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河北某200MW风电场配套升压站为例,详细论述220kV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与实施方案。通过对比双母线接线与双母线双分段接线的技术经济性,确定采用双母线单分段带专用母联的优化方案,配置3台150MVA主变压器及动态无功补偿装置。重点解析了风电接入特殊性对主接线的影响,提出基于故障穿越能力的保护配置策略,并通过PSCAD仿真验证了设计的可靠性。该方案成功通过国网冀北电力公司评审,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1. 项目背景与设计条件
1.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风资源富集区,总装机容量200MW,安装80台单机容量2.5MW的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通过35kV集电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经升压后以1回220kV线路接入冀北电网某500kV变电站。
1.2 系统接入要求
-
电压等级:220kV(出线1回)、35kV(进线16回)
-
短路容量:220kV母线三相短路电流≤40kA
-
无功补偿:配置±50Mvar SVG装置
-
电能质量:电压偏差≤±5%,谐波畸变率THD<3%
1.3 设计规范依据
-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3-2021)
-
《220kV~750kV变电站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8-2023)
-
国网Q/GDW 1168-2023《风电场电气系统典型设计》
2. 主接线方案比选与确定
2.1 备选方案技术经济对比
方案类型 | 双母线接线 | 双母线双分段 | 优化方案(双母线单分段) |
---|---|---|---|
母线故障停运范围 | 整段母线 | 1/4母线 | 1/2母线 |
设备数量(间隔) | 15 | 18 | 16 |
投资成本(万元) | 6200 | 7500 | 6800 |
年停电时间(h) | 8.7 | 3.2 | 4.5 |
2.2 最终确定方案
采用双母线单分段带专用母联接线(见图1),核心特征:
-
220kV侧设置两段工作母线(Ⅰ母、Ⅱ母)和备用母联
-
主变高压侧通过GIS断路器接入不同母线
-
配置分段断路器实现故障快速隔离
3. 主接线关键设备配置
3.1 主变压器选型
参数 | 技术指标 |
---|---|
型号 | SZ11-150000/220 |
额定容量 | 150MVA(3台并列运行) |
电压比 | 230±8×1.25%/35kV |
短路阻抗 | Uk%=14.5(偏差±0.5%) |
冷却方式 | ONAN/ONAF |
3.2 220kV GIS配置
-
断路器:LW36-252/Y4000-50型,开断电流50kA,机械寿命10000次
-
隔离开关:GW7-252DW型,电动操动机构
-
CT/PT:TPY级电子式互感器,精度0.2S级
3.3 35kV配电装置
-
开关柜:KYN61-40.5型,真空断路器配弹簧机构
-
集电线路:16回进线(每回带5台风机)
-
接地方式:小电阻接地(RN=12Ω)
4. 特殊设计要点解析
4.1 风电波动性应对措施
-
动态无功补偿:
-
配置1套±50Mvar SVG装置(响应时间<5ms)
-
分组投切电容器组(4×10Mvar)
-
-
电压调节策略:
-
主变有载调压范围:230kV±8×1.25%
-
AVC系统调节周期≤30s
-
4.2 故障穿越保护配置
保护类型 | 动作逻辑 |
---|---|
低电压穿越 | 0.9pu≤电压<0.2pu时持续运行625ms |
高电压穿越 | 1.3pu≥电压>1.1pu时持续运行500ms |
频率异常响应 | 47.5Hz≤f≤51.5Hz连续运行,超出时2s脱网 |
4.3 防孤岛保护设计
-
主动式频率扰动法(AFD):注入0.1Hz频率扰动信号
-
被动式保护:电压谐波监测(3/5次谐波突变检测)
5. 主接线可靠性验证
5.1 短路电流计算(PSCAD仿真)
故障点 | 三相短路电流(kA) | 单相接地电流(kA) |
---|---|---|
220kV母线 | 38.7 | 33.2 |
主变35kV侧 | 25.4 | 21.8 |
5.2 N-1校核结果
停运设备 | 负荷损失率 | 电压波动范围 |
---|---|---|
任1台主变 | 33.3% | -5.2%~+4.7% |
任1回220kV出线 | 0%(备用) | ±2.1% |
5.3 经济性指标
-
总投资:2.15亿元(含设备、土建、安装)
-
网损率:0.68%(额定工况)
-
投资回收期:8.3年(含国家新能源补贴)
6. 创新设计与工程应用
6.1 模块化预制舱技术
-
35kV配电装置采用预制舱布置,舱内集成:
-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温湿度+SF6监测)
-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
-
抗震支架(8度设防)
-
6.2 数字孪生运维系统
-
BIM模型与SCADA系统实时交互
-
关键设备寿命预测(基于振动+局放监测)
6.3 工程实施效果
-
建设周期:12个月(较传统方案缩短30%)
-
可靠性指标:
-
供电可用率:99.982%
-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1.7小时
-
7. 结论与展望
本设计方案通过优化主接线形式、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创新预制舱技术等举措,有效解决了大规模风电接入带来的电压波动、谐波干扰等问题。经实际运行验证,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要求。未来可在以下方向深化研究:
-
混合式断路器在风电场的应用
-
构网型SVG对弱电网的支撑能力
-
基于5G的分布式保护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