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Excel的区域的概念
在 Excel 中,区域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单元格组成的集合。它可以是单个单元格,如 A1;也可以是多个相邻单元格组成的矩形范围,像 A1:C5,这个区域涵盖 3 列 5 行,共 15 个单元格;还能是多个不相邻单元格的组合,例如 A1、C3、E5 这三个分散的单元格共同构成一个区域。(在Excel中单元格行用数字表示,列用字母表示)
1.1、区域的分类
区域可分为“连续区域”和“非连续区域”
1.1.1 连续区域
由相邻单元格组成,是最常见的区域类型。一般区域小的时候我们直接用鼠标拖拽就行了。
还有一个快速的选择方式,如下图1:
1.1.2 非连续区域
由多个不相邻的单元格或连续区域组合而成。选取时需借助 Ctrl 键,先选中一个区域,按住 Ctrl 键后再选择其他区域。也可以直接如图1所示操作,只要在用逗号隔开即可。
注意Excel中的所有输入操作(函数,标点符号等)都用英文,特别是写函数的时候用到中文符号报错就很头痛。
2 区域的用途
区域是做复杂数据分析必须掌握的技巧
数据计算:在进行数据统计时,如本文提供的文件中计算客户成交量、客户单价、成交金额等的和时,使用 SUM 函数对成绩或工资所在单元格区域进行求和。假设成交金额存储在 B2:B50 单元格区域,输入 “=SUM (B2:B50)”,即可快速得出所有学生数学成绩总和。
数据筛选与排序:从大量数据中筛选出符合特定条件的数据,或者按照某一规则对数据进行排序,都依赖于单元格区域引用。比如在提供的表格中,筛选出某地区的销售记录,通过对包含地区信息和销售数据的单元格区域设置筛选条件来实现;对员工绩效数据按照从高到低排序,也需先选定绩效数据所在区域。
数据可视化:创建图表时,需要指定数据来源区域。例如制作柱状图展示各部门销售额,需将各区域销售额数据所在单元格区域作为图表数据源,使图表能准确呈现数据信息。
(还有很多用途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后用到就会慢慢的熟练。)
比如下图:我们通过对指定区域执行数据透视,就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如下图所示的图表了
3、表示区域的格式
3.1、鼠标选择
这是最为直观的表示方法,通过鼠标拖动即可选中连续区域,若配合 Ctrl 键则能选择非连续区域。在处理数据量较小、区域范围明确的情况时,该方式十分便捷。不方便展示,这个我觉得大家都会用的
3.2、名称定义
对于频繁使用或者结构复杂的区域,为其定义名称是个不错的选择。
使用方式:先选中目标区域,然后在 “公式” 选项卡中点击 “定义名称”,输入自定义名称,如 “年度销售数据”“核心客户信息” 等。此后,在公式编写、函数调用或者其他数据操作中,直接输入定义的名称,就可以准确引用该区域。
当制作好了区域命名时,就可以直接通过区域名使用了,例如我把刚才的1,2,3区域明明为“部分成交金额”后的使用方式就可以是:MAX(部分成交金额)
通过Ctrl+F3可以打开区域命名编辑,可以删除或修改已经存在的区域命令
3.3、地址表示
每个区域都有其对应的地址表示形式。连续区域用起始单元格和结束单元格中间加冒号表示,例如:A1:C5;非连续区域则用逗号分隔各个子区域,例如:A1:C1,E1:G1(英文逗号)。这是公式中最常用的方式。
绝对引用(锁定):
1、列锁定(行可变):$ 列标行号 以 “$A1” 为例,此形式锁定了 A 列。这意味着在公式复制或填充到其他单元格时,列始终固定为 A 列,而行会依据公式位置的相对变化而变动。2、行锁定(列可变):*列标 $ 行号 “$”符号置于行号前,如“A$1”,则锁定了第 1 行,列会根据公式位置的相对移动而变化。
3、行列全锁定: “$A$1” 的形式锁定了具体的单元格 A1,无论公式被复制到任何位置,始终引用 A1 单元格的数据。
4、快速添加 “$” 符号的方法: 在输入公式时,可先按常规方式输入相对引用的单元格地址(如 A1),然后选中公式中需要变为绝对引用的单元格地址部分,按下键盘上的 F4键(在笔记本电脑上可能需要同时按下 Fn 和 F4
键),即可快速添加“1符号,实现相对引用到绝对引用或混合引用的转换。多次按下F4键,还能在绝对引用(如A1)、列绝对行相对(如A1)、行绝对列相对(如A$1)和相对引用(如 A1)之间循环切换,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引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