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四)

文章详细对比了Java中的synchronized和Lock两种加锁机制,包括它们的实现方式、锁的状态、性能和使用场景。同时,提到了NIO的三大核心组成部分:Channel、Buffer和Selector,以及NIO在高并发下的优势。此外,还讨论了HTTP2.0的多路复用技术,零拷贝优化,以及如何实现不可变类和接口、抽象类的区别。最后,介绍了动态代理的实现方式及其优缺点。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线程加锁有哪些方式?synchronized和lock的区别?

  1. synchronized关键字
  1. 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lock接口和ReentrantLock实现类

类别

synchronized

Lock

存在层次

Java的关键字,在jvm层面上

是一个接口

锁的释放

1、以获取锁的线程执行完同步代码,释放锁   2、线程执行发生异常,jvm会让线程释放锁

在finally中必须释放锁,不然容易造成线程死锁

锁的获取

假设A线程获得锁,B线程等待。如果A线程阻塞,B线程会一直等待

分情况而定,Lock有多个锁获取的方式,大致就是可以尝试获得锁,线程可以不用一直等待(可以通过tryLock判断有没有锁)

锁状态

无法判断

可以判断

锁类型

可重入 不可中断 非公平

可重入 可判断 可公平(两者皆可)

性能

少量同步

大量同步

Synchronized和Lock的区别:Synchronized编码更简单,锁机制由JVM维护,在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性能更好。Lock功能更强大更灵活,竞争激烈时性能较好。

  • 性能不一样:资源竞争激励的情况下,lock性能会比synchronized好,竞争不激励的情况下,synchronized比lock性能好,synchronized会根据锁的竞争情况,从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升级,而且编程更简单。
  • 锁机制不一样:synchronized是在JVM层面实现的,系统会监控锁的释放与否。lock是JDK代码实现的,需要手动释放,在finally块中释放。可以采用非阻塞的方式获取锁。
  • synchronized的编程更简洁,lock的功能更多更灵活,缺点是一定要在finally里面 unlock()资源才行。
  • 法不一样:synchronized可以用在代码块上,方法上。lock只能写在代码里,不能直接修改方法。

Lock支持的功能:

  • 公平锁:Synchronized是非公平锁,Lock支持公平锁,默认非公平锁
  • 可中断锁:ReentrantLock提供了lockInterruptibly()的功能,可以中断争夺锁的操作,抢锁的时候会check是否被中断,中断直接抛出异常,退出抢锁。而Synchronized只有抢锁的过程,不可干预,直到抢到锁以后,才可以编码控制锁的释放。
  • 快速反馈锁:ReentrantLock提供了trylock() 和 trylock(tryTimes)的功能,不等待或者限定时间等待获取锁,更灵活。可以避免死锁的发生。
  • 读写锁:ReentrantReadWriteLock类实现了读写锁的功能,类似于Mysql,锁自身维护一个计数器,读锁可以并发的获取,写锁只能独占。而synchronized全是独占锁
  • Condition:ReentrantLock提供了比Sync更精准的线程调度工具,Condition,一个lock可以有多个Condition,比如在生产消费的业务下,一个锁通过控制生产Condition和消费Condition精准控制。

NIO的原理,包括哪几个组件?

NIO(Non-blocking I/O,在Java领域,也称为New I/O),是一种同步非阻塞的I/O模型,也是I/O多路复用的基础,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大型应用服务器,成为解决高并发与大量连接、I/O处理问题的有效方式。

  • NIO 有三大核心部分:Channel(通道)、Buffer(缓冲区)、Selector(选择器) 。
  • NIO 是面向缓冲区/块编程的。数据读取到一个它稍后处理的缓冲区,需要时可在缓冲区中前后移动,这就增加了处理过程中的灵活性,使用它可以提供非阻塞式的高伸缩性网络。
  • Java NIO 的非阻塞模式,使一个线程从某通道发送请求或者读取数据,但是它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数据,如果目前没有数据可用时,就什么都不会获取,而不是保持线程阻塞,所以直至数据变的可以读取之前,该线程可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非阻塞写也是如此,一个线程请求写入一些数据到某通道,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写入,这个线程同时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 通俗理解:NIO 是可以做到用一个线程来处理多个操作的。假设有 10000 个请求过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配 50 或者 100 个线程来处理。不像之前的阻塞 IO 那样,非得分配 10000 个。
  • HTTP 2.0 使用了多路复用的技术,做到同一个连接并发处理多个请求,而且并发请求的数量比 HTTP 1.1 大了好几个数量级。

什么是零拷贝?

零拷贝(Zero-Copy)是一种 I/O 操作优化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将数据从文件系统移动到网络接口,而不需要将其从内核空间复制到用户空间。其在 FTP 或者 HTTP 等协议中可以显著地提升性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一特性,目前只有在使用 NIO 和 Epoll 传输时才可使用该特性。

需要注意,它不能用于实现了数据加密或者压缩的文件系统上,只有传输文件的原始内容。这类原始内容也包括加密了的文件内容。

传统I/O操作存在的性能问题

如果服务端要提供文件传输的功能,我们能想到的最简单的方式是:将磁盘上的文件读取出来,然后通过网络协议发送给客户端。
传统 I/O 的工作方式是,数据读取和写入是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来回复制,而内核空间的数据是通过操作系统层面的 I/O 接口从磁盘读取或写入。代码通常如下,一般会需要两个系统调用:

read(file, tmp_buf, len);

write(socket, tmp_buf, len);

代码很简单,虽然就两行代码,但是这里面发生了不少的事情。

首先,期间共发生了 4 次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上下文切换,因为发生了两次系统调用,一次是 read() ,一次是 write(),每次系统调用都得先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等内核完成任务后,再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

上下文切换到成本并不小,一次切换需要耗时几十纳秒到几微秒,虽然时间看上去很短,但是在高并发的场景下,这类时间容易被累积和放大,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

其次,还发生了 4 次数据拷贝,其中两次是 DMA 的拷贝,另外两次则是通过 CPU 拷贝的,下面说一下这个过程:

  • 第一次拷贝,把磁盘上的数据拷贝到操作系统内核的缓冲区里,这个拷贝的过程是通过 DMA 搬运的。
  • 第二次拷贝,把内核缓冲区的数据拷贝到用户的缓冲区里,于是我们应用程序就可以使用这部分数据了,这个拷贝到过程是由 CPU 完成的。
  • 第三次拷贝,把刚才拷贝到用户的缓冲区里的数据,再拷贝到内核的 socket 的缓冲区里,这个过程依然还是由 CPU 搬运的。
  • 第四次拷贝,把内核的 socket 缓冲区里的数据,拷贝到网卡的缓冲区里,这个过程又是由 DMA 搬运的。

这种简单又传统的文件传输方式,存在冗余的上文切换和数据拷贝,在高并发系统里是非常糟糕的,多了很多不必要的开销,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

所以,要想提高文件传输的性能,就需要减少「用户态与内核态的上下文切换」和「内存拷贝」的次数。

零拷贝主要是用来解决操作系统在处理 I/O 操作时,频繁复制数据的问题。关于零拷贝主要技术有 mmap+write、sendfile和splice等几种方式。

如何实现不可变的类?

一个类的对象在通过构造方法创建后如果状态不会再被改变,那么它就是一个不可变(immutable)类。

它的所有成员变量的赋值仅在构造方法中完成,不会提供任何 setter 方法供外部类去修改。

自从有了多线程,生产力就被无限地放大了,所有的程序员都爱它,因为强大的硬件能力被充分地利用了。但与此同时,所有的程序员都对它心生忌惮,因为一不小心,多线程就会把对象的状态变得混乱不堪。

为了保护状态的原子性、可见性、有序性,我们程序员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其中,synchronized(同步)关键字是最简单最入门的一种解决方案。

假如说类是不可变的,那么对象的状态就也是不可变的。这样的话,每次修改对象的状态,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对象供不同的线程使用,我们程序员就不必再担心并发问题了。

要实现一个不可变类,必须要满足以下 4 个条件:

1)确保类是 final 的,不允许被其他类继承。

2)确保所有的成员变量(字段)是 final 的,这样的话,它们就只能在构造方法中初始化值,并且不会在随后被修改。

3)不要提供任何 setter 方法。

4)如果要修改类的状态,必须返回一个新的对象。

抽象类和接口的区别,类可以继承多个类么,接口可以继承多个接口么,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么?

Interface

在 Java 中,被关键字 interface 修饰的“类”是接口。  接口: 是一系列方法的声明,是一些方法特征的集合,一个接口只有方法的特征没有方法的实现,因此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类实现,而这些实现可以具有不同的行为(功能)。

  1. 禁止直接为其实例化对象  接口连构造方法都没有,所以,根本不可能为其实例化对象。
  1. 打破单继承局限(实现伪多重继承) 伪代码:  class A implements 接口C,接口D…
  1. 接口中只能定义静态常量和抽象方法,无论普通类还是抽象类都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因此接口既不能继承普通类也不能继承抽象类。
  1. 接口只能继承接口,且可以多继承

Abstract Class

  1. 抽象方法一定包含再抽象类中
  1. 抽象类不能被 实例化
  1. 抽象类主要就是用来被继承的
  1. 如果一个类继承了这个抽象类,这个类必须重写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
  1. 当抽象类A继承抽象类B,抽象类A可以不重写B中的方法,但是一旦抽象类A要是在被C继承继承,那么就一定要在C中重写这个抽象方法
  1. 抽象类或者抽象方法一定不能被final修饰的

继承和聚合的区别在哪?

继承指的是一个类(称为子类、子接口)继承另外的一个类(称为父类、父接口)的功能,并可以增加它自己的新功能的能力,继承是类与类或者接口与接口之间最常见的关系;在Java中此类关系通过关键字extends明确标识,在设计时一般没有争议性。

聚合是关联关系的一种特例,他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拥有的关系,即has-a的关系,此时整体与部分之间是可分离的,他们可以具有各自的生命周期,部分可以属于多个整体对象,也可以为多个整体对象共享;比如计算机与CPU、公司与员工的关系等;表现在代码层面,和关联关系是一致的,只能从语义级别来区分。

描述动态代理的几种实现方式,分别说出相应的优缺点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个含义上的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从设计模式上来讲: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都属于代理模式。

静态代理模式下,代码本身的适用性受到局限,我们可以说是一种"硬编码"的方式:代理类通过构造函数引用特定的被代理的类,并在执行被代理类的方法时执行一些代理逻辑,达到扩展的目的,因此静态代理的扩展成本较高,不够具有通用性,而且一定程度的通用必须依赖接口。

为了解决静态代理的通用性问题,产生了动态代理模式,动态代理的实现底层我们不会自己去写,通常是使用已有的动态代理技术,在Java生态中,目前普遍使用的是JDK自带的代理和CGLib提供的类库。

对比:

(1)JDK动态代理实现了被代理对象的接口,CGLib动态代理继承了被代理对象。

(2)JDK动态代理和CGLib动态代理都在运行期生成字节码,JDK动态代理直接写Class字节码,CGLib动态代理使用ASM框架写Class字节码。CGLib动态代理实现更复杂,生成代理类比JDK动态代理效率低。

(3)JDK动态代理调用代理方法是通过反射机制调用的,CGLib动态代理是通过FastClass机制(索引分配直接调用)直接调用方法的,因此CGLib动态代理的执行效率更高。

开发中,我们不必太过纠结性能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灵活选择。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知一N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