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下载地址
数据指标说明
行政区划变更调整,如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省直管县、新设地级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化、改善城市用地紧张状况的重要政策举措之一。
现有研究中已对行政区划变更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进行了若干阐述,如邵朝对 等(2018)发现撤县设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但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增长轨迹;唐为(2019)检验了撤县设区对原市辖区与被撤并县交界处的经济活动水平具有正向影响,即降低了区县边界效应,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肖伟 等(2023)指出,作为一种“就地城镇化”举措,撤县设区使得当地居民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通过增加他雇的工作机会和自雇形式的工商业创业增加了工资收入和工商业收入;但学界仍存在不同声音,认为,撤县设区会通过影响周边县耕地用途非农化、种植结构非粮化,对粮食生产造成外溢的负向冲击,不利于我国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保障的协同发展(李宁 等,2023)。相关成果发表在《世界经济》《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等顶刊上。
【数据介绍】
为大家整理了一份1993-2023年间撤县设市、撤县设区、省直管县、新设地级市等行政区划变更事项数据合集,供读者进行科研使用。
数据来源:原始数据来自民政部提供的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
时间跨度:1993-2023年
数据范围:主要包括13个指标:年份、省份、批准时间、撤县设市原县名、撤县设市新市名、撤县市设区-原县市、撤县市设区-现区、省直辖县(市)、新设地级市-原部分、新设地级市、郊区更名、管辖范围扩张的区/县、管辖范围缩小的区/县
项目备注
本资源部分自主研发,部分来源于网络。
来源于网络的资源版权归出版社或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请勿用于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