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核简介
用户最常见到并与之交互的操作系统界面,其实只是操作系统最外面的一层。操作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包括管理硬件设备,分配系统资源等,我们称之为操作系统内在最重要的核心功能。而实现这些核心功能的操作系统模块,业界一般称之为操作系统“内核”。
实现原理
操作系统是位于应用和硬件之间的系统软件,向上提供易用的程序接口和运行环境,向下管理硬件资源。内核位于操作系统的下层,为操作系统上层的程序框架提供硬件资源的并发管理。
图1 操作系统架构
多内核架构和基本组成
业界的内核有很多,但无论是什么内核,基本上有几个最重要的组成单元是每个内核均要具备的,分别是:
- 负责持久化数据,并让应用程序能够方便的访问持久化数据的“文件系统”。
- 负责管理进程地址空间的“内存管理”。
- 负责管理多个进程的“进程管理”或者“任务管理“。
- 负责本机操作系统和另外一个设备上操作系统通信的“网络”。
OpenHarmony采用了多内核结构,支持Linux和LiteOS,开发者可按不同产品规格进行选择使用。linux和LiteOS均具备上述组成单元,只是实现方式有所不同。多个内核通过KAL(Kernel Abstraction Layer)模块,向上提供统一的标准接口。
内核子系统位于OpenHarmony下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OpenHarmony面向多种设备类型,这些设备有着不同的CPU能力,存储大小等。为了更好的适配这些不同的设备类型,内核子系统支持针对不同资源等级的设备选用适合的OS内核,内核抽象层(KAL,Kernel Abstract Layer)通过屏蔽内核间差异,对上层提供基础的内核能力。
图2 OpenHarmony架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