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论文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论文篇一

    xPC―target快速原型化技术综述

    【摘 要】xPC-target是一个实时的内核系统,是由Mathworks公司基于RTW框架体系提供和发行的产品。本文首先介绍了xPC-target快速原型化技术,仔细分析了xPC-target快速原型化系统的组成结构,最后讲述了xPC-target API接口部分。结果表明xPC-target快速原型化技术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xPC-target;快速原型化技术;xPC-target API;RTW框架体系

    【Abstract】XPC-target is the kernel of a real-time system, is provided by the Mathworks company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RTW system and distribution of products.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xPC-target,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carefully analyses the xPC-target rapid prototyping system structure, finally tells the story of xPC-target API interface sec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xPC-target, 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 has strong practicality.

    【Key words】xPC-target;Rapid prototyping technology;xPC-target API;RTW framework

    0 引言

    xPC-target是一个实时的内核系统,是由Mathworks公司基于RTW框架体系提供和发行的产品。该系统采用32位保护模式运行在目标机上,用于产品的原型开发和测试。支持多种类型的I/O设备,用户只需安装相关软件和编译器就可将一个PC兼容机作为xPC目标实时系统。在了解了以上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理解到xPC-target在实时仿真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1 xPC-target快速原型化技术介绍

    xPC-target作为matlab/simulink的一个工具箱,是一种基于标准PC硬件的实时系统进行设计、测试、调参的解决方案。xPC目标采用双机模式,即宿主机(上位机)控制目标机(下位机)的技术途径,目标机可以通过扩展各种I/O板卡与外交换信息形成闭环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研发测试功能。

    xPC-target的功能强大,操作简单,用户可以很方便实现对实时系统的快速原型化、测试和配置功能。普通配置的PC机都可以作为目标机嵌入xPC实时系统,在此系统中实时运行Simulink和RTW通过编译生成的应用程序。

    具有丰富的I/O设备驱动模块库,支持多种CAN总线。

    宿主机和目标机通信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TCP/IP协议实现。

    MATLAB应用程序界面采用客户/服务模式,提供了九十多种函数用于宿主机对目标机的控制。

    可以在程序运行时从宿主机或者目标机上动态调参。

    在宿主机和目标机上都可以进行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和信号跟踪。

    支持Microsoft Visual C/C++ 5.0以上版本的开发工具。

    xPC目标采用双机模式,在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选取时有多种方式。

    2 xPC-target快速原型化系统组成

    上位机:可以是一般的笔记本或台式机,运行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使用MATLAB环境下的RTW(Real Time Workshop),通过关联到xPC工具箱的编译器,自动将simulink模型转化为高效的可执行C代码,并且通过RS232或者TCP/IP通信协议,将该程序从上位机中下载至目标机中实时地运行。如使用TCP/IP通信协议,通过交换机可以实现一台上位机控制多台目标机的功能。

    将simulink模型设置为外部模式下,可以在上位机中直接在线调整simulink模块或者变量参数,实现在线调参;通过设置host scope 可以实现在上位机中任意观测目标机中变量波形。

    目标机:可以是具有PCI插槽的台式机或者工控机,通过上位机生成的启动盘(U盘或者光盘)启动,运行启动盘中的实时系统,以运行上位机下载的C代码,在本论文中的风机换流器的闭环控制系统中,由于涉及到电力电子原件,需要尽可能的降低运行步长,可以使目标机运行方式采用polling模式,而非中断模式,可以在运算时间不溢出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步长,在计及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网络通信模块(此处不是与上位机进行通信)与模型运行时间,可以将最大运行步长控制在50微秒以下。

    3 xPC-target API接口介绍

    xPC-target 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允许用户自定义U/I界面。可通过其他软件调用相应程序,实现自定义监控与控制面板。

    API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的简称,是操作系统留给应用程序的一个调用接口。API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的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一个API就是一个规范,它规定了两个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xPC-target提供了多个API,这些接口提供了相同的功能来定制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创建自定义应用程序来控制实时应用程序在目标上运行。xPC-target为用户创建自己的宿主机图形界面提供一系列的API函数,用来处理上下位机之间的通信,管理目标机程序以及信号的监视和参数的调整,通过这些函数用户可以创建控制目标机实时程序的界面。xPC-target有两个很强的应用程序接口,分别是xPC-target API和xPC-target COM API。通过这两种接口方式用户可以充分的进行控制和观测信号完成对界面操作的相关功能。

    1)xPC-target API

    使用xPC-target API用户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 通过以太网或者串口建立主机和目标机之间的通信;

    2 加载目标应用程序dlm文件到目标计算机;

    3 在目标机上运行加载的应用程序;

    4 监视目标应用程序在目标机上的运行状况;

    5 控制应用程序在目标机上的开始和停止;

    6 将应用程序从目标机上卸载;

    7 关闭主机和目标机之间的连接。

    2)xPC-target COM API

    xPC-target COM API是一个开放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接口,应用于微软COM标准和xPC-target进行协调工作。xPC-target COM API 提供与xPC-target 相同功能的函数组。xPC-target API是C函数的动态链接库,xPC-target COM API 是组织在一起的对象,类和函数的集合。可以通过一些图形开发界面来操作这个集合。使用这些图形开发环境可以建立能和xPC-target 应用程序交互的用户界面程序。

    4 结论

    本文介绍了xPC-target快速原型化系统结构的组成以及xPC-target API的接口部分。通过对xPC-target硬件及软件的讲述表明了xPC-target技术的可实用性。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论文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论文篇二

    快速原型技术在下颌骨个性化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施斌, 林李嵩, 邱宇, 朱小峰, 林耿冰, 黄立

    【摘要】   目的 探讨特点及临床效果。 方法 因肿瘤或外伤导致下颌骨缺损的患者23例,术前行三维螺旋CT扫描,通过快速原型技术制作实体模型及镜像模型,根据模型设计截骨线并预弯重建钛板,按设计切除肿瘤后,预弯钛板就位,取髂骨或腓骨肌瓣按钛板外形塑型并固定于钛板上重建下颌骨。 结果 肿瘤无复发,移植骨成活,面型对称,张口度2.8~3.6 cm,下颌功能正常,牙合关系良好,颞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术后3月复查三维CT,重建下颌骨与健侧对称,髁状突位置正常。 结论 快速原型技术指导下颌骨个性化重建方法简单,成本较低,模型制作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理想的下颌骨重建方法。

    【关键词】 骨移植 下颌骨 移植 自体 计算 机辅助设计 腓骨 髂骨

    下颌骨形态决定了人面部下1/3的容貌特征,肿瘤及外伤等原因导致的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及口腔功能。各种游离或血管化移植骨块结合重建钛板已广泛应用于下颌骨重建。临床上通常由术者以健侧外形为参照,在术中依个人经验对下颌骨进行即刻塑形,容易造成面型不对称及髁状突移位,影响美观及颞颌关节功能。自2001年起,国内少量口腔颌面外科病例开始应用快速原型技术指导手术,取得满意效果[1?4]。笔者科室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23例肿瘤及外伤导致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应用快速原型技术进行下颌骨个性化重建,患者面型及下颌功能恢复满意,现 总结 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23例,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2812.24)岁(11~67岁)。游离髂骨移植9例,游离血管化腓骨肌瓣移植14例。临床资料见表1。

    1.2 设备 多层螺旋CT机(Aquilion,日本东芝公司),光敏树脂及三维打印专用高性能复合材料(DSM Somos ProtoTherm 14120,美国ZCORP公司),快速成型机(ZIPPY?Ⅱ,新加坡Kinergy公司),激光快速成型机(SPS600B,西安 交通 大学),三维模型打印机(Z510,美国ZCORP公司),医学工程软件(MedGraphics及Mimics,上海交通大学),重建钛板(Medicon,北京福科斯公司)。

    1.3 方法

    1.3.1 快速原型模型制备 术前均进行下颌骨及颞颌关节三维螺旋CT扫描,扫描条件120 kV,300 mA,0.5 s,层厚1 mm,螺距1.0。用MedGraphics及Mimics医学处理软件读取CT数据,提取图像边缘轮廓矢量化线图,通过矢量叠加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并生成STL格式文件后导出数据。本组先后采用了层合实体制造、立体印刷成型及三维打印(3DP)三种不同技术方法制作快速原型,模型包括与患者下颌骨形态完全一致的实体模型,以及通过计算机应用反求技术将健侧下颌骨数据翻转到患侧制作出的双侧完全对称的镜像模型。

    1.3.2 手术过程 术前以实体模型为 参考 ,结合曲面断层片和CT片设计截骨线,以镜像模型为模板对重建钛板预成型,使之与镜像模型患侧下颌骨下缘外形贴合(图1),并保证在两侧余留骨上分别有3~4个固定孔,模型上标记固定孔位置。重建钛板、实体及镜像模型高压消毒后备用。患者在全麻下分两组同时进行手术,一组下颌骨常规手术切口,逐层进入暴露下颌骨及肿瘤,按实体模型上设计的截骨线及固定孔位置,在患者下颌骨上准确标记后截骨,预成型重建钛板精确就位;另一组按术前设计的去骨长度,制备游离或血管化移植骨,按钛板外形塑形后用钛钉固定于钛板舌侧并使移植骨块下边缘与下颌骨下缘平齐(图2)。血管化移植骨块吻合血管建立血液供应,检查牙合关系及下颌运动正常后放置引流,逐层关创。

    2 结 果

    随访(17.97.4)月(3~33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移植骨全部成活,面型对称,患者对外形满意,张口度2.8~3.6 cm,语言、咀嚼、下颌运动功能正表1 23例个性化下颌骨重建患者临床资料常,牙合关系良好(图3),颞颌关节无弹响,无压痛。术后3月行下颌骨三维CT重建,重建下颌骨与健侧对称性好,保留的髁状突位置正常(图4)。

    3 讨 论

    快速原型是一种融合信息 科学 、材料科学、自动化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全新成形制造技术,能大大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及操作精确度,在疾病辅图2 术中髂骨植入后助诊断、制定 治疗 计划、模拟手术操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取决于模型的精密度,而工艺中数据采集传送的完好及工艺精度都可能影响模型的精密度[5?6]。因此快速原型能否精确地复制原型并满足临床应用要求曾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林李嵩等对颅面部三维结构最为细致复杂、骨壁菲薄的眼眶通过实体、CT三维图像及快速原型模型进行定点测量对比,发现三者间无明显统计A:术前正面像;B:术前侧位像,显示面侧凹陷畸形;C:术后正面像;D:术后侧面像,面侧外形良好;E:术后牙合像.学差异[7]。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外形对称,关节位置及功能正常,提示快速原型模型无论在解剖外形还是在精确度上,均能满足临床需要。

    快速原型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法及材料有多种。临床 文献 报道中以立体印刷成型及层合实体制造较多[1?3]。本组亦先后采用了3种不同技术方法及材料来制作快速原型模型。笔者体会不同材质模型在临床使用中各有优缺点:树脂模型材质观感好,质地较脆,受压易断,表面精密度及成本较高;纸质模型成本最低,但材质观感及表面精密度差。树脂磨改时若冷却不足易造成材料融化变形,纸质模型磨改易造成模型分层剥脱,均会破坏模型表面结构,影响手术精确度。近来使用的三维打印模型每层打印厚度仅为0.1 mm,模型精度高,细节清晰,1 h可打印高度为25 mm,制作速度快,且成本低,易于磨改,有其独特的优点。

    快速原型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价值已得到公认[1?4,6]。它能直观显现病变部位,利于诊断及制定 治疗 措施,方便医患交流,有助于术前准确预测手术范围,模拟手术,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等,特别在下颌骨个性化重建中有独特的应用价值。由于下颌骨具有复杂的、极具个性化的三维生理曲度,表面高低不平,大块移植骨的手工塑形极难恢复其原有的表面解剖特征。以镜像模型为模板预弯的重建钛板支架不仅能在术中为移植骨塑形提供 参考 ,支撑面下1/3的外形高点,完美地恢复患者的面容特征,而且能正确保持余留骨及髁状突的生理位置,预防术后颞颌关节疾病的发生。尽管如此,临床使用中仍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快速原型技术较适合应用于病变局限于一侧的下颌骨重建病例,对于病变过中线的病例,因病变侵蚀而导致中线双侧相应区域正常解剖数据丧失, 计算 机反求时,只能选择将病变范围小的一侧数据翻转到病变范围大的一侧,构建出中线两侧病变区对称存留的镜像模型。预弯钛板时,术者只能先按预测外形磨改镜像模型后再弯制,可能造成术后颏部形态与病前不一致。其次正常下颌骨两侧对称区域表面细微形态并非绝对一致,导致术中有时出现预弯钛板与患侧余留骨表面不十分贴合,此时需严格按术前设计固定孔定位后微调钛板局部曲度,使之与骨面贴合就位,否则易造成余留骨和髁状突移位。

    龚振宇等有采用基于快速原型技术的个性化钛铸件连接种植体重建下颌骨的报道[4]。笔者采用的快速原型技术指导下颌骨个性化重建的技术方法则与杨连平、李军等相同[2?3]。快速原型技术方法简单,成本较小,模型制作时间短,效果显著,患者易于接受,适合在临床大量推广应用,是一种较理想的下颌骨重建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冬梅,张 益,张震康,等. 三维头颅模型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1,36(5):334?337.

    [2] 杨连平,李彦生,张练平,等. 应用CAD/CAM技术进行个体化下颌骨重建[J]. 中国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4,2(2):65?68.

    [3] 李 军,孙 坚,马宏涛. 个体化钛支架在构筑颌骨三维形态中的应用[J].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13(1):17?20.

    [4] 龚振宇,刘彦普,周树夏,等. 基于反求工程和快速原型的下颌骨缺损的修复[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39(1):9?11.

    [5] 卢清萍.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M]. 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社, 2001:3?17.

    [6] DUrso P S,Barker T M,Earwaker W J, et al. Stereolitho graphic biomodelling in cranio?maxillofacial surgery: a prospective trial[J].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1999,27(1):30?37.

    [7] 林李嵩,王 炜,王志红,等. 建立个性化眶三维模型的研究[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6,22(2):95?98.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matlab@com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