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专项训练解析

目录

第一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二章

选择题

填空

第三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四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五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六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七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八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九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十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十一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十二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十三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十四章

选择题

填空题


第一章

选择题

  1. 模式/内模式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物理独立性;外模式/模式映像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2. 概念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数据的概念化结构

  3. 数据字典一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管理和维护

  4. 逻辑设计阶段工作内容有三部分:逻辑设计结构设计、数据库事务概要设计、应用程序概要设计

  5. 物理设计阶段工作内容由三部分:物理结构设计、事务详细设计、程序详细设计

  6. 物理设计活动: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数据分布设计、确定系统配置、物理模式评估

  7. 瀑布模型是基于严格的、明确的需求职位软件系统开发基础的软件开发模型;快速原型模型是一种快速开发方法,不必吧前期各阶段的活动做到尽善尽美后才启动下阶段的活动;螺旋模型是将瀑布模型的系统化与快速模型的可修改性结合起来。

  8. 系统规划和定义的具体内容包括:任务陈述、确定任务目标、确定系统范围和边界、确定用户视图

  9. 数据需求分析:信息内容;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要做什么;性能需求分析:做到什么程度、响应时间、吞吐量、最大用户并发数、每TPS代价值;其他需求:存储、安全性、备份与恢复。

  10. 事务规范(数据处理需求分析结果):事务名称、事务描述、事务所访问的数据项、事务用户

  11. 实现与部署:建立数据库结构、数据加载、事务和应用程序的编码及测试、系统集成与测试与试运行、系统部署

  12. 操作可行性分析:论证DBAS开发所需要的各类人员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工作环境等

  13. 项目规划:项目的范围和目标、分解和定义整个项目包括的工作活动和任务、估算改项目的规模及所需的各种资源、制定合理的DBAS项目计划,包括进度,成本,质量等方面的预测和控制方案

  14. 生命周期由五个基本活动组成:项目规划、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实现与部署、运行和维护

  15. 系统的实现阶段主要是系统编码和测试

  16. 运行维护阶段的工作是针对系统功能和性能不足对系统进行升级

  17. 数据库视图正确说法:视图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独立性

  18. 数据库概念阶段的目标不是描述需要存储的记录及其数量

  19. 创建视图属于数据库设计阶段内容,不属于优化内容

  20. 创建新的索引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优化内容

  21. 数据库应用系统日常维护包括:备份与恢复、完整性维护、安全性维护、存储空间管理和并发控制;模式调整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优化调整的范围。

  22.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模式调整、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数据分布设计、安全模式设计、确定系统配置、物理模式评估等环节;

  23. 基准程序评估属于监控与分析

  24. 关系模式是静态结构,是静态、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用户操作而改变的;要区分关系模式和关系的区别

  25. 为编译好的查询语句生成执行计划,并根据执行计划访问相关数据是查询处理器的功能

  26.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组织与存储、数据访问与处理、应用设计等几个方面

  27. 不同数据库管理系统有着不同的逻辑实现结构,数据库空间管理办法随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而不同

  28. 属性用来描述事物的特征或性质:一个实名集中的属性名要唯一、属性一般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实体集的标识属性能够唯一识别实体集中每一个实体;

  29. 完成数据库关系模式设计的阶段是逻辑设计

  30. 41:1、2属于实施活动、3、4、5属于运行和维护活动

  31. 42:123属于系统实施阶段任务,45属于运行管理与维护阶段内容

  32. 分析和定义每个实体集,并不是分析定义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例

  33. 数据库实施活动包括:创建数据库、装载数据、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以及数据库的试运行。126属于系统实施活动,其中1属于定义数据库结构,3属于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6属于数据库的试运行

  34. 生命周期模型中时间最长的阶段时运行管理与维护,一般以年为单位,成本消耗也是巨大的

  35. 46:1属于数据库测试,45不可行;所以选236

    填空题

  36. 预估系统的吞吐量书性能分析

  37. 规划与分析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系统规划与定义、项目规划和 ”可行性分析

  38. 每TPS代价值是用于衡量系统“性价比/性能价格”的指标

  39. 从功能角度来看DBAS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来实现,其中负责与用户交互的是表示层的功能

  40. 在新建数据库应用系统中加载数据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与部署/实施”阶段的任务

    第二章

  • 选择题

  1. 定义事务规范属于需求分析阶段任务,不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与分析阶段任务

  2. DBAS性能指标主要包括:1. 数据操作响应时间,或数据访问响应时间;2. 系统吞吐量,即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数据库事务或查询的数量;3. 允许并发访问最大用户数;4. 每TPS代价值;;数据库空间占用情况不属于DBAS性能指标

  3. 在IDEF0需求建模中:矩形框左方的箭头是输入,右方的是输出,上方的是控制,下方的是机制;

  4. 设置事务执行时的隔离性级别,该任务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步骤中的物理设计。

  5. 数据库应用系统需求建模主要有DFD、IDEF0、UML。IDEF1X主要用于数据建模

  6. DFD方法四种基本元素组成: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和外部项

  7. 外部项(外部实体)指系统之外又和系统有联系的人或者事物,说明了数据和外部来源和去处。处理指对数据逻辑处理,也就是数据变换,它用来改变数据值。数据流是指处理功能的输入输出数据存储表示保存的地方,他用来存储数据

  8. 数据流图(DFD)建模方法核心是:数据流。

  9. DFD的箭头表示的数据的流向,不能表示控制流和约束

  10. DFD建模方法中:数据流用箭头表示、处理用矩形框表示、数据存储用圆形矩形框表示、外部项用圆角框或者平行四边形框表示。

  11. 常用的需求建模方法包括:DFD方法、IDEF0方法、UML方法。

  12. 需求分析过程包括:标识问题、建立需求模型、描述需求、确定需求。其中DFD和IDEF0可用于建立需求模型;而IDEF2用于系统模拟,建立动态模型

  13. 数据流图中,一个处理至少有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14. 数据库系统设计分为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等。2属于物理设计阶段,3属于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系统功能建模内容有:分析与描述目标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分析与描述每项功能活动需要的输入数据、业务规则及输出数据,分析与描述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功能活动及各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

  15. DFD图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结构化分析方法

  16.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处理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数据处理需求分析与业务规则需求分析)和其他需求分析

  17. 在需求分析阶段规定好不同用户所允许访问的视图属于功能需求分析

  18.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分析,数据处理需求分析,业务需求分析及其在性能、存储、安全、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要求

  19. 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最大并发用户数都是性能需求分析的重要指标

  20. 32:3、5—B;需求分析就是分析用户的应用请求

    填空

  21. DFD方法由四种基本元素组成,其中描述系统数据提供者或使用者的是”外部项“。

  22. 各类数据描述详细是存放在数据库的”数据字典“中。

  23. IDEF0需求建模方法由箭头和”活动/方框/矩形框“两种元素构成。

  24. DFD建模方法由数据流、处理、数据存储、”外部“项这4种基本元素构成。

  25. DFD建模方法由4种基本元素构成,其中数据源或数据终点被称为”外部“项。

  26. 在IDEF1X建模方法种,用圆角矩形表示”从属“实体集。

  • 第三章

  • 选择题

  1. 1:本题可以i看出来abc为主键,d为非主键,d依赖于abc分解可恢复出原关系,单其中d对ab的依赖却丢了;分解结果为R1(A,B,C)和R2(C,D),D对C的依赖还在,但是对A,B,C的依赖却丢了,所以保持无损连接的分解但不保持了函数依赖的分解
  2. 数据模型三个要素包括:1. 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它从语法角度表述了客观世界中数据对象本身的结构和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2. 数据操作:数据操作是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1系统动态特征的描述。3. 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3. 模式分解使得一个关系变为多个关系,常用于关系模式规范化。一般情况下可以减少部分数据冗余,但不恰当的分解,也可能增加冗余。
  4. 1. 实体的转换:在从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时,一个实体就转换成以恶搞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的建就是关系的主键。
  5. 2. 实体间存在三种联系,即1:1(一对一)联系,1:m(一对多)联系,m:n(多对多)联系。
  6. 在从ER向关系模式转换规则如下:
  7. 1:1(一对一)联系:方法一:联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两个实体中的任意一个键构成。
    方法二:联系与一端的实体的关系模式合并,即将联系的属性加入到实体的关系模式内,主键不变。
  8. 1:m(一对多)联系:方法一:联系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n端实体的键组成。方法二:与n端的实体的关系模式合并,即将联系的属性加入到实体的关系模式内,主键不变。
  9. m:n(多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转换成新的独立的模式时,模式的属性由联系本身的属性及两个实体的键构成,主键由两端实体的键组合而成。
  10. 由4题目可知,该题中有三个实体、一个1:1(一对一)联系、三个1:m(一对多)联系和一个m:n(多对多)联系。三个实体和一个m:n(多对多)联系可以转换为单独的模式,1:1(一对一)联系和一对1m(一对多)联系需要合并到实体中去。因此可以最终得到四个模式,即三个实体(员工,部门,项目)和一个多对多联系,故选择A选项。
  11. 一对多的合并到实体里面,多对多的可以转换成单独的模式
  12. 一张关系表中的主码不能为空且具有唯一性。外码取值可能为被参照物关系中已存在的主码值或空值。
  13. 10:当(1)(e1,Tom,e2)插入后,主键e1就唯一了,所以数据(5)(e1,Ghost,e3)就无法插入,因为e1已经唯一了;数据(2)(4)(6)都能正常插入,数据(3)(null,Foo,null)主键为空,不能插入。所以最终该表插入的数据为(1),(2)(4)(6),共四行数据,C
  14. IDEF1X侧重分析、抽象和概括应用领域中的数据需求,被称为数据建模方法;DFD、UML、IDEF0属于需求分析建模方法。
  15. IDEF1X建模方法:实体集(独立实体集、从属实体集)、联系(标定型联系、非标定型联系、分类联系、非确定联系)。从属实体集可以有自己的主码,并不是只能参加标定型联系。
  16. 概念模型设计常用IDEF1X方法
  17.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对多”导师“联系属于”非标定型联系“。
  18. 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选课联系属于”非确定联系“
  19. n:m 是“非确定联系”
  20. 一个数据文件上可以建立多个索引文件。如果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与索引文件中索引项的排列顺序一致,则称为该索引文件为聚集索引,否则称为非聚集索引。一个数据文件上只能建立一个聚集索引,可以建立多个非聚集索引。
  21. 如果频繁的对数据进行增加、删除和更改操作,则系统会花费更多时间来维护索引,这会降低数据的插入和修改效率
  22. 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应该根据应用情况将数据的易变部分和稳定部分、经常存取部分和存取频率较低的部分分开存放,所以较常用的部分放在高速读写的磁盘,但并没有说索引一定要在高速磁盘,日志一定要在低速磁盘,要根据访问频率决定。
  23. 17:A;非主属性不依赖于一个候选码满足1NF,候选码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码二部分函数依赖满足2NF
  24. 在"确定型连接联系"中,如果子女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例都是由它与双亲的联系而确定,那么这个联系就被称为"标定型联系"。在标定型联系中子女实体集总是从属实体集,标定型联系用一条实线或者线段把他们连接起来,1(父)端是线段的原点,n(子女)端是线段的终点,并用一个实心圆点表示其联系的基数是n。选项B、D中使用虚线连接,排除;C项中从属实体集应该用加了圆角的矩形框表示,排除。18:A;
  25. 关系模式的设计、规范化处理属于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内容
  26. 关系模式进行去规范化处理,这属于数据库结构设计中的物理结构设计
  27. 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是学生类分类。在IDEF1X模型中,可以通过一个分类联系来表达这类事务
  28. 将表分区是对于数据规模非常大的表进行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属于数据库物理设计
  29. 在IDEF1X数据建模方法中,所有实体集间的联系必须用确定联系来描述,不允许出现不确定联系,多对多联系为非确定联系,非确定联系需要分解为若干个一对多的联系。
  30. 每个实体类型都有自己的标记符,如果两个实体集之间发生联系,其中一个实体类型的标识符进入另一个实体类型并与该实体类型中的标识符共同组成其标识符,这种联系则称为标定联系
  31. 考虑到应用主要以分析型查询为主,决定对表采取列存储的实施方案,这一操作属于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中的数据分布设计内容
  32. 如果实体集的一个实例的唯一标识依赖于该实体集与其他实体集的联系,那么它就是从属标识符实体集或简称为从属实体集
  33. 非标定型联系不会产生从属实体集
  34. 数据库物理设计:1. 数据库逻辑模式描述,2. 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根据事务数据访问特性分析结果,可以对基本表设计成更为有效的文件组织和索引方式,3. 数据分布设计, 4. 确定系统配置, 5. 物理模式评估,6. 安全模式设计
  35. 逻辑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应用程序概要设计和事务概要设计的任务。具体内容就是把数据库概念设计的结果(E-R模型)转换为具体的书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36. 逻辑设计指从数据库的概念模型出发,设计表示为逻辑模式的数据库逻辑结构。对关系模式的分解,去除数据冗余,使关系更加规范化
  37. 对于2NF关系模式分解使之满足3NF属于逻辑结构设计。
  38. 29:B;13属于概念设计,5属于物理设计
  39. ER模型就是用来描述数据库中实体及其属性以及各个实体间联系的描述方法。ER模型建模时,不考虑数据库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处理特性
  40. 设计ER图是概念设计的产物,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和定义数据的约束条件是逻辑设计所包含的活动。1是概念设计,23是逻辑设计
  41. 在SQL语言中的视图(view)是数据库体系结构中的外模式
  42. FOREIGN KEY和PRIMARY KEY应用于关系级别约束,NOT NULL、UNIQUE应用于列级约束,CHECK应用于元组约束。
  43. 主索引可以是聚集索引,也可以是非聚集索引。聚集索引可以是主索引,也可以是辅索引。有序索引适用于查询某个范围的情况,也适用于点查询。散列索引只适合点查询
  44. 37:D
  45. 在IDEF1X数据建模方法中,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多对多选课联系属于非确定联系
  46. 在数据库物理设计中,最有效的方式是集中地存储和检索对象。为减少表连接操作而将两个表合并为一个表,这属于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调整。
  47. C/S结构中,将业务逻辑放在客户端;B/S结构中,将业务逻辑放在应用服务器
  48. 某一组属性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则称为该属性组的候选码
  49. 47:B;姓名,职业,出生日期都可以重复,但是作者编号和身份证号不可被重复
  50. 函数依赖研究一个关系中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其本质使根据属性间的依赖情况来判断关系是否具有模型不合适的性质
  51. 49:C;1属于概念结构设计,3属于逻辑结构设计,4属于物理设计,256属于数据库的实现与运维
  52. 聚集索引的键值可以重复
  53. 数据库的反规范化是为了减少表间的连接,提高查询性能,但并非所有的经反规范的数据库都是高效的,这与实际应用有关,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数据库采用反规范方法才能提高性能。
  54. 事务-基本表交叉引用矩阵可以确定哪些事务对哪些表列执行了何种操作,基于该矩阵可以帮助数据库设计人员建立合适的索引(设计更有效的文件组织方式)
  55. 数据分布设计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不同类型数据的物理分布。 2. 应用数据的划分与分布。3. 派生属性数据分布。 4. 关系模式的去规范化。
  56. 通常避免死锁,可以考虑以下原则:1. 提高事务隔离性级别,2. 按同一顺序访问资源,3. 采用小事务,尽量缩短事务的长度,减少占有锁的时间, 4. 尽量使用记录级别的锁(行锁),少用表级别的锁。
  57. 将多个小事务合并为一个大事务来执行,增加占有锁的时间,增加了死锁发生的可能。
  58. 设计关系表结构属于数据库逻辑设计环节
  59. 60:C;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外模式可以有很多个,数据独立性使数据的定义和描述与应用程序相分离,所有数据存储由DBMS管理,用户不必考虑存取细节,所以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
  60. 1. ORDER BY语句用于根据指定的列对结果集进行排序;2. ORDER BY语句默认按照升序对记录进行排序。ORDER  BY可以对多个列进行排序,此时的排序是可以嵌套的;ORDER BY语句只能作为其他子句之后的最后一个子句出现;视图中也可以使用ORDER BY语句;子查询语句中是不能使用ORDER BY子句的
  61. 索引适合使用的条件:在经常需要搜索的列上,可以加快搜索的速度;②在经常使用连接的列上(这些列主要是一些外键)可以加快连接的速度,在经常需要根据范围进行搜索的列上创建索引,因为索引已经排序,其指定的范围是连续的;③在经常使用WHERE子句中的列上面创建索引,加快条件的判断速度。
    不适合使用的条件:①对于那些在查询中很少使用或者参考的列不应该创建索引;②对于那些只有很少数据值的列也不应该创建索引;③经常进行更新的列不适宜创建索引
  62. 散列文件是指利用散列存储方式组织的文件,亦称为直接存取文件。散列文件的优点是:文件随机存放,记录不需进行排序;插入、删除方便;存取速度快;不需要索引区,节省存储空间。其缺点是:不能进行顺序存取,只能按关键字随机存取,且询问方式只限于简单询问,并且在经过多次插入、删除后,也可能造成文件结构不合理,需要重新组织文件。如果数据库中的一个基本表的数据量很少,并且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非常频繁,该基本表可以采用堆文件组织形式。因为堆文件无需建立索引,维护代价非常低。虽然堆文件的数据访问效率较低,但在数据量很少时,定位文件记录的时间非常短。
    顺序文件指的是文件信息存放在若干连续的物理块中。其优点是简单,支持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顺序存取速度相对较快。缺点是文件不能动态增长,不利于文件插入和删除。如果用户的查询条件定义在查找码上,则顺序文件是比较适合的文件结构。
    聚集文件将不同关系表中有关联关系的记录存储在一起。如果某些重要而频繁的用户查询经常需要进行多表连接操作,可以考虑聚集文件,来改善查询效率。综上所述,故选择B选项。
  63. 如果一个基本表的数据量很小,查询以整表扫描为主,并且会频繁执行更新操作,则存储该表的最佳文件结构是堆文件
  64. 唯一索引不允许索引列包含重复的值。主索引不允许存在重复,所以主索引一定是唯一索引,但是不一定是聚集索引
  65. 主索引可以是聚集索引,也可以是非聚集索引。聚集索引可以是主索引,也可以是辅索引。聚集索引因为可以是辅索引,所以聚集索引的值可以重复。稀疏索引属于有序索引,所以所指向的数据文件一定是有序的。
  66. 索引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其使用原则一般如下:①经常在查询中作为条件被使用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②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即进行groupby或orderby操作)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③一个列的值域很大时,应为其建立索引。④如巢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应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可以使用系统工具来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
  67. 选择在哪些属性上建立索引的说法是正确的:在group by后面出现的分组属性、在where后面出现的筛选属性、在order by后面出现的排序属性;。错误的是:在select后面出现的查询属性。
  68. 提高事务吞吐量的有效方式:将大事务分解成小事务,避免死锁。 尽量使用行级锁。减低事务的隔离性级别。将单一磁盘改为RAID1磁盘存储系统
  69. 70:D; ABC都属于模糊查询,使用散列文件不能提高查询效率。
  70. unique表示唯一索引,排除CD,A为主码(主索引),题目找一个定义了唯一辅索引,排除A,选C
  71. 将数据表拆分属于数据库逻辑结构阶段的工作,不属于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工作;A选项因为没有涉及到表中字段的划分,所以A排除
  72. 74:C;考虑领导与下属关系为一对多(即一个领导可以领导多个下属),所以关系上用“1:*”表示“领导:下属”,排除AD,又因为一个部门中可以有不同职能的员工,排除B,选C
  73. 数据库物理设计并不包括文件和数据库的具体实现细节(例如:如何创建文件、建立数据库以及如何加载数据等)。
  74. 77:A;数据存储在一个地方,索引存储在另一个地方,所以不是按非聚集索引键值排序
  75. 一个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唯一索引不一定是聚集索引,在一个表上可以有多个索引,唯一索引的作用是保证索引键的值不重复,在没有建立聚集索引的表上定义主键,系统会自动在主键上建立聚集索引,聚集索引不是只能建立在一个列上
  76. 仅具有登录权限的用户对SQL Server只能进行系统数据库中有关SQL Server的一些系统信息的查询,即只能对master、msdb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进行查询、
  77. 81:C;U1负责T1导出,所以需要T1表的查询权限,U2负责T2表导入,所以需要T2的插入权限
  78. 82:D;稀疏索引是指如果只是一部分查找码的值有对应的索引记录,则该索引为稀疏索引;稠密索引是指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每一个查找码值在索引文件中都对应一个索引记录,则该索引为稠密索引。对于数据文件和它的一个特定的索引文件,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与索引文件中索引项的排列顺序相一致,或者说,索引文件按照其查找码指定的顺序与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的排列顺序相一致,则该索引文件称为聚集索引,否则为非聚集索引。(这里给出来的样本太少了,所以判断为非聚集索引,而非稀疏索引)
  79. 83:A;134属于优化SQL语句执行效率,25属于对数据库逻辑和物理结构的调整,不属于SQL语句
  80. 84:A;一个数据文件上只能建立一个聚集索引,还可以建立多个非聚集索引
  • 填空题

  1. 在IDEF1X数据建模方法中,多对多联系又被称作非“确定”联系
  2. 在数据文件的“主码/主键”属性集上建立的索引称作主索引
  3. 在IDEF1X数据建模方法,如果一个实体集的唯一标识有赖于该实体集与其他实体集的联系,则称这种实体集为“从属”实体集
  4. 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每个查找码的值在索引文件中都对应一个索引记录,则该类索引称为“稠密”索引
  5. 在事务概要谁中,用“read”原语来表示应用层的Select操作
  6. 如果数据文件中数据记录排列顺序与索引文件中对应索引项的排列顺序一致,则此种索引称为“聚集”索引
  7. SQL Server中根据索引的实现方式,索引技术可以分为有序索引和“散列索引”两大类
  8. 在IDEF1X数据建模方法中,独立实体集用“矩形/长方形”框来表示
  9. 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属于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阶段的任务。
  10. IDEF1X数据建模方法中,直角矩形框表示独立实体集,圆角矩形框表示“从属/附属”实体集
  11. 如果一个表的数据量很少,并且对其修改操作频繁,则该表最存储适合采用的文件组织结构是“堆”文件
  12. 如果索引文件只包含了数据文件中的部分查找码,则称该索引为“稀疏”索引
  13. 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关系的主码不能为空,这属于数据模型三要素中的”完整性约束“
  14. 关系数据库中的视图提供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15. 当用户在一个关系表的某一列建立一个非聚集索引(该表没有聚集索引)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自动为该索引维护一个索引结构。该索引结构中的记录由”索引列列项“和它相对应的指针构成的
  16. 建立在主码属性上的索引称作”主“索引
  17. 在衡量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性能指标中,”系统吞吐量“指的时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数据库事务数量
  18.  105 :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为课程,P为老师,S为学生,G为成绩,T为时间,R为教室,根据定义有如下的函数依赖集:
    F={C→G,(S,C) →G,(T,R)→C,(T,P)→R,(T,S) →R} W的规范程度可高达 ”  1NF “ 。若将关系模式W分解为3个关系模式 W1(C,P),W2(S,C,G),W3(S,T,R,C)
    则W1的规范化程度最高可达到 ”  4NF “ ,W2的规范化程度最高可达到 ”  1NF “ ,W3的规范化程度最高可到达 ”  3NF “ 。
  • 第四章

  • 选择题

  1. 数据库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用PRIMARYKEY定义。
    ②参照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用FOREIGNKEY短语定义哪些列为外码,用REFERENCES短语指明这些外码参照哪些表的主码。
    ③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在CREATE TABLE中定义属性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应用要求,定义属性上的约束条件,即属性值限制,包括:列值非空(NOTNULL),列值唯一(UNIQUE),检查列值是否满足一个布尔表达式(CHECK短语)。
    根据上述用户自定义完整性可知选项D符合题意。GRANT关键字是属于定义数据库安全性的语句,主要用于将某些对数据库的操作权限授予案个用声。
  2. 当数据库服务器出现问题时无法向用户提供服务
  3. 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
    ①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结构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并且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②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它是数据库系统模式结构的中间层,不涉及数据的物理存储细节和硬件环境,与具体的应用和所使用的开发工具及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无关。
    ③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外模式是模式的子集,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并通过二级映象功能将三个模式联系起来。
  4. 事务中存在和用户的长时间交互,他会带来哪些坏处:1. 降低系统的并发度, 2. 增加死锁的数量, 3. 影响检查点的效果
  5. 数据库应用系统从功能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层,分别是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和数据持久层。
    ①表示层:用于显示数据和接受用户输入的数据。(一般为Windows应用程序或Web应用程序)。
    ②业务逻辑层:是表示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的桥梁,主要负责数据的传递和处理。
    ③数据访问层:实现对数据的保存和读取操作。可以访问关系数据库、文本文件或XML文档等。
    ④数据持久层:以程序为媒介把表现层或服务层的数据持久化,它位于物理层和数据访问层之间。
  6. 表示层负责所有与用户交互的功能,用户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最直观感受均在这层实现;
    业务逻辑层负责根据业务逻辑需要将表示层获取的数据进行组织后,传递给数据访问层,或将数据访问层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传送给表示官用于展示;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DBMS系统进行交互,提取或存入应用系统所需的数据;
    数据持久层负责保存和管理应用系统数据。
    使用createprocedure命令所定义的存储过程应属于数据访问层。故答案为C项。
  7. B/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是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主要的事务逻辑在服务器实现,所以其对客户机配置要求不高,即使对服务器要求较高,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
  8. 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人机界面设计;
    业务逻辑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DBAS的各项业务活动,将其表示为各种系统构件(如类、模块、组件等);
    数据访问层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DBAS的数据处理需求设计用于操作数据库的各类事务;
    数据持久层主要任务进行应用系统的存储结构设计。
  9. 在适用Internet、维护工作等等方面,B/S比C/S强;在运行速度、数据安全、人机交互等方面,不如C/S
  10. 安全性相关措施:用户身份鉴别、权限控制、视图机制;。双机热备是属于数据库恢复技术内容
  11. 完整性维护属于数据持久层,因为数据持久层负责保存和管理应用数据系统数据,而数据的完整性维护属于数据持久层功能中的数据管理的内容
  12. 数据持久层的设计工作属于数据组织与存储等方面的物理设计内容,而索引设计属于物理设计阶段,所以索引设计是在数据持久层上的设计
  13. 多个小事务合并成大事务,会增加占有锁的时间,可能会造成大量阻塞事务,甚至会产生死锁
  14. 事务中为了降低死锁的发生,通常考虑以下法则:按同一顺序访问资源;避免事务中的用户交互;采用小事务模式,尽量缩短事务的长度,减少占有锁的时间;尽量使用记录级别的锁(行锁),少使用表级别的锁;使用绑定连接,使同一应用程序所打开的两个或多个连接可以相互合作
  15. 从功能角度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来实现:
    ①表示层负责所有与用户交互的功能,用户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最直观感受均在这层实现;
    ②业务逻辑层负责根据业务逻辑需要将表示层获取的数据进行组织后,传递给数据访问层,或将数据访问层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后,传送给表示层用于展示;
    ③数据访问层负责与DBMS系统进行交互,提取或存入应用系统所需的数据;
    ④数据持久层:负责保存和管理应用系统数据。根据事务-基本表交叉引用矩阵来调整数据文件的组织结构,涉及到应用系统数据的变化,所以这一任务属于数据持久层。
  16. 事务的隔离性可以降低发生数据不一致的可能性
  17. 提高封锁的粒度带来的好处是减少了封锁开销
  18. 人机界面的设计可采用原型迭代法,首先进行初步设计,再进行用户界面细节设计,最后是原型设计与改进
  19. 26:A;
  20. 存储过程是一组特定的程序,负责数据的处理。因此存储过程可能会出现再业务逻辑层
  21. 29:B;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施工作包括创建数据库、装载数据、编写与调试应用程序、数据库试运行,ACD属于数据库运行维护与优化的工作。
  22. 事务概要设计内容包括:事务名称、事务所访问的关系表及关系属性、事务处理逻辑、事务用户(指使用、启动、调用该事务的软件模块或系统)
  23. 职工关系的两个不同属性列,要求职工工资不能高于其经理的工资1,则这个约束的完整性级别属于关系级别属于关系级完整性约束
  24. 业务逻辑层概要设计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构件本身应由相关性很强的代码组成,一个构件或一个模块只负责完成一项任务,也就是常说的单一责任原则。
    ②组成系统业务逻辑层的各个构件应具备独立的功能,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与其他构件功能重叠。
    3构件之间的接口应尽量简单明确。
    ④如果某两个构件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应考虑进一步进行模块划分。
    ⑤如果构件过于复杂,可以将其细分。
  25. 降低事务隔离性级别可以提高系统的事务吞吐量数据是所有信息系统的基础,如何保障数据安全也是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首要问题。数据安全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数据存储安全角度出发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安全性保护:即防止非法用户对数据库的非法使用,以避免数据的泄露、篡改或破坏。
    2完整性保护:即保证数据源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3并发控制:即保证多个用户能共享数据库,并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4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即在系统失效后的数据库恢复,配合定时备份数据库,使数据库不丢夫数据.
    5数据加密传输:即将一些高密级的敏感数据通过一定的加密算法加密后传输。环境安全设计包括漏洞和补丁、计算机病毒防护、网络环境安全和物理环境安全。
  26. 37:A;
  27. 数据库应用系统安全架构设计中,环境安全设计主要包括漏洞与补丁、计算机病毒防护、网络安全环境(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隔离)、物理安全环境等
  28. 更换产品后,一般原有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接口会失效,需要重新修改应用程序
  29. 40:B;3合并多个小事务不是有效减少死锁的做法
  30. 将单个大事务拆分成多个小事务,发生死锁的可能性更低
  31. 使用行级锁代替表级锁可以降低发生死锁的可能性
  32. 降低事务隔离级别所带来的好处:提高事务的吞吐量,提高活锁的可能性,降低发生死锁、发生阻塞的可能性
  33. 44:A
  34. 提高事务隔离性级别可以提高事务吞吐量
  35. 物理设计包括: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事务详细设计和应用程序详细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模式调整、文件组织与存取设计、数据分布设计、安全模式设计、确定系统配置、物理模式评估等环节。定义约束属于数据库安全设计。
  36. 数据加密传输不属于数据库环境安全设计
  37. 50:C;check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作用是A和B对象,属于属性之间的联系约束条件
  38. 51:D;
  39. 元组的每个属性对应于文件记录中的一个域
  40. 照片存储再数据库中,当多人同时访问同一个照片时,会大大降低用户访问照片的速度
  41. 在B/S结构中,客户端只需安装WEB浏览器即可,且应用业务规则一般是WEB服务器实现的
  42. 计算机病毒防护属于环境安全设计
  43. 检测死锁有很多方法,包括:超时法、等待图法等。事务等待图法动态地反映了所有事务的等待情况,并发控制的子系统周期性地生成事务等待图进行检测,而不是在执行每个事务进行检测
  44. 加锁阶段事务可以申请获得任何数据项上的任何类型的锁,但是不允许释放任何锁
  45. 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DBAS体系结构、软硬件选型和配置设计、应用软件总体设计和业务规则初步设计
  46. 59:B;2是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运行过程中由DBMS完成的工作,不是应用程序设计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剩下三个都是应用程序设计中预防死锁的办法
  47. 60:B;
  48. 61:A
  • 填空题

  1. 在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需求分析时,需要给出允许并发访问的最大用户数,这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 ”性能“ 需求分析
  2.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三级模式结构提供了两层映像机制,其中模式/内模式映像提供了 ”物理“ 独立性
  3.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了 ”DDL“ 语言,用此语言可以定义数据库的模式结构,但此语言执行后的结果不能回滚。
  4. 在数据库事务 ”概要“ 设计阶段,使用read和write原语来表达存取操作
  5. 从功能角度数据库应用系统可以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数据持久层四个层次,其中负责向表示层直接传达数据的是 ”业务逻辑“ 层
  6. 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作用对象分为列、元组和 ”表/关系“ 三种级别
  7. 在三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Web浏览器实现的是 ”表示/表现“ 层的功能
  8. 三层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浏览器、应用服务器和 ”数据库/database/DB“ 服务器三部分组成的
  9. 在三层B/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事务处理是在 ”数据库/database/DB“ 服务器端完成的
  10.  在三层B/S结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中,业务规则是在 ”应用/APP“ 服务器端完成的
  11. 从安全性角度考虑,防火墙技术是用来保证数据库应用系统的 ”网络“ 环境安全的
  12. 事务是数据库执行的基本单位,如果一个事务执行成功,则全部更新提交;如果一个事务执行失败,则已做过的更新被恢复原状,好像整个事务从未执行过,这就是保持数据库处于 ”一致性“ 状态
  • 第五章

  • 选择题

  1. UML活动图主要目的在于陈述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流程控制的转移,在活动图中,必须有且只有一个起始点,可以有多个结束点。
  2. UML设计范畴内,所有活动有关判断的部分要用菱形表示
  3. 本题考查了有关UNL的类图表示。
    这里的区别主要在四种表示上:
            类的UNL表示(空心三角实线连接》、接口聚合关系的UML表示(空心菱形实线连接)以及合成关系的UML表示《实心菱形实线连接》。类的表示指的是子类对父类关系的继承,接口与子类继承比较相似,区别主要在于多继承上,聚合关系主要表示种弱的拥有关系,如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一部分,而合成是一种强拥有,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关系。
    此题中,车架和车轮是车的严格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一样,车就没法开,所以对车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4. 在UNI类图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系:
    1. 泛化《[箭头及指向]: 带三角箭头的实线,箭头指向父类),
    2. 买现([前头及指问]:带三角前头的虚线,前头指向接口》,
    3. 关联([箭头及指向]:带普通箭头的实小线,指向被拥有者),
    4. 聚合([箭头及指向]:带空心菱形的实心线,菱形指向整体),
    5. 组合([箭头及指向]:带实心菱形的实线,菱形指向整体》,
    6. 依赖([箭头及指向]:带箭头的虚线,指向被使用者》。
    D洗项是属于组合关系,因此实小募形的前头应该指向"窗体”,即实心菱形应该标在窗体旁边。
  5. 顺序图是用来描述对象自身及对象间信息传递顺序的视图。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用例和程序模块中逻辑流程的先后执行次序、并行次序
  6. 7:D;123是正确的
  7. 8:C;顺序图的第一个信息一般在左边第一个对象的生命线顶端,其他信息按照时间顺序相续加入顺序图。 顺序图的横向矩形框代表对象,水平消息线用于表示对象间通信。顺序图可以用来描述对象的创建和销毁
  8. 元元模型层组成了UML的最基本的元素“事务”,代表要定义的所有事物
  9. 10:D; 在UNL建模机制中,用例模型是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所有功能表示出来的工具,类图是展现一组类、接口和协作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静态视图,状态图主要用来描述一个实体在发生一些事件时的状态变化情况,顺序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内部对象之间的消息发送和接收序列,活动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用例和程序模块中逻辑流程的先后执行次序,并行次序;包图是表示包及包之间的关系的类图。所以选236
  10. 11:C;对象间的通信用对象生命线之间的水平消息线表示,箭头说明消息的类型,如同步、异步或简单。顺序图可以表示递归过程,当一个操作调用它本身时,消息总是同步。顺序图中的消息可以有条件,并规定只有条件为真时才可以发送和接收消息,如果条件不相互排斥,则消息可能会并行发出
  11. 在UML中,用例用椭圆形表示,用例位于系统边界的内部
  12. 顺序图强调的是时间,通信图强调的是空间
  13. 状态图中只能有一个起始状态,,可以有多个结束状态
  14. 用户是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实体,可以是系统用户也可以是其他系统或者硬件设备。
  15. 用例模型描述的是外部执行者(Actor)所理解二点系统功能,它是从系统外部看系统功能,并不描述系统内部对功能的具体实现
  16. 用例图是用户模型视图,状态机图对一个单独对象的行为建模,活动图描述了业务实现用例的工作流程。
    系统内部结构一般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用类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而用顺序图和通信图来表示系统的动态图
  17. 在UML中,用例用椭圆形表示,用例位于系统边界的内部
  18. 包图属于结构图,不是行为图
  19. 用例模型是把满足用户需求的所有功能表示出来的工具,由用例、角色和系统三部分组成
  20. 在UML中,对于细节方面(微观设计)的内容可用对象图、状态机图及时间图来表达、分析和描述某个特定状况下的系统运行情况。包图属于宏观设计
  21. 用于DBAS宏观设计的有包图、交互1概述图和复合结构图。状态机图用于DBAS的微观设计。
  22. 用例图不是用于表达DBAS系统内部结构的
  23. 25:C;UML类图中一对多的关系用1:* 表示,ER图的一对多的关系用1: m表示。ER图中的关系写在UML类图相对应的一边,即原来的关系(3.6)和(10,50)分别对应原来的UNL中的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和课程与学生的关系。
  24. 结构图的组图包括:包图、复合结构图、类图、组件图、对象图和部署图
  25. 27:A;   RecordSet对象用于操作来自提供者的数据。使用 ADO时,通过 RecrdSet 对象可对几乎所有数据进行操作,所有RecordSet 对象均使用记录(行)和字段(列)进行构造。ordSet的常用方法为: 1. AddNew,创建一条新记录; 2 . Cancel,撤销一次执行; 3 . Close,关闭一个RecordSet;  4 . Delete,删除一条记录或一组记录; 5 . MoveNext,把记录指针移动到下一条记录。RecordSet对象的AddNew方法的功能是在对应的数据库表中增加一条新记录。
  26. 航空公司的售票员和电话售票员都属于业务人员的子类,因此属于概括关系
  27. 协作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在空间中如何交互,即除了动态交互,它也直接描述了对象如何连接在一起的情形
  • 填空题

  1. UML的语义是定义在一个四层建模概念框架中的,这四层分别是:“元元模型层” 、元模型层、模型层和  “用户模型层”
  2. 在UML中,“聚集” 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关联,它表示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在使用UML进行系统建模过程中,一个系统中可能存在许多用例,用例之间可以存在的关系包括  “扩展/extends” 、使用和组合三种关系
  4. 在UML中,用于描述系统、用例和程序模块中逻辑流程的先后执行次序或并行次序的图称为    “活动/activity” 图
  5. 用于描述系统、用例和程序模块中逻辑流程执行次序的UML图称为  “活动”  图
  6. 顺序图有两个坐标轴,横向表示对象,纵向表示  “时间” 的持续过程
  7. 通信图是交互图的一种,也被称为  “协作” 图
  8. 在UML中,用于描述系统内对象之间的消息发送和接收序列的称为  “顺序” 图
  9. 类图主要用于表达问题领域的概念模型,类图中除了表达抽象概念得到名称外,还需要表达抽象概念的属性和  “行为/方法/功能” 
  10.  UML中的通信图显示的是系统内对象之间的  “关系” ,并不强调交互的顺序
  11. 在UML中,包图是用来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的  “类”  图
  12. 42:顺序;
  13. 设用UML设计某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人员规划了一组应用程序集,该集合由动态链接库和可执行程序构成。为了展现这些应用程序集间的组织和依赖关系,以对源代码、可执行程序的发布等进行系统建模,应采用的UML图是  ”组件“  图。
  14. 在UML中,用例模型由用例、系统和  “角色” 三部分组成
  15.  在UML中,当要描述状态之间的转换时,可通过  “时间” 图来体现时间因子的作用
  16. UML中的  “活动” 图的主要作用是陈述活动与活动之间流程控制的转移,其作用类似于流程图,然而与流程图不同的是其支持并行行为
  17. 用例之间的关系包括:扩展、使用和  “组合” 三种
  18. 在UML提供的图中,“用例/USE CASE/USECASE”  图用于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用户之间的交互
  19.  用例模型通过对系统参与者及其重要行为的描述,表达系统的  “功能” 需求,即用户的期望
  20. 在UML中,“通信/协作” 图主要用于描述对象在空间中如何交互,即除了动态交互,它也直接描述了对象是如何衔接在一起的。在图中没有时间轴,而是将消息按序编号
  21. 在UML提供的图中,“活动”  图主要用于描述系统、用例和程序模块中逻辑流程的先后或并行执行次序
  22. 用例模型通过对系统参与者及其重要行为的描述,表达系统的  “功能”  需求
  23. 在UML的状态机图中,状态之间的转移是由   “事件”  驱动的
  24. 在UML图中,描述系统中硬件和软件的物理配置情况和系统体系结构的图称为  “部署/配置”  图
  25. UML图中,用于表达系统中不同的包、命名空间或不同的项目间彼此关系的图称为  “包/package”  图
  26. 在UML模型中,用于表达一系列的对象、对象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象间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图是   “通信图/协作图”
  • 第六章

  • 选择题

  1. 1:B;SOL中的集合操作符IN、EXCEPT、INTERSECT和UNION的用法分别为::
    1. IN,确定给定的值是否与子查询或列表中的值相匹配,选择与列表中的任意一个值匹配的行,
    2. EXCEPT,指在第一个集合中存在,但是不存在于第个集合中的数据,
    3. INTERSECT,是指在两个集合中都存在的数据,
    4. OUNION,操作符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 SELECT语句的结果集,对于UNION操作符,请注意,UNION 内部的 SELECT语句必须拥有相同数量的列。列也,必须拥有相似的数据类型。同时,每条 SELECT语句中的列的顺序必须相同。要返回A和B相同的商品,则洗项中先查出B购买的商品号,并目使用N操作符,查出A购买的商品号且该商品号同时也在B购买的商品号结果集中,即满足了A和B都购买的商品号,符合要求。选项I中的EXCEPT操作符使得查询出的结果为A购买的商品减去B购买的商品,不符合要求。选项亚的INTERSECT操作符表示两个结果集都存在的商品号,即既属于A又属于B的商品号,符合要求。选项IV中的UNION操作符表示两个结果集的合并,即包括A购买的商品也包括B购买的商品,不符合要求。
  2. 此题考查了SQL中CASE WHEN语句的用法,根据题意若在查询成绩时,希望将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形式显示,则可以使用搜索CASE函数,其语法格式如下:Case
    When布尔表达式1 THEN结果表达式1
    When布尔表达式2THEN结果表达式2
    ..................
    故根据题意其表示方式如下:
    Case
    When Grade between 90 and 100 THEN’优‘
    When Grade between 80 and 89 THEN’良‘
    When Grade between 70 and 79 THEN’中‘
    When Grade between 60 and 69 THEN’及格‘
    Else 不及格
    End
    故选择D选项。
  3. COUNT()函数用于统计元组的个数或者某个字段中值的个数,而SUM()则用来计算某个字段值的总和
  4. 5:A;求最大值应用MAX()函数,故可排除C、D两项。由于可能存在多人工资最高的情况,所以查询结果是个集合,故要用谓词IN
  5. SUM()的作用是求和,COUNT()的作用是汇总,因此可以排除C、D两项。COUNT(*)是统计元组的个数,包括NULL行和重复行,而COUNT(列名)是统计一列中值的个数,不包括NULL行。由于商品的类别有可能为空,因此在汇总时需要用到COUNT(*)函数。所以选B
  6. 本题中需要查询的是与 “冰箱” 类别相同的其他商品的商品名,因此可以排除A、B 两项;D项中,WHERE子句语法错误。所以选C
  7. 8:A;本题考查 ON 语句的运用
  8. 使用COUNT(职称)会过滤掉 “职称” 为空的行,从而不能正确地统计出人数最多的三个部门
  9. 10:C;A、D两项的语法格式不正确,TOP 3 应该放在*之前,选项B的时间线格式不正确
  10. 使用子查询进行基于集合的测试时,通过运算符IN和NOT IN,将一个表达式的值与子查询返回的结果集进行比较。其形式是:
    WHERE 表达式【NOT】IN(子查询)
    这种形式的子查询的语句是分步骤实现的,即先执行子查询,然后再子查询的结果基础上再执行外层查询。本题中子查询查询的是在2015年9月卖出的手机,然后再查询不属于这个范围的商品名和单价。故答案为C项。
  11. like关键字主要是针对字符型字段的,其作用是在一个字符型字段列中检索包含对应字串的,选项CD错误。AND关键字两边的条件同时满足时才会查询出结果,选项B的功能是查询汽车颜色白色同时也是黑色,没有这样的汽车。所以答案为A选项
  12. 13:A;要求查询2015年销售总数量最多得到汽车的汽车型号和销售总数量(包括并行情况),所以返回的记录值为一条数据,并且按照汽车型号分组,销售数量求和并降序排列
  13. 在SOL语言中,一个SELECT-FROM-WHERE语句称为一个查询块,包含子查询的语句通常采用WHERE表达式NOTJN(子查询》。题目中要求查询“基础部”工资最低的职工姓名和工资,所以需要使用子查询查询“基础部”工资最低的职工,用MIN(工资)函数,在并上所属部门属于“基础部”的条件。当这两个查询条件同时成立才满足题意。故答案为A选项。
  14. 要查询具有“教授”职称的女教师人数,同时满足教授的女教师,所以用and。求个数,用COUNT
  15. 16:A;当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查询时,有时只希望列出结果集中的前几行数据,而不是全部数据,就可以使用TOP谓词来限制输出的结果。使用TOP谓词的语法格式为:
    TOP n [ percent] [ WITH TIES];其中,n为非负整数。
    1. TOPn:取查询结果的前n行数据
    2. TOP n percent:取查询结果的前n%行数据;
    3. WITH TIES:表示 括最后一行取值并列的结果。
    TOP谓词写在SELECT单词的后边(如果有DISTINCT的话,则TOP写在DISTINCT的后边)、查询列表的前边。
    根据题意,要求从图书出版表里查询书名、单价字段,ORDER BY单价 desc是按单价从大到小的顺序取书号的第1条记录,WHERE子句限定了出版日期是2017年故答案为A选项
  16. 17:A;ASC表示升序,DESC表示降序,B错误;聚合函数不能出现在WHERE子句中。C错误;需要用到WITH TIES关键字,D选项
  17. 18:A;销售总数量用sum,降序用DESC
  18. 19:A;需要求部门人数最多的部门,因此使用聚合函数COUNT(*) 来统计部门人数,DESC表示降序
  19.  20:A;需要查询2居室中月租金最低的3个房屋的房屋号和月租金。查询条件居室等于2,最后对租金进行升序排列(ASC),取前3个记录值
  20. 标量函数的返回值可以是除了timestamp类型以外的所有数据类型
  21. 22:A;GROUP BY子句的作用是将查询的结果按照指定的字段进行分组,而题目中要求建立查询,查找指定部门中员的最高工资,可以仅使用条件查询完成该功能,并目不需要对"所在部门"字段进行分组操作,故可以排除C、D洗项。SET语句主要作用是给变量赋值,且一个变量只有一个值。而一个部门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人工资一样多目是最高的,那么B洗项不符合要求。故选择A选项。
  22. 23:A;标量函数是返回单个数据值的函数。标量函数中不适用SET语句,故可排除B、D两项。题目中查询的是指定部门的最高工资,没涉及到分组,可排除C
  23. 24:B;包含INTO子句的SELECT语句的语法格式为:SELECT查询列表序列INTO<新表名>FROM数据源
  24. 25:A;B中只有用户与#temp建立的连接才可以访问到表。CD中不是所有的用户都而已i访问该表,只有U1用户和由U1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
  25. 26:A;在SQL Server 2008中,只有创建某个临时表的连接中才能查询当前临时表的数据,并当U1创建的该表的连接还未断开时,才能访问这个表的数据
  26. 27:A;UNION操作符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 SELECT 语句的结果集,语句必须:
    1  拥有相同数量的列
    2  列必须拥有相似的数据类型
    3  每条 SELECT 语句中的列的顺序必须相同
    4  并运算的结果集的列名选用第一个查询语句的结果集列名
  27. 对于经常在其上需要执行查询操作并且数据量很大的表,可以考虑建立索引;对于经常出现在where子句、order by子句和group by子句中的属性就可以考虑使用索引;对于前后都是%的列查询不会访问索引,因此不适合建立索引
  • 填空题

  1. SQL Server中有五种约束方法,分别是主键约束、 “外键约束” 、唯一约束、缺省约束和检查约束
  2.  在SQL Server 2008的LIKE子句中,可以匹配0到多个字符的通配符是  “%”
  3. 在SELECT语句中,用于去掉查询结果集中重复行的选项是  “DISTINCT”
  4. 现要统计T1表中C1列取值不同的值的个数。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 COUNT(DISTINCT C1) ” FROM T1
  5. 在SQL  Server中,现要查询T1表中C1列值最大的2行数据(不考虑并行情况)。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 TOP 2/TOP (2)/TOP(2) "*FROM T1 ORDER BY C1 DESC
  6. 现要查询T1表中C1列值最小的2行数据。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TOP 2 * FROM T1
    "ORDER BY C1 / ORDER BY ASC"
  7. 在SELECT语句中,用于进行左外连接的子句是 “ LEFT OUTER JOIN / LEFT JOIN ”
  8. 在SQL Server 2008的LIKE子句中,匹配一个字符的通配符是  “_”,匹配多个字符的通配符是 “%”
  9. 在SELECT语句中,用于进行右外连接的子句是 “ RIGHT OUTER JOIN / RIGHT JOIN ”
  10. 在SQL Server中设有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类别,价格),现要查询平均价格超过1000的商品类别。请补全语句:
    SELECT 类别 FROM商品表
    GROUP BY 类别
    “HAVING / having”  AVG(价格)>1000
  11. 设有关系表:商品(商品号,商品名,类别),现要统计商品的类别数量。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COUNT  "DISTINCT类别" FROM商品
  12. 现有系表(系号,系名,联系电话)和教师表(教师号,教师名,职称,工资,系号)。目前某些系还没有招聘到教授,如果要用一个查询语句列出没有招聘到教授的系的系号和系名,用  “外”  连接操作可以实现这个查询
  13. 设有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系名)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建立统计每个系选课人数的视图。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VIEW V1(系名,人数)AS
    SELECT 所在系名,“COUNT(DISTINCT 选课表.学号)GPOUP BY所在系名”
    FROM选课表 JOIN学生表 ON选课表.学号=学生表.学号
    “COUNT(DISTINCT 选课表.学号)GPOUP BY所在系名”
  14. 现要查询C01课程考试成绩最高的前3名学生的学号和成绩(包括并列的情况)。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 TOP “  3学号,成绩 FROM 选课表
    WHERE 课程表 = ’C01‘
    ORDER BY 成绩 DESC
  15. 在SQL中,用  ”DISTINCT“  关键词消除重复出现的元组。
  16. 设有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系)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利用开窗函数查询每个学生的姓名、所在系及选课门数(不包括没选课的学生) 。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DISTINCT 姓名,所在系,COUNT(*)  ” OVER(PARTTITION BY T1.学号 / OVER(PARTITION BY T2.学号)) “  AS 选课门数 FROM学生表 T1JOIN 选课表 T2 ON T1.学号=T2.学号
  17. 设有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开课学期)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利用开窗函数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开课学期及选该门课的学生人数(不包括没人选的课程)。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DISTINCT 课程名,开课学期,COUNT(*)OVER(  ” PARTITION “  BY T1.课程号)AS 选课人数 FROM 课程表 T1 JOIN 选课表 T2 ON T1.课程号 =T2.课程号
  18. 在SQL Server 2008中,使用TOP限制结果集时,如果需要获取查询结果的前n%行数据则需要使用TOP n  ”percent“ 选项
  19.   在T-SQL的SELECT语句中,使用  ”DISTINCT“ 选项可以消除查询结果返回的重复行数据。
  20.   在T-SQL中,将查询结果保存到新表(NewTable)中的语句是:
    SELECT列1,列2  ” into(考试不区分大小写)“NewTable FROM 表1 
  21.  在SQL Server 2008中,使用TOP限制结果集时,如果需要包括最后一行取值并列的结果则需要使用WITH  ”TIES“  选项。
  22. 在一个SELECT语句中,GROUP BY子句的逻辑执行顺序在WHERE子句之  ”后“  。
  23. 在一个SELECT语句中,GROUP BY子句的逻辑执行顺序在ORDER BY子句之  ”前“。
  24. 在一个SELECT语句中,HAVING子句的逻辑执行顺序在WHERE子句之  ”后“  。
  25. 在SELECT语句中,用于进行分组的子句是  “GROUP BY”。
  26. SQL Server 2008提供了4个排名函数,其中  ”DENSE_RANK“  函数返回结果集中每行数据在每个分区内的排名,并且每个分区内行的排名从1开始,排名可重复且不间断。
  27. 在SQL Server 2008中,设有关系表: 职工(工号,姓名,所在部门),现要查询职工姓名、所在部门及该部门人数,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姓名,所在部门,COUNT(*)
    ”OVER“ (PARTITION BY 所在部门)AS 部门人数 FROM 职工
  28. 设有表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查询没选CO1课程的学生学号。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学号 FROM 选课 t1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选课 t2
    WHERE t1.学号=t2.学号 and t2.课程号=‘C01’)
  29. 设有表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查询没选CO1课程的学生学号。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学号 FROM 选课 WHERE 学号  ”NOT IN“ 
    (SELECT 学号 FROM 选课 WHERE 课程号 = 'C01')
  30. 设在SQL Server某数据库中有表 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查询考试平均成绩最高的课程课程号。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TOP 1 WITH TIES 课程号 FROM 选课
    GROUP BY课程号
    ORDER BY  ”AVG“ DESC
  31. 第59题:SQL Server 2008中有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类别,价格),现要统计每种类别的商品中价格最低的两个商品的商品名和价格。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类别商品名价格 fom 商品表a
    where 价格 in(
    select top 2价格 fom 商品表 b
    where  ”a类别=b类别 / b类别=c类别“
    order by 价格 asc)
    order by类别,价格 asc
  32. SOL Server 2008中有职工表(职工号,职工名,所在部门,基本工资,奖励工资),现要统计每个部门奖励工资最高的前3个职工的姓名和奖励工资。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所在部门门职工名奖励工资FROM职工表a
    WHERE 奖励工资IN(
    SELECT TOP3 奖励工资 FROM职工表 b
    WHERE  “a所在部门=b所在部门 / b所在部门=c所在部门”
    ORDER BY奖励工资 DESC)
    ORDER BY所在部,奖励工资 DESC
  33. 在SQL Server 中设有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类别价格),现要查询每类商品中价格最高的前3个商品的商品名、类别和价格。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商品名,类别,价格 FROM 商品表a
    WHERE 价格IN(
    SELECT TOP 3 价格 FROM 商品表 b
    WHERE  ”a类别=b类别 / b类别=c类别“
    ORDER BY价格 DESC)
  34. 设有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商品类别),其中商品号为主码,商品名和商品类别不为空。现要统计商品数量最多的前3类商品(包括并列情况),希望列出商品类别和商品数量。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TOP 3 WITH TIES “ ;商品类别,COUNT(*)AS 商品数量
    FROM商品表
    GROUP BY商品类别
    ORDER BY COUNT(*)DESC
  35. 第 63 题,设有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先修课程号),已知某应用程序需要列出"数据库原理"课程的门先修课程,查询结果要求输出(课程名,学分,先修课名称,先修课学分),可以用  ”自“  连接操作在一个查询中实现此功能。
  36. 设在SQL Server 2008某数据库中有购买表(顾客号,商品号,购买时间),现要查询C01顾客购买过但C02顾客没有购买过的商品。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商品号 FROM购买表 WHERE 顾客号 =C01
     "EXCEPT"
    SELECT 商品号FROM 购买表 WHERE 顾客号=C02
  37. 在SQL Server 2008中,能够出现在SELECT语句目标列中的用户自定义函数是 “标量” 函数。
  38. 在T-SQL中,能够实现分情况显示不同类型数据的函数时 “CASE”。
  39. 设有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开课学期)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定义一个用于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开课学期及选该门课的学生人数(不包括没人选的课程》的公用表表达式。请补全下列语句:
    WITH CourseInfo(课程名开课学期选课人数)  “AS”  (
    SELECT DISTINCT 课程名开课学期COUNT(*)OVERPARTITION BY T1课程号)AS 选课人数
    FROM课程表 T1JOIN 选课表 T2 ON T1课程号 =T2课程号)
  40. 设有商品表(商品号,商品名)和销售表(商品号,销售时间,销售数量),现要查询有多少种商品没有被卖出过。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COUNT(*) FROM 商品表 LEFT JOIN 销售表
    ON 商品表.商品号=销售表.商品号
    WHERE 销售表商品号  “IS NULL” 。
  41.  设有学生表(学号,姓名,所在系)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利用开窗函数查询每个学生的姓名、所在系及考试平均成绩。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DISTINCT  姓名,所在系,AVG(成绩)  “OVER”(ARTITION BY T1学号)AS 平均成绩
    FROM 学生表  T1 JOIN 选课表 T2 ON T1.学号=T2.学号
  42. 设有课程表(课程号,课程名,开课学期)和选课表(学号,课程号,成绩),现要定义一个用于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名、开课学期及选该门课的学生人数(不包括没人选的课程》的公用表表达式。请补全下列语句:
     "WITH"  CourseInfo(课程名开课学期选课人数)AS
    (SELECT DISTINCT 课程名 开课学期 COUNT(*)OVERARTITION BY T1课程号)AS 选课人数FROM 课程表 T1 JOIN 选课表 T2 ON T1课程号 =T2.课程号)
  43. 在T-SQL语言中,“EXCEPT”  运算符用于实现两个查询结果的差运算
  44. 在T-SQL语言中,如果要将T1表中的全部数据复制到T2表中,T2表目前还不存在,可使用语句:SELECT * “INTO”  T2 FROM T1
  45. SQL Server 2008提供了4个排名函数,其中 “RANK / ROW_NUMBER ” 函数返回结果集中每行数据在每个分区内的排名,并且每个分区内的排名从1开始,但排名中间数值可能有间断。
  46.  设有表Student(SnoSname, Sdept),现要查询与“张三”在同一个系的学生姓名。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S1 Sname FROM Student S1 JOIN Student S2
    ON S1.Sdept = S2.Sdept
    WHERE  “S2”  Sname = ‘张三’
  47. 设有表Student(Sno,Sname,Sdept),各列含义为: 学号、姓名、所在系。现要统计人数超过1000人的系。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Sdept,COUNT(*) FROM Student
    GRouP BY  “Sdept”
    HAVING COUNT(*)> 1000
  48. 在T-SQL中,实现查询结果差运算的运算符是  “EXCEPT”。
  49. 第78 题:设有表Student(Sno,Sname)、SC(Sno,Cno,Grade),现要查询没选C01课程的学生姓名,请补全下列语: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NOT  “EXISTS” (
    SELECT * FROM SC WHERE Cno =‘C01’
    AND Student.Sno = SC.Sno )
  50.  设有表Student(SnoSname, Sdept),现要查询与“张三”在同一个系的学生姓名。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S2" Sname FROM Student S1 JOIN Student S2
    ON S1.Sdept = S2.Sdept
    WHERE  S2.Sname = ‘张三’
  51. “ UNION” 可以把两个或多个SELECT语句的查询结果组合成一个结果集,使用时要求所有的SELECT语句的列数相同,对应列的数据类型相容
  • 第七章

  • 选择题

  1. 用户在多个列上建立索引,这种索引叫做复合索引(组合索引》。复合索引在数据库操作期间所需的开销更小可以代替多个单一索引。当表的行数远远大于索引键的数目时,使用这种方式可以明显加快表的查询速度。对于复合索弓:
    (1)对一张表来说,如果有一个复合索引就没有必要同时建立一个单索引,
    (2)如果查询条件需要,可以在已有单索引的情况下,添加复合索引对于效率有一定的提高;(3)对于复合索引,在查询使用时,最好将WHERE条件顺序作为索引列的顺序,这样效率最高。
    故答案为C项。
  2. 在数据文件的主码属性集上建立的索引称为主索引。create unique custered index idx1 n R(A)中unique表示为表建立唯一索:clustered表示为表创建聚集索引。
    根据题干不能确定列A是主码列,因此不能确定是不是王索引。故答案为B项。
  3. 3:A;关键字unique表示唯一索引,clustered表示聚集索引
  4. 4:C;根据创建聚集索引的语法格式为CREATE CLUSTERED INDEX idx_1 ON T(C)。CLUSTERED表示创建聚集索引
  5. 数据库中得到日志文件通常记录数据库的操作记录,对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当数据库被破坏或者出现故障时,常常需要根据日志文件来对数据库进行恢复等操作,手动删除tempdb中得到日志文件则将会破坏数据库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 因为出版日期为date类型,所以不能直接用表达式出版日期 = ’2018‘,排除CD选项,日期必须用单引号括起来,排除B选项
  7. 7:C;只能有一个UNIQUE,UNIQUE是对创建的表的属性约束条件
  8. 8:A;A属性基于对R进行水平划分,即区分子集主要是通过A属性。B、D两项都是基于B属性对R的划分,C项只是删除了R表中不等于10的记录
  9. 因为是创建非聚集索引,所以排除C、D,系统默认是升序,所以职工号不用带ASC,所在部门带DESC,是降序
  10. SUM()语句的作用是求和,COUNT()作用是计数,因此排除A、B,由于COUNT(*)函数得到的是一个集合,因此不可以用=,故排除C选项,所以答案是D
  11. 11:D;一般格式为:CREATE [UNIOUE] INDEX<索引名> ON <表名> (<列名> [次序] , <列名> [ <次序>] , ) INCLUDE(属性名)WHERE 约束条件
  12. 12:B;不能小于model的数据库的大小,Model数据库为新创建的数据库提供模板
  13. 13:A;架构与用户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一个用户只能对应一个架构,但多个用户可以共享一个架构。
  14. 14:C; 创建索引视图的步骤 : 1. 使用SCHEMABINDING子句来创建一个视图。 2. 在视图上创建一个唯一索引。这个索引的叶子级由视图的完整结果集组成; 3 .  在聚集索引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创建非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可以按平常的方式创建; 4 . 创建并使用索引视图;    索引视图的数据源可以是基本表,但不能是其他标准视图。
  15. 每个数据库有且仅有一个主要数据文件,可以有多个次要数据文件。每个数据可以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也可以有多个日志文件。日志文件不包括在文件组内。一个文件不可以是多个文件组的成员
  16. 主文件组是系统定义好的一个文件组,它包含主要数据文件和任何没有明确分配给其他文件组的其他数据文件。如果次数据文件没有分配给其他文件组,也是可以放在主文件组中的
  17. 17:D;一个数据库只允许有主要数据文件,可以有多个次要数据文件。主要数据文件的推荐扩展名是.ndf,次日志空间与数据空间是分开管理的。如果在定要数据文件的推荐扩是ndf。日志文件不包括在文件组内,展名义数据件时没有指定其所属的文件组,则新建数据文件将被分配到默认文件组。故答案为D项
    主要数据文件的推荐扩展名是.mdf,次要数据文件的推荐扩展名是.ndf。都是作为推荐扩展名,如果是一定必须,说法太绝对了
  18. 一个数据库的日志文件的大小和数据文件的大小之间没有联系
  19. 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可以存放在相同的磁盘上,也可以存放在不同的磁盘上
  20. 在删除架构时,如果使用CASCADE选项,则会将该架构中的所有架构对象一起全部删除;如果使用RESTRICT选项,如果被删除的架构中包含架构对象,则拒绝删除此架构
  21. SQL Server 2008数据库中主要数据文件大小最小不能小于3MB
  22. model数据库的空间不是一定要大于master数据库的空间
  23. tempdb用于存放临时信息,用户创建的局部和全局临时表均被自动放置在该数据表中
  24. 唯一索引的作用是保证索引键值的不重复。在多列唯一索引的情况下,可以确保索引列中每个值的组合都是唯一的。唯一索引和非聚集索引之间没有限定关系
  25. 聚集索引的作用是加快数据的查询速度
  26. 在表中建立聚集索引后,系统将对表中数据按聚集索引键值进行物理排序
  27. 每个数据库必须要有主要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也可以有多个日志文件,也可以包含多个次要数据文件
  28. 主要数据文件的推荐扩展名是.mdf,所以扩展名也可以不是.mdf
  29. 在SQL Server中,ALTER DATABASE命令中的FILENAMME对应的代码需要带上单引号,因此A、B错误,FILEGROWTH如果加上%则为百分比,如果省略%,数据库系统则默认采用增加单位是MB,因此选项A和选项C错误,选D
  30. 分离数据库时不仅会分离数据文件,还要一起分离日志文件。日志文件是附加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分离数据库时需要停用被分离的数据库,但是不需要停用SQL Server服务
  32. SQL Server实例的作业信息存储在msdb 数据表中。作业是在SQL Server中国定义的自动执行的一系列操作的集合,作业的执行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
  33. 视图返回的集合集的格式与基本表相同,所以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34. 不同的分区可以映射到相同的数据库文件组中
  35. 添加数据库文件的语法格式是
    ALTER DATABASE要添加文件的数据库 ADD FILE(
    NAME =文件名,
    FILENAME=‘文件所在的绝对地址’,
    SIZE=文件大小
    FILEGROWTH=增长速率)
  36. 主(PRINMARY)文件组是系统定义好的文件组,它包含主要数据文件和任何没有明确分配给其他文件组的其他数据文件
  37. 日志文件不包括文件组内,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是分开管理的。所以不可以为日志文件单独定义文件组
  38. 架构(Schema,也称为模式)是数据库下的一个逻命名空间,可以存放表、视图等数据库对象。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架构,架构由特定的授权用户所拥有,在同一个数据库中,架构名必须唯一;架构名可以是显示的,也可以是由DBMS提供默认名。。用户在使用表时不是必须显式指明表所属的架构,选D
  39. 41:C;分离数据库时需要停用被分离的数据库,但是不需要停用SQL Server服务
  40. 正在被用户访问的数据库不会被分离
  41. 数据库创建后可以手工(扩大 / 缩小) 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空间
  42. 数据库所包含文件及文件存储位置信息均保存在主要数据文件中
  43. 日志文件不包括在文件组内,日志空间与数据空间时分开管理的。所以日志文件不能与数据文件放在一个文件组中
  44. 一个文件组中的数据文件可以存放在不同磁盘上,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多个磁盘上的存储空间,并且可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
  45. 次要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和主要数据文件的初始大小没有必要的关系
  46. 一个数据库可以包含多个数据文件,这些文件可以存放在一个物理磁盘上,也可以放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
  47. 经常执行连接和聚合操作的查询,不适合建立索引视图
  48. 分区后的各分区可以不用存储在不同的文件组中
  49. 是否吵架呢分区表主要取决于表当前的数据量大小以及将来的数据量大小,同时还取决于对表中的数据如何进行进行操作
  50. 创建分区方案时指定的文件组数不得少于分区函数生成的分区数,否则就会返回错误信息。
  51. 改变数据大小的语法是: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MODIFY FILE (NAME = 数据文件名,SIZE = 文件容量),其中的”文件容量“必须大于原有的容量
  52. 分离数据库不仅要分离数据文件,还要分离日志文件
  53. 每次启动SQL Server时都会重新创建tempdb数据库,因此若其损坏,没有必要恢复
  54. 所创建的分区数等于n+1,本题n值分别为1,100,200,因此创建4个分区,取值范围分别是(0,1],(1,100],(100,200],(200,+∞)
  55. 关键字LEFT关键字,是在指定分区间隔值是由数据库引擎按升序从左到右排列时,指定边界值间隔处于左侧分区;而关键字RIGHT是指定边界值间隔在右侧分区。
  56. 分区表中的每个分区不是一定要映射到不同的文件组中
  57. 分区表是从物理上将一个大表划分为几个小表
  58. 65:B;
  59.  在SQL Server 2008中,创建分区函数的SOL语句是: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artition function name (input parameter type)
    AS RANGE [LEFT / RIGHT]
    FOR VALUES ([boundary value [....n]])
    [;]
    在分区函数的SQL语句中,boundary value为每个分区指定边界值,..n指定boundary value提供的值的数目,n<=999,所创建的分区数等于n+1。根据题意已指出boundary value[.n ]的每个boundary value属于每个边界值间隔的左侧。所以是创建了3个分区,区间分别是:<=100,[101,200]>200。故答案为D选项。
  60. RIGHT从右到左;
  61. 分区表是从物理上将一个表划分为若干个小的子表,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自动将数据放到对应的子表中
  62. 69:A;
  63. 70:A;
  64. 数据库被分离后,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将不能再访问该数据库
  65. 72:C;数据表数据量较大,为了提高可以为课程名列建立一个辅索引
  66. 对于包含GROUP BY操作的视图,不适合将其改为索引视图
  67. 数据量大的表不是全都适合使用分区来改善各种数据操作性能
  • 填空题

  1. 在SQL Server 2008中,设有关系表:商品(商品号,商品名,价格),现要查询价格最高的前三个商品的商品号和价格,不用考虑并列情况。请补全下列语句。
    SELECT  “TOP 3 / TOP 3 WITE TIES ”  商品号价格 FROM 商品
    ORDER BY价格 DESC
  2. 在SOL Server 2008的某用户数据库中,设有T表,现要在T表的c1列和2列上建立一个复合唯一聚集索引,其中c1列值重复率为20%,c2列为10%。请补全下列语句建立一个性能最优的索引:
    CREATE UNIOUE CLUSTERED INDEX Idx1 ON T( " c1,c2 " )
  3. 使用约束可以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其中 “ UNIQUE ” 约束允许出现空值但不允许出现重复值。
  4. 在SQL Server 2008中,现要将T1表的C1列(int类型)定义为标识列,初值和增量值均为1。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TABLE T1 (C1 int  “ IDENTITY ”  (11),...)
  5. 设在SQL Server 2008中,要在T1表的C1列上建立一个聚集索引。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CLUSTERED INDEX idx_t1 ON T1(C1)
  6. 设在SQL Server 2008中,要在T1表的C1列上建立一个按降序排序的非聚集索引。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INDEX idx_t1 ON T1  "C1 DESC"
  7. 设在SQL Server中,要在Employee表的eid列上建立一个聚集索引。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CLUSTERED"  INDEX idx1 ON Employee(eid)
  8. 设在SQL Server中,要在Student表的sname列上建立一个非聚集索引。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NONCLUSTERED INDEX idx1 ON  "Student(sname)"
  9. 第83题:设在SQL Server中,要为U1定义一个名为Sales的架构。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SCHEMA"
    Sales AUTHORIZATION U1
  10. 在SQL Server 2008中,有如下创建分区的函数,该函数将数据划分为  " 4 / 四 "  个区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1(int)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1,100.200)
  11. 有如下创建分区的函数,该函数将数据划分4个分区,其中最左侧分区的数据范围是  “小于等于1 / <=1 ”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1(int)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1,100,200)
  12. 有如下创建分区的函数,该函数将数据划分4个分区,其中最右边分区的数据范围是  “大于200 / >200 ” 
    CREATE PARTITION FUNCTION PF1(int)
    AS RANGE LEFT FOR VALUES(1,100,200)
  13. 设有如下创建唯一非聚集索引的语句,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UNIQUE NONCLUSTERED / UNIQUE"
    INDEX idx ON ..
  14. 第88 题:在SQL Server 2008中,每个数据页可存储8060字节的数据。设表T有10000行数据,每行占用3000字节,则存储该表数据大约需要 “40” MB存储空间。(存储空间保留到整数,小数点后按四舍五入处理)
  15. 再SQL Server 2008中,用户数据库中主要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  “MDF / mdf”
  16. 在SQL Server 2008中,在T表的c1列上定义唯一非聚集索引(索引名为idx1)的SQL语句是
    CREATE  “UNIQUE NONCLUSTERED” INDEX idx1 ON T(c1)
  17. 在SQL Server 2008中,通过在视图上创建唯一 “聚集” 索引的方式可使视图的结果集保存到数据库中
  18. 设要在t1表的c1列上建立一个聚集索引。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CLUSTERED" INDEX ON t1(c1)
  19. 在SQL Server 2008中,通过对视图创建唯一聚集索引的方式可将视图的结果集保存数据库中,这种视图被称为  “ 索引 / 物化 ” 视图
  20.  在SQL Server 2008中,若要修改DB1数据库结构,使用的语句使:
    “ALTER”  DATABASE DB1... ... 
  21.  在SQL Server 2008中,若要删除U1架构,使用的语句是:
    “DROP” SCHEMA U1
  22. 在SQL Server 2008中,若要删除DB1数据库中的U1用户,使用的语句是:
    DROP “User” U1
  23. 在SQL Server 2008中,主要数据文件必须建立在  “主”  文件组中
  24. 在SQL Server 2008中,现要将视图Sales.V定义为索引视图。请补全下列语句:
    CREATE  “ UNIQUE ”  CLUSTERED INDEX idx ON Sales.V(...)
  25. 将经常一起使用的具有公共列值的多个表中的数据行存储在一起的数据库存储方法被称为 “聚集”
  • 第八章

  • 选择题

  1. 关键字CLUSTERED表明该索引属于聚集索引,可以排除CD,由于建立在主码上的索引才是主索引,排除A
  2. 根据编译器产生的指令完成具体数据库数据访问功能是查询处理器的操作,不是存储管理器的功能
  3. 存储过程的输入参数可以有默认值
  4. Bigint从-2^63到2^63-1,存储大小为8个字节;int是从-2^31到2^31-1,存储大小为4个字节;有符号Smallint是从-2^15到2^15-1,无符号Smallint是从0到2^16-1,存储大小为2个字节;Tinyint从0到255的整数数据,存储大小为1字节
  5. 3选项中INTERSECT返回两个集合皆有的数据,该SL语句返回顾客A和B都购买的商品号,不符合题意;
    4选项中的UNION查询出了顾客A购买的商品,通过UNION关键字合并了顾客B没有购买的商品,因此总的视图为顾客A购买的商品和B没有购买的商品总和,不符合要求。
    1和2 实现的是顾客A购买商品集合与顾客B购买商品集合的差集。满足要求
  6. 前触发型触发器只执行触发器指定的内容而不执行引发触发器的SQL语句,为职工表中插入数据设定一个非工作时间的前触发型触发器后就可实现该功能
  7. 7:D;定义标量函数的语句Return不用加s
  8. 8:C;因为2的参数赋值采用按参数位置传值,必须从左到右赋值。不符合存储过程的调用规则
  9. 前触发型触发器是在引发该触发器执行的操作语句执行之前激活的触发器,而后触发器就是在语句执行之后激活的触发器,
  10. 一张表上可以建立多个后触发器,但只能建立一个前触发器
  11. 如果未在声明游标时指定SCROLL,则NEXT是唯一支持的提取选项
  12. 触发器在执行时并非会同时生成INSERTED表和DELETED表
  13. 不能在视图上定义AFTER型触发器
  14. 使用FOR或者AFTER选项定义的触发器为后触发的触发器。使用INSTEAD OF选项定义的触发器为前触发器。
  15. 使用FOR或者AFTER选项定义的触发器为后触发型触发器,即只有在引发触发器执行的语句中的操作都已成功执行,并且所有的约束检查也成功完成后,才执行该触发器。
    使用INSTEAD OF选项定义的触发器为前触发型触发器,在这种模式的触发器中,指定执行触发器而不是执行引发触发器执行的SQL语句,从而替代触发的操作。
    因此,可知本题中属于前触发器,即只执行ti触发器,而不实际执行INSERT操作。故答案为B项
  16. 对于前触发器,在一个表上针对同一个数据操作只能定义一个前触发器;对于后触发器,可以在同一种操作上建立多个触发器;
  17. 存储过程可以接受多个输入参数,也可以接受多个输出参数。
  18. 存储过程可以有多个输出参数。存储过程支持输入参数有默认值。删除存储过程的语句时:DROP PROCEDURE 存储过程名。
  19. 存储过程不只是指存储在客户端的可调用执行的代码段
  20. 存储过程可以有多个输出参数
  21. 一个存储过程可以同时有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22. 存储过程是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端的可以被调用执行的代码
  23. 利用触发器可以实施业务规则
  24. 引发触发器执行的操作不只是增、删、改、查
  25. 触发器可以实现不同表中的列之间的相互取值约束
  26. 触发型触发器的语句开始部分的语法是:CREATE TRIGGER tri_Del FOR delete ON T AS ...
  27. 存储过程可以有多个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
  28. 在执行“UPDATE T SET b = 100 WHERE a = ’a01‘”之后,T表为:(’a01‘,100),INSERTED表内容变为:(’a01‘,100),DELETED表内容变为”(’a01‘,90)。
  29. 题目要求查询指定部门的平均工资,因此并不需要分组语句,可以排除CD。SET语句主要作用是给变量赋值。一个变量只有一个值。而一个部门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人平均工资是一样的,所以B不正确、
  30. NEXT关键字的作用是返回紧跟在游标当前行指针之后的数据行,并且将当前行指针下移一行
  31. 每当对游标执行一次FETCH语句,系统都会自动对@@FETCH_STATUS赋一次值
  32. 在调用存储过程时,只需要声明参数的类型,不能指明参数为输出参数,只有再执行时才能指明参数为输出参数,所以A是错的
  33. 调用存储过程相应的参数个数、类型要一一对应。定义存储过程的语句中第一个参数是字符型,第2个和第3个参数是整形,满足题意的选择A
  34. 35:C;根据数据类型,A选项全部调用默认值,C选项给出1调用第一个参数,后面没给的参数自动使用默认值,D选项给出前两个参数,后面没有给的参数自动使用默认值
  35. 用FOR或AFTER选项定义的触发器为后触发型触发器,即只有再引发触发器执行的语句中的操作都已成功执行,并且所有的约束检查也成功完成后,才执行触发器。根据题意定义的触发器语句知在T1表上定义了一个由插入操作引发的后触发型触发器1选C
  36. INSERT是由插入操作引发的,UPDATE由数据更改操作引发的,DELETE是由插入或删除操作引发的
  37. a输出默认值,b、c没有定义,直接输出整型
  38. a输出字符的默认值,b、c没有定义,直接输出整型
  39. a为输入参数,直接int,b、c为输出参数,输出int加output
  40. 在定义存储过程的语句中,不是只包含数据查询语句,还包含增、删、改、查语句和其他SQL数据查询语句
  41. 2中由于使用内联表值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表。因此查找时需加上系名、人数和平均成绩三个字段,因此2错误,134正确,选D
  42.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可以用CHECK约束实现,也可以用触发器
  43. 45:B;int和cheak中间要加,
  44. 46:C;FOR指定触发器是后触发型触发器,INSTEAD OF 称为前触发型触发器
  45. 47:C;只有3才需要使用触发器实现
  46. 照片存储到数据库后,多个用户同时对照片的访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同一时间的高并发访问对数据库的要求极高,所以选C
  47. IV中插入字段的第四个字段"3"不满足"CHECK(State m0.1.2)"的条件,因此插入不成功。V中更新第四个字没"State=3"同样不满足"CHECK(State m0.1.2)"的条件,更新失败。VI中因为没有"CardID= 1004"的记录,所以更新失败。所以123可以对表数据产生影响
  48. 触发器通常用于保证业务规则和数据完整性,其主要优点是用户可以用编程的方法来实现复杂的处理逻辑和业务规则,增强了数据完整性约束的功能
  49. 51:C;该题中用户频繁对两个表进行关联查询,符合聚集文件的特性,因此采用聚集文件能有效提高查询效率
  50. 当@@FETCH_STATUS=0时,不是表明游标当前行指针已经移出了结果集范围
  51. 用INSTEAD OF选项定义前触发型触发器,,在一个表的每个数据更改操作上只能定义一个前触发型触发器
  52. 采用LEFT JOIN来连接查询,并且要求选课表中的学生学号为NULL,学号和学号WHERE对应
  53. 两个具有公共属性的表,这种连接会生成只包括这两个公共属性满足的条件的行结果集
  54. 内联表值函数通过SELECT语句填充函数返回的表值
  55. 想要基本工资的取值随着职称变化而变化可以采用触发器达到要求
  • 填空题

  1. 第58 题:有表SCORE(Sno,Cno,Degree),查询该表中最高分的学生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 as 学号,Cno as 课程号”
    FROM SCORE
    WHERE Degree= “(SELECT MAX(S1 Degree)FROM SCORE S1)”;
  2. 用于判断游标数据提取状态的全局变量时  “@@FETCH_CTATUS”。
  3. 触发器由三种类型,即INSERT类型、UPDATE类型和  “DELETE类型”
  4. 61:a.所在系=b.所在系  / b.所在系 = a.所在系
  5. 62:1. Name  2 . as
  6. 63:AVG(年龄)
  7. 64:EXCEPT
  8. 65:INSERT INTO
  9. 66:INSTEAD OF
  10. 67:AFTER / FOR
  11. 68:DELETED
  12. 69:  GROUP BY
  13. 70:having / HAVING
  14. 71:exec / execute
  15. 72:INSTEAD OF
  16. 73:80  50 
  17. 74:datediff()
  18. 75:INSTEAD OF
  19. 76:DELETED表
  20. 77:RELATIVE
  21. 78:FETCH
  22. 79:DROP PROC / DROP PROCEDURE
  23. 80:@x
  24. 81:AFTER / FOR
  25. 82:Sno = Student.Sno
  26. 83:FOR  / AFTER
  27. 84:DEFAULT
  28. 85:OUTPUT
  29. 86:CURSOR
  30. 87:FOR
  31. 88:FETCH
  32. 89:@@FETCH_STATUS
  33. 90:INTO @Sname
  34. 91:FETCH
  35. 92:table
  36. 93:OUTPUT
  37. 94:output
  38. 95:FOR
  39. 96:ALTER FUNCTION
  40. 97:ALTER TRIGGER
  41. 98:DELETED表 / DELETED
  42. 99:FETCH NEXT
  43. 100:-5
  44. 101:DROP FUNCTION
  45. 102:cursor
  46. 103:PRIOR
  47. 104:OUTPUT(考试不区分大小写,随意都可以)
  48. 105:标量
  49. 106:INSERTED
  50. 107:UNIQUE
  51. 108:WHERE 作者表.城市 NOT IN
  52. 109:表值
  53. 110:  聚集 / cluster
  54. 111:UNION
  55. 112:  DROP FUNCTION
  • 第九章

  • 选择题

  1. 希望用户u1在DB1数据库种具有查询T1表的权限,正确的授权语句是:GBANT SELECT ON DB1(T1)TO u1
  2. 在SQL Server 2008的自主存储控制机制中,通常将用户按其操作权限划分为系统管理员、数据库对象管理员、拥有者、普通用户
  3. 3:A;当用户的权限与其所在的角色的权限发生冲突时,以角色的权限为标准
  4. 4:A;当用户被赋予的两种角色的权限出现冲突时,为了安全起见,都是DENY优先。而没有规定DENY权限的,如本题中的SELECT,则用户可以使用此权限
  5. 所有的数据库用户不是继承数据库中guest用户的权限
  6. db_datawriter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可以在所有用户表中添加、删除或者更改数据。即db_datawriter可以修改数据库中所有用户表数据,但不能查询。U1拥有除查询以外的三项权限
  7. 当主体的许可级别大于或者等于客体的密级时,主体才能读取相应的客体。仅当主体的许可证级别等于客体的密级时,主体才能写相应的客体
  8. Windows用户只有系统管理员组成员才有权限登录到SQL Server
  9. A类提供验证保护,B类提供强制保护,C类提供自主保护,D类提供最小保护
  10. 创建表的语句:CREATE TABLE; 创建视图的语句: CREATE VIEW;授权语句:GRANT 被受到的权限 TO 被授予的用户或角色。FROM指定要向收回权限的主体可以是数据库用户名,也可以是用户定义的角色名
  11. 数据库用户可分为系统管理员、对象拥有者和普通用户三类
  12. GRANT SELECT(C1.c2)ON T1 TO U1 WITH GRANT OPTION此语的意思是对用户U1授在T1表中查询C1,C2列的权限,而且此权限可以转授予其他数据库用户或者用户定义的角色名。用户U1无权查看T1表中C3列的权限。故答案为C项。
  13. 13:A;因在U1后面缺乏WITH GRANT OPTION语句,U1无权将SELECT权限转授予其他角色或用户。
  14. GRANT UPDATE ON T1 TO U1语句的作用时用户U1具有对表T1各列数据进行修改的权力,可以的表、视图和表值函数上授予用户该权限。此题上c1是变量,所以不能对他进行表达式的计算,只能赋值,所以只有1可以
  15. 授权语句格式是 “GRANT 可以授予的权限 ON表名TO用户名” ,授权时一个语句中可以授权多个权限,也可以一次授权一个权限。本题中只有B选项符合语法规则
  16. 回收系统特权和角色的语法为:REVOKE 操作命令 ON 对象名 FROM 用户名。此题中:操作命令:SELECT、INSERT, 对象名:T1,用户名:U1
  17. 数据库授权语法如下:GRANT 权限 TO 用户。建表语句为 CREATE TABLE。关键词ON后面跟的是数据库名,并不是用户名,TO后面跟的是用户名
  18. 数据库用户对应的登录账号有SQL Server身份验证的登录账号,还有Windows网络账号。新建立的数据库只有一个用户,它是数据库的拥有者。如果未指定有效的登录ID,则用户不能连接到SQL Server数据库的服务器。只有C正确
  19. GRANT UPDATE ON T TO U,表示用户U对表T具有(UPDATE)操作的权限,且执行该更新操作时不需要任何条件
  20. 25:C;db_datawriter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可以在所有用户表中添加、删除或者更改数据。即db_datawriter可以修改数据库中所有用户表数据,但不能查询。U1拥有除查询以外的三项权限
  21. 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下,所有Windows用户登录SQL Server服务器都无需再提供用户名和密码,但是SQL Server会从用户登录到Windows时提供的用户名和密码查找当前用户的信息,判断其是否是SQL Server的合法用户,不是则拒绝登录
  22. db_ddladmin是系统管理员角色,具有执行全部数据定义语言的权限,如:CREATE、DROP、ALTER语句。
  23. SOL Server固定数据库角色及其权限如下:
    db_owner:具有在数据库中进行全部操作的权限,包括配置、维护数据库及删除数据库。
    db_accessadmin:可以添加或删除数据库用户的权限。
    db_securityadmin:具有管理数据库角色、角色成员以及数据库中的语句和对象的权限。
    db_ddladmin:具有执行数据定义语言(DDL)的权限。
    db_backupoperator: 具有备份数据库、备份日志的权限
    db_datareader: 具有查询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权限。
    db_datawriter: 具有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权限。
    dd_denydatareader:不分许具有查询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权限,等同于对所有的表和视图授予了DENY SELECT权限
    db_denydatawriter:不允许具有INSERT、DELETE和UPDATE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权限。
  24. 插入:INSERT;删除:DELETE;更新:UPDATE;查询:SELECT
  25. sp addrolemember语句的作用是为固定数据库角色添加成员:
    1. create role R1语句是添加用户角色R1;
    2. create user U1语句是添加用户U1;
    3. grantINSERT on T to R1语句是授权用户R1在表上T具有inset(插入)权限;
    4. sp addrolemember R1 U1是将用户U1添加到R1角色中;
    5. sp addrolemember 'db datareader, U1是将用户U1添加到db datareader角色中,db datareader的角色具有查询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角色;
    6. deny SELECTon T to R1作用是不允许角色R1在表上T上具有查询的功能。
    由步骤4、5和6知道,U1属于R1角色,而R1不能查询T1,故答案为C项。
  26. db_datawriter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可以在所有用户表中添加、删除或者更改数据。即db_datawriter可以修改数据库中所有用户表数据,但不能查询。选C
  27. 当主体的许可级别大于或者等于客体的密级时,主体才能读取相应的客体。仅当主体的许可证级别不高于客体的密级时,主体才能写相应的客体
  28. sa是系统定义的一个数据库登陆账号。一个账号成为了数据库的合法用户后,除了具有一些系统视图的查询权限外,并不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和对象具有任何操作权限。一个登录账号可以映射为多个数据库中的用户。选D
  29. 用户定义的角色可以是另一个用户定义角色的成员
  30. Oracle的安全控制可分为数据库级、表级、行级和列级
  31. SQL Server 2008的身份验证模式有“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 和“SQL Server和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两种
  32. 除guest用户外,所有的数据库用户都必须对应一个登录账号
  33. db_datareader是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具有查询数据库中所有用户数据的权限
  34. db_datawriter是固定数据库的成员,,具有插入、删除和更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权限
  35. SQL Server 2008的默认系统管理员是“sa”。再安装好之后也可以授予其他用户具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
  36. sa是默认系统管理员用户名,但不是Windows用户
  37. 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下只允许Windows用户登录SQL Server服务器
  38. 46:C;前三句赋予用户U1对T表INSERT, UPDATE, DELETE的权限,第四句拒绝UPDATE权限。所以用户的操作权限是INSERT, SELECT, DELETE。
  39. dbcreator角色具有创建、删除、修改和还原数据库对象的权限,所以可以使ACCT只再dbcreator角色中
  40. 1个数据库用户可以对应1个登录名,不能添加到固定的服务器角色中,需要对数据库用户授权后,才能具备相应的权限
  • 填空题

  1. ”db_datawriter“是固定数据库的成员,,具有插入、删除和更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权限
  2. 记录SQL Server实例中,所有系统级信息的系统数据库是  “master”  
  3. 设log1是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的数据库服务器登录账户。现要授予log1具有创建数据库的权限,请补全以下语句:EXEC sp_addsrvrolemender 'log1 ' , ' "dbcreator" '
  4. 52: sysadmin
  5. 53: REVOKE
  6. 54:LOGIN
  7. 55:LOGIN  (创建新的登录账户的T-SQL语句是CREATE LOGIN)
  8. 56:WITH
  9. 57:要启用被禁用的User1登录账号,完整的语句是:ALTER LOGIN User1 ENABLE
  10. 身份验证模式有两种: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 “混合 / SQL Server和Windows / Windows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
  11. db_datareader角色默认具有  “ 查询 / SELECT / 读取 / 查看 ” 用户数据库中全部数据权限
  12.  用户定义的角色属于 ”数据库“ 级别的角色
  13. 创建登录用户的语句是:CREATE LOGIN 登录名
  14. 只具有修改数据库中全部用户表数据权限的系统角色是 "db_datawriter".
  15. 要设置不允许用户U1获得对表T数据的删除权限,请补全实现该授权操作的SQL 语句:
    “ DENY DELETE" ON T TO U1;
  16.  具有全部用户表数据的增、删、改权限的数据库角色是 “db_datawriter”。
  17. 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服务器角色是  “sysadmin”.
  18. 在使用REVOKE命令回收用户权限时,如果要将用户转授给其他用户的权限也一并回收,则命令中需要加上 “CASCADE”。
  19. db_datareader角色只具有查询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权限,因此U1用户只有权使用查询语句 "SELECT"
  20. 具有查询全部用户表数据权限的数据库角色是 “db_datareader”
  21. 登录账号的来源共有 “两 / 2 / 二”种
  22. 身份验证模式有两种: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和 “混合 / SQL Server和Windows / Windows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
  23. 系统管理员角色是 “sysadmin”
  24. 若要删除DB1数据库中的U1用户,请补全下列语句:
     “DROP” User U1
  25. 在银行转账事务中,保证“账户A向账户B转入资金的两个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需要使用到事务的  “ 原子 ” 性。
  26. 如果要使某用户可以将授予他的权限再转授给其他用户,那么再授权语句需要加上 ”WITH GRANT OPTION “ 选项
  • 第十章

  • 选择题

  1. 1:D;
    I:  因为很少用到商品描述属性,系统在查询时也就很少查询。因此可以将其分割,这样虽然破坏了表的整体性,却可以将系统得到优化。
    II: 增加几余列是指在多个表中增加具有相同语义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值得一提的是,主码和外码在多表中重复出现不属于冗余列,这里指得冗余列是非关键字字段在多表的中的出现。由于表的连接操作是比较费时的,如果在表中增加几余列,则在行上执行查询操作时不需要进行表的连接操作,从而提高了当询效率。
    III:一个聚集是一组表,可将经常一起使用的具有同一公共列值的多个表中的数据行存储在一起。对于经常频繁一起查询的表,使用聚集比较方便。
    IV:通常在运行Order By和Group By语句时会涉及到排序的操作,尤其是对大型的表进行重复的排序,会引起磁盘很大的开销。而散列文件的优点是:文件随机存放,记录不需进行排序,插入、删除方便,存取速度快,不需要索引区,节省存储空间。因此带有OrderBy和Group By的表可以使用散列文件存储,提高查询效率。
  2. 使用索引的原则:
    1:在需要经常搜索的列上创建索引。
    2:主键上创建索引。
    3:  经常用于连接的列上创建索引。
    4:经常需要根据范围进行搜索的列上创建索引。
    5:经常需要排序的列上创建索引。
    6:在where查询子句中引用效率高的列上创建索引。
    7:在Order By子句、Group By子句中出现的列上建立索引。
    根据题意,经常查询的是学号,并且要对所查询的结果按照姓名排序。根据索引使用原则,可以考虑在学号或者姓名列建立素引,故排除C、D。又因为在某一个范围内频繁搜索的属性,只有在当使用索引的查询结果不超过记录总数的20%时,索弓才会有明显效果,因此综合考虑,在姓名上建立索引更能加快查询速度,故选择B选项
  3. 对于复合索引,在查询使用时,最好将where条件顺序作为索引的顺序。本题中男女分布均匀,因此在建立复合索引时(年龄,性别)的顺序要比(性别,年龄)的顺序更容易提高查询效率
  4. 常见能提高连接操作性能或者减少连接操作的是:
    增加几余列,指在多个表中增加具有相同语义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
    反规范化,也就是降低表的规范化程度,减少表间的连接,提高查询性能;
    对于经常需要进行查询、连接、统计操作,且数据量大的基本表可以建立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聚集文件可以提高频繁进行多表连接操作的查询效率。故答案为D项
  5. 在保证数据库一致性的前提下,将频繁操作的多个可以分割的处理过程放在多个存储过程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用游标会占用较多的系统资源,尤其对于大规模并发量的情况下,很容易使得系统资源耗尽而崩溃,而使用临时表能够加速查询。相关子查询的不可以加速查询。
  6. 数据库运行维护与优化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性能的监控分析和改进;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其中引入汇总表是属于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一部分
  7. 水平分割后,查询数据需要使用UNION操作。垂直分割后,查询数据需要JOIN操作
  8. 定期检查系统的源程序代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是系统开发人员的工作
  9. 在查询语句速度较慢时,可考虑根据查询条件建立索引
  10. 设数据库管理员为SOL Server 2008默认实例中的某数据库实施了基于维护计划的数据库备份任务。配置完成后,发现此维护计划并未执行但数据库运行正常。有关此维护计划未执行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最有可能的是( ” “SQL Server代理(MSSQQLSERVER)”服务未启动 “ )
  11. 根据监控分析实现不同,分为:数据库系统建立的自动监控机制,由DBMS自动监测数据库的运行情况。管理员手动实施的监控机制,根据监控对象不同,分为:
    (1)数据库构架体系的监控监控空间基本信息、空间使用率与剩余空间大小等
    (2)数据库性能监控监控数据缓冲区命中率、库缓冲、用户锁、索引使用、等待事件等
  12. 物化视图将会预先计算并保存耗时操作的结果,可大幅度提高查询效率,但是物化视图可以手工刷新也可以定时自动刷新
  13. 一个数据库系统经长期运行后,期间对一个表进行了大量的数据删除操作。这种情况下,一般有必要进行的操作是:重建该表上的B树索引
  14. 在客户机和数据库服务器上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客户端程序分别执行都很慢,则排除了网络对于数据处理操作的影响
  15. 某个查询功能是用多表连接操作实现的,此操作性能较差。在保证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若要提高该查询的执行效率,下列办法中可行的是:将此功能涉及到的表进行合并,然后对合并后的表进行查询
  16. 1采用排他锁限制了数据的共享,降低了并发度
  17. 开发人员提供的SQL语句初始化数据库中的表属于数据库的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内容
  18. 系统上线时进行数据装载属于数据库实现与部署阶段内容
  19. 数据库管理员(DBA)日常管理工作有:系统监控与分析(如)、系统性能优化调整、系统进化(升级)、并发控制(如I)、存储空间管理(IV)、安全性维护(I)、完整性维护、备份与恢复等。V是属于数据库实现阶段。所以答案是A
  20. 整理初始数据并加载到数据库中属于实现与部署阶段的内容
  21. 确定数据库软件选型和版本不属于数据库系统运行维护工作
  22. 数据库重构时可能会调整数据库的内模式即模式,如在表中增加或删除某些数据项,改变数据项的类型,增加或删除某个表等,这些过程DBA都能完成,因此不需要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参与调试。
  23. 升级数据库软件版本不属于数据库重构操作
  24. 根据监控分析实现的方法不同,监视分析机制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数据库系统建立的自动监控机制,另一种是由管理员手动实施的监控机制
  25. 新建数据库用户属于数据库运行维护工作中的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的一项功能
  26. 系统上线后调整索引,优化查询效率属于该阶段工作。
  27. 机房巡检不属于数据库运行维护工作
  28. 数据库软件升级属于此阶段的维护工作
  29. 服务器操作系统补丁安装属于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不属于数据库运行维护工作
  30. 数据库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作为数据库管理员,应该针对各种数据制定合理的转储计划,定期对数据库和日志文件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库一旦出现故障,也有能力恢复到正常状态。
    2: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会发生变化,需要数据库管理员不断修正,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检测并改善数据库的性能:数据库管理员应该经常检测数据库系统的运行,观察数据库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便在数据库出规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保护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应该定期对数据库进行重组,即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对数据库存储空间
    4: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进行全面调整,如调整磁盘分区方法和存储空间,重新安排数据的存储。
  31. 数据库管理软件漏洞修复属于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
  32. 数据库管理员调整索引提高查询性能属于数据库的运维工作中的数据库性能的监控分析和改进
  33. 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这个工作属于与数据库运维工作且说法正确
  34. 数据库系统的更新既包括应用系统及其相关的数据库对象,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所在的操作系统的环境
  35. 数据库空间使用情况、数据库缓存区命中率情况、数据库索引使用情况属于数据库日常监控内容、
  36. 为了保证系统可靠运行,运行要求级别较高的数据库一般采用人工监控方法,很少采用自动监控手段
  37. 数据库的重组并不修改原设计的逻辑和物理结构,而数据库的重构则要部分的修改数据库的模式和内模式
  38. 数据库锁情况、临时段使用情况、数据库内存情况、数据库用户连接数都属于数据库监控内容
  39. 数据库重组工作中进行碎片整理和回收可以提高数据库执行效率,不是数据库重构
  40. 安装指定版本的数据库软件不属于数据库运行维护的工作
  41. RAID5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对RAID1慢,但是磁盘的利用率比RAID1高,存储成本相对较低。
  42. 数据库性能优化是对数据库管理员的严峻考验,有时候对应用程序的修改需要应用开发人员配合才能完成
  43. 数据库性能优化会涉及到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44. 很多情况下,数据库性能优化需要研发人员和DBA共同配合完成
  45. 如果其在业余空闲时CPU使用率超过90%,说明服务器缺乏CPU资源。大量的SQL数据在之外网络上传输会导致网速变慢,所以优化过程是需要关心数据库网络使用情况的。如果数据库服务器中运行队列数量超过CPU数明CPU已经饱和
  46. 调整数据库应用的性能一般需要熟悉系统环境、应用程序及应用所使用的数据
  47. 物化视图的刷新可采用自动刷新和手动刷新方式
  48. 在数据库优化过程中,要考虑操作系统类型和参数
  49. 增加数据库CPU数量未必可以提高数据库查询速度
  50. 如果数据库服务器中运行队列数量超过CPU数明CPU已经饱和
  51. 调整数据库应用的性能一般需要熟悉应用程序及数据
  52. 数据库性能优化一般需要由DBA和系统研发人员协同完成
  53. 定期实施数据库完整备份并将备份数据传送到远端容灾中心是数据库维护工作中的数据库备份,不属于数据库监控分析中的内容
  54. 增加冗余列指的是在多个表中添加相同的列,这样虽然增加了数据库服务器存储二点负担,但可以减少查询过程中JOIN(连接)操作,而不是UNION (并)操作
  55. 数据库维护的主要内容有以下方面:1.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2.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3. 数据库性能的检测和改善;4.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根据用户要求对应用程序从功能上进行扩充和完善不属于数据库维护工作
  56. 1. 在多属性索引中,索引属性的顺序是按照其区分度进行排序。2. 散列索引根据HASH算法构建索引,所以所有的速度很快,但不能用于范围查询
  57. 62:C;根据监控对象的不同,数据库的监控分析可以分为对数
    据库架构体系的监控(主要内容:空间基本信息、空间使用率与剩余空间大小I,II),空间是否具有自动扩展的能力、哪些表的扩展将引起空间的扩展,以及段的占用空间与区间数等。)
    和对数据库性能的监控(主要包括:数据缓冲区的命中率(III)、库缓冲、用户锁、锁与等待、回滚段(IV)、临时段使用情况、索引的使用情况、等待事件和共享池等》。
    综上所述,故选择C选项。
  58. 对于复合索引,在查询使用时,最好将where条件顺序作为索引列的顺序,这样效率最高
  59. 根据应用系统运行情况完善应用功能,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和根据业务需要调整相关查询或视图属于系统性能优化调整的工作
  60. 65:C;监视分析的对象是数据库而不是数据库系统,所以2、4不属于数据监控分析范围
  61. 增加派生性冗余列一般可以减少查询时的连接操作,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62. 对表进行水平分割会增加数据库存储空间
  63. 增加冗余列办法实施后的关系模式一般不符合第三范式
  64. 在实际开发中,模式调整优化到第几范式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5. 将每天的销售额明细累加后放入日销售额统计表属于新增汇总表
  66. 73:C;增加几余列是指在多个表中增加具有相同语义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链接操作,有利于加快访问速度,但违反了第三范式,会增加维护数据完整性的代价,必须用触发器立即更新或存储过程和应用代码批量更新,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故答案为C选项
  67. 用分割表方法进行数据库优化时一般有两种方法:水平分割和垂直分割
  68. 75:A;采用分割表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性能,但并不能节省存储空间。表分割有两种方式:水平分割和垂直分割。
    水平分割式根据数据行的使用特点进行分割,分割之后所得的所有表的结构都相同,而存储的数据不同。水平分割会给应用增加复杂度,特别是在查询时需要Union(并)操作。
    垂直分割式根据数据列的特点进行分割,分割之后所得的所有表除了都含有主码列外其余列都不相同。故答案为A选项。
  69. 增加冗余列可以减少查询时的连接操作
  70. 在实际开发中,模式调整优化到第几范式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1. 垂直分割后,所有表中均需保留原有表的主键
  72. 对数据库性能的监控主要监控内容包括数据缓冲区的命中率、库缓冲、用户锁、锁与等待、回滚段、临时段使用情况、索引的使用情况、等待事件和共享池等
  73. 散列(哈希)索引不采用索引键值比较。有序索引、聚集索引、树形索引都有索引键值的比较
  74. 增加硬件配置是一种方法,但我们平时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在无法增加硬件配置的情况下将数据库性能优化,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数据库本身的优化占的比重很大,并且优化效果也最明显
  75. 建立索引的目的是提高哦查询的效率;再插入、删除和更新操作中,索引可能会增加系统开销;当数据库更新大量数据后一般需要重建对应的B树索引
  76. 在组合索引中,索引属性的顺序一般按照属性的区分进行排列
  77. 84:D;索引在数据库中会占有一定的存储空间,建立索引时需要考虑其空间需求;与非聚集索引相比聚集索引更适合范用查询。索引使用的原则如下:
    (1)应为经常在查询中作为条件的属性建立索引,
    (2)表中数据大量更新后重建相关索5也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3)频繁进行分组或排序操作的属性应为其建立索引;
    (4)一个列的值域很大时,应为其建立索引;
    (5)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应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
    故答案为D项。
  78. 将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放置在同一磁盘上不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79. 当数据库更新大量数据后,会导致索引产生大量碎片,一般需要进行的操作是(仅需重建该表索引进行任何操作)
  80. 除了删除或创建索引,以及非聚集索引和聚集索引的相互转换外,通过重建索引可以改进系统的性能
  81. 88:A;在数据库设计阶段,主要强调的是高效率利用存储空间,减少数据的几余,减少数据的不一致,这个过程也就是规范化的过程。规范化关系解决了数据维护的异常,并使几余最小化,然而,可能会出现数据处理性能下降的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数据库系统需要考虑的第二个目标是高效率的数据处理,反规范化处理,如增加派生几余列,增加几余列,重新组表、分割表和新增汇总表可以有效地提高查询效率。
    故答案为A项
  82. 如果在索引吗上执行大量删除操作,索引页可能会出现空间的浪费,而这些被浪费的空间需要在重建索引后才能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83. 90:B;索引是数据库中重要数据结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使用原则如下:
    经常在索引中作为条件被使用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
    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
    一个列的值域很大时,应为其建立索引;
    如果待排列的列有多个,应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
    可以使用系统工具来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
  84. 表中存在多个非聚集B树索引,向该表插入大量数据后,一般需要进行的操作是重建该表上的所有索引
  85. 索引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其使用原则一般如下:
    1. 经常在查询中作为条件被使用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
    2. 频繁进行排序或分组(即进行group by或order by操作)的列,应为其建立索引。)
    3. 一个列的值域很大时,应为其建立索引。
    4. 如果待排序的列有多个,应在这些列上建立复合索引。
    5. 可以使用系统工具来检查索引的完整性,必要时进行修复。故答案为A选项。
  86. 频繁被修改的列不应该在该列建立索引
  87. 删除和修改大量数据后,一般需要进行的操作是需重建该表上的B树索引
  88. II错误原因是题目中已经说明数据库服务成为主要瓶颈,因此跟操作系统的进程调度无关,而且改变操作系统进程优先级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有可能会造成其它错误。
    III错误是因为数据库系统中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其中有一些执行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很优化,而若使用文本方式存储数据,则数据管理要用户自己完成,处理更繁琐且效率较低。
  89. A中在调试应用程序时,如果数据入库尚未完成,数据库没有数据,应用程序的调试将会出现一定的困难;C项中数据库重构应该尽量避免应用程序的改动;D项中经常查询的列应该建立索引
  90. 如果业务空闲时数据库服务器的CPU使用率达到90%,说明服务器的CPU资源已经严重不足。不是业务高峰期的时候
  91. 规范化程度越高,数据冗余度就越低,然后会出现数据处理性能下降的问题,有时候为了提高查询效率,需要对数据进发反规范化处理,增加数据的冗余。
  92. 数据库监控机制包括自动监控机制和手动监控机制。自动监控机制由DBMIS自动检测数据库的运行情况,并在数据库出现问题时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的问题对数据库运行产生不良影响。
    手动监控机制要求DBA随时观察数据库的动态变化,并在数据库出现错误、故障或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时能随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数据库。
    题目中有20台机器,要求5分钟内发现情况并进行处理,因此采用自动监控措施比较适合。故答案为A项。
  93. 因CPU繁忙而引起的数据库变慢,可以为服务器适当增加CPU的数量或者是终止需要许多资源的进程来提高查询速度
  94. 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包括: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控分析和改进,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数据库应用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系统开发任务的基本结束和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始。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工作当数据库管理员设置好之后会自动执行,不需要开发人员配合。
    故答案为D项
  95. 105:B;
  96. 106:D;过多的插入操作也会导致聚集索引的益处,这也会影响到性能
  97.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库的一致性设计往往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98. 如果将表数据和索引数据放在一起,表数据的I/O操作和索引的I/O操作将产生影响系统性能的I/O竞争,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不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99. 数据库内存使用情况、数据库中表的空间使用情况、数据库空间使用率、数据库CPU使用情况属于数据库监控内容的
  100. 将数据文件和索引文件放置在不同磁盘上有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101. 数据库的安全性的提高需要增加许多安全措施以防止非法用户的窃取和泄密,这样必将影响数据库的性能
  102. 定期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打补丁和定期备份数据库不属于数据库监控
  103. 为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列建立索引有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104. 数据库性能的提升,有可能导致数据冗余增加
  105. 处理报警系统发出的数据库存储空间不足的报警信息不属于数据库监控
  106. 为执行时间很长的查询建立物化视图有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107. 为经常作为连接条件的列增加索引有利于提高查询效率
  • 填空题

  1. 对SQL语句进行性能调优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 “运行管理与维护 / 运维运行管理维护 / 运行维护”阶段的任务
  2. 数据库管理员要随时观察数据库的动态变化,并在数据库出现错误、故障或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时能够随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数据库。这种监控机制称为  “手动监控机制”。
  3. 在数据库系统中,“外模式 / 模式” 映像关系用于提供数据与应用程序间的逻辑独立性
  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通过周期性检查 “事务等待” 图来实现死锁检测
  5. 在数据库调优过程中,在‘学生信息表‘中增加’所在系名’,以减少查询过程中的表连接次数,此种调优方法被称为增加 “ 冗余列 / 冗余属性 ”方法
  6. “物化 / 索引 ”  视图是一种保存了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其中的数据是预先计算并保存在对象中的。
  7. 当数据库系统中存在死锁时,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选择一个或几个死锁事务, “ 回滚 / 撤销 / rollback ” 这些事务。
  8.  在数据库调优过程中,有时需要对数据库锁粒度进行控制。锁的粒度越大,事务并发执行程度越低,数据库系统开销越 “ 低 / 小 / 少 ”。
  9. 某系统运行过程中异常,已提交事务所影响的数据未能正确写入磁盘且无法恢复,此故障恢复了事务的 “ 持久 ” 性
  10. 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其正在访问的数据被其他事务修改,导致处理结果不正确。这是由于不满足并发事务间的 “ 隔离 ” 性而引起的。
  11.  优化SQL语句执行效率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 “ 运行管理与维护 ” 阶段的任务。
  12. 在进行数据库模式调整使用分割表进行数据库优化时,一般有两种表分割方式: “ 水平 ” 分割和垂直分割。
  13. 增加派生性冗余列的调优方法是典型的以 “ 空间 ” 换时间的调优方法。
  14. 在使用分割表进行数据库优化时,进行 “ 水平 ” 分割之后得到的所有表结构都相同,而存储的数据不同。
  15. 在数据库性能优化,建立物化视图和聚集(Cluster)属于 “存储 / 预先计算 / 预计算 / 空间换时间 ” 优化方法。
  16. 增加 “ 冗余列 / 冗余 ” 的调优方法是指在多个表中增加具有相同语义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
  17. “ 物化 / 索引 / 实 ”  视图是包含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其数据不是在视图使用时才读取而是预先计算的。
  18. 在对表进行 “ 垂直 ” 分割后,如果需要查询原表的全部数据,需要使用join操作。
  19. 在数据库调优过程中,在’销售单据明细表‘中将’单价*数量‘计算结果保存到’总价‘列中,以减少查询过程中的计算量,此种调优方法被称为增加 “ 派生 / 冗余 / 导出 / 计算 ” 方法。
  20. 在对表进行 “ 水平 ” 分割后,查询所有数据需要使用Union操作。
  21. 增加冗余列的调优方法是典型的以空间换 “ 时间 ” 的调试方法。
  22. 为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列建立索引的调优方法是典型的以 “ 空间 ” 换时间的调优方法。
  23. 在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列上建立索引,这是典型的以空间换 “ 时间 ” 调优方法。
  24. 在数据库调优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库锁粒度进行控制。锁的粒度越大,事务并发执行程度越低,数据库系统开销越 “ 小 / 低 /  少 ”。
  25. 为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列建立 “ 索引 / index ” 的调优方法是典型的以凯南换时间的调优方法。
  26. 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数据记录排列顺序与索引文件中索引项的排列顺序一致,此种索引被称为  “聚集 / 聚簇 ” 索引
  27. 在数据库调优过程中,增加 “ 冗余 ” 列方法是指在一个表中增加来自其他表的列,它常用来在查询时避免连接操作。
  28. 在数据库性能调优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查询中经常用到的列增加 “ 索引 / index " 的方法提高查询性能。
  29. 新增汇总表的调优方法是一种以空间换 ” 时间 “的调优方法
  30. ”索引 / 物化 “ 视图是存储一个查询结果的数据库对象。
  31. 数据库维护过程中,管理员应定期对数据库进行 ” 重组 / 重新组织 “ ,即对数据库进行整理回收碎块,重新安排数据的存储,重建索引等操作。
  32. ” 物化 / 索引 “ 视图不是在使用时才读取基本表,而是预先计算并保存操作结果,这样在查询时大大提高了读取速度。
  33. 在分割表的调优方法中,” 水平 “ 分割会给应用增加复杂度,特别是在查询所有数据时需要union操作。
  34. 为了提高数据库性能,在销售单据表中增加’总价‘ 字段(由表中’单价‘x’数量‘计算而来),此种数据库优化方法被称为增加 ” 派生 “ 冗余列方法。
  • 第十一章

  • 选择题

  1. RAID10比RAID5在系欸数据上更稳定、速度更快,所以C项中应尽量避免存储在RAID5的磁盘存储系统中
  2. 一个数据表必须至少有一个日志文件,也可以有多个日志文件。日志文件的存放位置没有限制,另外日志文件可以设置自动增长,对日志文件的大小没有限制
  3. 3:B;A是硬件容错最完全的方法;C是系统故障;D是事务日志能够实现数据恢复
  4. 只有数据库日志文件是用来进行数据库自动恢复工作的
  5. RAID5具有和RAID1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效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
  6. 因为在客户端和服务器自带的客户端工具上都是长时间运行无响应,所以与网络无关,A错误,
    B表在建立时必须设定主码,若没有设定则默认所有属性集合为主码,所以B错,
    C索引在更新时比较复杂,其本身为虚表,在更新时会对其数据所在的原表更新。当数据被上锁后,若其它事务对其进行写操作,只能等其释放后才能调用。所以选D
  7. 检查点应当由数据库恢复子系统自动的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建立,而不应当由数据库管理员手动建立。
  8. RAID5具有和RAID1相近似的数据读取速度,只是多了一个奇偶效验信息,写入数据的速度比单个磁盘进行写入操作稍慢。
  9. 日志文件中检查点记录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出现故障后的恢复效率。
  10. 10:B;Raids需要3块硬盘,并把数据和相对应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到组成raid5的各个磁盘上。其中任意N-1块磁盘上都存储完整的数据,也就是说有相当于一块磁盘容量的空间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因此可用空间为300+300=600G。
  11. 不考虑成本因素的情况下,配置高性能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事务传送机制实时地将数据库中的任何变化反映到备份环境中。
  12. 双主机方式(Active-Active)的特点是两台服务器切换速度快,数据库连接不中断,应用不受影响。
  13. 事务故障包括预期内的事务故障混合非预期的事务故障,两种事务故障的恢复都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
  14. 14:A;检查点记录的内容包括:建立检查点时刻所有正在执行的事务清单,这些事务最近一个日志记录的地址。B项错。恢复子系统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建立检查点来保存数据库状态。D项错误。系统在恢复时,如果事务在故障发生时未完成,应当UNDO,如巢事务在检查点之后才提交,它们对数据库所做的修改在故障发生时还可能在缓冲区中,尚未写入数据库,所以要REDO,如果事务在检查点之前已经提交,所以以不必执行REDO操作。故答案为A项。
  15. 15:A;
    静态转储可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但是却降低数据库的可用性,动态转储可以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但数据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需使用日志文件和动态转储结合使用。
    完全转储是对数据库中所有数据进行转储,此种方式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空间。
    差量转储是对最近一次数据库完全转储以来发生的数据库变化进行转储。
    增曾量转储只复制上次转储后发生变化的文件或数据块。增量转储所需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短,但增量转储数据只能和完全转储配合,才能对数据库进行恢复。增量转储的恢复时间比完全转储要长。
    差量转储和完全转储相比速度快,占用空间小,差量转储和增量转储相比速度慢、占用空间多,但是恢复速度快。
    在制定备份策略时,需要考虑备份空间、时间等因素
  16. 差量转储是对最近一次数据库完全转储以来发生的数据变化进行转储。差量转储和完全转储相比速度快,占用较小的空间。增量转储只复制上次转储后发生变化的文件或数据块。C项混淆了增量转储和差量转储的概念。
  17. 日志文件占用空间小,但备份比完全备份频繁,因此保留时间比完整备份短。
  18. 静态转储虽然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却是以降低数据库的可用性为代价的,而动态转储虽然提高了数据库的可用性,但数据的有效性可能得不到保障。差量转储和增量转储相比,速度慢,占用空间较多,但恢复速度比增量抓出快,所以选D
  19. 在制定备份策略时,除考虑使用备份恢复时丢失的数据量外,还需考虑数据库备份所需的时间。
  20. 差量转储是对最近一次数据库完全转储以来发生的数据变化进行转储。差量转储和完全转储相比速度快,占用较小的空间。增量转储只复制上次转储后发生变化的文件或数据块。C项混淆了增量转储和差量转储的概念。
  21. 22:A;事务内部故障分为期和非预期的,其中大部分是非预期。非预期的事务内部故障是不能有事务程序处理的,如运算溢出故障、并发事务死锁故障、违反了某些完整性限制而导致的故等。事务故障的恢复是由系统自动完成的,对用户是透明的。故答案为A选项。
  22. 日志文件的具体作用为:
    1. 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必须使用日志文件,
    2. 在动态转储方式中必须建立日志文件,
    3. 在静杰转储方式中,也可以建立日志文件。为保证数据库是可恢复的,登记日志文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行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并没有说静态转储恢复过程中必须使用日志文件。故答案为D洗项。
  23. 撤销(UNDO)所有未提交的驶入,重做(REDO)所有已提交的事务
  24. 可预期的事务内部故障可以通过将事务回滚,使数据库达到一致性状态
  25. 增量转储和差量转储相比速度快,存储空间占用少
  26. 为了保证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的操作是:1. 将为写入数据文件的数据写入数据文件,2. 对未提交的事务进行回滚。
  27. 回滚是使数据库达到一致性状态的一种方法。
  28. 在制定备份策略时要把恢复时间作为考虑因素
  29. 对未提交的事务进行回滚、使用日志文件对已提交事务的数据进行恢复是数据库中保持数据的一致性执行的操作。
  30. 通常用于数据恢复工作的是:日志文件、数据库备份文件、镜像数据库文件。
  31. 数据文件的空间使用量未必比日志文件大,因为日志是快速增长的,此外,使用日志备份并不能降低数据库的备份空间。
  32. 32:B;
  33. 建立RAID5后,可用的磁盘空间是2*300GB=600GB容量。对于任意三块磁盘,RAID5容量等于最小的一块磁盘容量*2.
  34. 34:C;2和5是介质故障,又称为硬故障,是指物理设备的损害导致数据库无法运行,而4是人为攻击破坏。系统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使得系统要重新启动。
  35. 数据库镜像技术需要额外存放数据的空间,所以会增加应用成本。
  36. 事务日志用于保存对数据的更新、插入、删除、提交、回退和数据库模式变化等操作
  • 填空题

  1. 事务是由一系列操作组成的,事务的执行表现为事务中各个操作的执行。每个事务应具有结束操作。当一个事务发生故障需要终止并取消所有已执行的数据修改时应执行 ” UNDO “ 操作。
  2. 设某数据库服务器中由3块146G的SAS硬盘,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管理员利用硬件RAIN卡将三块硬盘做成RAID5,则服务器可使用磁盘空间为 ”292 “GB。
  3. 某超市管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已经提交的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结果未能正确写入磁盘,此故障破坏了事务的 ” 一致 / 持久 / 永久 “ 性。
  4. 在数据库系统出现系统故障后进行恢复时,对于事务T,如果日志文件中有BEGIN TRANSACTION记录,而没有COMMIT或ROLLBACK记录,则数据库管理系统给处理这种事务时应执行的操作是 ” UNDO “。
  5. 应用程序编写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库中出现死锁,由于死锁导致的事务回滚属于数据库故障中的 ” 事务内部 “故障
  6. 在数据库系统出现系统故障后进行恢复时,对于事务T,如果在日志文件中有BEGIN TRANSACTION记录,也有COMMIT记录,但其对数据的修改没有写到数据库中,
    则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这种事务时应执行的操作是 “ REDO”。
  7. 动态转储中,利用转储文件只能将数据库恢复到转储过程中的某个状态,且转储文件中的数据可能不一致,只有和 “ 日志 ” 文件综合起来使用,才能将数据库恢复到一致状态。
  8. 事务内部故障可以分为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并发死锁故障属于 “ 非预期 ” 的事务内部故障
  9. 数据库镜像分为高 “ 可用 ” 操作模式、高保护操作模式和高性能操作模式。
  10. 在动态转出中国,需要将转储文件和 “ 日志 / LOG ” 文件综合起来使用,才能将数据库恢复到一致状态。
  11. 通常数据库的转储机制有三种,分别是完全转储、差量转储和 “ 增量 ”转储。
  12. 数据库出现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时需使用数据库的 “ 日志 ”文件进行恢复
  13. 日志文件有两种:概括起来主要有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和以 “ 数据块 ” 为单位的日志文件两种。
  14. 事物内部故障可以分为预期和非预期的,运算溢出故障属于 “ 非预期 ” 的事务内部故障。
  15. 数据库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突然停电等情况,导致系统体制运行的故障称为 “ 系统 / 软 ”故障
  16. 当数据库发生系统故障时,容错对策是在重新启动数据库后, “ UNDO / 撤销 / 回滚  ” 所有未提交事务,重做所有已提交事务。
  17. 在数据库操作过程中,因发生了违反完整性约束而导致事务中止的故障属于 “ 非预期 ” 的事务内部故障。
  18. 在数据库动态转储机制中,一般需要使用 “ 日志 ” 文件才能将数据库恢复到某一时刻的正确状态
  19. 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检查点技术大幅度减少了数据库恢复时执行的 “ 日志 ” 恢复操作数量。
  20. 分片透明性是最高级别的透明性,位于全局概念模式与 “ 分片 ”模式之间。
  • 第十二章

  • 选择题

  1. 1:A;复制数据库的方法有:1. 使用复制数据库向导在服务器之间复制或移动数据库。2. 还原数据库备份,若要复制整个数据库,可以使用BACKUP和RETORE Transact-SQL语句。通常,还原数据库的完整备份用于因各种原因将数据库从一一台计算机复制到其他计算机。
  2. 因为系统数据库master、model、msdb修改较少,且对数据库系统影响较大,所以每次修改后应及时备份;而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在使用中会经常不定期的修改,而且每次修改量不大,如果每次修改完就重新备份则对系统操作冗余性较大,所以采用定期备份;tempdb是系统临时文件的数据库,每次启动后都会清空,所以没必要。
  3. 大容量日志模式也需要备份数据库日志。
  4. 对于80GB的数据库需分4个硬盘分区来存储,可先在每个分区分别建立一个备份设备,指定每个设备的大小为20GB,并建立一个包含这4个备份设备的备份媒体集,最后再用此备份媒体集备份数据库。
  5. 创建触发器、定义事务隔离性级别属于数据库的完整性保护;数字签名是用于数据防篡改;定义主码是用于实体的完整性。
  6.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有:1 . 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2. 数据库安全性、完整性控制。3. 数据库性能的检测和改善,4. 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
  7. 数据库差异备份所备份的内容是从最近的一次完整备份到当前时间数据库中变化的数据日志。
  8. 9:B;文件备份主要是对数据库中数据文件的备份,不对日志文件备份,因此在备份完成之后必须再对日志进行备份。
  9. 10:D;在进行数据恢复时,首先恢复完全备份,其次恢复差异备份,最后恢复日志备份。备份日志时使用Norecovery用来备份尾日志,这样备份日志的时候数据库处于恢复状态,别的进程就不能再访问数据库,日志就不会再增加,因此在还原的时候就可以正常恢复。还原备份的时候如果想同时还原之后的日志,必须加上Norecovery才可以还原,如果有多个日志备份,除了最后一个日志备份外,还原其他日志也必须加上Norecovery。所以选D。
  10. 因为3点进行了数据库全备份,而日志又保存在另一个磁盘中,且存放日志的磁盘未损坏。因此在故障发生时,先对结尾日志备份,然后依次使用数据库全备份、日志备份和结尾日志备份,可以将数据库数据恢复到10点30分的状态。
  11. SQL Server 2008 支持三种恢复模式,即简单恢复模式、完整恢复模式和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
    简单恢复:无日志备份。自动回收日志空间以减少空间需求,实际上不再需要管理事务日志空间。最新备份之后的更改不受保护。在发生灾难时,这些更改必须重做。 只能恢复到备份的结尾。
    完整恢复:需要日志备份。数据文件丢失或损坏不会导致丢失工作。可以恢复到任意时点《例如应用程序或用户错误之前。》
    大容量日志恢复:需要日志备份。是完整恢复模式的附加模式,允许执行高性能的大容量复制操作。通过使用最小方式记录大多数大容量操作,减少日志空间使用量。
    如果在最新日志备份后发生日志损坏或执行大容量日志记录操作,则必须重做自该上次备份之后所做的更改。否则不丢失任何工作。可以恢复到任何备份的结尾。不支持时点恢复。
    其中,如果符合下列任一要求,则使用完整恢复模式:您必须能够恢复所有数据,数据库包含多个文件组,并且您希望逐段还原读/写辅助文件组《以及可选地还原只读文件组》;
    您必须能够恢复到故障点,您希望可以还原单个页,您愿意承担事务日志备份的管理开销。
    因此还原单个数据页是完整恢复模式功能,因此选择D选项。
  12. 备份并不影响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而且在备份数据库时还能将在备份过程中所发生的操作也全部备份下来。
  13. 数据库的恢复顺序是:
    (1)还原最新完整数据库备份而不恢复数据库。
    (2)如果存在差异备份,则还原最新的差异备份而不恢复数据库。
    (3)从最后一次还原备份后创建的第一个事务日志开始,使用NORECOVERY选项依次还原日志
    (4)还原数据库,此步骤也可以与还原上一次日志备份结合使用。
  14. 差异化数据库备份是备份从最近的完整备份之后数据库的全部变化内容。
  15. tempdb不需要备份。
  16. 数据库备份设备可以是磁带也可以是磁盘。
  17. 通常,对于用户数据库,简单恢复模式只用于测试和开发数据库,或用于主要包含只读数据的数据库(如数据仓库),这种模式并不适合生产系统,因为对生产系统而言,丢失最新的更改是无法接受的。
  18. master数据需要备份。
  19. 完整数据库备份不适用于数据库更改频繁、数据丢失造成影响比较大的情况。
  20. 执行任一更新数据库的操作后,必须备份mode数据库。
  21. tempdb不需要备份。
  22.  简单恢复模式只用于测试和开发数据库,或用于主要包含只读数据的数据库(如数据仓库》。
    事务日志备份仅用于完整恢复模式和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
    差异数据库备份是备份从最近的完整备份之后数据库的全部变化内容。
    完整数据库备份就是复制数据库里的所有信息,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所占用的备份空间较大。
    故答案为D选项。
  23. 在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下可以进行日志备份。
  24. 修改数据库作业后,建议备份msdb数据库。
  25. 完整数据库备份适合数据库数据不是很大,而且数据更改不是很频繁的情况。
  26. 完整数据库备份是所有备份方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备份,是备份的基础。他备份了数据库中的全部信息,是恢复的基线。在进行完整备份时,不仅备份数据库的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并且还备份文件的存储位置信息以及数据库中的全部对象。当数据库比较大时,完整数据库备份需要消耗比较长的时间和资源。
  27. tempdb不需要备份。
  28. 对master数据库只能进行完全数据库备份操作。
  29. 由于日志文件没有损坏,所以应首先执行结尾日志文件,然后根据上次的完整性备份和新备份的结尾日志文件,找到上次备份的时间点,而后重新执行时间点之后的事务操作。
  30. 31:D;先恢复完整的,在备份最后一次差异即可
  31. SQL Server支持对数据库中的一个数据文件进行还原的操作,在还原过程中数据库自动处于脱机状态,其他的文件都不能进行读写操作,因此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32. 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此系统需要7*24小时运行,系统数据量很大,但数据变化量较少。此系统能够容忍的数据丢失时间为1小时。关于该数据库应设置的恢复模式最恰当的是完整恢复模式。
  33. WITH DIFFERENTIAL,NOINIT中DIFFERENTIAL表示进行数据库差异备份,没有该选项表示进行完整数据库备份,NOINIT表示将该次备份内容追加到指定的媒体集,以保留原有的备份集。
  34. 在数据量比较小但是更改非常频繁的数据库中,一般采用减少完整数据库备份次数,增加差异备份和日志备份次数的策略,这样进行数据备份时备份和恢复的速度都比较快,而且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丢失的数据也非常少。
  35. 由于无法进行尾部事物日志备份,因此无法将1数据库还原到故障点时的状态。因为21点进行了事务日志备份,因此在恢复时只能恢复到21点,之后的则不能恢复。
  36. 数据库默认备份方式是完整数据库备份方式,如果使用WITH DIFFERENTIAL关键字则表明采用差异备份。
  37. 结尾日志备份在出现故障时进行,用于防止丢失数据,可以包含纯日志记录或者大容量操作日志记录。
  38. SQL Server 2008支持数据库、数据文件两个级别的数据恢复。
  39. 事务日志备份并不备份数据库本身,它只备份日志记录,而且只备份从上次备份之后到当前备份1时间发生变化的日志内容。
  40. 商品销售系统数据库,若不允许丢失任何销售数据,则下列有关该数据库应设置的恢复模式最恰当的是完整恢复模式。
  41. 备份测试方法属于备份策略的内容。
  42. 结尾日志备份是恢复计划中的最后一个备份。
  43. 清理事务日志之后,建议对用户数据库进行备份。
  44. 备份的类型和频率属于备份策略的内容。
  45. 利用事务日志备份进行恢复时要求日志链是完整的。
  46. 执行任一更新数据库的操作后,必须备份mode数据库。
  47. 备份测试方法一般属于备份策略的内容。
  48. 简单恢复模式一般不能用于业务繁忙的生产系统。
  49. 50:B;看清楚题目问的,是数据库备份,并不是master数据库备份。所以只有完全备份和差异备份。
  50. 每个事务日志备份的序列都必须在执行完整备份或差异备份之后启动。
  51. 范围划分是按照关系中某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将数据文件划分为n部分,分别存放到磁盘上。
  52. tempdb数据库是临时数据库,不需要备份。
  • 填空题

  1. 若要将DB1数据库完整备份到BK设备上,请补全下列语句:
    " BACKUP " DATABASE DB1 TO BK
    BACKUP关键字进行数据库备份。
  2. 在数据库系统运行维护过程中, ” 数据库管理员 / DBA “ 岗位承担了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控分析和改进等工作。
  3.  有students数据库,在简单恢复模式下已经对其进行了完整数据库备份,且备份到了MyBK_1设备上,设此设备上仅有此次备份数据。请补全恢复此数据库的SQL语句:
    ” RESTORE “ DATABASE students FROM MyBK_1
    在T-SQL中恢复数据库使用RESTORE DATABASE语句。恢复事务日志使用RESTORE LOG
  4. 有三种类型的事务日志备份,对可能损坏的数据库进行日志备份的方式是  ” 尾部日志 / 结尾日志 “ 备份。
  5. 在SQL Server 2008中,数据库镜像分为高 ” 可用 “ 操作模式、高保护操作模式和高性能操作模式。
  6. 数据库备份包括完整数据库备份和 ” 差异 “ 数据库备份两种类型。
  7. SQL Server 2008支持的备份类型包括数据库备份、 ” 文件 “ 备份以及事务日志备份几种方式。
  8. 支持的备份方式包括:数据库备份、文件备份以及 ” 日志 “ 备份
  9. 只复制最近一次数据库完全转储以来发生变化的数据的转储方法称为 ” 差量 “ 转储。
  10. 有students数据库,需要对其进行事务日式备份,直接备份到D:\LogData目录下(此目录已存在)的Students_log.bak文件上,请补全下列语句:
    BACKUP " LOG " students TO DISK='D:\LogData\Students_log.bak'
    备份日志的语法:BACKUP LOG database_name(数据库名)  TO backup_device(备份的地方)。
  11. 事务日志备份仅可用在完整恢复模式和 “ 大容量 ” 日志恢复模式中。
  12. 在SQL Server 2008中,使用T-SQL语句进行数据库备份操作,需要使用 “ DIFFERENTIAL ” 关键词指定该备份为差异备份。
  13. “ 差异备份 ” 只记录自上次完整数据库备份后发生更改的数据。
  • 第十三章

  • 选择题

  1. 1:D;分布式数据要达到的目标是:本地自治、非集中式管理、高可用性、位置独立性、数据分片独立性、数据复制独立性、分布式查询处理、分布式事务管理、硬件独立性、操作系统独立性、网络独立性、数据库管理系统独立性。并行数据库的目标是高性能和高可用性,通过多个处理节点并行执行数据库任务,提高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2. 范围划分明显有利于范围查询和点查询,S包含数据比较少,适合对S采用复制的方法。
  3. 数据分配是分布式数据库的特征,解决数据分配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集中式:所有数据片断都安排在一个场地上。该策略便于控制,但数据过于集中,负载过重,易形成瓶颈,可靠性较差。
    2. 分割式:所有全局数据有且只有一份,它们被分割成若干片断,每个片断被分配在一个特定场地上。该策略对局部数据控制灵活,但对全局数据存取效率较低。
    3. 混合式:全局数据被分为若干个数据子集,每个子集被安排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场地上,但是每个场地未必保存所有数据。这是一种个于分割式和全复制式之间的一种分布方式。该策略灵活性较大,可依据不同情况扬长避短,取得较高效率。
    4. 全复制式:全局数据有多个副本,每个场地上都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副本。该策略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但数据冗余大,同步维护复杂。
  4. 4:A;分布式数据库最基本特征是本地自治、非集中式管理以及高可用性。位置独立性、数据分片独立性、数据复制独立性、分布式查询出来、分布式事务管理、硬件独立性、操作系统独立性、网络独立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独立性。故答案为A选项
  5. 当事务T对某个数据加上共享锁,则T只能对该数据进行读操作,不能修改数据,且其它事务也可以对该数据加共享锁但不能加排它锁。只能等到该数据没有被其他任何事务访问时才能加排它锁。
  6. 数据分配是分布式数据库的特征,解决数据分配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集中式:所有数据片断都安排在一个场地上。该策略便于控制,但数据过于集中,负载过重,易形成瓶颈,可靠性较差。
    2. 分割式:所有全局数据有且只有一份,它们被分割成若干片断,每个片断被分配在一个特定场地上。该策略对局部数据控制灵活,但对全局数据存取效率较低。
    3. 混合式:全局数据被分为若干个数据子集,每个子集被安排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场地上,但是每个场地未必保存所有数据。这是一种个于分割式和全复制式之间的一种分布方式。该策略 灵活性较大,可依据不同情况扬长避短,取得较高效率。
    4. 全复制式:全局数据有多个副本,每个场地上都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副本。该策略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但数据冗余大,同步维护复杂。
    故答案为A选项。
  7. 分布式数据库中,传输的代价是:10代价+CPU代价+通信代价。分布式数据库中查询优化的首要目标是:使查询执行时通信代价最省。因此如果把两张表交叉复制到两地就可以省去通信传输的时间,相比较于其它三个选项,该方法最优,因此选择B选项。
  8.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 ” 全片透明性 “ 位于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间。
  9. 9:B;两个事务并发执行时,隔离性保证其并行结果正确性。当事务提交后断电,则持续性保证其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结果不受影响。事务的四个性质: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原子性描述的是事务中包括的诸多操作为了保持一致性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一致性描述的是事务执行结果从个一致性到另一个一致性的变化。由题目可知,T1、T2事务若要使A、B结果正确,则必须遵守事务的原子性和一致性。
  10. 分布式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包括恢复控制和并发控制,恢复控制一般采用的策略是基于两阶段提交协议。
  11. 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高速通信介质连接多个可独立处理的单元以并行执行的方式完成对数据库系统的互联查询、内部查询及各种内部操作。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才是实现场地自治和数据全局透明共享。
  12. 不同部门访问不同的数据子集,并没有强调某个部门要访问全局信息,所以不考虑有全局数据的副本的必要,所以最适合的数据分配方式是分割式。
  13. XML数据库需要对XML文档进行解析,因为XML文档的本身标记只是文档本身的描述,需要经过数据库的解析才能达到具体的用途。
  14.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而言,通信代价比I/O代价和CPU代价更为重要。
  15. 混合式数据分配是一种介于分割式和全复制式的分布方式。
  16. 1. 共享内存的优势是实现简单,缺点是由于共享内存,如果处理器数量过多,容易造成访问内存冲突。
    2. 共享磁盘结构所有的处理机拥有独立的主存储器,通过互联网共享磁盘。这种结构可以克服共享内存结构,但是由于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会产出一定的通信代价。
    3. 无共享结构每个处理机拥有独立的主存储器和磁盘,不共享任何资源。它被认为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最好并行结构,比较适用于银行、出纳、民航售票等OLTP类应用。
    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场地自治和数据全局透明共享。
    综上所述,可知A选项正确。
  17. 数据分片中的垂直分片是指在关系中从列的角度依据一定条件分为不同的片断,各片段中应该包含关系的主码属生,以便通过连接方法恢复关系。A项错误。
    数据分片中的水平分片是指在关系中从行的角度依据一定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片断,关系中的每一行必须至少属于一个片段,以便在需要时可以重构。B项错误。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由于数据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场地上,使得查询处理中还要考虑站点间传输数据的通信代价。C项错。
    故答案为D项。
  18. 本地自治、非集中式管理、高可用性是分布式数据库最基本的特征。
  19.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使用户1在编写应用程序时不但需要了解全局数据的分片情况,还要了解各片段的基本复制情况及各片段和他们副本的场地位置分配情况,但是不需要了解各场地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20. 20:A;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物理上分散、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21.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而言,通信代价比I/O代价和CPU代价更为重要。所以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的首要目标是通信代价。
  22. SaaS,即Software as a Service,中文意思是软件即服务。
  23. 本地自治、非集中式管理、高可用性是分布式数据库最基本的特征。
  24. PaaS,即Platform as a Servive,中文意思是平台即服务。
  25. 对关系进行水平分片后,关系中的每一行必须至少属于一个片断。
  26. 无共享结构被认为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最好并行结构,它通过最小化共享资源来降低资源竞争的概率,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
  27. 层次结构综合了共享内存、共享磁盘和无共享结构的特点,从全局角度考虑可以分为两层,顶层是由若干节点组成的无共享结构,底层是共享内存或共享磁盘结构。
  28. 并行数据库仅仅依靠多处理器、共享硬件等手段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处理,只有当数据分布合理,易于并行处理才能将并行数据库的性能最优化。合理的数据划分可以使查询时间最小化,并行处理性能最大化。
  29. 共享磁盘结构中所有处理机拥有独立的主存储器,通过互联网络共享磁盘。
  30. 数据的水平分片是在关系中从行(元组)的角度依据一定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片断,关系中的每一行必须至少属于一个片断,以便在需要时可以重构关系。
  31. 34:D;分布透明性包括分片透明性、位置透明性、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
    分片透明性是最高层次,指的是用户或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而不必考虑关系分片的情况。
    位置透明性是下一层次,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只需了解数据分片情况,而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指的是用户或用户程序不必了解局部场地上使用的是哪种数据模型,但是必须了解全局数据的分片情况,还需了解各片断的副本复制情况及各片断和它们副本的场地位置分配情况。
    由于本题中考虑到场地2和场地3的选择,所以位器对用户来说并不透明,应选D。
  32. 35:C;复制式在每个分场都有完整的数据,这样大大减少了各部分对全局数据的访问。因此采用复制式数据分配能够提高每个场地的响应速度。
  33. 并发调度中不同的事务的操作可以交叉执行。
  34. 分布式数据库采用数据分片对数据进行管理,分片有以下三个原则:
    1. 完整性原则,即全局关系的所有数据项必须包含在某个片段中,否则将导致数据库不完整,造成某些片段数据丢失;
    2. 重构性原则,即所有片段必须能够还原全局关系,
    3. 不相交原则《对垂直分片的主键除外》,对于一个全局关系,要保证数据不丢失,则必须要属于某个片段,即不介许不属于任何一个片段,也不允许一个全局关系的某些数据既属于该全局关系的某些片断又属于该全局关系的另一个片段(垂直关系中的码属性除外)。
  35. 1. 水平分片是在关系中从行的角度(元组)依据一定条件分为不同的片段,关系中的每一行必须至少属于一个片段,以便在需要是可以重构关系。
    2. 垂直分片是在关系总从列的角度《属性)依据一定条件分为不同的片段,各片段中应该包含关系的主码属性,以便通过连接方法恢复关系。
    3.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由于数据分布在多个不同的场地上,使得查询处理中还要考虑站点间传输数据的通信代价。
    综上所述,可知D选项正确。
  36. 分片透明性是最高级别的透明性,位于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间。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位于分配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
  37. 分布式数据查询优化的首要目标是通信代价。
  38. 41:B;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即终端用户看到的逻辑上并未分布的表、视图等,全局概念模式用于描述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
    分片模式用于描述每个数据片段以及全局关系到片段的映像,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的逻辑划分视图,
    分配模式用于描各片段到物理存放场地的映像,
    局部概念模式用于描述全局关系在场地上存储的物理片段的逻辑结构以及特征,
    局部内模式用于描述局部概念模式涉及的数据在本场地的物理存储。
    故答案为B项。
  39. 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核心,它为终端用户提供分布透明性,协调全局事务在各个场地的执行,为全局应用提供支持。
  40. 无共享结构被认为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最好并行结构,它通过最小化共享资源来降低资源竞争的概率,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并可在复杂数据库查询处理1和联机事务处理过程中达到近线性的加速比,因此,无共享结构比较适合OLTP的应用。
  41. 聚集函数的并行化计算可以采取”先分后合“的方法。SUM、MIN、MAX等聚集函数可以实现并行化。
  42. 46:A;共享磁盘结构所有的处理机拥有独立的内存,通过互联网共享磁盘。这种结构可以克服共享内存结构,但是由于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处理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会产出一定的通信代价。
  43. 47:A;在并行数据库中,一维数据划分方法主要包括轮转法、散列划分和范围划分,
    其中轮转法和范围划分适合于扫描整个关系的应用,
    散列划分适合于点查询的应用。
    这种划分方式用到了两个划分属性,运用一维划分已经无法宗,因需要来用多维数据划分,即将关系属性芬为至划分属任和辅助划分属,然后在按其进行范围划分。故容案为A选
  44. 在BigTable中,不仅可以随意地增减行的数量,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还可以对列的数量进行扩展。
  45. 轮转法策略适合于扫描整个关系的应用,不适合点查询和范围查询,无法准备定位元组的那一个磁盘上,查询效率低。
  46. 无共享结构中的每个处理机拥有独立的主存储器和磁盘,不共享任何资源。
  47. 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库系统吞吐率和减少事务响应时间,数据库应用的发展对数据库的性能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8. 54:B;销售数据不属于关系的某个属性,一般需要通过销售价格、数量和金额等属性共同确定,运用一维划分已经无法完成,因此需要采用多维划分
  49. MapReduce运算是在应用层上提供了一套大规模集群基础上编写大型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机制
  50. 56:A;轮转法最适合于扫描整个关系的应用,并在扫描时可以并行地从几个磁盘读取数据,负载平衡,充分发挥了并行性。
  51. 57:B;数据分配是分布式数据库的特征,解决数据分配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集中式:所有数据片断都安排在一个场地上。该策略便于控制,但数据过于集中,负载过重,易形成瓶颈,可靠性较差。
    2. 分割式:所有全局数据有且只有一份,它们被分割成若干片断,每个片断被分配在一个特定场地上。该策略对局部数据控制灵活,但对全局数据存取效率较低。
    3. 混合式:全局数据被分为若干个数据子集,每个子集被安排在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场地上,但是每个场地未必保存所有数据。这是一种个于分割式和全复制式之间的一种分布方式。该策略 灵活性较大,可依据不同情况扬长避短,取得较高效率。
    4. 全复制式:全局数据有多个副本,每个场地上都有一个完整的数据副本。该策略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但数据冗余大,同步维护复杂。
  52. 58:B;
  53. A中的OLTP应用需要进行大量的并行事务,因此若采用共享内存结构会引起大量数据冲突,
    B中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中,导致数据传输量大的原因主要是数据间的连接和并操作,
    D中分布式数据库因为不同的分片和副本,因此很多时候在个场地完成提交不能完成全局事务,如虽完成某片数据更新,却并没有完成全局数据更新。
  54. 60:D;范围划分按照关系中某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将数据文件划分为n部分,分别放在磁盘上,该方法适合于范围查询以及点查询。题目中给出的三个查询,其中1、3属于范围查询,2属于点查询。
  55. 无共享结构通过最小化共享资源来降低资源竞争的概率,具有很高的扩展性,适合OLTP应用。B项错误。
    共享磁盘结构比共享内存结构具有更大的优势,访问内存不再会产生冲突,但这种结构是通过互联网实现各个处理器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会产生一定的通信代价。C项错误。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场地自治和数据全局透明共享。D项错误。
    故答案为A项。
  56. 轮转法对于点查询的处理较复杂,由于不知道所查询的元组具体分布在哪个磁盘,必须对所有磁盘进行查找,明显降低了查询效率,不适合点查询。散列划分和范围划分方法均利于点查询。
  57. 局部结构从全局角度来考虑,可分为两层,顶层是由若干节点组成的无共享结构,底层是共享内存或共享磁盘结构。
  58. 范围划分有利于范围查询和点查询。
  59. XML数据库适合管理复杂数据结构的数据集,当数据本身具有层次特征时,由于XML数据库格式能够清晰表达数据的层次特征,因此XML数据库便于对层次化的数据进行操作。
  60. 位置独立性、数据分片独立性和数据复制独立性是使分布式数据库具有分布式透明性的主要因素。
  61. 分片透明性是最高级别的透明性,是指数据集分片用户无需考虑的,完全透明的,在编写程序时用户只需要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位于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间
  62. 在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划分与并行算法中,范围划分会引起数据分布不均匀,导致并行处理能力下降。
  63. 69:A;XML数据库是一种支持对XML格式文档进行存取管理和数据查询的数据库。XML数据库与传统数据库相比有如下不同和优势。
    1. XML数据库能够对平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取和管理。
    2. 提供对标签和路径的操作。
    3. 当数据本身具有层次特征时,由于XML数据格式能够清晰表达数据的层次特征,因此XL数据库便于对层次化的数据进行操作。
  64. 进行水平分片以后,关系的每一行必须至少属于一个分片。
  65. 进行垂直分片以后,每个分片都必须包含关系的主键。
  66. 分片透明性的级别高于位置透明性,位置透明性的级别高于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
  67. 数据分片。对某一个关系进行分片是将关系划分为多个片断,这些片断中包含足够的信息可以使关系重构。数据分片有四种基本方法。
    1. 水平分片是在关系中从行的角度(元组)依据一定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片段,关系中的每一行必须至少属于一个片段,以便在需要时可以重构关系。
    2. 垂直分片是在关系中从列的角度(属性)依据一定条件分为不同的片段,各片段中应该包含关系的主码属性,以便通过连接方法恢复关系。
    3. 导出分片是导出水平,分片的依据不是本关系属性的条件,而是其他关系属性的条件。
    4. 混合分片是指以上三种方式的混合。
    故答案为A选项。
  68. 轮转法分法适合扫描整个关系的应用。
  69. 在BigTable中,不仅可以随意地增减行的数量,同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还可以对列的数量进行扩展,而且在每个单元还引入一个时间标签,可以存储多个不同时间版本的不同数据。
  70. 分割式方法中的所有全局数据有且只有一份,它们被分割成若干片断,每个片断被分配到一个特定场地上,并不可以多个。
  71. 在BigTable中,不仅可以随意地增减行的数量,同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还可以对列的数量进行扩展,而且在每个单元还引入一个时间标签,可以存储多个不同时间版本的不同数据。
  72. 公共云指的是云以即用即付的方式提供给公众。私有云是指不对公众开放的企业或组织内部数据中心的资源。
  73.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指用户或应用程序要了解分片及各片段存储的场地,但不必了解场地上使用的是何种数据模型。
  • 填空题

  1.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使用 “ 分配 ” 模式来描述各片段到物理存放场地的映像。
  2. 为了保证正确地调度事务的并发操作,事务对数据库对象加锁、解锁需遵守加锁协议。加锁协议中两阶段加锁协议可以保证事务调度 “ 可串行 ”性。
  3. 在并行数据库中,最适合整表扫描操作的数据划分方法是 “ 轮转法 ”。
  4. Google的云数据库是一个分布式的结构化数据库系统,称作 “ Big table ”。
  5. 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加锁协议规定了事务的加锁时间、持锁时间,其中 “ 三级加锁 / 三级封锁 ” 协议可以完全保证并发事务数据的一致性。
  6. 在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其正在访问的数据被其他事务所修改,导致处理结果不正确,这是由于违背了事务性质中的 “ 隔离 ” 性而引起的。
  7. 在SQL Server 2008中,可以在查询语句里加入 “ FOR XML ” 子句实现以XML格式返回查询结果。
  8. 两阶段加锁协议可以保证事务调度的 “ 可串行 ” 性。
  9.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如果用户编写程序时不必了解数据分片在各个场地的分配情况,则称该分布数据库系统具有 “ 位置 ” 透明性。
  10. 设某并行数据库采用一台具有14个刀片的刀片服务器,每个刀片具有独立的内存和磁盘,各刀片之间2通过刀片服务器上的以太网交换机实现通信,则该并行数据库采用的体系结构是 “ 无共享 ”结构。
  11. ” 平台 “ 即服务是指通过网络提供操作系统和相关服务,而无需下载或安装。
  12. ” 层次 “ 结构综合了共享内存、共享磁盘和无共享结构的特点,将结构分成顶层和底层两层,顶层是无共享结构,底层是共享内存或共享磁盘结构。
  13.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为了保证全局事务的原子性,参与事务执行的所有场地或者全部提交,或者全部 “ 回滚 / UNDO / 撤销 ”。
  14. 并行数据库有多种体系结构,其中所有处理机通过网络共享一个公共的主存储器的结构称为 “ 共享内存  / 内存共享 ” 结构。
  15. 云计算通过集中所有的计算资源,采用硬件 “ 虚拟 / 虚拟机 ” 技术,为使用者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和带宽等资源。
  1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恢复控制采用的最典型策略是基于 “ 两阶段 / 二阶段 / 2PC / 2阶段 ” 的提交协议。
  17. 分布式数据库是物理上分散、逻辑上 “ 集中 ” 的数据库系统。
  18.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中,导致数据传输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间的连接操作和 “ 并 ” 操作。
  19. 在并行数据库的数据划分策略中,散列划分和范围划分都有利于 “ 点 ” 查询。
  20.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采用 “ 半 ” 连接操作可以减少场地之间的数据传输量。
  21. 分布式数据库的 “ 分片 ” 透明性是最高的透明性。
  22. 分布式数据库中,混合分片是水平分片、垂直分片和 “ 导出 ” 分片的混合。
  23.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 垂直 ” 分片从列的角度将关系分为不同的片断。
  24.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 “ 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 ” 、全局数据字典、通信管理四部分组成。
  25. 云计算中,SaaS是指 “ 软件 ” 即服务。
  26.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处于分配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
  27. 分布式数据库最基本的三个特征是:非集中式管理、高 “ 可用性 ” 、本地自治。
  28. 每个处理机拥有独立的主存储器和磁盘,不共享任何资源的并行数据库系统结构称为 “ 无共享 / 不共享 / share nothing ” 结构。
  29.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恢复控制采用的最典型策略是基于 “ 二 / 两 / 2 ”阶段的提交协议。
  30. 将某一关系从行(元组)的角度依据一定条件划分为不同的片断,这种分片方法称为 “ 水平 ” 分片法。
  31. 位置独立性、数据分片独立性和数据复制独立性形成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 “ 分布 ” 透明性。
  32. 在数据集成中,ETL的T的中文意思是指 “ 转换 ”。
    ETL---提取(Extract)-转换(Transform)-加载(Load)。
  33. 在并行数据库中,“ 无共享 ” 结构被认为是支持并行数据库系统的最好并行结构,适用于银行出纳之类的应用。
  34. 在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分配中,若全局数据存在多个副本,在每个物理场地中都保存一个完整的数据副本,本策略属于 “ 全复制 ” 式。
  • 第十四章

  • 选择题

  1. 建立数据库不是简单的把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集中在一起,而是利用企业信息系统生成的数据%以面向主题#集成的方式合理组织数据,解决数据分析应用和企业基本业务1之间的性能冲突问题。
  2. 聚类将一个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分组,使得每一组内的数据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组间的数据尽可能的不同。它与分类的一个不同点在于,它强调同一个组中的对象有较高的相似度,不同组中的对象之间差别很大。
    分类和聚类的区别在于,分类事先知道有哪些类别可以分。聚类,事先不知道将要分成那些类,需有聚类算法来自动确定。综上可知,算法A属于聚类算法。
  3. 3:B;
  4. ODS (Operational Data Store)是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的一个可选部分,ODS具备数据仓库的部分特征和OLTP系统的部分特征,它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当前或接近当前的、不断变化的"数据。
    第一类ODS据更新频率是秒级,第二类ODS的数据更新频率是小时级,第三类ODS的数据更新频率是天级,上述三类是根据数据更新的速度划分的,ODSIV:四类ODS是根据数据来源方向和类型划分的。
  5. 粒度是系统中存在不同综合级别的数据,一般将综合级别称为粒度。粒度越大,代表综合程度越高;粒度越小,表示综合程度越低。
  6.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来支持管理人员的决策。建立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根据决策需求对企业的数据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集成,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数据环境,用于支持企业的信息型、决策型的分析应用。数据挖掘采用适当的算法,从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因业A和B错误,C正确。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是联系分析处理的英文缩写,它仍使用DBMS存取数据,即D的描述错误。
  7. 元数据被定义为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元数据用于描述数据仓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可将其按用途的不同分为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一般来说,它有两个主要的用途:首先能够提供基于用户的信息其次能支持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在传统的数据库中,元数据描述了数据库中的各个对象,如数据库中数据字典就是种元数据,在关系数据库中,这种描述就是对数据库、表、列等对象的定义。DBMS数据字典、数据库结构证明文档、前端应用程序表中数据库的定义及说明文档都是元数据。而I、II和V都是提供了基于用户数据的信息,与元数据的定义不符,因此I、II、VI不属于元数据。
  8. 8:C;
  9. 数据仓库有四个特点:
    1. 面向主题,操作型数据库的数据组织面向事务处理任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各自分离,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主题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用户使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主题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
    2. 集成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数据库通常与某些特定的应用相关,数据库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往往是异构的。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在对原有分散的数据库数据抽取、清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加工、汇总和整理得到的,必须消除源数据中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
    3. 稳定的,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实时更新,数据根据需要及时发生变化。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
    4. 反映历史变化,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关心当前某一个时间段内的数据,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包含历史信息,系统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应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10. SQL Server 2008支持三种恢复模式:简单恢复模式、完整恢复模式和大容量日志恢复模式。
    其中,简单恢复模式只用于测试和开发数据库,或用于主要包含只读数据的数据库(如数据仓库)。
  11. 11:D;
  12. 快照:该方法通过对当前数据表进行"照相”,记录当前的数据表信息"相片",然后将当前的"相片"与以前的数据表"相片"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将通过一定的方式传到数据仓库,从而实现数据的一致性,这种方式适合于更新频率较低的数据表。
    题目中的书评表和乐评表主要用于记载用户的评论,里面的内容更新频率较高而数据仓库的更新频率较低,因此书评表和乐评表不适合用于快照的方法。而其它三个选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快照模式,故选择C选项。
  13. 联机事务处理OLTP也称面向交易的处理系统,其基本特征是顾客的原始数据可以立即传送到计算机中小进行处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给出处理结果,可以即时的处理输入的数据,及时回答。因此系统要求必须有很高的响应速度。
    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并且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典型的应用就是复杂的动态的报表系统。
    OLAP的特点一般有: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数据量大、决策支持,查询动态,随时提出查询的要求。OLTP的安全性比OLAP要高,实施起来也比较困难。A和B都不正确。D项OLTP一般由企业中下层使用,OLAP由企业中上层使用。
  14. 数据仓库是为了构建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的新技术。它的建立能充分利用己有的数据资源,把数据转换为信息,从中挖掘出知识,最终创造出效益。数据仓库有若干基本特征,包括不可更新性和随时间变化性。所谓不可更新性就是用户在提取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并不会同时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操作,而数据变化性是数据仓库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数据的更新和处理。综上可以看出,数据仓库的更新与时间间隔有关,所以不会实时更新,即排除A、C,又因为对用户进行推荐时要结合以往的历史数据而不是仅
    通过当前数据分析,即B错。故选择D选项。
  15. 15:B;
  16. 17:A;
  17.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者叫做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内容、链和索引等项内容。在关系数据中,这种描述就是对数据库、表、列等其他对象的定义。因此可推出,I、III属于元数据。选C
  18. 19:C;
  19. 粒度越小,则详细程度越高,综合程度及就越低,回答询问的种类也越多,数据量比较大,空间代价也大;粒度越大,综合程度就越高。
  20.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集合具有集成性,实现企业数据的集成有助实现企业范围的跨部门视图。
  21. OLTP系统一般需要处理大量事务,且执行的事务内容比较简单且重复率高。而A选项叙述的是OLAP,所以错误。
  22. 决策支持系统一般是指企业中以数据为基础对重要业务或事务实施辅助决策的信息系统。
  23. 建立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决策需求对企业的数据采取恰当的手段进行集成,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数据环境,用于支持企业的信息性、决策性的分析应用。
  24. 数据集成不是把企业里的所有数据集成到数据仓库中。
  25. 27:C;
  26. 数据仓库中数据特性包括面向主题性,集成性,不可更新性,时间特征。
  27. 29:A;
  28.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来支持管理人员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数据挖掘就是从数据库中 的所有数据记录中归纳总结出知识,让人们从抽象复杂的数据中看到客观规律,以便做出决策。数据挖掘是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中发展起来的。它研究各种方法和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机器学习是研究使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即让计算机自动获取知识。故答案为C选项。
  29. 数据仓库不可以直接修改。
  30.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用来支持管理人员的决策,有面向主题性、集成性、不可更新性和时间特性等几个重要特征。
  31. 33:C;
  32. 监督学习是指利用一组已知类别的样本调整分类器的参数,使其达到所要求性能的过程,也称为监督训练或有教师学习。常见应用场景如分类问题和回归问题。此题中A选项根据样本数据,采用分类算法,训练分类器属于监督学习。
  33. 35:B;在传统的OLTP环境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一般是以面向企业基本业务应用的方式进行组织的。在数据仓库中数据是以面向主题的方式进行组织的,主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主题也可以称为分析主题或分析领域,用于表达某一宏观的分析领域所涉及的对象,以及与对象有关的数据集合。故答案为B选项。
  34. 粒度级最低是各小类各店商品月销售表,粒度级最高是商品销售表。
  35. 37:A;监督学习是指利用一组已知类别的样本调整分类器的参数,使其达到所要求性能的过程,也称为监督训练或有教师学习。
    无监督学习是指对未知的标签数据进行学习和分组。强化学习又称再励学习、评价学习或增强学习,是机器学习的范式和方法论之一,用于描述和解决智能体在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通过学习策略以达成回报最大化或实现特定目标的问题。故答案为A选项。
  36. 38:D;数据仓库是为了构建新的分析处理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数据存储和组织的新技术。它的建立能充分利用二有的数据资源,把数据转换为信息,从中挖掘出知识,最终创造出效益。数据仓库有若干基本特征,包括不可更新性和随时间变化性。所谓不可更新性就是用户在提取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并不会同时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操作,而数据变化性是数据仓库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数据的更新和处理。综上可以看出,数据仓库的更新与时间间隔有关,所以不会实时更新,即排除A、C,又因为对用户进行推荐时要结合以往的历史数据而不是仅通过当前数据分析,即B错。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
  37. 39:B;由于有样本集和测试集之分,又有已有的类别标签,所以属于监督学习。分类: 通过学习得到一个目标函数,把每个属性集x映射到一个预先定义的类标号y。分类属于监督学习。聚类:根据在数据中发现的描述对象及其关系的信息,将数据对象分组,组内的对象相互之间是相似的,而不同组中的对象则不同。组内的相似性越大,组间差别越大,聚类就越好,属于无监督学习。关联规则挖掘:发现隐藏在大型数据集中的有意义的联系。多维分析是指各级管理决策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快速灵活地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复杂查询多维分析处理。根据题意显然是符合分类。所以选B。
  38. 40:D;
  39. 41:D;
  40. 时间席列分析也可以称为数据演变分析,描述行为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趋势,并进行建模的数据挖掘方法。
    B项中记录客户当前的购买,指定下次的优惠规则,属于描述对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规律。
  41. 43:D;
  42. 数据仓库的数据分析需求一般在设计初期就要尽可能完善。
  43. K-means算法模型无法直接用于分类
  44. 聚类就是将一个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分组,使得每一组内的数据尽可能地相似而不同组间的数据尽可能地不同。它强调同一个组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在不同组中的对象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本题中算法A符合聚类算法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
  45. 为了进行数据分析,将OLTP系统中数据利用抽取程序抽取出来的最主要原因是解决OLTP应用与分析型应用之间的性能冲突。
  46. 聚类方法包括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面向数据库的方法等。在机器学习中,聚类称作无监督(或无教师)归纳。与分类相比,分类的例子或数据对象均有类别标记,而聚类的例子则没有标记,需要由聚类算法来自动确定。聚类的核心就是将一个数据集中的数据进行分组,使得每一组内的数据尽可能的相似而不同组见的数据尽可能不同。故答案为C项。
  47. 49:D;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或者叫做描述数据的数据。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内容、链和索引等项内容。在关系数据中,这种描述就是对数据库、表、列等其他对象的定义。
  48. 50:B;分类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通过已知数据集(训练集),建立分类函数,构造分类器,其次是利用所获得的分类函数对未知类别标记的数据项进行分类操作。在构造分类器时,需要一个训练样本数据集作为输入。训练集由一组数据库记录或元组构成,每个元组是一个由有关字段(属性或特征)值组成的特征向量。故答案为B项。
  49. 分类器的结构方法有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统计方法包括贝叶斯法和非参数法;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法和规则归纳法;神经网络方法主要是BP算法。K-means属于聚类算法。
  50. 53:D;ETL是英文 Extract-Transform-Load 的缩写,用来描述将数据从来源端经过抽取(extract)、转换 (transform)、加载(load)至目的端的过程。采用数据抽取程序从OLTP系统中抽取数据的要原因是解决不同类型应用程序之间的性能冲突问题。故答案为D选项。
  51. 数据的粒度级设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粒度级设计中,属于次要或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高粒度数据所需的存储空间、用户查询所涉及的数据的最高粒度。
  52. 用户查询所涉及的数据的最低细节程度、用户查询的平均性能需求、系统的可用存储空间、低粒度级数据的规模都属于主要考虑的因素。
  53. 建立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决策需求对企业的数据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集成,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分析的数据环境,用于支持企业的信息型、决策型的分析应用,而不是信息系统尽可能地实现自主业务决策。故答案为A选项。
  54. 59:A;
  • 填空题

  1.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集成的、时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支持管理部门的决策过程,数据仓库通过数据转移从多个数据源提取数据,为了解决不同数据源格式上的不统一,需要进行的数据操作是 “ 转换 ”。
  2. 知识发现主要由三个步骤1组成,它们是 “ 数据准备 ” 、数据挖掘、结果的解释评估。
  3. 在数据库并发控制中,需要对数据库锁粒度进行控制。锁的粒度越大,事务并发执行程度越“ 低 / 小 ”。
  4. 数据库并发控制中,锁的粒度越 “ 大 / 粗 ” ,事务并发执行程度就越小,数据库系统开销也越小。
  5. 66:面向对象;
  6.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 “主题”、集成的、时变的、非易失的数据集合,
  7. OLAP的实现方式有三种:MOLAP、" ROLAP " 和HOLAP。
  8. 在数据库仓库中,云数据一般分为技术型元数据和 “ 业务 / business ” 型元数据
  9. 在数据库仓库环境中,数据的 “ 粒度 ”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设计问题,它会影响到数据仓库中数据量以及系统能回答的查询的类型。
  10. 在数据仓库环境中,关于 “ 数据 ”的数据被称为元数据。
  11. 在多维数据分析中,从高粒度级数据视图切换到低粒度级数据视图的分析操作称为 “ 钻取 / 下钻 / drill down ”操作。
  12. 在企业数据仓库中,操作型数据存储层(ODS),一般用以支撑即时OLAP和 “ 全局 / 跨专业 / 综合 ” 型OLTP应用。
  13. 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K-近邻等分类方法都属于 “ 有 ”监督机器学习模型。
  14. 在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中,OLAP应用是指联机 “ 分析 ” 处理应用。
  15. 79:T3;
  16. 80:面向对象;
  17. 在进行多维分析时,如果将年销售额投影到每个月上来进行观察,这种分析动作被称为 “ 钻取 ”。
  18. 在OLAP的实现方式中,以多维数组作为存储结构的被称作 “ M ” OLAP.
  19. 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一般被划分为概念模型、 “ 逻辑 ” 模型和物理模型。
  20. 数据从操作型环境转移到数据仓库过程中所用到ETL工具通常需要完成的处理操作包括抽取、转换和 “ 装载 / 装入 / 加载 ”。
  21. 聚类是一类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聚类算法所处理的数据对象一般都没有标记,因此聚类一般也被称为 “ 无监督 ” 的学习方法。
  22. 给定一个销售交易数据库,从中找出这些交易中的某些物品和其他物品之间的关系,这种数据挖掘一般称为 “ 关联 / 关联分析 / 关联规则 ” 挖掘。
  23. 在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中,描述数据的综合或细节程度的指标称为 “ 粒度 ”。
  24. 时间序列分析也可以称为数据演变分析,它能描述行为随 ” 时间 “ 变化的对象的规律或趋势,并对其进行建模。
  25. 在数据仓库中,元数据一般分成技术元数据和 ” 业务 “ 元数据。
  26. 对一个数据集的数据进行分组,使得每一组内的数据尽可能相似而不同组间的数据尽可能的不同,这样数据挖掘方法称为 ” 聚类 “ 算法。
  27. 在机器学习中,分类算法需要用到的样本数据一般分为训练集、” 测试 / text “集和验证集三类。
  28. 在企业数据仓库架构中,操作型数据存储ODS一般情况下主要用来支持即时OLAP和全局型 ” OLTP / 事务处理 “ 两类应用。
  29. 在数据仓库中,根据数据源的变化量在维护对象原有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维护的方法称为 ” 增量 / 增长 “ 维护法
  30. 在关联规则挖掘中,为了发现有意义的关联规则,需要给定最小 ” 支持 “ 度和最小可信度两个阈值。
  31. 根据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和规律性,基于变量历史时间点上的顺序数据,推测变量未来后续时间点的发展趋势的任务称为 ” 时间序列 / 预测 / 时序 “分析。
  32. 在企业数据环境中,关于数据的数据一般称为 ” 元 “ 数据
  33. 数据仓库与大数据平台的前端需要有ETL工具,其中的E是指 ” 抽取 “。
  34. 混合型OLAP是指将基于多维数据库的OLAP和基于 ” 关系 “ 数据库的OLAP结合起来。
  35. 在数据分析方法中,将一组数据对象采取一定方法划分成若干个组,并使组内数据对象尽可能相似,组间对象尽可能不同的过程称为 ” 聚类 “ 。
  36. 在数据仓库中,元数据主要分为 ” 技术 “ 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两类。
  37. 粒度是一个重要的设计问题。粒度越 ” 小 “ ,细节程度越高,能回答的查询就越多,数据量就比较大。
  38. 数据挖掘作为知识发现的过程,一般由三个主要阶段组成:数据准备、 ” 数据挖掘 “ 、结果的解释和评估。
  39. 105:低于 / 小于 / <
  40. 数据仓库有四个特点,分别是:面向主题、” 集成 “ 、 非易失和随时间变化。
  41. 在分类预测任务中,需要用到的数据一般包括 ” 训练 “ 集、测试集和验证集。
  42. 在关联规则挖掘中,关联规则的成立与否一般用 ” 支持 “度和置信度两个指标进行描述。
  43. 在数据仓库的导出数据或物化视图(实视图)的维护策略中,只在用户查询时发现数据已经过期才进行更新的策略称为 ” 延时 / 延期 / 推迟 “维护策略。
  44.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对象的、” 集成 “ 的、非易失的、且随时间变化的数据集合。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