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学习笔记——第一章:概述

目录

计算机网络

1.0关于计算机考研内容:

1.1.1概念及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网络的功能

1.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3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408大纲已经删除)

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组织

1.1.4性能指标(1)

速率

带宽

吞吐量

1.1.5性能指标(2)

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延RTT

利用率

1.2.1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分层结构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本节概念总结

1.2.2 OSI参考模型(1)

数据传输示意图:

上面4层是端到端通信,下面3层是点到点通信

1.2.3 OSI参考模型(2)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脑图时刻

1.2.4  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5层参考模型

五层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脑图时刻

1.3 第一章总结


计算机网络

1.0关于计算机考研内容:

考研内容特点:知识点多、分值低

1.1.1概念及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使负载均衡)

........

网络、互联网(internet)、因特网(Internet)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将许多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

因特网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ARPAnet (阿帕网) -->  internet (互联网) -->  Internet(因特网)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组成

1.、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

2.通过工作方式可划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包括计算机以及一些大型服务器等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服务的部分

端和端之间的通信指的是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其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主要分为:

C/S方式(客户端/服务端)

P2P方式(peer-to-peer即对等的连接,每个端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端)

3.功能组成(通过功能进行划分,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

通信子网:实现数据通信

资源子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处理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发布范围分: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广域网:交换技术     局域网:广播技术

注意:不能单靠发布范围划分广域网局域网更主要的是看该网络是用的广域网的技术还是局域网的技术进行划分

2.按使用者分

公用网、专用网

3.按交换技术分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注:

电路交换时会占据线路数据(占线)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交换技术为存储转发不会占用整条线路

4.按拓扑结构分

总线型、星型(n个结点要有n-1条线路)、环形、网状型

5.按传输技术分

广播式发布:共享公共通信信道

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1.1.3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408大纲已经删除)

标准化工作

标准的分类

法定标准:由权威机构制定的、合法的标准(例如:OSI)

事实标准:某些公司的产品在竞争中占据了主流,时间长了,这些产品中的协议和技术成为了标准(例如:TCP/IP)

RFC(Request For Comments)--------因特网标准的形式

只要是因特网标准的形式就一定是RFC,但是RFC不一定是因特网标准的形式

RFC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1. 因特网草案
  2. 建议标准
  3. 草案标准(2011年,取消第三条)
  4. 因特网标准

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组织

国家化标准化ISO

国际电信联盟ITU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1.1.4性能指标(1)

速率

  • 速率又可以称为:数据率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 概念: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说数据位数的速率
  • 单位:b/s,kb/s,Mb/s,Tb/s
  • 速率单位转换:

  • 存储容量单位转换

带宽

  • 概念: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于表示网络通信线路出传输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
  • 单位:b/s,kb/s,Mb/s,Tb/s(与速率单位一致)
  • 注意:链路的带宽是指在这个链路的发送端最高能发送的数据率

   例:

吞吐量

  • 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通、接口)的数据量
  • 单位:b/s,kb/s,Mb/s,Tb/s(与速率单位一致)
  • 注意:吞吐量收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例:

1.1.5性能指标(2)

时延

  • 概念: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
  • 单位:s(秒)
  • 时延可分为四个部分:

发送(传输)时延:从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分组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的所需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上传播一定距离所花的时间

排队时延:等待输出/输入链路可用的时间

处理时延:对数据检错,找出口所需要的时间

  • 高速链路:指的是信道带宽即发送速率的提高 (电磁波的速率一般不变)

时延带宽积

  • 概念: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
  • 单位:bit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又多少比特”(可以类比成容量)

往返时延RTT

  • 概念: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 RTT包括:
  1. 往返传播时延=传播时延×2
  2. 末端处理时间

利用率

  •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有数据通过的时间÷(有+无)数据通过的时间

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加权平均值

1.2.1分层结构、协议、接口、服务

  • 分层的基本原则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可分割开。没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下层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 分层结构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1.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叫对等实体
  2.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注:协议应当是水平的,即同一层的协议才能相互使用)
  3.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只有相邻的两层之间才有接口)
  4.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注:服务应当是垂直的,是上下相邻两层之间的关系)(下层只能为上层提供服务,而上层是使用下层的服务)
  •  协议三要素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

同步: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

  • 关于SDU、PCI、PDU

上一层的PDU作为下一层的SDU

本节概念总结

  • 网络体系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集合
  • 第n层在向第n+1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括第n层本身的功能,还包括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 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1.2.2 OSI参考模型(1)

  • 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
  1. 7层的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
  2. 4层TCP/IP参考模型(事实标准)
  3. 通过以上两个参考模型总结出一个5层的体系结构
  • OSI参考模型怎么来的?

为了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国际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

  •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口诀:物联网淑会试用

数据传输示意图:

上面4层是端到端通信,下面3层是点到点通信

两个主机需要通过七层中间系统只需要经过三层

如下图,通过主机A的数据层层向下,在每一层加一个头部变成下一层的PDU数据链路层加头部还要加尾部物理层不用加),传回主机B的过程是传出A的逆过程(把加上的去掉)

1.2.3 OSI参考模型(2)

应用层

  • 概念: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表示层

  • 概念: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对语法和语义的处理)
  • 功能
  1. 数据格式变换(类比翻译官)
  2. 数据加密解密
  3. 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传输数据,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 不同会话之间是相互独立
  • 功能
  1. 建立、管理、终止对话
  2. 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校验点:类比存档点。当意外使数据传输终端,要继续传输时可以从校验点继续,实现断点续传

传输层

  •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每个进程对应一个端口号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 功能(记忆口诀:可差的也能留用??)
  1. 靠传输(一个基于确认机制的过程)、不可靠传输
  2. 错控制
  3. 量控制
  4. 分用

网络层

  •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从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不同的主机提供通信服务。
  • 网络层的传输单位是数据报
  • 功能
  1. 路由选择(最佳路径)
  2. 流量控制
  3. 差错控制
  4. 拥塞控制

数据链路层

  •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 数据链路层的传说单位是
  • 功能
  1. 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2. 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3. 流量控制
  4. 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

物理层

将比特流转为电信号,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

物理层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比特组合,都应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 功能
  1. 定义接口特性
  2. 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3. 比特同步
  4. 比特编码

单工:两个人通信,一个只能发送,一个只能接收(类比广播

半双工:两个人通信,都能发送和接收,但不能两个人同时进行发送(类比对讲机

双工:两个人通信,两个人可以同时双向的通话(类比打电话

脑图时刻

1.2.4  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异同点

  •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相同点
  1. 都分层
  2. 都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i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连
  •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不同点
  1.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 OSI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而TCP/IP是先声明了协议,再根据TCP/TP的协议将整个架构归纳出来。
  3.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面向连接分为3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3次握手,4次挥手)。而面向无连接没有那么多阶段,他直接数据传输)

5层参考模型

口诀:物联网叔用

五层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脑图时刻

1.3 第一章总结

  • 9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