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27)
- 收藏
- 关注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红外遥控(NEC协议)
红外遥控实验(NEC协议)摘要 本实验基于51单片机实现NEC红外协议解码,主要包含硬件连接、协议分析和软件实现三部分。硬件采用红外接收头(如VS1838B)连接P3.2/INT0引脚,利用外部中断捕获下降沿,配合定时器测量脉冲间隔解码信号。NEC协议采用38kHz载波调制,数据帧包含13.5ms引导码和32位数据(地址+反码+命令+反码)。软件实现通过状态机区分引导码、数据位和重复码,采用定时器计数设定阈值判断逻辑值,最终完成信号解码并可通过LED或串口输出结果。实验提供完整示例代码,包含中断服务程序、定
2025-10-26 20:41:46
310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DS1302时钟
DS1302实时时钟芯片应用指南 本文介绍了DS1302实时时钟芯片的使用方法,包括硬件连接、寄存器配置和软件驱动开发。主要内容有: 硬件设计:详细说明DS1302与32.768kHz晶振、后备电池的连接方式,以及三线接口(CE、SCLK、IO)的接线方法。 寄存器操作:介绍时间寄存器地址格式(BCD编码)、关键控制位(CH位控制振荡器、WP位控制写保护)以及读写时序。 软件实现:提供完整的C51驱动代码,包括: 底层总线读写函数 BCD与二进制转换工具 寄存器读写封装 时间设置与读取接口 初始化流程(清C
2025-10-25 09:28:50
936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DS18B20温度传感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应用摘要 DS18B20是一种采用单总线协议的数字温度传感器,具有高精度(±0.5°C)、宽测温范围(-55~125°C)和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硬件连接需外接4.7kΩ上拉电阻,支持外部供电和寄生供电两种方式。软件实现包括复位、读写时序控制、温度转换启动和读取等功能。通过精确的时序控制和数据处理,可将温度值显示在数码管或通过串口输出,为温控系统提供基础支持。常见问题包括读数异常(检查时序和上拉电阻)和多设备冲突(需改进总线管理)。
2025-10-24 09:29:45
970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I²C通信与EEPROM读写
本文介绍了基于51单片机的I²C通信与AT24C02 EEPROM读写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I²C总线结构和工作原理;AT24C02芯片特性与硬件连接;通过软件模拟I²C时序实现起始/停止信号、数据传输和应答;具体实现字节写入、随机读取、页写入和连续读取等操作;常见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该技术可实现非易失性数据存储,为连接OLED、RTC等I²C设备奠定基础。
2025-10-23 09:26:58
925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RS485通信
本文介绍了RS485通信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及其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RS485的差分信号传输特性(抗干扰强、距离远、支持多机通信);MAX485芯片的硬件连接方式;51单片机通过串口控制RS485收发状态的软件设计;以及多机通信的地址识别机制。通过实例代码展示了半双工通信的实现过程,并提供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学习RS485为构建工业级通信网络奠定了基础,后续可扩展至Modbus协议等高级应用。
2025-10-22 12:31:09
762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定时器中断
摘要:本文介绍了51单片机定时器中断的原理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定时器硬件工作原理、相关寄存器配置(TMOD、TH0/TL0等)、软件设计方法(初始化、中断服务函数),以及LED闪烁、数码管扫描、实时时钟等具体应用实现。通过定时器中断可实现精确的非阻塞时间控制,提高系统响应能力。文章还提供了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和进一步学习建议,为串口通信等后续内容打下基础。
2025-10-21 13:09:16
1047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外部中断INT
本文摘要:本章介绍51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功能,通过INT0(P3.2)和INT1(P3.3)实现快速响应外部事件。主要内容包括:1)中断概念与硬件设计;2)关键寄存器(TCON、IE)配置方法;3)两种触发方式(低电平和下降沿)的对比与实现;4)具体应用示例(按键控制LED、电机紧急停止)。重点讲解了下降沿触发方式的优势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要点,并提供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学习本章可为后续定时器中断、实时系统开发奠定基础,建议结合实践掌握中断响应机制。
2025-10-20 10:24:23
1207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步进电机控制
本文介绍了51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的方法,重点讲解了28BYJ-48步进电机与ULN2003驱动模块的硬件连接和软件实现。主要内容包括: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四相八拍激励序列、正反转控制程序编写、精确角度转动计算方法(每拍0.08789°)、调速控制技术等。文章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示例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并建议后续学习定时器中断控制、多轴联动等进阶内容。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以掌握精确位置控制技术,为自动化设备开发奠定基础。
2025-10-19 10:47:27
877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直流电机控制
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LED、数码管、蜂鸣器、按键等人机交互设备的控制。本章将引入直流电机(DC Motor),作为执行机构的重要代表,广泛应用于风扇、小车、机器人等系统中。直流电机通过输入直流电压产生旋转运动,但51单片机I/O口输出电流有限,无法直接驱动电机。因此,需要通过驱动电路(如H桥、三极管)实现控制。本章目标:理解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L298N驱动电机;实现电机启停、正反转控制;通过PWM调节电机速度(软件模拟);为后续智能小车、电机控制系统打下基础。
2025-10-18 10:17:37
1133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实现LED点阵
本文介绍了8×8 LED点阵屏的驱动原理与实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LED点阵的结构类型(共阴/共阳)、74HC595扩展驱动电路、动态扫描原理、字模生成方法,以及显示字符和简单动画的编程实现。通过P0口控制行选、74HC595驱动列线的方案,详细讲解了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流程,并提供了显示"H"字符及实现左右移动的完整代码示例。最后总结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并建议后续可扩展为16×16点阵显示汉字或广告屏应用。
2025-10-17 09:30:18
924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I/O口扩展-74HC595
本文介绍了使用74HC595芯片扩展51单片机I/O口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74HC595的工作原理(串行输入、并行输出)、引脚功能说明、典型电路连接方法(仅需3个I/O口即可扩展8位输出),以及关键程序设计(包含数据发送、锁存功能实现和流水灯示例)。同时介绍了多片级联扩展16位输出的方法,并提供了常见问题排查指南。该方案可有效解决单片机I/O资源不足的问题,适用于驱动多位数码管、LED阵列等应用场景,为后续复杂外设控制打下基础。
2025-10-16 10:05:44
1130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矩阵按键
在第七章中,我们学习了独立按键的使用,每个按键占用一个I/O口,当按键数量较多时会迅速消耗单片机资源。为解决此问题,本章引入矩阵按键(也称行列式按键),通过“行线+列线”组合识别多个按键,显著节省I/O口。矩阵按键广泛应用于键盘、遥控器、控制面板等设备中。本章目标:理解矩阵按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行扫描法”和“列扫描法”识别按键;实现4×4矩阵键盘的按键识别;编写可靠的按键扫描函数;为后续实现密码锁、计算器等复杂输入系统打下基础。
2025-10-15 10:52:44
1256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独立按键
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的输出控制,包括LED、蜂鸣器和数码管。本章将引入输入设备——独立按键,实现人机交互的基本功能。独立按键是最简单的输入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通过本章学习,你将掌握:按键的硬件连接与消抖原理;如何检测按键按下与释放;实现按键控制LED、数码管等输出设备;编写可靠的按键检测函数;为后续学习矩阵键盘、中断按键打下基础。
2025-10-14 12:52:54
927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动态数码管显示
在第五章中,我们学习了静态数码管显示,即每个数码管的段选线独立控制,优点是显示稳定、程序简单,但缺点是占用I/O资源多(每位需8个引脚)。当需要显示多位数字时,I/O口资源迅速耗尽。本章将介绍动态数码管显示技术,通过“扫描方式”实现多位数码管的显示,显著减少I/O占用。其核心思想是:利用人眼视觉惰性,快速轮流点亮各个数码管,形成“同时显示”的错觉。
2025-10-13 12:56:22
1191
原创 51单片机基础-静态数码管显示
本章聚焦于静态数码管显示,即每个数码管的段选线独立控制,不采用动态扫描方式。通过本章学习,你将掌握:数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共阴极与共阳极数码管的驱动方法;如何通过单片机I/O口输出特定段码以显示数字;实现数字0~9的静态显示;为后续学习动态扫描、多位显示打下基础。
2025-10-12 14:47:49
984
原创 K230基础-录放音频
K230音频处理方案 摘要:K230开发板在音频处理方面功能有限,更适合作为音频采集终端而非独立播放设备。本章介绍了基于CanMV MicroPython的实用音频处理方案,包括使用I2S麦克风进行音频采集(支持16kHz采样率)、PWM模拟音频输出(适合简单提示音)、音频数据存储与传输等方法。由于K230原生不支持复杂音频编解码,建议通过外接ESP32等协处理器实现完整音频功能。文中详细提供了硬件连接指南、代码示例(I2S初始化、录音、PWM播放)以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特别适合需要实现基础语音采集或简单提
2025-10-11 12:32:46
783
原创 K230基础-录放视频
本文介绍了在K230开发板上实现视频录制与回放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硬件准备:需K230开发板、摄像头(推荐OV2640)、SD卡等设备 视频格式:采用MJPEG格式,将每帧保存为独立JPEG图像 实现步骤: SD卡挂载与初始化 视频录制:通过摄像头采集JPEG帧并写入文件 视频回放:从文件读取并逐帧显示 应用示例:构建带状态显示的视频记录仪 优化技巧:包括文件大小控制和环形缓冲管理 该方法适用于嵌入式监控系统等应用场景,但需注意K230缺乏硬件编解码支持,性能受限。
2025-10-10 12:46:27
824
原创 K230基础-获取触摸坐标
本章介绍了在K230开发板上实现触摸屏交互的基础方法,重点讲解了通过I2C接口获取触摸坐标的两种方式:使用内置touch模块和直接操作I2C协议。内容涵盖硬件连接、触摸控制器芯片特性、坐标映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示例,最后还介绍了中断优化和滤波等高级技巧。通过学习,开发者可以掌握在K230上实现基本触摸交互功能,为构建图形用户界面奠定基础。
2025-10-09 12:15:04
1410
原创 K230基础-有线网络
K230开发板以太网接入与网络通信指南 本章介绍K230开发板的以太网功能实现,重点包括: 硬件支持:通过RMII接口外接PHY芯片实现10/100Mbps以太网 软件配置:使用network模块初始化以太网接口,支持DHCP/静态IP两种配置方式 网络通信: TCP客户端/服务器实现数据传输 HTTP客户端发送GET请求 简易HTTP服务器搭建Web服务 实战示例提供完整代码片段,涵盖TCP/UDP通信、HTTP请求响应等典型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稳定有线网络连接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2025-10-08 11:14:12
1239
原创 K230基础-无线网络
K230接入物联网的无线网络方案 本章介绍了K230开发板通过外接ESP8266 WiFi模块实现物联网连接的技术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硬件连接:K230通过UART接口与ESP8266模块连接,采用3.3V电平通信 软件配置:使用FPIOA映射UART引脚,初始化串口通信 AT指令应用:通过标准AT指令集实现WiFi连接、TCP/UDP通信 实战项目: WiFi连接测试 TCP客户端通信 HTTP GET请求获取网页数据 MQTT协议接入物联网平台 该方案使K230从单机视觉设备升级为可联网的智能终端,扩
2025-10-07 16:09:34
953
原创 K230基础-码类识别
本章介绍了在K230(CanMV平台)上实现二维码和条形码识别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码类识别的基础概念和K230支持的类型;2)硬件准备和软件模块;3)使用find_qrcodes()和find_barcodes()函数进行识别;4)实战案例展示二维码/条形码识别实现;5)智能扫码门禁系统项目演示;6)高级技巧如ROI识别和多码选择。通过本章学习,读者可掌握在K230上构建各类扫码应用的完整方案,包括物流追踪、身份识别等场景。
2025-10-07 11:39:37
935
原创 K230基础-颜色识别
摘要: 本章介绍了K230视觉系统的颜色识别技术,重点讲解基于LUV颜色空间的阈值分割方法。通过find_blobs()函数实现单/多颜色检测,包含三个实战案例: 红色物体识别(绘制边界框并输出坐标) RGB三色同步检测(统计各颜色数量) 黑白线循迹(计算车道偏差量) 关键优势是算法轻量、实时性强,适用于嵌入式场景;需注意光照影响和阈值调试。提供完整的代码示例和参数说明,可直接应用于智能分拣、交互控制等场景。
2025-10-06 20:19:58
715
原创 K230基础-特征检测
K230视觉系统特征检测摘要 本章介绍了K230(CanMV平台)基于传统图像处理的特征检测方法,包括: 颜色检测:通过阈值分割识别RGB/LUV色彩空间中的目标 轮廓提取:结合Canny边缘检测与二值化处理获取物体形状 几何识别:检测矩形、圆形等基本几何特征 实用功能:支持二维码/条形码识别及Haar级联人脸检测 综合应用:演示了智能分拣系统实现方案 关键优势:无需KPU模型,仅30-50ms处理延迟,适合资源受限场景。优化建议包括ROI区域处理、多级阈值调试和硬件加速配置。
2025-10-05 16:41:11
1061
原创 K230基础-几种图像处理方式
本文介绍了K230(CanMV)平台上的图像处理方法,涵盖图像预处理对后续AI推理和机器视觉应用至关重要。主要内容包括: 基础处理:灰度化、二值化、反色等操作可简化数据、提升处理速度 滤波与形态学:提供降噪、边缘增强等功能 几何变换:包含缩放、旋转等操作 实战案例:演示了运动检测、字符识别和边缘检测的应用 优化技巧:包括链式处理、局部处理和条件处理等方法 文章还提供了常见问题解决方案和性能参考,帮助开发者高效实现嵌入式视觉应用。这些预处理技术为AI推理和传统算法提供了可靠的输入数据支持。
2025-10-04 16:45:01
1332
原创 K230基础-图像绘制
摘要:本章介绍了在K230 MicroPython中使用image模块进行图像绘制与标注的技术,包括绘制矩形、线条、十字、圆和文本等基础图形,以及如何设置颜色、线宽等属性。通过三个实战项目(人脸检测标注、运动目标标记和UI界面绘制)展示了该模块在AI推理可视化、目标跟踪和人机交互等场景的应用。所有绘制操作均作用于image.Image对象,支持从摄像头捕获或创建空白图像,并采用左上角为原点的坐标系系统。
2025-10-03 19:19:19
1230
原创 K230基础-显示画面
K230图形显示与人机交互摘要 本章介绍了K230开发板上驱动TFT LCD和OLED屏幕的方法,重点包括: TFT LCD驱动:使用SPI接口连接ST7789等驱动芯片,通过st7789库实现文本、图形和摄像头画面的显示。 OLED驱动:通过I2C接口和ssd1306库驱动OLED屏幕显示信息。 实战应用:展示了三种典型应用场景: 基础文本/图形显示 摄像头实时画面显示 AI推理结果可视化 优化技巧:介绍了双缓冲机制、背光控制等高级功能,以提升显示性能和能效。 本章内容帮助开发者掌握从图像采集到显示的完整
2025-10-02 21:43:15
1185
原创 K230基础-摄像头的使用
K230摄像头开发实战指南 本教程详细介绍了如何在K230开发板上使用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与处理。内容涵盖硬件准备、摄像头初始化配置、图像采集与基本处理操作,以及多个实战项目:包括实时图像采集、SD卡存储、LCD显示和AI人脸检测等核心功能。通过MicroPython(CanMV)环境,开发者可以快速实现从图像采集到AI推理的完整视觉链路开发。教程提供了代码示例和关键参数说明,适合嵌入式视觉应用开发入门。
2025-10-01 22:47:20
1197
原创 K230基础-摄像头基本原理
摄像头是将光学图像转换为电子信号的传感器设备,核心组件包括镜头、图像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常见接口有DVP并行接口、MIPI CSI-2串行接口和USB接口,各有优缺点。图像传感器关键参数包括分辨率、帧率、像素格式等。K230 SoC支持DVP和MIPI双接口,内置硬件ISP处理器。摄像头通过I2C总线配置,DVP总线传输数据。MicroPython提供sensor模块进行摄像头控制,支持多种图像格式和分辨率。开发建议包括合理的硬件连接、参数配置和性能优化,可应用于智能门禁、工业检测等AI视觉场景。
2025-09-30 22:26:19
871
原创 K230基础-SPI协议介绍及使用
SPI协议与K230高速外设通信 本文介绍了SPI协议及其在K230开发板上的应用。SPI是一种高速同步串行通信协议,具有全双工、主从架构、四线制等特点。文章详细讲解了SPI的4种工作模式、K230的SPI硬件资源和FPIOA映射方法,并提供了MicroPython操作SPI的API详解。 主要内容包括: SPI协议基础概念和特点 K230的SPI系统架构和引脚配置 MicroPython中SPI初始化和操作方法 三个实战项目: SPI基础通信测试 W25Q64 Flash存储器驱动 SD卡SPI模式驱动
2025-09-29 16:25:28
1097
原创 K230基础-I2C协议介绍及使用
摘要:本章深入讲解I2C通信协议原理及其在K230开发板上的应用。I2C是一种两线式串行总线协议,仅需SDA(数据线)和SCL(时钟线)两根线,支持多主多从架构和地址寻址,广泛用于传感器、存储器和显示屏等低速外设连接。文章详细介绍了I2C的信号特性、数据帧格式和7位地址机制,并提供了K230的I2C硬件资源与FPIOA映射配置说明。通过MicroPython API,开发者可以轻松实现I2C设备扫描、AHT20温湿度传感器驱动和SSD1306 OLED屏幕控制等实战项目,构建完整的嵌入式系统。
2025-09-28 12:46:13
1227
原创 K230基础-WDT看门狗介绍及使用
本文介绍了K230嵌入式系统中看门狗定时器(WDT)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 WDT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作为系统故障的最后防线;2) K230硬件看门狗特性及MicroPython中的WDT模块;3) WDT的API使用方法;4) 三个实战项目:基础看门狗、故障恢复模拟和任务健康检查;5) 高级技巧如启用时机、定时器配合和故障日志记录;6)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通过合理配置看门狗,可以有效提升K230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恢复能力。
2025-09-27 09:56:15
1100
原创 K230基础-RTC时钟介绍及使用
这篇文章介绍了K230开发板的RTC(实时时钟)模块在MicroPython中的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 RTC基础概念:解释了RTC与系统时钟的区别,强调RTC具有断电保持能力,适合精确计时和日历功能。 K230 RTC硬件架构:说明K230内置RTC控制器,支持年月日时分秒、闹钟和定时中断功能。 实际应用示例: 数字时钟显示 软件实现的闹钟功能 带时间戳的数据记录器 高级技巧: 网络对时(NTP) 时间格式化 低功耗唤醒(需硬件支持) 常见问题: 时间不准可能由晶振缺失引起 时间设置格式错误等
2025-09-26 17:09:14
1140
原创 K230基础-ADC转换
本文介绍了K230开发板的ADC(模数转换)功能及其在MicroPython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1)ADC基础概念,解释了模数转换原理和关键参数;2)K230的ADC硬件架构和FPIOA引脚映射方法;3)MicroPython中ADC模块的配置与使用流程;4)三个实战项目:电位器电压测量、光敏电阻环境光检测和NTC热敏电阻温度测量,提供了完整代码实现;5)高级技巧如多次采样降噪和自动量程转换。文章通过具体示例演示了如何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值,并应用于实际传感器数据采集,为环境感知类项目开发提供了实用指导
2025-09-25 12:38:13
880
原创 K230基础-PWM控制介绍及应用
文章摘要: 本章深入讲解K230的PWM技术应用,涵盖基础概念(周期、占空比、频率)、硬件架构和MicroPython编程方法。重点演示LED呼吸灯(通过占空比渐变实现亮度调节)和舵机控制(50Hz PWM精准定位)两大经典案例,提供完整代码实现。同时介绍高级技巧如定时器非阻塞控制、多通道并行输出,并给出FPIOA映射配置指南和常见问题排查方法。内容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适用于物联网设备控制、电机驱动等场景开发。
2025-09-24 12:46:06
1372
原创 K230基础-UART介绍及应用
摘要:本章介绍了K230开发板的UART串口通信技术,包括其基本原理、数据帧格式和波特率设置。重点讲解了如何在MicroPython环境下配置和使用UART接口,提供三个实战案例:1)与PC串口通信实现数据回显;2)通过HC-05蓝牙模块控制LED;3)连接ESP8266 WiFi模块。每个案例均包含硬件连接示意图和完整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串口通信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实现方法。 (150字)
2025-09-24 12:43:37
1079
原创 K230基础-GPIO与FPIOA
摘要 K230的GPIO系统采用FPIOA(现场可编程IO阵列)架构,实现引脚功能的灵活映射。通过FPIOA可将内部外设信号(如UART、I2C等)自由分配到物理引脚,需注意: 使用前必须通过fm.register()显式配置映射关系 GPIO分为高速GPIOHS(支持中断)和普通GPIO MicroPython中通过Pin()控制物理引脚编号 配置流程:FPIOA映射→引脚初始化→功能使用 需避免引脚冲突,建议建立引脚分配表管理资源
2025-09-23 13:18:24
1102
原创 K230基础-MicroPython
本文介绍了MicroPython的基础知识,包括其核心特性、开发环境搭建、REPL交互式终端的使用方法,以及Python基本语法在MicroPython中的实现。重点讲解了变量、运算符、控制结构、函数定义、异常处理等语法要点,并介绍了sys、gc、utime等常用内置模块的功能。此外还涵盖了模块系统、文件操作和调试技巧,为后续硬件开发奠定了基础。文章强调MicroPython是精简高效的Python 3实现,专为微控制器设计,保留了Python易用性同时支持底层硬件操作。
2025-09-22 23:59:07
1059
原创 C2000基础-SPI介绍及使用
本章介绍了TMS320F28P550的SPI接口特性及W25Q32闪存芯片的应用。SPI支持主从模式、多种时钟方案、16级FIFO及DMA传输,最高速率1MHz。W25Q32是32Mbit SPI闪存,采用4KB扇区结构。硬件连接使用GPIO0-3作为SPI通信线,其中CS引脚需软件控制。软件设计包括SPI初始化配置、字节读写函数封装,以及实现了W25Q32的ID读取、写使能、忙状态检测和扇区擦除功能。通过驱动函数可完成闪存的基本读写操作,为嵌入式存储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持。
2025-09-22 10:23:27
1072
原创 C2000基础-I2C介绍及使用
本文介绍了F28P550的硬件I2C功能和LSM6DS3惯性测量单元的使用方法。F28P550支持主从模式,提供7/10位地址设置,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00Kbps,具有16字节FIFO。LSM6DS3是ST公司的六轴IMU芯片,地址为0x6A。文章详细说明了I2C时序配置代码,包括起始/停止信号、应答检测、字节读写等基础函数实现,并提供了LSM6DS3的四种读写时序图解(单/多字节读写)。开发板与LSM6DS3通过GPIO230(SDA)、GPIO227(SCL)连接,板上已预装芯片。
2025-09-21 09:35:09
1267
原创 C2000基础-ADC介绍及使用
F28P550 ADC模块基础与应用摘要 F28P550芯片包含5组12位ADC模块(ADC-A/B/C/D/E),支持32个输入通道和16个转换通道(SOC),最高采样率3.9MSPS。ADC支持多种触发方式,包括软件触发、ePWM触发、定时器触发等,并可通过内部基准(1.65V/2.5V)、电源电压或外部基准设置采样范围。基础使用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CCS和syscfg配置ADC时钟分频、选择A6引脚作为输入通道,并实现软件触发采样。关键代码包括ADC初始化、SOC配置、结果读取及电压换算。
2025-09-20 11:07:18
1366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