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考试必考题:第一章

第一章:

1.“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  )

A.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C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4.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 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6.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 (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8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9.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0.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   )

A.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        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        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1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1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15.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   )

A 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

B 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

C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D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6.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   )

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 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7.“我思故我在”是(   )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8.“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不可知论的观点

19.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

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

20.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21.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D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2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是(   )

A.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唯物主义

2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低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4.《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的观点是(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5.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  )

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26.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   )

A.相对性   B. 有限性    C. 客观性    D. 一维性

27.一般认为,“真空”即表示其中什么都没有,然而与常识相反,量子论研究表明,真空物质是以量子场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最低的运动状态。这说明(   )

A.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根本不存在      B.空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C.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D.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辩证统一

2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2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30.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3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2.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

A 能动性        B 客观性      C 对象性       D 任意性

33.近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D.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34.“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

A哈姆雷特会在不同人的头脑中显现不同形状        B人的个体差异性

C人的意识的个体差异性                          D人的意识的能动性

35. 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时间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了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36.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37.人在哲学上(   )

A.仅仅是主体                      B.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C.仅仅是客体                      D.既非主体,也非客体

3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表明(   )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实践是可以使“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4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自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4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为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垦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42.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多选)

A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C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D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43.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

A. 直接现实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普遍有效性

44.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多选)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45.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

A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B 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 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  D 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

4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47.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48.孔子《论语》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   )

A. 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差异的同一         B. 和谐是以同稗同

C. 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D.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4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C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   

D 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5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A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5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52. 中国古代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照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抓中心      B.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促使矛盾转化的过程 D.只要打破常规,就能出奇制胜

5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朴素唯物论观点    D机械唯物论观点

54.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约是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工作中,如果每一环都打点折扣,最后得到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蕴含的道理:(   )

A.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D.现实性和可能性相互转化

55.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畏,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6.“先富——共富”和“台阶式”发展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中:(   )

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B.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原理

C.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原理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的原理

57.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A.注重量的积累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58.“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当他说什么都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

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

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59.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60.“是就是,否是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多选)

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 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61.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必须(   )

A.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           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D.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措施

6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 D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后续会持续更新,想要答案的关注点赞加评论三连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