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重生之 「2024 年我在数据库赛道做创业者」

本文探讨了2024年数据库创业的困难,指出行业洗牌即将来临,创业者需避开信创红海,选择细分市场如SaaS或Serverless,并强调了明确方向、技术实力和海外战略的重要性。作者提供了创业路径建议,从选型、团队构建到融资和扩张阶段的策略分析。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不是吧,不是吧,还真有勇士敢在今年卷数据库赛道创业?

如果是真的,我只能祝你梦想成真。别误会,这没有任何阴阳怪气或看热闹的意思,之所以这样说,完全是因为 2024 年对于数据库赛道创业者来说太难了。

还记得 2020 - 2022 年的时候,数据库创业可谓一片坦途,趁着信创的春风、搭配着头部厂商几十亿美元的估值、背靠着中美关系脱钩的大背景、再结合前几年云厂商确实培养了一批数据库方向的人才,多重因素叠加下,大批数据库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光有名有姓的产品就有将近 300 个。

然而一把火过后,留给市场的不仅是繁荣,还有大量泡沫。2023 年开始,数据库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投资热点还是行业风口都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时刻:前两年步子跑得很快的公司大多遇到了现金流不足的问题,不仅很难进行下一轮融资,自身的造血能力也远没有达到能养活团队的程度。所以,未来一两年行业一定会迎来大面积的洗牌,最终剩下的创业公司不会超过 30 家。

言归正传,抛开大环境因素,数据库创业到底难在哪里?不妨和太可研究所(techinstitute)倒推一下,如果你的人生重启,设定是必须在 2024 年的数据库赛道创业,你会怎样做?

## Vol.1

在迈出第一步以前,先明确一个背景,相比于其他领域,数据库赛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只能做 2B,二是研发门槛较高,三是用户群体是技术人员,四是国内、海外商业模式差异巨大,五是用户粘性高。

OK,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一步——选定方向。实话实说,选对方向比直接开干重要得多,也是吸引投资和创业伙伴的重要一环。举个例子,如果选择重做一个 Oracle,对于资源有限的初创团队来说,简直天方夜谭。不说 Oracle 庞大的体量,单说 Oracle 的 SQL 优化器这一项,就够研究好几年,创业公司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对于刚刚起步的创业团队来说,选一个细分市场先把产品做出来有用户更重要。

那么现在数据库领域有哪些方向呢?按门类来说有 OLTP、OLAP、图、时序、向量、GIS、文档等众多分类;按产品特点来讲有私有化部署、SaaS、Serverless 等形态;按策略来看也有开源、闭源之分。此外使用不同的开发语言也会有差别。

真心建议,如果不是有很深的金融、政府关系在,一定不要再进信创这个红海了,一定要坚定的走出海 SaaS 或 Severless 的模式。做信创一定会遇到私有化部署的问题,而这极度消耗人力,最重要的是成单与否与销售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产品本身反倒没那么关键,所以这种生意对产品、技术出身的创业团队来说非常不合适。

## Vol.2

好了,假设我们选择了出海做 SaaS,另外还确定了不做大而全场景,而是选一个细分方向,那么未来哪个方向更有前景呢?

结构化数据领域的数据库已经没什么花头了,都是需要精雕细琢的细节。未来能看到的 AI、Web3、新能源、元宇宙方向会有增量,而这些领域相关的数据库产品还比较缺失,所以仍有机会。以 AI 为例,虽然有了向量数据库,但长文本、图片、音视频这些数据依旧没有好用的数据库存储;AI 领域的算法和数据库也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其中蕴藏着潜在机会。再说到 Web3 方向,基于区块链的存储和现在的存储范式很不一样,这个方向的数据库也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先假定我们做 AI 方向的非结构化数据库,同时有 3 名联创都是资深研发出身。为了让产品尽快出圈,我们采用开源策略,这样前期市场推广、试错成本较低,开发语言选定自带流量的 Rust 语言。

## Vol.3

如果一切顺利,你会融到一笔钱支撑 5 个人半年到一年;如果融的钱多就再招 2-3 个全职工程师,或收 3-5 个 TOP 级别学校的研究生(因为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有时间)来实习。同时在 GitHub上也打响了一定知名度,收获几百个 star。

再顺利一些,你融到了超五百万美元的资金,就可以把团队扩张到 30 人,也可以租正儿八经的办公室了。这笔钱大概能撑不到 2 年,所以短时间内的重点是快速完成产品的 1.0 版本,找到第一批用户;如果是开源用户需要找腰部以上的大厂背书,如果是付费用户需要收获一批死忠粉。

说回 30 个人的研发团队,大概 15 人左右的内核研发,内核研发会被分为查询、存储引擎、数据写入、元数据、索引等方向;10 人左右做 SaaS 平台产品研发,包括计费、安全、合规、管控、多租户、可观测、多云适配、高可用、备份、SRE 等多个方向;5 人做上下游生态对接,包括客户端、AI 框架适配、最佳实践等方向。进行到这里,理论上,你已经成功组建了技术团队。

## Vol.4

三年之后,你的公司开始有一些营收,商业模式也算是初步跑通了,最重要的是投资人对增长也比较满意,就可以再拿一波钱了。你融到了 3 千万美元,估值突破 1 亿美元,这时候就不只需要技术团队了,产品、运营、销售、开发者关系等角色也陆续进场,HR、财务、法务、采购、行政这些辅助职能也可招正式员工了,团队规模扩张到100 人左右。

经过现实的毒打,在招人方面,你也有了不少心得:

第一,绝对不能招没有技术或业务背景的销售、售前、售后、产品。数据库是一个很专业的事情,而且面向的最终用户也是各个公司负责 infra、data 或 IT 的团队,这些用户不管水平高低都是懂一些技术的,他们的痛点、需求、业务场景非技术出身的人很难懂。哪怕销售能力强搞定了 CXO,把单子拿下来了,后期的交付、产品迭代、技术支持都会很别扭。就拿某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说,他们的销售把基于 Hadoop 的一套 OLAP 数据库,卖到了某行里做ERP 系统,真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第二,很多 2B 的公司喜欢搭配销售和售前两个角色一起服务客户,同时还会有售后做技术支持。其实,多一类职能角色就会让一个事情的责任多分散一次,本来服务一个客户理想情况下 1-2 人就能完成,如果销售、售前、产品、研发、售后都拉进来最少就要 5 个人,届时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就有无尽的扯皮,外部客户也会很迷惑。所以理想的情况是尽量减少职能,公司人少的时候责任越集中效率效率高,因此,你果断砍掉了售前、售后、UED、测试、Devops 等角色,考虑到做 SaaS 产品有很多合规、支付、税务、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再招1-2个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最佳。

第三,由于要走出海 SaaS 路线,面向用户的职能都放在海外,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欧美的公司,国内招技术就行了,但是关键的技术 leader 一定要英语好,否则很难跟海外的同事交流。

## Vol.5

又过了几年,你的公司侥幸活了下来,达到盈亏平衡或者接近的状态,此时就可以再拿出一笔钱进行扩张,完成从一个产品到产品矩阵的演进,公司规模实现了从百人级别到千人级别过渡。

截至目前,你的公司已经算很成功了,距离最终胜利也不远了,后续暂时编不出来了,有经验/想法的朋友可以扩写。

以上!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