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概述
Web在英文中的含义是网状物,网络。在计算机领域,它通常指的是后者,即网络。像我们前面接触的WWW
,它是由3个单词组成的,即:World Wide Web
,中文含义是万维网。而我们前面学的HTML
,CSS
和JS
的参考文档《W3School
全套教程》中的W3C
就是万维网联盟。他们的出现都是为了让我们在网络的世界中获取资源,这些资源的存放之处,我们称之为网站。我们通过输入网站的地址(即:网址),就可以访问网站中提供的资源。在网上我们能访问到的内容全是资源(不区分局域网还是广域网)。只不过,不同类型的资源展示的效果不一样。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资源的分类,它分为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其中:
静态资源指的是,网站中提供给人们展示的资源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不同人或者在不同时间,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例如:我们看到的新闻,网站的使用手册,网站功能说明文档等等。而作为开发者,我们编写的html
,css
,js
,图片,多媒体等等都可以称为静态资源。
动态资源它指的是,网站中提供给人们展示的资源是由程序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或者用不同的人员由于身份的不同,所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例如:我们在12306上购买火车票,火车票的余票数由于时间的变化,会逐渐的减少,直到最后没有余票。还有,我们在CSDN
上下载资料,只有登录成功后,且积分足够时才能下载。否则就不能下载,这就是访客身份和会员身份的区别。作为开发人员,我们编写的JSP
,servlet
,php
,ASP
等都是动态资源。
关于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划分,广域网指的就是万维网,也就是我们说的互联网。局域网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访问的网络,出了这个范围,就不能再使用的网络。
系统结构
基础结构划分: C/S结构, B/S结构
C/S它指的是客户端–服务器的方式.其中C代表着Client,S代表着服务器.
B/S结构它指的是浏览器–服务器的方式.其中Browser,S代表着服务器.
两种结构的区别
第一:硬件环境不同,C/S通常是建立在专用的网络或小范围的网络环境上(即局域网),且必须要安装客户端。而B/S是建立在广域网上的,适应范围强,通常有操作系统和浏览器就行。
第二:C/S结构比B/S结构更安全,因为用户群相对固定,对信息的保护更强。
第三:B/S结构维护升级比较简单,而C/S结构维护升级相对困难。
优略
1 C/S:是能充分发挥客户端PC的处理能力,很多工作可以在客户端处理后再提交给服务器。对应的优点就是客户端响应速度快。
2 B/S:总体拥有成本低、维护方便、 分布性强、开发简单,可以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就能 实现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客户端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
## 3.1 HTTP协议概述
3.1.1 HTTP协议概念
HTTP的全称是: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意为 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指的是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交互必须遵循的一问一答的规则。形容这个规则:问答机制、握手机制。
它规范了请求和响应内容的类型和格式。
HTTP协议是由W3C
组织管理和维护的。
3.1.2 HTTP协议版本
目前HTTP协议主要是1.0版本和1.1版本。这两个版本的区别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HTTP1.1版本比1.0版本多了一些消息头。
第二:HTTP1.1版本和1.0版本的执行过程不一样。执行过程如下:
HTTP1.0 | HTTP1.1 |
---|---|
创建连接(TCP/IP) | 创建连接(TCP/IP) |
发送请求 | 发送请求1 |
得到响应 | 得到响应1 |
关闭连接 | 发送请求2 |
创建连接(TCP/IP) | 得到响应2 |
发送请求 | … |
得到响应 | … |
关闭连接 | 连接超时或手动关闭连接 |
3.1.3 HTTP协议相关说明
HTTP协议概念是客户浏览器和服务器一种一问一答的规则,那么必须要有问有答,而且要先问后答。
但是我们使用<script>
,<link>
和<img>
标签,没有手动发起请求,但是仍然能从服务器端拿到数据,原因就是:在浏览器遇到<script>
,<link>
,<img>
标签时会自动发出请求。
3.2 HTTP协议组成
由HTTP协议的概念可知,它分为问和答两部分。其中问指的就是请求部分,而答指的就是响应部分。
3.2.1请求部分
请求行: 永远位于请求的第一行
请求消息头: 从第二行开始,到第一个空行结束
请求的正文: 从第一个空行后开始,到正文的结束
3.2.2 响应部分
响应行: 永远位于响应的第一行
响应消息头: 从第二行开始,到第一个空行结束
响应的正文: 从第一个空行后开始,到正文的结束
3.3.3 消息头的共性分析
消息头名称首字母大写,多个单词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
多个单词用-分隔
名称和值之间用冒号加空格分隔
多个值之间用逗号加空格分隔
两个头之间用回车分隔
3.3 请求部分详解
3.3.1 请求行详解
请求行:GET /myapp/2.html HTTP/1.1
内容 | 说明 |
---|---|
GET | 请求的方式。(还有POST) |
/myapp/2.html | 请求的资源。 |
HTTP/1.1 | 使用的协议,及协议的版本。 |
3.3.2 请求消息头详解
内容 | 说明 |
---|---|
Accept |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所支持的MIME类型。 |
Accept-Encoding |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所支持的压缩编码格式。最常用的就是gzip压缩。 |
Accept-Language |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所支持的语言。一般都是zh_CN或en_US等。 |
Referer | 告知服务器,当前请求的来源。 只有当前请求有来源的时候,才有这个消息头。从地址栏输入的没有来源。 作用:1 投放广告 2 防盗链 |
Content-Type | 告知服务器,请求正文的MIME类型。 |
Content-Length | 告知服务器,请求正文的长度。 |
User-Agent | 浏览器相关信息 |
Connection: Keep-Alive | 连接的状态:保持连接 |
If-Modified-Since | 告知服务器,客户浏览器缓存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
Cookie(********) | 会话管理相关,非常的重要。 |
3.3.3 请求正文详解
第一:只有post请求方式,才有请求的正文。get方式的正文是在地址栏中的。
第二:表单的输入域有name属性的才会被提交。不分get和post的请求方式。
第三:表单的enctype属性取值决定了请求正文的体现形式。概述的含义是:请求正文的MIME编码类型。
enctype取值 | 请求正文体现形式 | 示例 |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key=value&key=value | username=test&password=1234 |
multipart/form-data | 此时变成了多部分表单数据。多部分是靠分隔符分隔的。 | -----------------------------7df23a16c0210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username” test -----------------------------7df23a16c0210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password” 1234 -----------------------------7df23a16c0210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name=“headfile”; filename=“C:\Users\zhy\Desktop\请求部分.jpg” Content-Type: image/pjpeg -----------------------------7df23a16c0210 |
3.4 响应部分详解
3.4.1 响应行详解
响应行:HTTP/1.1 200 OK
内容 | 说明 |
---|---|
HTTP/1.1 | 使用协议的版本。 |
200 | 响应状态码 |
OK | 状态码描述 |
常用状态码介绍:
状态码 | 说明 |
---|---|
200 | 一切都OK> |
302/307 | 请求重定向(客户端行为,两次请求,地址栏发生改变) |
304 | 请求资源未发生变化,使用缓存 |
404 | 请求资源未找到 |
500 | 服务器错误 |
3.4.2 响应消息头详解
消息头 | 说明 |
---|---|
Location | 请求重定向的地址,常与302,307配合使用。 |
Server | 服务器相关信息。 |
Content-Type |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MIME类型。 |
Content-Length |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长度。 |
Content-Encoding |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使用的压缩编码格式。常用的gzip压缩。 |
Content-Language | 告知客户浏览器,响应正文的语言。zh_CN或en_US等等。 |
Content-Disposition | 告知客户浏览器,以下载的方式打开响应正文。 |
Refresh | 定时刷新 |
Last-Modified | 服务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 |
Set-Cookie(*******) | 会话管理相关,非常的重要 |
Expires:-1 | 服务器资源到客户浏览器后的缓存时间 |
Catch-Control: no-catch | 不要缓存,//针对http协议1.1版本 |
Pragma:no-catch | 不要缓存,//针对http协议1.0版本 |
1 关于后期的项目
2 servlet
1 概述
Servlet是SUN公司提供的一套规范,名称就叫Servlet规范,它也是JavaEE规范之一。我们可以像学习Java基础一样,通过API来学习Servlet。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我们之前JDK的API中是没有Servlet规范的相关内容,需要使用JavaEE的API。目前在Oracle官网中的最新版本是JavaEE8,该网址中介绍了JavaEE8的一些新特性。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访问官方API,学习和查阅里面的内容。
打开官方API网址,在左上部分找到javax.servlet包,在左下部分找到Servlet,如下图显示:
翻译如下
通过阅读API,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第一:Servlet是一个运行在web服务端的java小程序
第二:它可以用于接收和响应客户端的请求
第三:要想实现Servlet功能,可以实现Servlet接口,继承GenericServlet或者HttpServlet
第四:每次请求都会执行service方法
第五:Servlet还支持配置
2 servlet编写步骤,继承GenericServlet方式
1)编码步骤
第一步:前期准备-创建JavaWeb工程
第二步:编写一个普通类继承GenericServlet并重写service方法
第三步:在web.xml配置Servlet
public class FirstServlet extends GenericServlet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rvice(ServletRequest servletRequest, ServletResponse servlet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ervlet的方法执行了");
}
}
<servlet>
<servlet-name>firstServlet</servlet-name>
<servlet-class>cn.xinzhi.servlet.FirstServlet</servlet-class>
</servlet>
<servlet-mapping>
<servlet-name>firstServlet</servlet-name>
<url-pattern>/first</url-pattern>
</servlet-mapping>
启动程序:访问 localhost:8080/虚拟路径/first,最终执行了UserServlet的service方法
3 Servlet执行过程分析
我们通过浏览器发送请求,请求首先到达Tomcat服务器,由服务器解析请求URL,然后在部署的应用列表中找到我们的应用。接下来,在我们的应用中找应用里的web.xml配置文件,在web.xml中找到FirstServlet的配置,找到后执行service方法,最后由FirstServlet响应客户浏览器。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一句话总结执行过程:
浏览器——>Tomcat服务器——>我们的应用——>应用中的web.xml——>FirstServlet——>响应浏览器
4 Servlet类视图
在Servlet的API介绍中,它提出了我们除了继承GenericServlet外还可以继承HttpServlet,通过查阅servlet的类视图,我们看到GenericServlet还有一个子类HttpServlet。同时,在service方法中还有参数ServletRequest和ServletResponse
5 Servlet的编写方式
第一种:实现Servlet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必须全部实现。 使用此种方式,表示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在需求方面都有重写的必要。此种方式支持最大程度的自定义。
第二种:继承GenericServlet,service方法必须重写,其他方可根据需求,选择性重写。 使用此种方式,表示只在接收和响应客户端请求这方面有重写的需求,而其他方法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重写,使我们的开发Servlet变得简单。但是,此种方式是和HTTP协议无关的。
第三种:继承HttpServlet,它是javax.servlet.http包下的一个抽象类,是GenericServlet的子类。如果我们选择继承HttpServlet时,只需要重写doGet和doPost方法,不要覆盖service方法。使用此种方式,表示我们的请求和响应需要和HTTP协议相关。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HTTP协议来访问的。那么每次请求和响应都符合HTTP协议的规范。请求的方式就是HTTP协议所支持的方式(目前我们只知道GET和POST,而实际HTTP协议支持7种请求方式,GET POST PUT DELETE TRACE OPTIONS HEAD )。
6 HttpServlet的使用
第一步:在工程中创建一个Servlet继承HttpServlet
第二步: 配置web.xml文件
第三步: 访问localhost:8080/虚拟路径/second
解决办法:在servlet中添加doGet() 或者doPost()方法
7 servlet的方法和生命周期
-
方法
-
生命周期
# 被创建:执行init方法,只执行一次
– 在标签下配置
1. 第一次被访问时,创建
<load-on-startup>的值为负数,默认的是第一次访问的时候创建
2. 在服务器启动时,创建
<load-on-startup>的值为0或正整数,随着tomcat的启动创建
# 提供服务:执行service方法,执行多次
# 被销毁:执行destroy方法,只执行一次
– Servlet被销毁时执行。服务器关闭时,Servlet被销毁
– 只有服务器正常关闭时,才会执行destroy方法。
– destroy方法在Servlet被销毁之前执行,一般用于释放资源
# 注意事项:
Servlet的init方法,只执行一次,说明一个Servlet在内存中只存在一个对象,Servlet是单例的
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时,可能存在线程安全问题。
解决:尽量不要在Servlet中定义成员变量。即使定义了成员变量,也不要对修改值
8 分层开发
-
JSP Model1开发
-
JSP Model2
-
MVC设计模式
视图(View)- JSP、HTML等:负责与用户交互
控制器(Controller)- Servlet:负责流程控制
模型(Model)- JavaBean:负责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库访问
- 分层开发
三层架构(3-tier architecture)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中,分层式结构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结构。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一般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又或称为领域层)、表示层。
分层开发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
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
4、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
2、增加了程序的复杂度
3、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
9 服务器向浏览器写数据的步骤
- 服务器获取字符/字节输出流
- 输出数据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request.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HTML 4.01 Transitional//EN\">");
out.println("<HTML>");
out.println(" <HEAD><TITLE>首页</TITLE>");
out.println("</HEAD>");
out.println(" <BODY>");
out.print("<p style='color: red'>");
out.print("这是个段落");
out.print("</p>");
out.println(" </BODY>");
out.println("</HTML>");
// flush()表示强制将缓冲区中的数据发送出去,不必等到缓冲区满
out.flush();
out.close();
10 servlet改写jsp
- 改写注册逻辑
- 改写登录逻辑
- 改写展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