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est-rerunfailures:优化测试稳定性的失败重试工具

 

笔者在执行自动化测试用例时,会发现有时候用例失败并非代码问题,而是由于服务正在发版,导致请求失败,从而降低了自动化用例的稳定性,最后还要花时间定位到底是自身case的原因还是业务逻辑问题,还是其他原因,增加了定位成本。增加容错机制,失败重试,会解决大部分由于网络原因、服务重启等原因造成的case失败问题。那该如何增加失败重试机制呢?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探索。

02 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

先给出答案,我们将使用 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来实现失败重试功能。

什么是 pytest-rerunfailures ?

pytest-rerunfailures 是一个基于 pytest 框架的插件,它允许我们对测试用例进行失败重试。当一个测试用例失败时,插件会自动重新运行失败的测试用例,直到达到预定的重试次数或测试用例通过为止。这样可以增加用例的稳定性,并减少因为偶发性问题导致的测试失败。

如何使用 pytest-rerunfailures ?

  • 方式一

首先,确保已经安装了 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可以使用以下命令进行安装:

pip install pytest-rerunfailures

安装完成后,在项目中使用 pytest 运行测试用例时,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会自动生效。

接下来,在编写测试用例时,可以通过添加 @pytest.mark.flaky 装饰器将需要重试的测试用例标记起来。例如:

test_demo.py

  1. import pytest

  2. @pytest.mark.flaky(reruns=3, reruns_delay=2)

  3. def test_case():

  4.    assert 1 == 2

在上述示例中,我们使用了 @pytest.mark.flaky 装饰器来标记测试用例 test_case 为可重试的。参数 reruns 指定了重试次数,而 reruns_delay 则指定了每次重试之间的延迟时间(以秒为单位)。

我们来运行case,看一下执行结果:

执行命令:pytest -s -v test_demo.py::test_case,会看到如下结果:

  1. RERUN

  2. test_dir/test_demo.py::test_case RERUN

  3. test_dir/test_demo.py::test_case RERUN

  4. test_dir/test_demo.py::test_case FAILED

可以看到,重试了3次,最终结果为失败。

注意:如果你是在pycharm中点击绿色三角形直接运行是不生效的

总结一下:

当运行测试时,如果测试用例失败,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会根据我们配置的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自动重新运行该测试用例,直到达到最大重试次数或测试通过为止。

  • 方式二

除了使用装饰器来标记测试用例外,pytest-rerunfailures 还支持使用命令行选项和配置文件的方式进行配置。

命令行执行的话,可以这样写:

pytest -s -v --reruns 3 --reruns-delay 2 test_demo.py::test_case

或者代码运行的话,可以这样写:

pytest.main(["-s", "-v", "--reruns", "3", "--reruns-delay", "2", "test_demo.py::test_case"])

03 运行机制

到这里,应该会使用了。我们简单概括一下它的运行机制:

1、pytest 通过插件系统加载 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并启用其功能。

2、当 pytest 运行测试时,对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进行监控。

3、如果一个测试用例执行失败,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会捕获该失败,并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试。

4、如果该测试用例被标记为可重试(使用了 @pytest.mark.flaky 装饰器),插件会根据配置的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重新运行该测试用例。

5、在每次重试之前,插件会根据设置的延迟时间暂停一段时间。

6、如果测试用例在重试次数达到上限之前通过了,即成功执行,则插件会将该测试用例标记为通过。

7、如果测试用例在达到最大重试次数后仍然失败,则插件会返回最后一次失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结果。

总结起来,pytest-rerunfailures 插件在测试执行失败时,根据配置的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重新运行测试用例,并根据重试结果判断最终的测试结果。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用例的稳定性,并减少偶发性问题导致的测试失败。

04 源码解读

使用阶段,我们使用 mark 标记,那源码中应该添加了该标记。

  1. def pytest_configure(config):

  2.    # add flaky marker

  3.    config.addinivalue_line(

  4.        "markers",

  5.        "flaky(reruns=1, reruns_delay=0): mark test to re-run up "

  6.        "to 'reruns' times. Add a delay of 'reruns_delay' seconds "

  7.        "between re-runs.",

  8.   )

  9.     ......

简单解释一下:

  • pytest_configure(config) 是 pytest 的一个钩子函数,用于在 pytest 配置阶段对配置进行自定义操作。

  • config.addinivalue_line() 是 pytest 的配置方法,用于向配置中添加新的配置项或配置信息。

  • 在这段代码中,通过 config.addinivalue_line() 方法,插件向 pytest 的配置中加入了一行字符串。

  • 这行字符串指定了标记名称为 "flaky",并使用参数 reruns 和 reruns_delay 来说明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的默认值。

  • 标记的含义是将被标记的测试用例重新运行最多 "reruns" 次,每次重试之间间隔 "reruns_delay" 秒。

通过这个自定义的标记,就可以使用 @pytest.mark.flaky 装饰器来标记需要进行重试的测试用例,并且可以在装饰器中指定具体的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

我们看看实现失败重试的源码,这才是重点。

  1. def pytest_runtest_protocol(item, nextitem):

  2. """

  3. Run the test protocol.

  4. Note: when teardown fails, two reports are generated for the case, one for

  5. the test case and the other for the teardown error.

  6. """

  7. reruns = get_reruns_count(item)

  8. if reruns is None:

  9. # global setting is not specified, and this test is not marked with

  10. # flaky

  11. return

  12. # while this doesn't need to be run with every item, it will fail on the

  13. # first item if necessary

  14. check_options(item.session.config)

  15. delay = get_reruns_delay(item)

  16. parallel = not is_master(item.config)

  17. db = item.session.config.failures_db

  18. item.execution_count = db.get_test_failures(item.nodeid)

  19. db.set_test_reruns(item.nodeid, reruns)

  20. if item.execution_count > reruns:

  21. return True

  22. need_to_run = True

  23. while need_to_run:

  24. item.execution_count += 1

  25. item.ihook.pytest_runtest_logstart(nodeid=item.nodeid, location=item.location)

  26. reports = runtestprotocol(item, nextitem=nextitem, log=False)

  27. for report in reports: # 3 reports: setup, call, teardown

  28. report.rerun = item.execution_count - 1

  29. if _should_not_rerun(item, report, reruns):

  30. # last run or no failure detected, log normally

  31. item.ihook.pytest_runtest_logreport(report=report)

  32. else:

  33. # failure detected and reruns not exhausted, since i < reruns

  34. report.outcome = "rerun"

  35. time.sleep(delay)

  36. if not parallel or works_with_current_xdist():

  37. # will rerun test, log intermediate result

  38. item.ihook.pytest_runtest_logreport(report=report)

  39. # cleanin item's cashed results from any level of setups

  40. _remove_cached_results_from_failed_fixtures(item)

  41. _remove_failed_setup_state_from_session(item)

  42. break # trigger rerun

  43. else:

  44. need_to_run = False

  45. item.ihook.pytest_runtest_logfinish(nodeid=item.nodeid, location=item.location)

  46. return True

简单解释一下:

首先,通过函数 get_reruns_count(item) 获取当前测试用例需要重试的次数。如果没有设置重试次数,则直接返回。

然后,检查配置选项并获取重试的延迟时间,并确定是否运行在并行模式下。还会获取失败记录数据库对象,并获取当前测试用例已经执行的次数。

接下来,通过比较已执行次数和设定的重试次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重试。如果已执行次数大于等于设定的重试次数,则不再进行重试,直接返回。

如果需要重试,会进入一个循环,每次重试会增加已执行次数。在重试过程中,会调用 pytest_runtest_logstart 函数记录测试用例开始执行的日志。

然后,通过调用 runtestprotocol 函数执行测试用例,并获取测试结果。在这里,生成的报告会被标记为执行次数减一,以便区分原始执行和重试执行的报告。

接着,通过 _should_not_rerun 函数判断当前报告是否满足不需要重试的条件。如果满足,则继续执行后续操作。

如果报告表明需要重试,并且重试次数未达到设定的次数,会将报告的结果设置为 "rerun",并根据设定的延迟时间暂停一段时间。

然后,根据并行模式和当前使用的 xdist 版本,决定是否记录中间结果。同时,会清除缓存的结果和执行状态。

之后,重试循环会继续,直到不满足重试条件为止。最后,会调用 pytest_runtest_logfinish 函数记录测试用例结束执行的日志。

最后,函数返回 True,表示已经实现重试机制。

总结起来,这段代码通过循环执行测试用例,并在满足重试条件时进行重试,直到满足退出条件为止。在重试过程中,会记录日志、生成报告,并根据设定的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进行控制。

04 最后​​​​​​​

失败重试功能并不是解决所有测试问题的法宝,它应该被视为一种提高测试稳定性的辅助手段。在使用 pytest-rerunfailures 进行失败重试时,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失败的原因,确保重试次数和延迟时间设置合理,并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和决定是否需要重试测试用例。

总结起来,pytest-rerunfailures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提高测试用例的稳定性。通过使用它,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失败重试功能,并减少由于偶发性问题导致的测试失败。

另外源码中,看到了 pytest_runtest_logstart 等,可能有些同学不明白这是干嘛用的,之后我们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介绍它的作用。

 

总结:

感谢每一个认真阅读我文章的人!!!

作为一位过来人也是希望大家少走一些弯路,如果你不想再体验一次学习时找不到资料,没人解答问题,坚持几天便放弃的感受的话,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动化测试的学习资源,希望能给你前进的路上带来帮助。

软件测试面试文档

我们学习必然是为了找到高薪的工作,下面这些面试题是来自阿里、腾讯、字节等一线互联网大厂最新的面试资料,并且有字节大佬给出了权威的解答,刷完这一套面试资料相信大家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视频文档获取方式:
这份文档和视频资料,对于想从事【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以上均可以分享,点下方小卡片即可自行领取。

  • 11
    点赞
  • 1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它具有高效、灵活、可移植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数据库、编译器等领域的开发。C语言的基本语法包括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如if语句、循环语句等)、函数、指针等。在编写C程序时,需要注意变量的声明和定义、指针的使用、内存的分配与释放等问题。C语言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包括: 1. 数组:一种存储同类型数据的结构,可以进行索引访问和修改。 2. 链表:一种存储不同类型数据的结构,每个节点包含数据和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3. 栈: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压入(push)和弹出(pop)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4. 队列: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入队(enqueue)和出队(dequeue)操作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取出。 5. 树:一种存储具有父子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中序遍历、前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6. 图:一种存储具有节点和边关系的数据结构,可以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方式进行数据的访问和修改。 这些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都有相应的实现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场景。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结构都有其优缺点,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数组: 优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非常快,适用于需要频繁读取和修改数据的场合。 缺点: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不适合存储大小不固定的动态数据,另外数组在内存中是连续分配的,当数组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内存碎片化。 链表: 优点:可以方便地插入和删除元素,适用于需要频繁插入和删除数据的场合。 缺点:访问和修改元素的速度相对较慢,因为需要遍历链表找到指定的节点。 栈: 优点:后进先出(LIFO)的特性使得栈在处理递归和括号匹配等问题时非常方便。 缺点:栈的空间有限,当数据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栈溢出。 队列: 优点:先进先出(FIFO)的特性使得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该资源内项目源码是个人的课程设计,代码都测试ok,都是运行成功后才上传资源,答辩评审平均分达到96分,放心下载使用! ## 项目备注 1、该资源内项目代码都经过测试运行成功,功能ok的情况下才上传的,请放心下载使用! 2、本项目适合计算机相关专业(如计科、人工智能、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等)的在校学生、老师或者企业员工下载学习,也适合小白学习进阶,当然也可作为毕设项目、课程设计、作业、项目初期立项演示等。 3、如果基础还行,也可在此代码基础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其他功能,也可用于毕设、课设、作业等。 下载后请首先打开README.md文件(如有),仅供学习参考, 切勿用于商业用途。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