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时代,随着数据存储需求的日益增长,固态硬盘(SSD)凭借高速、低延迟和高可靠性,成为企业和个人应用的首选。然而,要充分发挥SSD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接口协议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三种主要的SSD接口协议:SAS、SATA和NVMe。
1 SAS(Serial Attached SCSI)
1.1 SAS诞生背景
SAS,即串行连接SCSI(Serial Attached SCSI),是一种高性能接口协议,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SAS诞生于并行总线技术达到发展瓶颈的背景,当时并行总线的带宽已接近极限,而其他串行总线技术(如Fibre Channel、InfiniBand和Ethernet等)在存储应用中存在明显不足:
-
FC:价格昂贵,适用于复杂组网和远距离传输场景
-
InfiniBand:组网复杂且价格昂贵
-
iSCSI:时延高,传输速率慢
为克服这些问题,SAS协议的设计目标是提供高带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通过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扩充性,并兼容SATA硬盘。SAS采用点对点架构,支持全双工模式,传输速率高达3Gbps、6Gbps、12Gbps甚至更高,成为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环境的理想选择。
1.2 SAS协议层次
下图是一个带有一个Narrow Port设备的SAS协议栈:
其中,
-
SSP:Serial SCSI Protocol,串行SCSI协议,用于在串行连接上传输SCSI命令。它使得SAS系统能够高效地与各种存储设备通信,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
-
STP:Serial ATA Tunneled Protocol,SATA通道协议,允许SAS发起者(Initiator)通过扩展器(Expander)与SATA设备通信。它使得SAS系统能够与SATA设备无缝集成。
-
SMP:Serial Management Protocol,串行管理协议,用于发现和管理SAS系统中的Expander扩展器以及背板设备。
1.3 SAS协议特点
-
允许与多个设备进行全速通信
-
支持多个窄端口捆绑形成宽端口
-
全双工
-
可通过扩展器(Expander)进行接口扩展,单个SAS域最多可以连接16384个磁盘设备,具有非常好的扩展能力:
1.4 SAS物理接口形式
SAS驱动器插头连接器:
SAS驱动器背板插座:
1.5 SAS应用场景
-
企业级服务器和存储系统
-
大型数据中心
-
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密集型应用
2 SATA(Serial ATA)
2.1 SATA诞生背景
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接口标准,用于定义硬盘等存储设备与CPU的连接方式。ATA最初为并行接口(PATA),与许多其他IO接口一样,PATA有一个高速串行的“表亲”,称为串行ATA(SATA)。SATA设计初衷是为与ATA/ATAPI 6规范的软件兼容,同时解决以下问题:
-
减少引脚数量以降低成本
-
更小的芯片尺寸、更低的电压
-
提高驱动器和主机适配器之间的传输速度
-
增强可靠性
-
改进电缆/连接器
-
将ATA应用于服务器环境
以下是SATA和PATA物理接口对比图:
目前,SATA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个人电脑和消费级存储设备的接口协议,因其设计简单、成本低和兼容性良好而备受青睐。
2.2 SATA的演进
SATA 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从 SATA I 演进至 SATA III:
-
SATA 1(版本1.x)接口,正式名称为SATA 1.5Gbps,支持150MB/s带宽。
-
SATA II(版本2.x)接口,正式名称为SATA 3Gbps,支持300MB/s带宽。
-
SATA III(版本3.x)接口,正式名称为SATA 6Gbps,支持600MB/s带宽。
SATA II具备向下兼容SATA I接口的功能,SATA III则向下兼容SATA I和SATA II接口。然而,由于接口速度的限制,驱动器的最大速度会受到相应影响。
2.3 SATA协议层次
2.4 SATA物理接口
SATA数据及电源连接器,如下图所示:
2.5 SATA的特点
-
低成本:相较于SAS和NVMe硬盘,SATA硬盘成本更低,适用于普通用户和中小企业。
-
中等性能:SATA硬盘的数据传输速度和IOPS低于SAS和NVMe硬盘,但可满足大多数日常应用需求。
-
单设备连接:SATA接口一般只支持单设备的连接。
3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
3.1 NVMe诞生背景
为提升性能,SATA II引入了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协议,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功能和热插拔技术。NCQ最大队列深度为32,即主机最多可以向HDD或者SSD发送32条命令执行。相较于传统硬盘逐条执行命令的方式,这种改进显著提升了硬盘性能。AHCI能够满足HDD和早期SSD的性能需求,系统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硬盘端(低速和高延时)。
随着SSD技术的飞速发展,SSD盘性能飙升,底层闪存的带宽越来越宽,介质访问延时越来越低,系统性能瓶颈已经由存储介质本身转移到了上层的接口和协议。于是,专为SSD设计的NVMe协议应运而生。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是一种基于PCIe接口的协议标准。它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PCIe SSD的低延时和高并行性,同时也针对当代处理器、平台以及应用的并行特性进行了优化。
3.2 NVMe相对AHCI的优势
3.3 NVMe协议架构及命令集
NVMe协议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包括基础规范、I/O命令集、传输规范和管理规范等,具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命令集规范包含如下类型:
在2024.01.16新加入了Subsystem Local Memory Command Set和Computational Programs Command Set规范,可见,NVMe协议仍在持续演进发展中。
3.4 NVMe协议特点
-
高带宽:NVMe支持高达32Gbps的数据传输速率,远超SAS和SATA。
-
低延迟:NVMe协议优化了命令队列和处理机制,显著降低数据传输延迟。
-
多队列支持:NVMe支持多个命令队列,提高并发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系统性能。
-
灵活的扩展性:NVMe支持多种物理接口,包括M.2、U.2和PCIe插槽,提供了灵活的安装选项。
4 三种协议的选择
SAS、SATA和NVMe接口的SSD在性能上有显著差异:
选择合适的SSD接口协议需要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来决定:
-
企业级应用:如果您需要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的存储解决方案,SAS和NVMe是理想选择。SAS适合传统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而NVMe则更适合需要极致性能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应用。
-
个人和消费级应用:如果您需要高性价比、安装和维护简便的存储解决方案,SATA是理想选择。SATA接口的广泛兼容性和使用简易性使其成为个人电脑和消费级存储设备的首选。
-
高性能需求:如果您对数据传输速率和低延迟有极高要求,NVMe是理想选择。
NVMe协议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低延迟特性,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密集型应用中表现出色。无论您是企业用户还是个人用户,选择合适的SSD接口协议都是确保数据存储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一步。SAS、SATA和NVMe协议各具优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些接口协议,从而根据存储需求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