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基础

1.1数据通信系统

数据通信是一种以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信方式,它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将数据以某种信号方式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数据通信为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提他了技术支持和可靠的通信环境,是人们获取、传递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

1.1.1数据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1.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存在形式的反映,可以是客观事物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能等描述,也可以是客观事物与外部之间的联系。

2.数据:

数据是传递信息的实体,是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两种。用于描述连续变化量的数据称为模拟数据,如声音、温度等;用于描述不连续变化量的数据称为数字数据,如文本信息、整数等。

3.信号:

信号是携带信息的介质,是数据的一种电磁编码。信号一般以时间为自变量,以表示信息(或数据)的某个参量(振幅、频率或相位)为因变量。信号按其因变量的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信号的因变量完全随连续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号。(连续的)如:电视机图像、语音信号

数字信号:标识信息的因变量是离散的。(不连续)如:数据信号,数据电话信号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模拟信号可以通过采样、量化、编码步骤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可以通过解码、平滑等步骤变成模拟信号。

信息、数据和信号关系:信号一般用数据表示,而数据通常需要转变为信息进行传输。

1.1.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信息传输通过数据通信系统来实现的,数据通信系统由:信源、信号变换器、通信信道、信宿噪声源等构成。如图

1.信源和信宿

信源是信息的产生和发送端,是发出待传送信息的人和设备。信宿是信息的接收端,是接收所传送信息的人和设备。大部分这些器件用于其他数据终端设备(DTE)。

2.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是传送信号的一条通路,由传输线路和传输设备组成。一条传输线路可以有多个通信信道。并且由传输的信号决定:模拟就是模拟信道,数字就是数字信道。

3.信号变换器

用于将信源发出的数据变换适合信道上传输的信号(编码器和调制器),将信道传来信号变化为信宿接收的数据(译码器和解调器)。

4.噪声源

信号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称噪声。(可来自内部和外部),噪声过大影响信号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2.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描述数据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的大小和传输质量的好坏,往往需要运用信道带宽、波特率、比特率、信道容量、误码率、信道的传播延迟和信噪比等技术指标。

1.信道带宽

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在不失真的情况下所占用的频率范围,即传输信号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

2.波特率(baud)

波特率又称为波形速率或调制速率。是指数据传输过程中,在线路上每秒传送的波形个数。

                                     B=1/T(T为一个波形的持续周期,B是波特率)

3.比特率(bps)

比特率又称为数据传输速率,是数字信息的传输速率,用于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有效位数表示。

                                  S=Blog2N(bps)(B是波特率,N是波形代表的有效状态)    

4.信道容量

指物理信道能够传输信息的最大能力,它的大小由信道的带宽,使用时间传输速率及信道质量(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等因素决定

5.误码率(出错率)

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误码率等于传输出错的码元素的比例。(在计算机网络中误码率要低于0.000006))

6.信道传播延迟
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信源到信宿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叫传播延迟。(传播延迟与信源和信宿的距离有关,也与具体的信号传播速度有关)

7.信噪比

在信道中,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的比值为信噪比。

信噪比=S/N(S表示信号功率,N表示噪声功率)

1.2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是利用信号把数据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1.2.1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1.串行传输

指数据的若干位按顺序一位一位地传送,从发送端到接收端只要一条传输信道即可。

2.并行传输

每一个数据位各占用一条传输信道,多条并行的信道同时传播。

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优缺点

串行传输:可以节省传输线路和设备,利于远程传输,所以广泛用于远程数据传输。例如,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都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

并行传输:传输速率高,但传输线路和设备都需要增加若干倍,一般用于短距离并要求快速传输的情况。

1.2.2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1.单工通信

单工通信又称为单向通信。数据固定地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信息流仅沿着一个方向流动。例如:广播

2.半双工通信

半双工又称为双向交替通信。在半双工通信可以双向传送,但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在同一时刻信道只能容纳一个方向的数据传输。例如:对讲机

 3.全双工通信

全双工通信又称为双向同时通信。在全双工通信中,同一时刻双方能在两个方向上传输数据,相当于把两个相反方向的单工通信方式结合起来。例如:打电话

 1.2.3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异步传输(传输效率低,适用于低速通信)

异步传输又称为起止式传输。发送端可以在任何时刻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且每个字符(5~8位)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进行发送,字符间的间隔时间可以任意变化。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分别在字符的前后加上一位或多位信息作为它的起始位和停止位。

2.同步传输 (传输速率快,数据通信设备负担高)

同步传输要求数据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始终保持时钟同步。根据同步通信规程,同步传输具体分为面向字符的同步和面向位的同步。

1)面向字符的同步:发送端将字符分成组进行连续发送,并在每组字符前后各加一个同步字符( SYN) 。当接收端接收到同步字符时开始接收数据,直到再次收到同步字符时停止接收,然后进入等待状态,准备下一次通信。

2)面向位的同步:发送端每次发送一个二进制位序列,并在发送过程的前后分别使用一个特殊的8位位串(如01111110 )作为同步字节来表示发送的开始和结束。
 

 1.2.4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数据信号)

基带传输

由计算机等设备直接发出的数字信号是一连串矩形电脉冲信号,包含直流、低频和高频等多种成分。在其频谱中,从零到能量集中的一段频率范围称为基本扫一扫频带,简称基带。在线路上直接传输数字基带信号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中,发送端需要用编码器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然后在接收端由译码器进行解码才能恢复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以下3种编码基带传输方法
1.非归零编码(用高电位表示“1”,用低电位表示“0”。)

2.曼彻斯特编码(由高电位向低电位跳变时表示“1”,由低电位向高电位跳变时表示“0”。注:也可以反过来定义)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开始边界有跳变表示“0”,无跳动表示“1”。)

频带传输 

频带传输在实现远距离通信时,最经常使用的仍然是普通的电话线。电话信道的带宽为3.1 KHz,只适用于传输音频范围为300Hz ~ 3400Hz的模拟信号,不适用于直接传输频带很宽而且又集中在低频段的数字基带信号。因此必须将数字信号转频带传输换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调制解调器(Modem):光猫。调制:数字转化模拟信号。解调:模拟信号转化数字信号。

补充: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编码是将连续的信号波形用有限个离散(不连续)的值近似代替的过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脉冲编码调制( PCM )技术,简称脉码调制。PCM一般通过采样、量化和编码3个步骤实现。

( 1 )采样:将原信号波形的时间坐标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离散化,以模拟数据的最大值(或平均值)作为样本,代替模拟数据在某一区间的值。

( 2 )量化:量化是指对采样得到的样本值按量化分级并取整。

( 3 )编码:将量化取整的样本值转换为相应的二进制编码。

1.3多路复用技术

1.3.1频分多路复用(常见)

频分多路复用(FDW)是利用频率变换或调制的方法,将若干路信号搬移到频谱的不同位置,相邻两路的频谱之间留有一定的频率间隔,以防相互干扰,这样就形成的频分多路复用。多用于宽带模拟线路中,最典型的是:有线电视系统。

1.3.2时分多路复用(常见)

时分多路复用(TDM)是利用时间分隔方式来实现多路复用,它将一个传送周期划分多个时间间隔,让多路信号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传送。例如:数字通信系统主干网的复用就是采用时分多路复用。

1.3.3波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WDM)是频率分割技术在光纤中的应用,主要用于全光纤网组成的通信系统中。所谓波分多路复用是指在一根光纤上能同时传送多个波长不同的光修号的复用技术,它实质上是利用了光具有不同波长的特征。波分多路复用不仅使得光纤的传输能力成倍增加,还可以利用不同波长沿不同方向传输来实现单根光纤的双向传输。

1.3.4码分多路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 CDM )是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它的实现基础是微波扩频通信。扩频通信的特征是使用比发送的数据速率高许多倍的伪随机码对载荷数据的其带信号的频谱进行扩展,形成宽带低功率频谱密度的信号来发射。特点是频率和时间资源均为共享。

1.4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技术就是交换节点提供数据交换功能所使用的技术。通常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4.1电路交换 (常用)

在电话系统中,当用户进行拨号时,电话系统中的交换机在呼叫者的电话与接收者的电话之间
建立一条实际的物理线路,通话便建立起来:此后两端的电话一直使用该专用线路,直到通话结束
才能拆除该线路。电话系统中用到的这种交换方式叫作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技术。电路交换通信过程是线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线路释放。

优点:延迟小,独享,不会产生冲突。

缺点:没人使用,带宽浪费。

1.4.2报文交换(一般不使用)

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属于存储转发式交换,事先并不建立物理线路,当发送端有数据要发送时,它将要发送的数据当作一个整体交给交换节点,交换节点先将报文存储起来,然后选择一条合适的空闲输出线将数据转发给下一个交换节点,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将数据发送到目的节点。采用这种技术的网络就是存储转发网络。

特点:不限制报文大小,延迟大,不适用于交换式通信。

1.4.3分组交换(偶尔)

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又称包交换,是报文交换的改进,与报文交换同属存储转发式交换。在分组交换中,用户的数据被划分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分组( packet ),这些分组称为“包”。这些“包”缓存在交换节点的内存而不是磁盘中,通过不同的线路到达同一目的节点。由于分组交换能够保证任何用户都无法长时间独占传输线路,因而它非常适用于交互式通信。

按照传输协议和传输路径不同分:数据报分组交换和虚电路分组交换。

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不同

1.信道带宽的分配不同

2.收发双方的传输要求不同

3.收费方式不同

1.5差错控制技术

1.5.1产生差错的原因

差错主要由外界的干扰引起的。外界干扰称噪声干扰。如: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热噪声是传输电路中的电子热运动产生的。它的特点是持续存在、幅值较小、幅度较均匀且与频率无关,但频带很宽,具有随机性。由热噪声引起的差错称为随机差错

冲击噪声是由处界干扰造成的。与热噪声相比,冲击噪声的幅度很大,持续时间短。这类噪声可以搏击相邻的多位数据位,从而导致更多的差错。冲击噪声是网络数据传输中引起传输差错的主要原因。由冲击噪声引起的传输差错称为突发差错

1.5.2差错控制编码

要提高通信质量,一是要改善传输信息的传输特性;二是采取差错控制技术,检测和纠正传输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以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

最常用的差错控制方法是差错控制编码,即在发送的报文中附加校验码,便于接收端检测到有差错的报文后进行纠错。常用的校验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

1.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校验码,其编码规则是:先将要传送的数据分组,并在每组数据后面附加一位冗余位,即校验位,使分组中包括冗余位在内的数据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在接收端按照同样的规则进行检查,只有“1”的个数仍符合原定的规则才认为传输正确,否则传输错误。特点:只能检查错误,无法确认错误位置和纠正错误。

2.循环冗余码(CRC),又称多项式码,是目前使用最广泛且检错能力很强的一种检错码。CRC的工作方法是在发送端产生一个冗余码,附加在信息位后面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收到信息后按照与发送端形成循环冗余码同样的算法进行校验,如果发现错误,则通知发送端重发。

XCRC编码步骤如下(设r为生成多项式G ( X )的阶)。

( 1 )在原信息码后面附加r个“0”,得到一个新的多项式M ' ( X ) (也可看成二进制数)。

( 2 )用模2除法求M ' ( X ) / G ( X )的余数,此余数就是冗余码。

( 3 )将冗余码附加在原信息码后面即为最终要发送的信息码。

例如,假设准备发送的数据信息码为11001011,生成多项式采G ( x ) = X^4+ X^3 + X +1,计算使用CRC后最终发送的信息码。

解:(1) G( x ) = X^4+ X^3 + X +1,故r = 4,在原信息码后面附加4个“0”,因此M'( X ) = 110010110000 (二进制形式)

(2) G( x ) = 11011 (二进制形式),用模2除法求M'( X ) / G ( X )的余数(即冗余码)。余数为0010

(3)将冗余码直接附加在原信息码后面,可得最终信息码110010110010 

  • 12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