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路由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两种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使用场景。本篇会对这两种协议的详细介绍。
动态路由协议RIP与OSPF
(一)RIP协议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动态路由协议,用于在局域网(LAN)中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它是一种基于距离矢量的协议,通过计算每个路由的距离来确定最佳路径。
1)概述
RIP的主要特点:
- 距离矢量协议:RIP使用距离矢量算法来确定最佳路径。每个路由器会向其邻居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从而更新和维护路由信息。
- 距离限制:RIP的距离限制为15,这意味着RIP不会选择距离超过15的路由。这是为了防止路由环路。
- 定时更新:RIP路由器会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表更新,以确保路由信息的及时性。
- 简单易用:RIP相对简单,配置和管理较为容易,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RIP的工作原理:
RIP是一种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它基于贝尔曼-福特算法来计算最短路径。
RIP路由器定期向邻居广播整张路由表,以供其他路由器学习。默认时间间隔为30秒,且没有确认机制。
- 初始化:每个RIP路由器会初始化其路由表,并将自身的直连网络作为路由。
- 路由表更新:路由器会定时发送路由表更新,包括其直连网络和从其他路由器学习到的路由。
- 路由选择:当接收到路由表更新时,路由器会根据距离矢量算法计算最佳路径,并更新其路由表。
- 路由环路检测:RIP使用距离限制来检测和防止路由环路。
度量值与限制:
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值,最大跳数为15跳,16跳即为不可达。
RIP存在收敛慢、易产生路由环路、可扩展性差等问题,目前已逐渐被OSPF取代。
适用场景:
RIP适用于中小网络,其配置相对简单,没有系统内外、系统分区、边界等复杂概念。
RIP的优缺点:
优点:
- 简单易用,配置方便。
- 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缺点:
- 距离限制较低,不适用于大型网络。
- 更新频率较低,可能导致路由信息不及时。
2)RIP动态路由实验
在静态路由实验的基础上配置动态路由实验。
拓扑图:
- 前期准备
删去静态路由配置
删去R1的静态路由: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4 192.168.6.2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2.0 30 192.168.6.2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3.0 30 192.168.6.2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4.0 24 192.168.6.2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7.0 30 192.168.6.2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8.0 24 192.168.6.2
删去R2的静态路由:
undo ip route-static 192.168.5.0 24 192.168.6.1
undo ip route-static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