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联的集合
2、基本功能
资源分享: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文件,共享屏幕等;
分布式处理和负载均衡:路由器的范围是有限的,通过分布式处理可以使得范围扩宽,同时也能减轻计算机的负荷的压力。
综合信息服务:使得计算机能有多种功能。
3、计算机网络的类型
3.1、广域网基本原理
广域网可以使用相距遥远的局域网互相连接起来,远距离传输数据、语音、视频等,实现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3.2、局域网的不足
局域网技术无法支持远程传输。(一般是双绞线)
企图通过大量设备级连将局域网扩展到超远距离是不现实的。(需要大量的金钱)
即使可以扩展局域网的范围,但普通组织没有专用的长距离线路。
3.3、广域网的作用
基于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设施建立远程连接(之前)。
在相距遥远的局域网之间建立连接性。
3.4、广域网与OSI参考模型
广域网中第三栏是一些设备
广域网的数据链路层(第二层):
PPP:点到点协议(一个网段上只能有两个设备)
帧中继:其中有两个角色,一个hub,多个spoken,spoken之间不能通信。
广域网网络层(第一层)
3.5、广域网的连接方式
安全性比较高,速度比较快(三种都属于专线):
裸光纤方式(最贵的):
专线方式:需要有人专门来维护
虚拟专网方式(VPN):绝大部分企业的选择
拉一个10兆的专线一个月2000左右
电路交换:基于电话网的电路交换
优点:延迟小,透明传输。
缺点:带宽固定,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初始连接建立慢。
分组交换:以分组为单位储存转发
优点:多路复用,网络资源利用率高。
缺点:延迟大,实时性差,设备功能复杂。
衡量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指标:带宽和延迟。
3.6、广域网设备角色
CE(Customer Edge),用户边缘设备)
PE(Provider Edge,服务提供商边缘设备)
P(Provider,服务提供设备)
3.7、早期广域网技术的应用
早期的广域网技术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物理链路类型,在数据链路层进行不同的二层封装。常用的广域网封装协议有PPP/HDLC/FR等。
在isp内部常用的关于我协议主要是ATM,它用于解决骨干网高速转发的问题。
3.8、广域网技术应用现状
以太网的广泛应用,以太网接入成为用户接入广域网的主流方式。
ATM被逐渐成熟的MPLS替代,如今SR技术开始在广域网得到广泛应用。
同类接口互连用交叉线,异类接口互连用直连线。
H3C以太网交换机支持MDI/MDIX自适应,不必考虑连线类型。
4、路由器
4.1、路由器作用
连接具有不同介质的链路(在两路由器连接之间可以用双绞线,光纤等);
连接网络或子网,隔离广播;
对数据报文执行寻路和转发;
交换和维护路由信息。
4.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会检查数据包中的目标IP地址,进行路由表查表操作,根据路由表中的网段信息,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网络。
4.3、路由器的特点
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根据网络层信息进行路由转发;
提供丰富的接口类型;
CF卡插槽:用来扩充交换机内存类似于内存卡。
插网线的口叫电口。
支持丰富的链路层协议;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5、交换机
5.1、交换机的作用
连接多个以太网物理段,隔离冲突域;
对以太网进行告诉而透明的交换转发;
自行学习和维护MAC地址信息。
5.2、交换机的特点
主要工作在OSI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提供以太网的透明桥接和交换;
依据链路层的MAC地址,将以太网数据帧在端口间进行转发。
5.3、路由器与交换机的发展趋势
路由和交换的融合;
多业务功能的融合。
SSH有传输协议、验证协议、连接协议三部分,使用TCP端口号22。
6、网络协议
CPU:计算和处理数据
CMOS程序(在开机时按F2进入)
在不同型号的设备上,Flash可能是内置的FLash存储器,也可能是CF卡。
6.1、FTP传输文件的工作方式
6.2、TFTP传输文件的工作方式
注:网络设备软件维护的一般性方法
在命令行模式中采用TFTP/FTP上传或下载应用程序及配置文件,实现应用程序升级;
在BootROM模式中通过以太口采用TFTP/FTP完成应用程序软件升级;
单模光纤:纤芯与光波长相同,传送单一波长的激光,损耗小,传输距离可达数十千米,成本高。
多模光纤:较粗的纤芯传输多种不同波长不同角度的光,损耗大,传输距离在千米以内,成本低。
用交换机扩展以太网拓扑:
隔离冲突域,避免冲突域过大;
进一步扩大物理连接范围;
提高以太网带宽利用率,增加吞吐量;
适应不同的速率和不同的双工情况。
6.3、WLAN(wireless LAN无线局域网技术)
无线让网络使用更加自由;
无线让网络建设更加经济;
wi-fi(外国联盟指定标准):容易被抓包,保密性不好;
WAPI(在中国使用的标准):保密性更强
SSID:
STA(Station):任何的无线终端设备
7、网络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IEEE)
美国国家标准局(ANSI)
国际电信联盟(ITU)
INTERNET架构委员会(I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