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收藏:IPv6核心知识梳理!!(原理+基础配置)

本文介绍了IPv6技术的发展现状,包括IPv4与IPv6共存的情况,以及双栈、隧道和转换技术。详细讲述了IPv6地址的表示、结构和报文结构,以及如何进行基础配置,如开启IPv6报文转发和配置OSPFv3。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概述

  由于NAT技术的应用,缓解了IPv4地址不足产生的问题,但是部署IPv6是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最终方案。当前世界上不同地区对部署IPv6的需求强烈程度不一,且当前IPv4网络仍然占主流地位,因此短时间内IPv6和IPv4将会共存。


IPv4网络演变为IPv6网络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
双栈技术:在一台设备上同时启用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的技术。
隧道技术:将一种协议的数据封装在另一种协议中的技术。
转换技术:将IPv6地址和IPv4地址进行转换的一种技术。
 

二、地址介绍

概述:

1)地址表示

IPv6地址的长度为128bit。一般用冒号分割为8段,每一段16bit,每一段内用十六进制表示。

与IPv4地址类似,IPv6也用“IPv6地址/掩码长度”的方式来表示IPv6地址。

IPv6地址:    2001:0DB8:2345:CD30:1230:4567:89AB:CDEF/64

2)地址格式

3)地址结构

一个IPv6地址可以分为如下两部分:
网络前缀:nbit,相当于IPv

中文高清 PDF 格式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IP基础知识 第1章 为何要升级IP 1 1.1 IP的影响 1 1.1.1 什么是IP 2 1.1.2 IP应用在哪些地方 3 1.1.3 有多少人在使用IP 3 1.1.4 当IP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哪些影响 4 1.2 IPv4的局限性及其缺点 4 1.2.1 IP地址空间危机 5 1.2.2 IP性能议题 5 1.2.3 IP安全性议题 6 1.2.4 自动配置 6 1.3 紧迫感 7 第2章 TCP/IP网络互联简介 8 2.1 网络互联问题 8 2.2 分层网络互联模型 9 2.2.1 OSI模型 10 2.2.2 Internet模型 10 2.2.3 封装 11 2.3 IP 12 2.3.1 IP寻址 13 2.3.2 IP头 15 2.3.3 数据报的转移 17 2.4 ICMP 18 2.5 选路、传输和应用协议 18 2.5.1 选路协议 19 2.5.2 传输协议 19 2.5.3 应用协议 19 第3章 IPv4的问题 20 3.1 修改还是替换 20 3.2 过渡还是不过渡 26 第4章 通向IPng之路 27 4.1 概念的诞生 27 4.1.1 对Internet将来的估计 27 4.1.2 Internet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领域 28 4.2 第一回合 29 4.3 拾遗 31 4.4 IPv6,第一回合 32 4.5 IPv6,第二回合 32 第二部分 IPv6细节 第5章 IPv6的成型 33 5.1 IPv6 33 5.1.1 变化概述 33 5.1.2 包头结构 35 5.1.3 IPv4与IPv6的比较 36 5.1.4 流标签 37 5.1.5 业务流类别 37 5.1.6 分段 38 5.1.7 扩展头 39 5.2 ICMPv6 40 第6章 IPv6寻址 43 6.1 地址 43 6.1.1 地址表达方式 43 6.1.2 寻址模型 44 6.1.3 地址空间 45 6.2 地址类型 46 6.2.1 广播路在何方 46 6.2.2 单播 46 6.2.3 单播地址格式 47 6.2.4 组播 51 6.2.5 泛播 53 第7章 IPv6扩展头 54 7.1 扩展头 54 7.2 扩展头的用法 54 7.2.1 扩展头的标识 55 7.2.2 扩展头的顺序 56 7.2.3 建立新的选项 56 7.2.4 选项扩展头 56 7.2.5 选项 57 7.3 逐跳选项 58 7.4 选路头 59 7.5 分段头 59 7.6 目的地选项 60 第8章 IPv6选路 62 8.1 地址对IP网络的影响 62 8.1.1 标识符和定位符 62 8.1.2 地址分配、无缝互操作和网络 拓扑 64 8.2 选路问题 65 第9章 IPv6身份验证和安全性 69 9.1 为IP增加安全性 69 9.1.1 安全性目标 69 9.1.2 RFC 1825及建议的更新 70 9.2 IPsec 70 9.2.1 加密和身份验证算法 71 9.2.2 安全性关联 73 9.2.3 密钥管理 74 9.2.4 实现IPsec 74 9.2.5 隧道模式与透明模式 75 9.3 IPv6安全性头 76 9.3.1 身份验证头 76 9.3.2 封装安全性净荷头 78 第10章 相关的下一代协议 80 10.1 协议的层次 80 10.1.1 应用层 80 10.1.2 传输层 80 10.1.3 链路层 81 10.2 IPv6域名系统扩展 81 10.3 地址解析协议和邻居发现 82 第11章 自动配置和移动IP 84 11.1 IPv6的即插即用 84 11.1.1 状态自动配置与无状态自动 配置 84 11.1.2 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 85 11.1.3 BOOTP和DHCP 86 11.1.4 DHCPv6 86 11.2 移动网络技术 86 11.2.1 IPv4中的移动IP 87 11.2.2 IPv6中的移动IP 87 第三部分 IP过渡和应用 第12章 IP过渡策略 89 12.1 IPv6协议隧道方法 89 12.1.1 与IPv4兼容的IPv6地址 90 12.1.2 配置隧道和自动隧道 90 12.1.3 IPv6隧道类型 90 12.2 IPv4/IPv6双栈方法 91 12.3 IPv6地址分配 92 12.4 6BONE 93 第13章 IPv6解决方案 94 13.1 需要支持IPv6的产品 94 13.2 正在开发IPv6产品的公司 94 13.3 对IPv6的期待 95 附录A 与IPv6有关的RFC索引 97 附录B RFC精选 100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