于将然之前”,刑“禁于已然之后”;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第十三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八议

  1. 圜土

3、九章律

4、后五刑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法经》的内容及意义

2、试述“亲亲得相首匿”原则

  1. 试述唐代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

——薛允升:《唐明律合编》

第十四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非眚”

2、大司寇

3、铸刑鼎

  1. 八议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试论唐律用刑持平的特点

3、试论“春秋决狱”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

———《唐律疏议·名例》

第十五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前五刑

2、铸刑书

3、“眚”

4、廷尉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试述清朝的会审制度

3、试述宋朝的翻异别推制度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请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卷八《宣帝纪》

第十六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六礼

2、《宋刑统》

3、“厂卫”

4、秋审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论述分析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2、论述从“父子相为隐”到“亲亲得相首匿”

3、论述明代的重典惩贪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结合所学的中国法制史知识,解释和分析下面一段古文的含义:

“律以正刑定罪,令已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式。”

——《大唐六典》

第十七套

  1.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墨刑

2、亲迎

3、《法律答问》

4、谋反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论述分析八议制度

2、论述唐代几种法律形式的特点和功用

3、论述分析从前五刑向后五刑的发展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一段话出自《唐律疏议·名例》,请运用所学的法律史知识解释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第十八套

  1. 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宫刑

2、纳征

3、私罪

4、不道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西周婚姻成立与解除的法定条件

2、论述唐代自首制度的特点

3、论述古代刑罚制度的发展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汉书·宣帝纪》,请运用所学的法律史知识解释下面这段文字的含义并加以评析:

“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第十九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大辟

2、纳采

3、私罪

4、恶逆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试述西周婚姻关系成立的三大原则

2、试述明律与唐律比较,对于盗、贼及有关帑项钱粮等方面犯罪的处罚上有什么特点。

3、论述中国古代在制度上废除肉刑的努力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把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运用所学过的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解释并加以评析。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汉书·宣帝纪》

第二十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汤刑

2、圜土

3、三法司

4、凌迟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汉代的继承制度

2、准五服以治罪

3、试述宋朝的翻异别推制度

三、史料分析题(20分)

把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运用所学过的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解释并加以评析:

诸共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于法不坐者,归罪于其次尊长。尊长,谓男夫。

  【疏】议曰:「共犯罪者」,谓二人以上共犯,以先造意者为首,余并为从。家人共犯者,谓祖、父、伯、叔、子、孙、弟、侄共犯,唯同居尊长独坐,卑幼无罪。

——《唐律疏议》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02LpPfTK_uFbnRuG-fchg

提取码:75bh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