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3diff算法原理和优化

你知道 Vue3.0 proxy是如何通知相关组件进行重新渲染吗?

你:。。。

随着vue3.0beta版本的发布,vue3.0正式版本相信不久就会与我们相遇。尤雨溪在直播中也说了vue3.0的新特性typescript强烈支持,proxy响应式原理,重新虚拟dom,优化diff算法性能提升等等。可想而知,Vue3.0时代有一大波我们需要了解的东西。

「废话不多说,今天的主题是和大家分享一下Vue 虚拟Dom、Diff算法原理以及源码解析、以及Vue3.0的diff算法是如何进行优化的。」

其他系列在此:

「Vue3.0时代你必须了解的:响应式原理」

「Vue3.0时代你必须了解的:compositon api 用法和注意事项」

「基于项目实战阐述vue3.0新型状态管理和逻辑复用方式」

目录

  1. virtual dom

  2. diff算法原理

  3. Vue3.0 diff算法优化

virtual dom


如果咱们不了解virtual dom 的话,要理解DIff算法是比较困难的。

概念:

  1. template

  2. 渲染函数

  3. vnode(virtual dom)

  4. patch(diff算法)

  5. view

  • Vue.js通过编译将template 模板转换成渲染函数(render ) ,执行渲染函数就可以得到一个虚拟节点树

  • VNode 虚拟节点:它可以代表一个真实的 dom 节点。通过 createElement 方法能将 VNode 渲染成 dom 节点。简单地说,vnode可以理解成节点描述对象,它描述了应该怎样去创建真实的DOM节点。

  • patch(也叫做patching算法):虚拟DOM最核心的部分,它可以将vnode渲染成真实的DOM,这个过程是对比新旧虚拟节点之间有哪些不同,然后根据对比结果找出需要更新的的节点进行更新。这点我们从单词含义就可以看出, patch本身就有补丁、修补的意思,其实际作用是在现有DOM上进行修改来实现更新视图的目的。Vue的Virtual DOM Patching算法是基于Snabbdom的实现,并在些基础上作了很多的调整和改进。

什么是virtual dom

通俗易懂的来说就是用一个简单的对象去代替复杂的dom对象。

如果你去打印一下一个真实的DOM节点,就会发现DOM节点上有很多属性,如果Vue每次都生成一个新的真实DOM节点,对性能是巨大的浪费。

Virtual DOM 实际上就是以JavaScript对象(VNode )为基础形成一棵树,对真实DOM的一层抽象。Vue最终的工作就是通过这棵树批量生成真实的DOM节,可以说两者存在一层映射关系。

简单来说,可以把Virtual DOM 理解为一个简单的JS对象,并且最少包含标签名( tag)、属性(attrs)和子元素对象( children)三个属性。不同的框架对这三个属性的命名会有点差别。

对于虚拟DOM,咱们来看一个简单的实例,就是下图所示的这个,详细的阐述了模板 → 渲染函数 → 虚拟DOM树 → 真实DOM的一个过程

其实虚拟DOM在Vue.js主要做了两件事:

  • 提供与真实DOM节点所对应的虚拟节点vnode

  • 将虚拟节点vnode和旧虚拟节点oldVnode进行对比(diff算法),然后更新视图

总结:「vdom是为了减轻性能压力。dom是昂贵的,昂贵的一方面在dom本身的重量,dom节点在js里的描述是个非常复杂属性很多原型很长的超级对象,另一方面是浏览器渲染进程和js进程是独立分离的,操作dom时的通信和浏览器本身需要重绘的时耗都是很高的。所以大家机智的搞了个轻量的vdom去模拟dom,vdom每个节点都只挂载js操作的必要属性,每次组件update时都先操作vdom,通过vdom的比对,得到一个真实dom的需要操作的集合。整个机制是在JavaScript层面计算,在完成之前并不会操作DOM,等数据稳定之后再实现精准的修改。」

分析diff算法


由上我们知道了,新的虚拟DOM和旧的虚拟DOm是通过diff算法进行比较之后更新的。

Vue2.x diff算法

Vue2.x diff算法原理

传统diff算法通过循环递归对节点进行依次对比效率低下,算法复杂度达到O(N3),主要原因在于其追求完全比对和最小修改,而React、Vue则是放弃了完全比对及最小修改,才实现从O(N3) => O(N)。

优化措施有:

  • 「分层diff」:不考虑跨层级移动节点,让新旧两个VDOM树的比对无需循环递归(复杂度大幅优化,直接下降一个数量级的首要条件)。这个前提也是Web UI 中 DOM 节点跨层级的移动操作特别少,可以忽略不计。

在同层节点中,采用了**「双端比较的算法」**过程可以概括为:oldCh和newCh各有两个头尾的变量StartIdx和EndIdx,它们的2个变量相互比较,一共有4种比较方式。如果4种比较都没匹配,如果设置了key,就会用key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变量会往中间靠,一旦StartIdx>EndIdx表明oldCh和newCh至少有一个已经遍历完了,就会结束比较;

当发生以下情况则跳过比对,变为插入或删除操作:

  • 「组件的Type(Tagname)不一致」,原因是绝大多数情况拥有相同type的两个组件将会生成相似的树形结构,拥有不同type的两个组件将会生成不同的树形结构,所以type不一致可以放弃继续比对。

  • 「列表组件的Key不一致」,旧树中无新Key或反之。毕竟key是元素的身份id,能直接对应上是否是同一个节点。

  • 对触发了getter/setter 的组件进行diff,精准减少diff范围

Vue3.0 diff

diff痛点

vue2.x中的虚拟dom是进行**「全量的对比」,在运行时会对所有节点生成一个虚拟节点树,当页面数据发生变更好,会遍历判断virtual dom所有节点(包括一些不会变化的节点)有没有发生变化;虽然说diff算法确实减少了多DOM节点的直接操作,但是这个「减少是有成本的」,如果是复杂的大型项目,必然存在很复杂的父子关系的VNode,「而Vue2.x的diff算法,会不断地递归调用 patchVNode,不断堆叠而成的几毫秒,最终就会造成 VNode 更新缓慢」**。

那么Vue3.0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动静结合 PatchFlag

来个???:

{msg}
静态文字

在Vue3.0中,在这个模版编译时,编译器会在动态标签末尾加上 /* Text*/ PatchFlag。**「也就是在生成VNode的时候,同时打上标记,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核心的diff算法」**并且 PatchFlag 会标识动态的属性类型有哪些,比如这里 的TEXT 表示只有节点中的文字是动态的。而patchFlag的类型也很多。这里直接引用一张图片。

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当 patchFlag 的值「大于」 0 时,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在 patchVNode 时或 render 时是可以被优化生成或更新的。

  • 当 patchFlag 的值「小于」 0 时,代表所对应的元素在 patchVNode 时,是需要被 full diff,即进行递归遍历 VNode tree 的比较更新过程。

看源码:

export function render(_ctx, _cache,  p r o p s ,   props,  props, setup,  d a t a ,   data,  data, options) {

return (_openBlock(), _createBlock(“div”, null, [

_createVNode(“p”, null, “‘HelloWorld’”),

_createVNode(“p”,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

]))

}


这里的_createVNode("p", null, _toDisplayString(_ctx.msg), 1 /* TEXT */)就是对变量节点进行标记。

总结:「Vue3.0对于不参与更新的元素,做静态标记并提示,只会被创建一次,在渲染时直接复用。」

其中还有cacheHandlers(事件侦听器缓存),这里就不讲了。

diff算法源码解析

以数组为栗子:

newNode:[a,b,c,d,e,f,g]

oldNode:[a,b,c,h,i,j,f,g]

步骤1:「从首部比较new vnode 和old vnode」,如果碰到不同的节点,跳出循环,否则继续,直到一方遍历完成;

由此我们得到newNode和oldNode首部相同的片段为 a,b,c,

源码:

const patchKeyedChildren = (

c1,

c2,

container,

parent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

let i = 0;

const l2 = c2.length

let e1 = c1.length - 1

let e2 = c2.length - 1

while (i <= e1 && i <= e2) {

const n1 = c1[i]

const n2 = c2[i]

if (isSameVNodeType(n1, n2)) {

patch(

n1,

n2,

container,

parent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break

}

i++

}

//这里的isSameVNodeType

export function isSameVNodeType(n1: VNode, n2: VNode): boolean {

// 比较类型和key是否一致()

return n1.type === n2.type && n1.key === n2.key

}

「Tip」:这里的isSameVNodeType从**「type和key」**,因此key作为唯一值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解释了 v-for循环遍历不能用index作为key的原因。

步骤2:「从尾部比较new vnode 和old vnode」,如果碰到不同的节点,跳出循环,否则继续,直到一方遍历完成;

由此我们得到newNode和oldNode尾部相同的片段为 f,g

while (i <= e1 && i <= e2) {

const n1 = c1[e1]

const n2 = c2[e2]

if (isSameVNodeType(n1, n2)) {

patch(

n1,

n2,

container,

parent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optimized

)

} else {

break

}

e1–

e2–

}

}

在遍历过程中满足i > e1 && i < e2,说明 「仅有节点新增」

if (i > e1) {

if (i <= e2) {

const nextPos = e2 + 1;

const anchor = nextPos < l2 ? c2[nextPos] : parentAnchor

while (i <= e2) {

patch(

null,

c2[i],

container,

anchor,

parentComponent,

parentSuspense,

isSVG

)

i++

}

}

} else if {

} else {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前端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Web前端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资料价值较高,非无偿)

最后:

总结来说,面试成功=基础知识+项目经验+表达技巧+运气。我们无法控制运气,但是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花更多时间,每个环节都提前做好准备。

面试一方面是为了找到工作,升职加薪,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自我能力的考察。能够面试成功不仅仅是来自面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坚持,把每个知识点、每一次项目开发、每次遇到的难点知识,做好积累,实践和总结。

点击这里领取Web前端开发经典面试题

1711644211552)]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前端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nKVptlKy-1711644211552)]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资料价值较高,非无偿)

最后:

总结来说,面试成功=基础知识+项目经验+表达技巧+运气。我们无法控制运气,但是我们可以在别的地方花更多时间,每个环节都提前做好准备。

面试一方面是为了找到工作,升职加薪,另一方面也是对于自我能力的考察。能够面试成功不仅仅是来自面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坚持,把每个知识点、每一次项目开发、每次遇到的难点知识,做好积累,实践和总结。

点击这里领取Web前端开发经典面试题

  • 9
    点赞
  • 1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Vue的diff算法是用来比较虚拟DOM树的差异,并将差异应用到实际的DOM上,从而实现高效的页面更新。下面是Vue diff算法原理: 1. 通过递归比较节点:Vue diff算法会逐层比较虚拟DOM树的节点,首先比较根节点,然后递归比较子节点。 2. 同级比较:Vue diff算法会按照同级节点的顺序进行比较,同时使用key属性来进行优化。如果两个节点的标签名不同,那么它们一定是不同的节点,直接替换即可。如果标签名相同,那么需要进一步比较节点的属性、事件等信息。 3. 更新差异节点:如果只是属性或事件等信息有变化,那么Vue diff算法会直接更新这些差异节点,不会重新创建和删除实际的DOM元素。 4. 递归子节点:如果两个节点的子节点有差异,那么Vue diff算法会继续递归比较子节点。 5. 列表渲染优化:当使用v-for指令渲染列表时,Vue diff算法会使用一种特殊的策略来复用已有的DOM元素,而不是重新创建和销毁。 6. key属性的作用:key属性在Vue diff算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用来唯一标识节点,在同级节点比较时可以更加高效地找到差异。使用key属性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DOM的操作次数,提升页面的渲染性能。 相关问题: 1. Vue diff算法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性能问题? 2. Vue diff算法是如何处理动态组件的更新的? 3. Vue diff算法与React的diff算法有何区别? 4. 如何手动触发Vue的diff算法进行页面更新? 5. Vue diff算法优化策略有哪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