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8本对我个人成长特别有启发的书籍:)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
作者史蒂芬·柯维写这本书时是被奥地利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的一段话所启发的:「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空间,在这一空间里是我们选择反应的力量。我们的反应体现了我们的成长和自由」。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中遭受了惨无人道的肉体折磨,当他意识到纳粹控制了他的身体却无法限制他思想的自由时,他再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
七个习惯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共28个字:
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已、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七个习惯第一条便是积极主动,它是一切的开始。坚持正确的原则,带着人的四种武器:自我意识、良知、想象力和独立意志,找到平衡点,从内到外,从个人到公众循序渐进地超越自我。
这本书不仅仅是用于企业管理,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也非常适用于个人成长。每个人是自己成长的第一负责人,因此需要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原则。
《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一起联手创造的伯克希尔公司拥有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记录,这本书是介绍查理芒格思想最全面和权威的书籍,我们可以学习到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是如何思考和决策的。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多元思维
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多元思维模型中最重要的例子包括工程学的冗余备份模型,数学的复利模型,物理学和化学的临界点、倾覆力矩、自我催化模型,生物学的现代达尔文综合模型,以及心理学的认知误判模型等。这些模型在分析问题时相互强化并极大地放大彼此效应,也就是“lollapalooza效应”。
检查清单
“聪明的飞行员即使才华再过人,经验再丰富,也绝不会不使用检查清单。”
- 风险:所有投资评估应该从测量风险开始。
- 独立:任何时候都要保证客观和理性。
- 准备:掌握思维模型,时刻做好准备。
- 谦虚: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内行事,承认自己的无知。
- 严格分析: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检查清单。
- 配置:正确的配置资本是投资者最重要的工作。
- 耐心:克制人类天生爱行动的偏好,别为了行动而行动。
- 决心:当合适的时机出现时,要坚决的采取行动。
- 改变:在生活中学会改变和接受无法消除的复杂性。
- 专注:别把事情搞复杂,记住你原来要做的事。
逆向思维
“我只想知道我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可以永远不去那里啦。”
想要过上幸福的人生,就要知道如何过上失败痛苦的人生:
- 反复无常,不要虔诚地做你正在做的事情。
- 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
- 当你们在人生的战场上遭遇第一、第二或者第三次严重的失败时,就请意志消沉,从此一蹶不振。
人类误判的25种心理倾向
详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393811939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西方思想里的二元论把人的思想分为古典的和浪漫的。古典的认知依赖于理性和法则,是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形式。它就像一把能够把世界分解成基本形式的小刀,比如从分子切割成原子,再切割成质子和中子,再到夸克;浪漫的认知有丰富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和直觉,比如表达时间、空间、情感的抽象艺术。人们在思考和感觉的时候往往会偏向某种形式而看轻或者误解另一种形式,从而产生观念的冲突。
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在书中对二元论的认知方式进行了批判,认为世界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物质和精神不是对立的。作者提出了既不是心也不是物的第三种实体「良质」,它存在但是不被定义。「良质」是心和物的因,且「良质」、心、物三位一体。书中哲学思想的讨论部分不太容易理解,作者用了很多贴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例子来解释良质。比如「卓越」、「高品质」、「价值」、「善」这些关键字即是良质的特征,是物质和意识共同前进的方向。理解良质,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和工作得更好。
《程序员的思维修炼》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专家总是游刃有余地交付高质量的结果,解决疑难杂症;而新手常常需要指令参照执行,不擅长根据当下的情境进行分析和探索。
作者Andy Hunt不仅是创立了敏捷宣言的程序员,还是咨询师、作者、出版人、狂热的音乐人,以及兼职木工艺家。这么多斜杠身份,会让人忍不住好奇,他是不是掌握了什么认知元技能,能够轻松成为不同领域的专家。这本书一开始用德雷福斯模型(Dreyfus)描述了新手到专家经历的阶段,然后用大篇幅介绍了人类左右脑认知方式的特点及差异,最后给出高效利用大脑成为专家的建议,可以让读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
Andy Hunt把人类和电脑做了一个有趣的类比:大脑的配置为双CPU,单主机总线设计,双CPU通共享同一个内存。1号CPU左脑的特点是线性缓慢执行,负责逻辑和语言处理;2号CPU右脑的特点是非线性迅速执行,负责感知、提供直觉和灵感,无法用语言表达。也许你会想,程序员应该是逻辑思考能力越强越好。其实专家级程序员的直觉和隐形知识都来自右脑。如果要学习一项技能,比如编程或者音乐,不是先获取信息希望以后能用到,而是在学习的当下构建环境、启动感官体验、全身心投入、深思熟虑、专注实践,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协同。左脑是主动性的,当你集中注意力时它就在工作,右脑则不同,不能命令它只能邀请它。以学习攀岩的例子来说,好的教练不是一开始就给学员讲解攀岩知识和技巧,这样做学员可能比较难理解。而是先让学员先自己体验攀岩,体验后再讲解学员对攀岩技巧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黑客与画家》
作者Paul Graham被称为“硅谷教父”,是最早创造Web应用的程序员、创业投资机构YC的创始人、博客和技术作家,如今快60岁了。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本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关于创业、创造财富、编程语言设计的思考。书名取自第二篇文章的标题,这里的黑客指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够以一敌百的程序员。之所以会将黑客和画家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作者在学习计算机和绘画的过程中,体会到黑客和画家是最相似的:他们都是创作者,在过程中不断思考最后创造了优美的作品。
Paul Graham在书中也表达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大脑是身体最性感的器官,每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除了「硬科学」有严格精确的事实做为依据,很多观点其实并没不那么严格精确,也难以用事实检验。把别人的观点当成自己的观点,就像在过别人的人生,因此需要独立思考,不能把自己人生的主动权交出去。
《被讨厌的勇气》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被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是以青年和禅师对话的形式描述阿德勒的心理学说,深入浅出地回答了现实生活中人会遇到的问题。读这本书很大程度上帮我从青年时期的迷茫状态中解放出来。
和过去经历的创伤分离:接纳遇到的伤害对自己的人生是有影响的,但是我们把这段经历赋予什么样的意义才会真正决定我们的生活;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和他人的认可和课题分离:人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任何?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收到赏罚教育的影响。做到了恰当的事情会得到表扬,做了不恰当的事情会得到批评。其实人际关系最终的目的是能够找到「共用体感觉」:即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和未来的潜在人生分离:人生是连续的刹那,重要的不是登上山顶,而是登山的过程。未来是模糊的微弱的光,聚焦“此时此刻”才能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没有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这本身就是跳舞。
《爱的艺术》
作者弗洛姆在书中首先回答了爱为什么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然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如何拥有爱的能力。一开篇弗洛姆就犀利地批评了大众对爱错误的理解,比如:
- 多数人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即不愿当成一个爱的能力问题。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他们沿着几条途径来追求这一目的:一条是——尤为男性所采用——应该取得成就,获得他自己所处的社会条件所允许的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财富;另一条尤为女性所采用的途径,是使自己富于魅力:通过健美锻炼、修饰仪表、穿着入时等;男女共同采用的使自己富于魅力的其他方法是:举止温文尔雅,谈吐风趣幽默,乐于助人,诚实谦虚,不矫揉造作。那些使自己可爱的方法许多是与使自己成功地“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的方法相同的。实际上,就我们的文化而言,大多数人所谓可爱,不过意味着适于大众的爱慕和性吸引力的融合。
- 爱的意识常常只是作为他们自身交换能力范围内的人类商品而已。人们力图做一个交易:从社会价值基点来看,这个对象应是值得要的,而且同时就我的公开和隐秘的财产和潜能而论,对象也应该想要我。
书中有不少像这样一针见血的文字。那到底什么才是爱呢?爱是人的一种主动的能力,是一种突破使人与人分离的那些屏障的能力,一种把他和他人联合起来的能力。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但爱承认人自身的价值,保持自身的尊严。在爱之中,存在着这样的矛盾状态:两个人成为一体而仍然保留着个人尊严和个性。爱的存在只有一条证据: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二人各具的活力和力量;这是爱的果实,能识辨爱。
《少有人走的路》
这个系列的书共有八本,我看的是第一本「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是一本具有心理治愈效果的书。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那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痛苦和问题?作者认为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自律的原动力是爱。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是这两点:
-
推迟满足感: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
承担责任:在复杂多变的人生道路上,判断自己该为什么事和什么人负责,这是一个永远存在的难题。为了躲开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作为成年人,我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