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我们来介绍一下周易。在这一节里面,我们是介绍一些个比较无聊,但是呢,却又需要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周易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古今中外的名人对周易的评价,周易的作者等几个部分。
周易是国学经典的一种,属于儒家经典。我们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它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其中的易,就是指《周易》。
所以呢,我们所要讲解的周易,它是儒家经典的一种。
周易,在儒家经典,乃至中华文化当中,它的地位,历来是为人们所尊崇的。它被人们尊崇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也就是,人们认为,在中华文化的各种经典之中,周易是第一名,它是大的智慧,是大道的源头。不论是论语,还是道德经,或者是我们所能够听到的《史记》,《资治通鉴》,它们的地位,都不能够超越《周易》。在这各种各样的经典里面,《周易》的地位,是最为崇高的,是第一的。
在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周易的基本情况,然后呢,我们再来谈周易的价值。
五经中的易,全称为《易经》,在今天,也叫做《周易》。在开始的时候,易经,不止是包含周易。可以称为易经的经典一共是有三部,它们分别是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还有周朝的《周易》。可以称为周易的,一共是有这么三种。而流传到今天的完整的版本,就只有《周易》了。由于在这么多的易经里面,只有《周易》流传下来了,所以,在今天,我们谈起《易经》,指的,就是《周易》。
周易,基本的作用为占卜。而周易作为儒家经典,乃至作为中华文化的智慧的结晶,不是因为周易的占卜功能,而是在于它的智慧一面,哲理的一面。
在网络百科上,比如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上,以及一些个流行的解读周易的书籍上,里面会说,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的结晶,会说,周易的智慧,思想,对于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历史,对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等等,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类似的说法,应该是很多的,大家都是这么学的,也是这么来讲的。
对于以上的观点,我是认同的。
周易的基本功能为占卜,而它的主要的价值,在于它的智慧,哲理的一面。
接下来呢,我来说一说周易的组成的问题。
本来呢,易经是包含着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种的。可是呢,由于前面的两种都已经是失传了,所以呢,现在我们谈到易经,它所指的,就是周易。周易呢,本来是周文王和周公两个人合著的作品,只是包含了卦辞与爻辞。可是呢,到了后来,孔子看了周易以后,觉得周易非常地好,就为周易写作注释,以帮助人们学习周易。孔子所写的注释,叫做《易传》。有了孔子的易传以后,我们再去谈周易的时候,它是包含了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指的是周文王和周公合著的卦辞与爻辞。而易传,则是孔子所写的。
关于周易的作者的问题,古人和今人也有自己的讨论与考证。
按照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说法,《易经》的作者,它是周文王和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旦父子合著的作品。其中,《易经》的卦辞是周文王所写,而爻辞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所写。
周易的易传,按照史记的说法,它是孔子晚年读了《易经》以后,写出来的。也就是,史记的观点是《易传》的作者是孔子。
关于《易经》和《易传》的作者问题,古代和现代人有着不同的说法。
在这里,对于这种考古学的问题,关于周易的作者的问题,我无法拿出足够充分的证据。但是呢,我本人是比较支持朱熹对于《周易》作者的论断。也就是,在这里,我也是认为《易经》的作者是周文王和周公旦。而对于《易传》的作者,我则是认为,作者就是孔子本人。
关于周公旦,他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周公。周公,它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他姓姬,名字叫做旦。我们在称呼周公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连同名字一起称呼,就成了周公旦。若不称名字,就简单地说成是周公。对于他的姓名,我们很少这么称呼。我们在平时的知识里面,有时会将周文王称为姬昌,将周武王称为姬发。这是用姓名来称呼。无论是称呼为姬昌与姬发,还是称呼为周文王和周武王,这都是一种习惯上的称呼。而对于周公,按照一般的习惯,我们不称呼他的姓名,而是称呼他为周公,或者是周公旦。
介绍这样的知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周公和周公旦,是一个人,只不过,称呼上,略微不同而已。
这里,我再来说一说为什么我对周易的作者有着这样的界定。那是因为,写出来的一个作品,它是可以反应作者本人的思想,可以反应作者本人的道德与智慧的水平的。像《周易》这样的作品,它所表达的智慧,所表达的道德与智慧的水平,是非常的高深的。我们所能够听到的汉代的开国丞相张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朝的狄仁杰,明代的刘伯温,打败了大奸臣严嵩的徐阶,这些个人物,他们都是历史上的著名的贤良的宰相,都是品德与智慧很厉害,很为人们所尊重的人。这样的一些个人,他们的品德与智慧水平,放到任何时代,那都是出类拔萃的。可就是这样的一种水平,在《易经》里面,也仅仅是能够做到《易经》里面的某一部分。许多的高深的部分,张良也好,诸葛亮,狄仁杰,刘伯温,徐阶也好,也都是未能够做好的。这样的话,以我的观点来看,易经的作者本人的道德与智慧的水平,那是非常地高深的,远远地超过张良,诸葛亮,狄仁杰,刘伯温,徐阶等人。所以呢,说《易经》是圣人所创作的,我是深信不疑的。说易经是周文王和周公的合著,我是相信的。至于说,是否是说,卦爻辞的作者,有着那么严格的划分,这个,我们无法知道。不过,在这里,我们大体上,还是认为,卦辞是周文王所写,而爻辞是周公所写。这样子记,一来是因为我们无法考证,二来,这样子记比较方便。第三,这样的一种记法,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观点就保持了一致。而朱熹的许多的对于学术的解读,是比较为古人,尤其是为明清时代的文人所尊崇的。所以呢,在《易经》的作者的问题上,我们选择与朱熹的观点保持一致,而并不在这种难以考证的问题上去深究。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呢?无从考证。所以呢,对于易经的作者的问题,我们是这样的一种处理。
而对于《易传》,里面的内容,同样是表达了比较高深的解读水平的。我们可以认为,《易经》是什么样的智慧水平,《易传》就是什么样的智慧水平。这种较高的道德与智慧水平,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一般人,他会讲求心机,会喜欢做一些损人利己,巧言令色,投机取巧的事情。他们达不到张良,诸葛亮,狄仁杰,徐阶的高超的品德与智慧水平。他们与圣人的道德和智慧水平,与《易传》的水平,那就差得更加地远了。所以呢,一个人若是没有圣人的高度的智慧与道德,他是写不出《易传》这样的经典的。比如说,一些个当代中国的流行的影视作品,往往包含着一些个洗脑的话语,包含着一些个对于好人的中伤的话语,这样的作品,其实是难以作为精品。由于这样的作者缺乏这种高度的智慧与道德,由于他们会巧言令色,中伤善良,所以,他们本人无法达到《易传》的思想高度,他们也就写不出来《易传》这样的具备着高度的智慧的作品。
那么,谁能够达到这种高深的智慧与道德的水平的。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本人是可以达到这种水平的。孔子,孔子的高徒颜回,子夏,子贡等等的人,孔子的孙子子思,是可以达到这种水平的。其它的,大多数人,思想,道德,智慧的高度,难以达到《易传》的高度,所以呢,我们排除易传是一般的作者的可能性。而《史记》认为《易传》是孔子为《易经》写的注释,那么,我们也尊重史记的说法。
其实,很有可能,是孔子写了《易传》以后,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的弟子,以及孔子的后人,又对《易传》作出了修改与补充,以及春秋战国的其他的学习《易传》的人也对《易传》作出了修改与补充,这个是有可能的。
但是呢,大体上,我们还是认为,《易传》的作者是孔子。如果是孔子的后人与弟子有所修改和补充,我们也将其视为孔子所写。如果是其他的人所写,基本上,它不太可能是《易传》的主体部分的作者。这样的话,我个人认为,《易传》的主体,必定是孔子和他的后人与弟子所写。而我们从这样的作者群体里面,将《易传》的作者,说成是孔子,我觉得,是可以的。
所以呢,我认为,《易传》的作者,为孔子本人。
孔子所写的《易传》共有十篇,也被称作十翼。它们分别是《彖传》上篇,《彖传》下篇,《象传》上篇,《象传》下篇,《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这十篇注解,统称为《易传》。由于总的篇目是十篇,所以也被称为十翼。
关于周易和易经的不同划分,不同人有不同的划分的习惯。有的人将周文王和周公所写的卦辞与爻辞称为易经,有的呢,将卦爻辞与孔子的易传,合称为易经。
在我们这里,我们用周易来作为卦爻辞与易传的统称,而将卦爻辞,称为易经,将孔子所写的十翼,叫做易传。
其实在这个划分上,对于易传的概念,大家都是一样的。只是,对于易经,它在包含了基本的卦爻辞之后,是否包含易传的问题,大家的分法,有所不同而已。
在这里呢,我们的划分算是比较清楚一些。易经,就是指其中的卦辞与爻辞,而周易,它是易经和易传的统称。
虽然我们这里将周易作为易经和易传的统称,但是呢,很多的时候,我们又不会对易经和周易作出严格的区分,我们会将易传也被统称为易经。
这种概念的划分,其实是没啥大的问题的。但是呢,由于大家在阅读不同的作者解读的周易的作品,会遇到不同的作者的不同的划分的问题,所以呢,在遇到的时候,大家需要略作区分,需要有这样的一点概念。
我们在这里只是需要有这么一点印象。无论是将周易与易经的概念作出严格的界定,还是视为同一个东西,问题都不大,只是需要有这么一个印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