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博客皮肤VIP专享

*博客头图:

格式为PNG、JPG,宽度*高度大于1920*100像素,不超过2MB,主视觉建议放在右侧,请参照线上博客头图

请上传大于1920*100像素的图片!

博客底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不超过1MB,可上下左右平铺至整个背景

栏目图:

图片格式为PNG、JPG,图片宽度*高度为300*38像素,不超过0.5MB

主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Hover:

RGB颜色,例如:#AFAFAF

副标题颜色:

RGB颜色,例如:#AFAFAF

自定义博客皮肤

-+

shenjian58的博客

架构师之路 坚持撰写接地气的架构文章

  • 博客(1485)
  • 收藏
  • 关注

转载 工作之后,为什么眼里的光慢慢没了?(你是不是也一样)

8个小时,搞不好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长,让我们虽然经济上宽裕了,却没有更多时间去开拓生活的可能性,导致生活模式慢慢固化。大部分人工作,是因为不得不工作,为了温饱,为了小孩,为了给父母养老,为了扎扎实实的车贷房贷和满足自身的购物欲。(比如赢的次数越多,钱越多),当事人还会觉得被动和有压力。等有一天,他玩游戏唯一的目的变成了挣钱,玩游戏就不会让他感到快乐,甚至让他感到厌恶。因为这些需要,我们自愿把时间和精力交给资本,成为流水线上的一枚齿轮。通常来讲,我们打游戏的动机是兴趣,工作的动机是为了挣钱。

2025-07-10 20:35:00 25

原创 最近这两年,到底什么技术栈最流行?(全球调研)

国内外的差异在于:居然24%的人使用Notepad++,21.6%的人使用Vim开发程序,这个比例应该是远超国人的吧?stackoverflow在24年底做了一个全球调研,涵盖编程语言,数据库,IDE,AI辅助工具.... 等多方面。在国外,工程师几乎100%都用上AI辅助工具了,兄弟姐妹们,你们现在用着什么AI辅助工具呢?等后起之秀,在中国几乎没有掀起什么风浪,国内仍是MySQL的天下,原因又是什么呢?额,我仍是日更,平台更新了推送规则,即使关注也收不到推送。feed流,读扩散,写扩散?

2025-07-10 08:06:16 347

转载 为什么大部分码农做不了软件架构师?

研发工作更有趣,更容易得到社会的承认,不论是图形学,还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甚至骇客(网络安全),凭借你的智慧和努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就,并达到一个很漂亮的高度。能Hold住团队里所有人的那个人,技术一定非常NB,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会质疑,如果你Hold不住全场,怎么能推行下去?架构师培养起来真没多难,大团队架构师都是量产,很多人追求的完美的架构,其实在老板眼里能凑合用就行,根本没人关心。架构师要做哪些事情,他就是要把这些大的骨架定好,然后我们去填充里面的内容,如果骨架定歪了,其余团队必然跟着歪。

2025-07-09 20:36:14 39

原创 PEACE,社群最重要的三个工具之一(我最内核的思维模式)

一周之后,每天上班前用通勤时间听15分钟技术播客,晚上花15分钟总结记录,在社群里输出,一周三次。- 一周之后,启动公众号,将每周社群输出的3篇技术内容汇总,输出一篇文章。可以通过“最小化行动”工具来做计划,做出行动上的计划与改变,才是最重要的。2. 步骤四:聚焦的行动,是“模糊”还是“具体”,是“宏观”还是“微观”;持续迭代,日复一日,不断思考+输出+行动,学习进步问题,可解。第三步,微调认知,题一直没解,大概率是有什么地方不对;第四步,聚焦行动,这一步是重点,没有行动就拿不到结果;

2025-07-08 20:36:20 779

原创 feed流,读扩散,写扩散?(第76讲)

在推模式(写扩散)中,获取“由别人发布的feed组成的主页”会变得异常简单,假设一页消息为3条feed,A如果要看自己朋友圈的第二页消息,直接返回1,2,3即可。画外音:有朋友提出,可以存储一份消息实体,只冗余msgid,这样的话,拉取feed流列表时,还要再次拉取实体,网络时延会更长,所以很多公司选择。微博,微信朋友圈,Pinterest是典型的feed流业务,系统中的每一条消息就是一个feed。,feed数据会存储很多份,例如杨幂5KW粉丝,她每次一发博文,消息会冗余5KW份;

2025-07-07 20:36:02 817

转载 你猜,公司裁员是什么逻辑?(一些思考)

公司业务大好开疆拓土的时候,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会高一些,收缩战线处于守势的话,要求就没这么高了,够用就行;我个人的思考,这种大规模的裁员,最终留下的不是技术最牛逼的,也不是领导的嫡系,更不是工资最低的,觉得这年头有份工作维持稳定收入就已经不错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为梦想窒息那是贾跃亭的事情;4. 二娃高贷,经济压力大,没有任性的资本和潇洒Say No的自由。1. 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不算太强,但一定要任劳任怨。前者比较简单,领导主要是想着“裁谁”的问题,一般。,在这里领导的一些决定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2025-07-06 21:06:12 69

原创 群消息,究竟存一份还是多份?(第75讲)

如此这般,假如在某个群友A期间,群里陆续发送了N条消息,则user_msgs(uid, msgid, gid)里,会有 uidA -> mid1,mid2, mid3, …总之,为了保证消息的可达性,不管是在线消息,还是离线消息,必须接收方给ack确认,才能删除消息。”,每当收在线消息ack,以及拉离线消息ack时,只需要更新这个“最近一次收到的消息ID”即可。今天来聊聊这个问题。即,群消息只存储一份,群友无需冗余任何消息实体,或者消息ID了。A发送了一条消息,很容易想到,对于不同的群友消息存多份,

2025-07-03 08:13:12 986

原创 群消息已读回执,为什么这么难?(第74讲)

再次详细的分析下,群消息已读回执的“消息风暴扩散系数”,假设每个群有200个用户,其中20%的用户在线,即40各用户在线。上述流程,只能确保接收方收到消息,发送方仍然不知道哪些人在线阅读了消息,哪些人离线未阅读消息,并没有实现已读回执,,最坏的情况下,1分钟才更新回执。对于发送方发送的任何一条群消息,都需要知道,这条消息有多少人已读多少人未读,就。各字段的含义为:发送方UID,消息ID,回执方UID,群ID,回执标记。各字段的含义为:消息ID,群ID,发送方UID,发送时间,发送内容。

2025-07-02 08:10:45 1091

原创 网页端收消息的3种方式(第73讲)

上面三个场景的最终状态,都是“一定,永远,会有一条通知连接,连接在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这样就能够保证消息的实时性。系统侧,一般来说,对每一个接受消息的用户都有一个“待收消息”的队列,里面存放了需要给这个用户的所有消息。长轮询,是通过拼装HTTP短连接来达到长连接的效果,即保证了消息100%实时,又最大化的系统效率。1. 网页端起一个timer,每个一段时间(例如10秒),发起一个轮询请求,拉取队列里的消息;更具体的,对于这条“夯住”与“只收推送通知”的“通知连接”,是怎么玩的呢?

2025-07-01 08:10:59 887

转载 我的第一本架构书,分布式系统模式,荣登JD新书榜...

目前几乎都是AI书籍的天下,在架构类书籍几乎无人问津的今天,能有此成绩,实属不易。有位朋友在群里给我留言:架构师之路,白嫖了10年,这一次,补票的时候到了。就这么说,但凡搞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上面这些架构模式,你都是逃不开的。翻译著作:《架构即未来》《架构真经》《数据即未来》《区块链启示录》《,是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提炼专家经验,能够实现高效复用的解决方案。译书经验,这是他的第一次。,是经过验证的面向对象设计的经验结晶。《分布式系统模式》的首译,进入了。,前几天卖了一批,应该还有货。”(似乎是废话=_=)

2025-06-29 21:06:28 164

原创 系统通知,你以为是推送,其实...(第72讲)

的场景,用户早1分钟晚1分钟收到这个广告影响不大,其实可以借助IM原本已有的keepalive请求,在请求返回时,告之“有消息拉取”,然后采用拉取的方式。1. 在user每天第一次登陆时,将当天的msg_id拉取出来,并插入t_user_msg,表示已读;2. 在user每天第一次登录的时候,将当天的msg_id拉取出来,并删除,表示已读;2. 批量弹窗广告,常见的方法是推送,需要注意限速,也可以拉取,以实现请求的均匀分散;系统对1的推送,例如针对1个用户的业务计数推送,计数的变化频率其实非常低,

2025-06-28 21:06:21 904

原创 直播了,做选择的核心(私域)

我该走技术深度路线,还是技术广度路线?- 职场选择,最该规避的决策依据是什么?40岁,创业2个月了,人生总得做点啥...12月:《职场中的人际关系》,12.27。- 职场选择,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职场选择,三个最大的坑是什么?4月:《职场心态》(完播,可看回放)5月:《管理转型》(完播,可看回放)6月:《职业规划》,6.28(周六)11月:《职场第二曲线》,11.29。- 我走的路,到底有没有前途?- 职场之路,到底能不能复制?- 我该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我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2025-06-27 08:53:58 497

原创 她来了,分布式系统模式,我的处女作...

有位朋友在群里给我留言:架构师之路,白嫖了10年,这一次,补票的时候到了。兄弟姐妹们,有句话我憋在心里没和出版社吐槽,500本,架构类的技术书籍,真的没人看了吗?我们邀请了陈斌老师,你们一起联译,来不来?就这么说,但凡搞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上面这些架构模式,你都是逃不开的。翻译著作:《架构即未来》《架构真经》《数据即未来》《区块链启示录》《,是对于重复出现的问题,提炼专家经验,能够实现高效复用的解决方案。,是经过验证的面向对象设计的经验结晶。主理人,架构经验丰富,之前没有出书。早上问的,价格是动态的,双。

2025-06-24 18:41:03 424

原创 我为什么工作得不开心?

一年至少50场活动,至少12场私域直播,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行动,一起进步?很多人或许不理解:一个一线城市,香港上市公司,CTO,收入可观,怎么可能工作得不开心呢?2. 来自技术更新换代的冲击,来自公司发展的不确定性,来自职场的竞争。1. 来自年龄的增长,来自体重的增加,来自体检报告一项一项的飘红项。3. 对家里的娃,早出晚归一天到晚看不见,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有责任;2. 对团队,不但吃肉喝汤的承诺没能兑现,团队还连年缩减,我有责任;1. 对大老板,公司业务萎靡,业务不及预期,我有责任;

2025-06-23 20:34:46 757

转载 人生中哪些事,明明知道很重要,但我们就是不去做?(关于减肥的一点思考)

我认为,一个普通人,都有能力做到1个月瘦10斤,只要你有平均水平的毅力和执行力。我们都知道,很多饮料都是各种添加剂的混合,从原理上,就没什么好留恋的。所以,在有选择的时候,都不喝饮料,是一个可以坚持的习惯。如果是后者,那就不得不思考,你现在的体重为什么不是你想象的瘦10斤的样子?你不能一边想着往后余生都很瘦,但是此时此刻行动的方案却都是1个月,1年能坚持的短期方案。顺便就是吃水果很麻烦,会弄脏手,所以我本来也不太爱,就尽量少吃,从而减少综合糖摄入。吃完饭,休息下,和同事朋友走走路,聊聊天,轻松惬意。

2025-06-22 21:16:02 201

原创 40岁,创业2个月了,人生总得做点啥...

画外音:口罩期间参加过私域训练营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之前单次直播99,每次几百人参加。每一个活动,是一个对我职业生涯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度思考过的问题。画外音:有小伙伴反馈,“掌握了这三个工具,参与这个社群,就值了!参与到社群里的小伙伴,这三个工具必须熟练掌握,详见社群里的内容。核心三:一群小伙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一同成长;4. 活动:我选的职业之路,如果能规划,典型路径是怎样的?微信群内,更具体的,是使用视频号的“微信群直播”功能。4. 活动:如何最低成本的来启动副业,降低试错成本?

2025-06-18 08:06:08 820

转载 全球软件工程技术大会,送福利!

双日通票,所有topic可听,含餐,送ppt。《万亿级电商体量下交易架构体系创新》时间:6月20日-21日(两天)《快手B端业务多维架构治理实践》《从供应商到自研系统架构迁移》双日票,原价9折,再减858。南方比较盛大的技术大会,偏向。比较大的公司都会参会分享。福利较大,限10个名额。务必确保能去现场再领哈。全球软件工程技术大会。整体日程与话题如何?专属优惠码SEAC,领福利,限10个名额。希望大家有收获,欢迎。

2025-06-17 18:13:55 243

原创 美团的童鞋,有个问题麻烦您帮忙看一下...

这样的搜索结果,用户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不知道是搜索产品策略的问题,还是搜索算法的问题,又或者是搜索工程架构的问题?,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我在北京八十中,想去附近五星酒店吃自助,请给我推荐结果,按照距离排序”:外卖,到餐,共享单车,民宿酒店,旅游门票,买药,电影,大宝剑…5条搜索结果之外,紧接着也是搜推模块,同品类搜索,也不符合“星级酒店”;策略做不好,人工搜索/推荐算法做不好,那么,就交给AI呀...3. 搜索策略,搜索算法,搜索工程,是如何协同的?4. 推荐策略,推荐算法,推荐工程,是如何协同的?

2025-06-16 22:28:08 1058

转载 吴军:一生赶上一次浪潮之巅,就足够了(张雪峰推荐)

新增了6章内容,融合了《硅谷之谜》,加入了社交网络、无人驾驶等更多科技内容,重写和更新了前作很多内容,体量是首版的两倍。,除了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搜索专家之外,也是著名的作家与学者,他的书多次获得过中华优秀出版物,中国好书奖等多项大奖。3月份推荐了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受到广泛的好评。,华尔街对科技公司的控制,以及金融对科技的冲击... 等等等等。... 于是厚着脸皮又去找出版社,这不,福利,它又lei了!联网的发展史,更是讲解了顶尖科技公司的发展规律。第四版相比前作有什么不同?这次,是吴军老师的的。

2025-06-10 18:13:20 298

原创 包你不知道,究竟如何从架构上保证,区块是匀速生成的?(第71讲)

有朋友就有疑问了,计算能力越来越强,计算节点越来越多,计算区块头。,可以调节区块生成的变快与变慢,难度系数影响的是,技术上,区块链如何动态调节,以保证匀速生成区块?你猜,某网盘,对下载速度进行限制,是怎么做的?分钟生成一个区块,需要设定一个动态调节机制,次硬币,每次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概率是。,所以概率非常小,生成区块的难度很高。符合预期,才算挖矿成功,现在改为,生成了一个区块,说明生成太快了,生成了一个区块,说明生成太慢了,,才算合法的区块,来控制速度;上文回顾,区块是怎么生成的?

2025-06-06 08:21:05 628

转载 上半年国内AI届最盛大,最高质量的大会是哪个?

这么描述吧,这或许是今年上半年中国AI届最盛大,最高质量的AI会议之一。不用各种形容词吹水了,直接上干货,看主题。不知道时间够不够,4章估计讲不完,能讲多少是多少吧,欢迎大伙捧场。3. 技术团队效能指标,改进与优化有什么最佳实践?1. 技术团队,建设量化指标体系,为什么这么难?4. 如何自我成长,帮助下属成长,行动计划制定?2. 究竟用什么指标,量化衡量技术团队产出?2. 技术团队量化指标体系,行业是怎么做的?1. 除了支撑,技术还能驱动什么?第二天上午,“个人与组织”场,《事件:A2M人工智能创新峰会。

2025-06-05 18:11:03 318

原创 爸爸!除了你,沈括,沈万三... 我们家还有哪些很厉害的人吗?

我想了半天,倘若发生于曾经的自己,老师不太可能说没关系,也不太可能说作业可以第二天写。打死我也想不到,这是一年级的项目课课题《认识我自己》,贯穿整个学期,每周两个课时。哇,太巧了,我们老师也姓祝,她是不是和火神一家人啊。爸爸,除了你,沈括,沈万三,我们家还有哪些很厉害的人吗?爸爸,你快给我讲讲,我出生之前的故事,项目课要分享。爸爸,我出生之前,你就每天给我讲故事啊...爸爸,你看,这是我画的五毒,蛇还没画。爸爸,我出生之前,你就每天给我讲故事啊。因为,我那时候,只有这两句,高考会考。

2025-06-04 19:04:20 656

原创 这么多人聊比特币,大部分人压根不懂什么是“挖矿”?(第70讲)

可以看到,这就好比在一座山上随手捡起一块石头,正好是一块金子,我猜测,这也正是把生成新区块叫做“挖矿”的原因。由符合条件的哈希值,倒推出区块头,填入相应的“前一块区块哈希值”“时间”“随机数”不就可以了吗?:单机不行,来并行,一台机器不行,搞集群,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矿场;在最新区块链的数据上,生成一个符合条件的区块,链入区块链的过程,就是挖矿。,此时你要放弃之前所有的工作,先向网络同步最新的数据,再重新开始挖。区块链和比特币是什么关系?,来计算区块头的哈希值,如果得到的哈希结果符合条件,则挖矿成功。

2025-06-03 19:23:57 793

原创 这么多人装X的人聊区块链,区块链究竟是个什么系统?(第69讲)

解决高可用要“冗余”,如上图,如果能把数据冗余到多个地方,就能保证高可用,一个地方的数据挂了,另外的地方仍存有数据。多点控制写入之后,其实出现了多中心控制,在数据不一致的时候,往往需要有一个算法来协商如何处理不一致数据。很多人聊区块链,但其实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啥,从技术的角度,从架构的角度,说说区块链是个什么系统。,要想控制整个系统,必须控制一半以上的节点,才能控制投票,于是这个系统没有管理员;如上图,一块空间存储数据,一个软件管理数据,提供接口写入数据,这是存储系统,例如。

2025-05-29 18:17:14 1121

原创 什么类型的监控,才决定我凌晨要不要起床处理?(第68讲)

如上图所示,在用户所在城市租赁机房(只需要一台服务器),部署监控小程序,对系统进行外网访问监控,就能够检测网络链路,路由延时。》,是非常完善的监控体系,但其中还缺了一环“用户视角的监控”,这一环,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凌晨收到告警,我要不要立刻起床处理。如上图所示,立体化监控的八大维度,除了用户视角的监控,另外七大维度,不管是机器监控,日志监控,接口监控,都是系统内部发起的,于是乎,只要用户视角的监控不告警,是可以第二天再起床处理其他监控的告警的。1. 用户怎么访问系统,用户视角的监控就怎么访问系统;

2025-05-27 17:20:24 1026

转载 有个小伙伴,写了一篇《非官方社群入门指南》...

详细收获过程我写在下个月复盘中,用一句话概括:以前对职场中年危机焦虑,看不到希望,现在虽然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已经看到方向模糊的轮廓,心态笃定,不再焦虑。星主沈剑,针对技术人个人成长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年龄焦虑,职场危机,第二曲线... 等,引导你深入思考,共同讨论,主动输出,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这是一篇非官方的,从我个人角度的新人入门指南。社群把我们联系在一起,原来我的问题也是你也曾遇到过的,吾道不孤,我可以提出我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的不止是解决问题,更需要有人懂我,懂我的焦虑,懂我的压力,懂我的无可奈何。

2025-05-24 22:21:13 328

原创 为什么我们家的监控系统不起作用,难不成是因为...?(第67讲)

进程和端口的监控,只能保证进程在,端口在,但并不能确定服务是否能响应请求,需要确定服务“活着”。情况二:进程,端口监控到异常,系统大概率出现了问题,但进程在运行,端口在监听,并不能说明系统正常。2. 统一集群信息管理服务,或者,统一集群信息管理配置文件,真的很重要,是技术体系统一的基石;如果有一天你负责过框架,组件,基础服务,技术平台等部门,你就会明白,在公司推一个技术产品,太。肯定是正常的,但操作系统监控却探测不到,于是需要进程,端口,存活性等其他监控予以辅助。

2025-05-23 11:32:41 1295

原创 短信太多,根本没人看!这就是你们公司的系统监控告警,从根源上失效的原因?(第66讲)

当一个模块/服务异常时,与其对应的所有接口监控,与其对应集群的多有实例,都会告警,此时,应该收敛为一个模块/服务告警,常见的实现方式是,当一个模块/服务的一个接口异常,与其对应集群的多个实例,都会告警,此时,应该收敛为一个接口告警,常见的实现方式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不同的服务,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员工层级,应该设定不同的告警策略,对同一个服务或者接口,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内,只发送有限的告警,常见的方式是,3. 系统负责人短时间内手机,邮箱,钉钉,微信同时对一个故障告警,

2025-05-22 17:10:41 727

原创 解决“行动力”问题,就这一招,其实人人都能做到!(快问快答)

思考+输出+(最小化)行动,我的职业生涯是这么走过来的,我真的很想将自己的方法复制给别人,于是,才有了这个社群,带着大家一起“行动”。上周一周时间,社群小伙伴通过【思考+输出+行动】的方式输出主题453个,更新字数25.3W+,解决了职场发展中的很多问题。我一直掌握着主动权,我的心态,心情,行动,都是我自己所说了算;画外音:更细致的方法与工具,见社群内的元认知工具+PEACE工具+最小化行动法工具。积极思考+输出+行动,参与作业,思考输出(行动我监控不到);核心三: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一同成长。

2025-05-21 22:12:27 740

原创 从程序员到CTO,如何5年走完别人10年的路?(讲讲自己的故事)

既然材料都准备了,不如在活动结束后,在线分享给更多的人,说不定能帮助到更多人。,从自己的故事里,自己深度思考总结了四点核心要素,希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启示。AWS的线下活动,一来场地有限,二来大部分同学在外地。周末AWS北京开发者社群线下活动,邀请我做一个。《职场快速发展,如何5年走完别人10年的路?《职场快速发展,如何5年走完别人10年的路?5月26日,下周一,20:00。思来想去,准备了一个。自己职场发展的故事。

2025-05-20 20:01:33 562

原创 集群信息管理,很多架构师压根不考虑这个问题(第65讲)

1. 随着研发、测试、运维人员的流动,很多配置放在哪里,逐步就被遗忘了;1. 任何需要读取集群信息的场景,都从global.config里读取;配置中心的细节,网上的分析很多,之前也撰文写过,细节就不再本文展开。如何集中化管理集群配置信息,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实现的方式不一样。的场景,都通过info.service提供的接口来读取集群信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随着技术团队的扩充,随着技术体系的完善,,上面部署了提供相似功能的站点,服务,数据库,或者缓存。当集群的信息发生变化的时候,有非常多的配置需要修改。

2025-05-19 08:20:22 1402

原创 我坚决反对,通过缓存传递数据!(第64讲)

3. 数据访问场景:服务化架构,不应该绕过service读取其后端的cache/db,而应该通过RPC接口访问;,cache具备将数据存在内存里,具有“易失”性,当然,有些cache支持落地,但互联网技术选型的原则是,综上,数据共管场景,多个service耦合在一个cache实例里,也是不推荐的,,会导致service-B的热数据全部被挤出cache,导致cache失效。nginx做反向代理,db做固化,cache做缓存,mq做通道;,会导致service-B拿不到cache的连接,从而服务异常。

2025-05-16 08:07:02 1311

转载 AI应用开发,据说会一点Python,有手就能干?(非deepseek,基于GPT)

通过案例 + 范式 + 工具,只要会编程,只要愿意动手,一路照着做,原生AI应用开发,很快就能看到成果。尽量只保留原生AI应用开发所需要了解的“最小化”知识,舍弃了高深的算法理论,编程小白都能搞懂。一位机器学习研究员,一位架构师,内容都是实战派,不来虚的。2. 通透:提示工程、微调、RAG、Agent开发;1. 简单:2小时上手,构建第一个原生AI应用;3. 实操:6大应用场景项目案例,随书附赠代码;2小时构建原生AI应用,不是吹流弊吧?AI应用开发,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本书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2025-05-15 11:55:44 516

原创 一句话说清:什么时候用RPC,什么时候用MQ(第63讲)

使用MQ通讯,调用方不能直接告之用户登录成功又或失败,阻塞住等待MQ通知回调不但使得编码复杂,还会引入消息丢失的风险,中间多加入一层,多此一举,基本没有人这么玩。个性化下游关注这个事件,但下游对事件的执行结果,“帖子发布”服务却并不关心,如果“帖子发布”,增加MQ之后,上游互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不会建立物理连接了,大家都只与MQ建立物理连接;,此时通用服务的owner又在心里骂娘了“我ca,稳定性的KPI,全被兄弟部门毁了”;,会根据passport服务的返回结果,区别执行登录成功,登录失败,执行错误。

2025-05-14 08:12:10 850

原创 40岁,一个人创业,第二个月的一些规划(新主题来啦!)

而是一个“我说的,你居然不听”的问题。原来,这压根不是孩子要解决的问题,而是我要解决的问题。越来多的小伙伴思考+输出+行动起来,解决了自己职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我越来越坚信,这件事情有价值。4. 我技术不是最强,资历不是最老,怕团队的同学不服我,怎么办?这里真不一样,没有焦虑,只有察觉,接纳,思考,行动,反馈...于是,我提高声调“还不过来吃,我数三个数,1,2,3…孩子不吃饭,趴了两口饭就对我说,“爸爸,我吃饱了”孩子不听我的,我的掌控欲强,我的权威被挑战了。2. 我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做管理?

2025-05-12 21:03:52 939

原创 最烦别人说“在你那边实现代价小”!(第62讲)

这个需求本来实现在业务1自己的代码里是合理的,但工程师S想到,底层的通用服务里也有业务1的一小撮个性化代码,明明需求是业务方的,为什么修改代码的是我底层呢,业务代码出了问题,为什么责怪的是我底层呢。遗留了不合理的代码,就会有第一次妥协,妥协了业务1,就会妥协业务2,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1,业务2,业务3的项目逐步delay,但逐步都怪到了底层工程师的头上;业务1,业务2,业务3,因为join导致数据库实例耦合在了一起。底层服务出了一个小bug,影响了业务1,业务2,业务3。

2025-05-09 17:48:53 1415

原创 下属不主动干活,但级别又比较高,我该怎么办?(社群有问必答)

下属不主动干活,但级别比较高(小组长),仅仅交付,不愿意主动思考,安排任务,总担心他的状态做不好,我该怎么办?职场心态,技术发展,管理转型,通用素质,晋升关键,跳槽面试,AI时代,第二曲线,人际关系,生活与健康...不同的同学,级别不同,工资不公,产出不同,要不要公平公正对待?TL的核心,是通过他人出结果,“担心”没有用,毕竟是你为结果直接负责,他为结果间接负责。每月至少4次活动,1次公域直播,1次私域直播,若干次福利,社群内有问必答。首先,扫码加入知识星球,除直播外的所有活动与内容,都在知识星球里。

2025-05-08 08:10:55 868

原创 凭什么,给了你DB,你却扩不了容?(第61讲)

好不容易找运维申请了两台机器,让DBA部署了几个实例,想把一些业务库拆分出来,却发现拆不出来,扩不了容,尴尬!假如A业务线上线了一个新功能,不小心进行了全表扫描,导致数据库CPU100%,数据库实例性能下降,由于实例共用,通用业务,业务B和业务C都会受影响。在数据量比较小,并发量比较小,业务还没有这么复杂的时候,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程序员才没有考虑什么资源利用率,更多的是图方便),业务A把。唉,加了几台机器,加了几个实例,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都耦合在一个实例里,完全扩不了容。

2025-05-07 18:20:55 1445

原创 40岁,一个人创业,首月一些成绩(20.5W+)

思考+输出+行动的小伙伴们越来越多,解决了自己职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 我技术不是最强,资历不是最老,怕团队的同学不服我,怎么办?1. 40岁,我为啥选择一个人创业(公域);3. 我觉得管理好虚,如何平衡技术与管理?2. 坚持做一件事,我背后的动力是什么?4. 广州,线下技术大会门票,10张。41岁,一个人创业,快1个月了...3. 北京,线下技术大会门票,5张。2. 我性格内向,适不适合做管理?5. 我总觉得下属做不好,怎么办?,至今1个月,到底做了写什么呢?1. 我该走专业线,还是管理线?

2025-05-06 11:47:48 795

转载 推荐一本,给程序媛看的DeepSeek书(AI应用开发,没你想的那么难)

在掌握了理论基础之后,第二部分详述了 DeepSeek-V3在对话生成、数学推理、代码补全等领域的能力,还通过详细的代码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模型实现任务的精准解决。通过对MoE 路由、上下文窗口优化和分布式训练策略的深入剖析,揭示了DeepSeek-V3在训练成本与计算效率上的独特优势,为后续的技术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讲解Transformer与注意力机制的原理、DeepSeek-V3 架构的核心技术以及模型开发的相关知识。《DeepSeek原理与项目实战》,真是不错的选择。

2025-05-02 21:20:36 534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提示
确定要删除当前文章?
取消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