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协议简介,以及数据传输的原理


## OSI模型
OSI模型共有7层:(从上到下)
1. (浏览器、电子邮件)应用层【提供应用服务、面向用户】
2. (SSL、JPEG)表示层【转换表达方式】
3. (—————)会话层【建立传输与接收的会话通道】
* * *点到点协议
4. (TCP、UDP)传输层【保证数据包的完整性、不同主机用户的通信】
5. (路由器、IP协议)网络层【数据从源端--目的端传输】
6. (交换机、网卡)数据链路层【建立数据连接封装固定帧、遇错重发】
7. (双绞线、光纤)物理层【原始比特流传输、硬件接口软件】
* * *端到端协议

意义‌:为网络通信提供通用框架,促进不同厂商设备的兼容性。通过分层隔离,简化设计复杂度,便于技术迭代(如新增协议不影响其他层)。‌

局限性‌:实际应用中(如互联网)多采用简化的TCP/IP模型,OSI模型更多作为理论参考。
 
## TCP/IP模型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模型共有4/5层:
(TCP/IP是一系列协议的集合,所以严格的称呼应该是 TCP/IP 协议簇。)
1. 应用层【HTTP、FTP、TFTP、DNS】
2. 传输层【TCP、UDP】(连接两个进程的通信)
* *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可靠的进程通信【不关心速度效率快不快。只关心目的端是否正确】)
* * *UDP:用户数据协议(无连接、不保证可靠的【不关心是否发错。只关心速度效率快不快】)
3. 网络层【IP】(源主机到目的主机的数据分组和路由转发)
4. 网络接口层【网络可以是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数据链路层【无定义】(把网络层的数据住组装成帧)
     --物理层【无定义】(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 数据的传输过程
【数据的封装过程:】
![封装过程.png](:/99a405ce604a4ba5a1e47288e1c17001)

 


TCP/IP 五层结构体系中
上层数据被封装 TCP 头部后,这个单元称为段(Segment);
向下传到网络层,被封装 IP 头部后,这个单元称为包(Packet);
向下传送到达数据链路层,被封装 MAC 头部后,这个单元称为帧(Frame);
最后传送到物理层,帧数据变成比特(Bits)流;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传送出去

【数据的解封装过程:】
![数据解封装过程.png](:/e8054efc8df446f9af03887cf9b5779d)


需要明确一个问题,发送方与接收方各层之间必须采用相同的协议才能建立连接,实现正常的通信,如图 所示。![相同协议才可通信.png](:/424223d7e3dd4c3aa3815f12ede39ae7)


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最终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往往相隔千山万水,中间会有很多的硬件设备起到中转的作用。为了说明整个过程,我们假设了一种通信结构,如图所示。![假设通信结构.png](:/52aa22722edc4d8cb25a2a02c59dc84d)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