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交叉编译,Windows和Linux的交叉编译_win10 配置树莓派交叉编译环境(1)

先自我介绍一下,小编浙江大学毕业,去过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目前阿里P7

深知大多数程序员,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Linux运维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运维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运维)
img

正文

1、在Windows PC上,利用ADS(ARM 开发环境),使用armcc编译器,则可编译出针对ARM CPU的可执行代码。

2、在Linux PC上,利用arm-linux-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Linux ARM平台的可执行代码。

3、在Windows PC上,利用cygwin环境,运行arm-elf-gcc编译器,可编译出针对ARM CPU的可执行代码。


为什么要交叉编译

交叉编译其实是相对于本地编译(native build)来说的,我相信大家最开始学习 C/C++ 这些语言的时候,都是在电脑上写程序,然后在电脑上编译生成可执行文件,最后在电脑上运行。程序的编辑——》编译——》运行,整个过程都是在一台 X86 电脑上。

当我们开始接触嵌入式开发后,事情变的不一样了,你在电脑上写程序,在电脑上编译出可执行文件,最后这个可执行文件需要下载到你的开发板上运行。程序最后运行的环境变了,比如你的开发板是基于 Arm 的——程序在 X86 上编辑,编译,最终运行在另一个和 X86 完全不同的架构的 Arm 芯片上。

img

之所以整个流程变成了这个样子,这是由嵌入式系统的特性决定的:一般嵌入式系统里面使用的芯片性能都比较弱,而且绝大部分都不能像 X86 一样运行 Windows/Ubuntu 桌面系统,即使能运行,性能也很弱,无法给你提供一个在开发板上写代码、编译代码的环境。所以我们还是离不开 X86 电脑强大高效的桌面环境进行软件开发。

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X86、Arm、MIPS、RISC-V 这些芯片,它们的指令集是由不同的组织或者公司设计的,彼此并不兼容——Arm 和 MIPS 的 CPU 无法运行以 X86 的指令集编码的程序,反之亦然。所以我们要在 X86 的电脑上编译出能够在 Arm 上运行的程序,我们必须明确告诉编译器,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需要以 Arm 指令集的标准编码。为了让这个流程变得简单,开发者们为不同的芯片开发了不同的编译器,比如针对 Arm 平台的 arm-linux-gcc,针对 mips 平台的 mips-linux-gnu-gcc,这些编译器都是基于 GCC 针对具体的架构指令集进行对应配置,所以它们在运行的时候就就会生成和该目标平台对应的可执行文件。

这篇文章主要讲 Arm 的交叉编译,所以这里后面都以 Linux 开发环境下的 Arm gcc 为例。

工具链的种类

GCC 的命名规则为: arch [-vendor] [-os] [-(gnu)eabi]-gcc

比如 arm-linux-gnueabi-gccarm-none-eabi-gccaarch64-linux-gnu-gcc

  • 带 [] 的是可选部分。
  • arch: 芯片架构,比如 32 位的 Arm 架构对应的 arch 为 arm,64 位的 Arm 架构对应的 arch 为 aarch64。
  • vendor :工具链提供商,大部分工具链名字里面都没有包含这部分。
  • os :编译出来的可执行文件(目标文件)针对的操作系统,比如 Linux。

arm-none-eabi-gcc 一般适用用于 Arm Cortex-M/Cortex-R 平台,它使用的是 newlib 库。

arm-linux-gnueabi-gcc 和 aarch64-linux-gnu-gcc 适用于 Arm Cortex-A 系列芯片,前者针对 32 位芯片,后者针对 64 位芯片,它使用的是 glibc 库。可以用来编译 u-boot、linux kernel 以及应用程序。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的是,32 位的 Arm 和 64 位的 Arm,它们的指令集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使用不同的工具链。当然,Arm64 为了保证前向兼容,提供了一个 32 位的兼容模式,所以我们用 arm-linux-gnueabi-gcc 编译的应用程序也是可以直接在Arm64 的系统上运行的,但是 Linux Kernel 和 U-Boot 就不行,除非你提前把 CPU 切换到 32 位模式。曾经有个项目使用了一颗四核的 Arm64 芯片,但是内存只有64M,为了节省空间,在 CPU 运行到 U-Boot 之前,我们就把它切到了 32 位模式,后面的 U-Boot、Linux Kernel,应用全部都用 32 位编译,加上 Thumb 指令集,节省了不少空间。

我们应该怎样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OK,这里来到了重点。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交叉编译环境,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开始呢?
网上有很多建立交叉编译环境的傻瓜教程,比如:

  1. IBM的《如何为嵌入式开发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2. huihoo的《一步一步的制作arm-linux交叉编译环境

​ 这些都是很权威的交叉编译环境建立的教程,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被这些东东“吓到”;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没有必要来这样做,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应用这个环境来开发我们的应用程序,所以我们应该尽可
能少的在建立环境的阶段纠缠不清。好在情况不是很坏,网上有很多已经编译好的交叉编译环境的package
供我们下载使用。比如http://ftp.kelp.or.kr/pub/arm-linux/toolchain/,http://ftp.handhelds.org/projects/toolchain/,http://www.handhelds.org/download/projects/toolchain/,有几款公认的比较稳定的版本:

  • 2.95.3
  • 3.4.5
  • 4.2.1

​ 一般我们编译程序和编译器的版本没有关系,不乏特殊情况,比如在移植Qtopia4.x.x的时候,官方文档
就要求使用3.2.x以上的编译器。另外,如果编译过程中遇到了很奇怪的问题无法解决时,可以考虑换一个编
译器版本试试。

下面我们以arm-linux-gcc-3.4.1为例介绍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到http://ftp.handhelds.org/projects/toolchain/下载arm-linux-gcc-3.4.1.tar.bz2

$ cd /work/src
$ wget http://ftp.handhelds.org/projects/toolchain/arm-linux-gcc-3.4.1.tar.bz2

  • 解压缩到/usr/local

$ cd /usr/local
$ tar jxf /work/src/arm-linux-gcc-3.4.1.tar.bz2

注意建议不要使用tar的"v"参数,如果解压的文件比较大的话,使用"v"参数与不使用这个参数的解压速度有很大区别。

  • 此时此文件夹下产生usr文件夹,在usr/local文件夹下有我们想要的文件夹arm,它的绝对路径是/usr/local/usr/local/arm,因此使用下面命令把/usr/local/usr/local/arm移到/usr/local/arm

$ mv usr/local/arm ./

  • 交叉编译工具此时存在于/usr/local/arm/3.4.1/bin/

$ ls usr/local/arm/3.4.1/bin/
arm-linux-addr2line arm-linux-cpp arm-linux-gcov arm-linux-ranlib
arm-linux-ar arm-linux-g++ arm-linux-ld arm-linux-readelf
arm-linux-as arm-linux-gcc arm-linux-nm arm-linux-size
arm-linux-c++ arm-linux-gcc-3.4.1 arm-linux-objcopy arm-linux-strings
arm-linux-c++filt arm-linux-gccbug arm-linux-objdump arm-linux-strip

为了方便,我们需要把这个文件夹加到系统变量PATH里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像使用系统变量一样使用
这些命令了。编辑~/.bashrc,这个文件是隐藏文件,当用户登入时就会首先执行这个文件,因此我们
可以把设置环境变量的命令写进去。

$ echo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 ~/.bashrc
$ source ~/.bashrc

到此为止,我们的交叉编译器就算搞定了,是不是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_

在Windows下交叉编译和调试树莓派软件

本文提供了利用VSCODE+CMAKE在Windows下交叉编译树莓派程序的方法,分别使用本地环境和WSL两种环境两种方式。以及远程调试的方法。

一、Windows下编译树莓派程序

和在Windows下用Mingw编译Windows程序没什么区别,只是生成的东西是树莓派的软件。Host是Windows, Target是ARM Linux。

  1. 安装编译器。
    到这里下载编译器:raspberry编译器下载
  2. 安装CMAKE
  3. VSCODE 安装CMAKE Tools
  4. 按F1, 输入CMAKE: Quick Start生成CMakeLists.txt
  5. 跨平台编译,要在
CMakeLists.txt

的最上面加两行指定目标系统和架构,如下(最后一行设置rpath,Windows习惯了喜欢动态库和可执行放在一个文件夹)

set(CMAKE_SYSTEM_NAME Linux)
set(CMAKE_SYSTEM_PROCESSOR arm)
set(CMAKE_BUILD_RPATH "./")

二、用WSL来编译树莓派程序

我还有个Respberry Zero,要重新找编译器(疑问,搞不懂官方的系统镜像怎么做到同时适配Zero和4B的?)。
在网上又找到了一个编译器:另一个respberry编译器下载。版本比较新,GCC 10.3.0支持到C++20,我喜欢。

题外话,如果要编译编译器那是一个大工程,可以用这个项目:crosstool-NG。人生苦短,能用就行。

这个编译器是Linux的,编译个树莓派程序还要装个Linux?抓耳挠腮一番突然反应过来,Windows10不就是“最好的Linux发行版”之一吗? ( •̀ .̫ •́ )✧
话不多说,立马打开WSL(我用Ubuntu,装WSL是另一个话题,网上很多,按下不表)。

  1. 把编译器拷进WSL,解压tar -zxvf cross-pi-gcc-10.3.0-0.tar.gz
  2. 手动放到/opt目录,这步只是为了看上去像那么回事一点
  3. 把要编译的源码也拷进来
  4. 安装CMake
  5. 运行VSCODE,连接WSL (需要Remote - WSL扩展)
  6. 在VSCODE里打开源码,提示说要为WSL安装扩展,那就装,直接C/C++ Extension Pack装上齐活。
  7. 不出意外,CMake扫描不到我们下载的跨平台编译器。 按F1, 输入命令
>cmake: edit user-local cmake kits

,我们自己加一个。

注意路径文件写你自己的

{
    "name": "GCC 10.3.0 armv6l-linux-gnu",
    "compilers": {
      "C": "/opt/cross-pi-gcc-10.3.0-0/bin/arm-linux-gnueabihf-gcc",
      "CXX": "/opt/cross-pi-gcc-10.3.0-0/bin/arm-linux-gnueabihf-g++"
    }
}

  1. 重新启动VSCODE,选择自己加进来的这个编译器。
  2. CMAKE自动开始配置,我的配置完了提示说啥Error: spawn arm-linux-gnueabihf-gcc ENOENT错误之类的云云,无视之。
  3. 可以编译了,复制到ZERO里运行看看吧
三、通过gdbserver远程调试

在VSCODE的Run and Debug中,可以生成launch.json文件,里面这样写:

{
    // Use IntelliSense to learn about possible attributes.
    // Hover to view descriptions of existing attributes.
    // For more information, visit: https://go.microsoft.com/fwlink/?linkid=830387
    "version": "0.2.0",
    "configurations": [
        {
            "name": "remote_debug_demo",
            "type": "cppdbg",
            "request": "launch",
            // 你的程序名,比如我的是demo
            "program": "${workspaceFolder}/build/demo",
            "args": [],
            "stopAtEntry": false,
            "cwd": "${workspaceFolder}/build/",
            "environment": [],
            "externalConsole": false,
            "MIMode": "gdb",
            "setupCommands": [
                {
                    "description": "gdb pretty",
                    "text": "-enable-pretty-printing",
                    "ignoreFailures": true
                }
            ],
            // 这里是跨平台编译器带的GDB
            "miDebuggerPath":"/opt/cross-pi-gcc-10.3.0-0/bin/arm-linux-gnueabihf-gdb",
            // 这里是树莓派的IP地址和gdbserver的端口
            "miDebuggerServerAddress":"192.168.2.226:2000"
        }   
    ]
}

  1. 在树莓派中,安装gdbserver
  2. 程序编译成DEBUG版,并复制到树莓派中,以我的demo程序为例
  3. 执行gdbserver 0.0.0.0:2000 ./demo,启动软件开始调试demo程序。
  4. 在VSCODE中,按F5连接到树莓派调试。

题外话:我启动时遇到了gdb缺少依赖的情况,可以用ldd arm-linux-gnueabihf-gdb命令查看缺少什么。对照着装就可以。
我装了sudo apt install libpython2.7 libncurses5后搞定。

基于 MinGW 搭建 Windows 下的交叉编译环境

前言

在搭建交叉编译环境之前,软件的整个工程已经在开发板上直接编译通过。
目标软件是一个基于 Qt 的软件,使用 cmake + gcc 编译,同时需要 boost 等三方库,这些工具和库,之前都是直接在开发板的 Linux 环境中编译的。
本文不详细说明 Qt 和第三方库的编译过程,只是在上述基础上,搭建 Windows 下的交叉编译环境。

环境

硬件

* 主机:Dell XPS 15 9550
* CPU:i7-6700HQ @ 2.60GHz
* GPU 1:Intel(R) HD Graphics 530
* GPU 2:NVIDIA GeForce GTX 960M
* 内存:16GB
* 硬盘:265G SSD + 1TB 机械硬盘

  • 软件
    •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教育版

最后的话

最近很多小伙伴找我要Linux学习资料,于是我翻箱倒柜,整理了一些优质资源,涵盖视频、电子书、PPT等共享给大家!

资料预览

给大家整理的视频资料:

给大家整理的电子书资料: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给朋友,让我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运维)
img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子书资料: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SPmbTRRi-1713476382549)]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转发给朋友,让我有持续创作的动力!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运维)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xq11z1fa-1713476382549)]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15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Linux内核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提供了操作系统与硬件之间的抽象层,负责管理系统的资源、调度任务、提供驱动程序等功能。 Linux内核采用分层的架构,包括硬件抽象层、系统调用层、进程管理层、文件系统层和网络层等。硬件抽象层负责将不同硬件设备的接口统一起来,使得上层的软件可以方便地与硬件进行通信。系统调用层提供了一组API供用户进程调用,如文件操作、网络通信等。进程管理层负责进程的创建、销毁以及调度等任务。文件系统层负责文件的管理和存储。网络层负责网络协议的实现和网络通信。 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当一台计算机启动时,BIOS会加载内核映像到内存中,并执行启动代码。然后,内核初始化各种数据结构、驱动程序和关键服务。接下来,内核创建一个初始的用户空间进程,称为init进程。init进程是所有其他进程的祖先进程。在此之后,内核根据调度算法来决定哪个进程可以使用CPU,并依次执行。同时,内核会提供一个中断机制,以便处理硬件事件的优先级。 内核还提供了许多系统调用供用户进程调用,以实现对各种功能的访问。当用户进程需要操作文件、创建进程或进行网络通信时,会通过系统调用将请求传递给内核,由内核代表用户进程执行相应的操作。内核通过调度算法来分配CPU时间片,并通过虚拟内存管理来管理内存资源的分配和回收。 总而言之,Linux内核是一个高度可配置和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内核,通过分层架构和系统调用机制实现了对硬件的抽象和对用户进程的管理。了解Linux内核的架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以及开发和调试相关应用程序。 ### 回答2: Linux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内核,其设计目标是为了在不同的计算机硬件平台上提供高效的、稳定的和安全的操作系统服务。 Linux内核的架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 在进程管理方面,Linux内核使用了多任务处理技术,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进程。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资源,通过调度算法可以合理分配CPU时间片,优化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资源利用率。 在内存管理方面,Linux内核使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将物理内存和逻辑内存进行了映射,使得每个进程都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当物理内存不足时,Linux内核会通过页面置换算法将暂时不使用的页写入磁盘交换空间,以释放物理内存供其他进程使用。 在文件系统管理方面,Linux内核支持多种文件系统,包括传统的ext3和ext4文件系统,以及现代的Btrfs和XFS文件系统。它负责文件的读写操作,以及文件的权限控制和磁盘空间的管理。 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启动引导程序将内核加载到内存中,并进行初始化。然后,内核分配一部分内存作为内核空间,用于存放内核代码和数据结构。接着,内核根据系统的硬件配置进行设备的初始化和驱动程序的加载。之后,内核根据系统的启动参数和配置文件进行一系列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启动系统服务和加载用户程序。最后,内核进入主循环,不断地处理中断、调度进程、管理内存和文件系统,以提供稳定的操作系统服务。 总之,Linux内核是一个复杂而高效的软件系统,它通过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了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了解Linux内核的架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优秀的开源操作系统。 ### 回答3: Linux内核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内核,由一个核心程序和一组通用的系统工具组成。它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硬件设备、管理系统资源、实现进程管理、文件系统和网络功能等。 Linux内核的架构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用户空间包括用户应用程序,如图形界面、终端程序等,它们通过系统调用接口与内核进行通信。内核空间包括内核核心的数据结构和程序,用于管理和控制硬件资源。 Linux内核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进程管理:内核负责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它使用进程描述符(task_struct)来跟踪进程的状态和资源使用情况,并根据调度算法分配CPU时间片给不同的进程。 2. 内存管理:内核负责管理系统的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物理内存管理包括内存分配和释放,虚拟内存管理包括页面置换和页面回写等策略,以优化内存的使用效率。 3. 文件系统:内核提供文件系统接口,管理文件和目录的创建、读写和删除等操作。它通过虚拟文件系统层(VFS)将不同的文件系统统一管理,如ext4、NTFS等。 4. 设备驱动:内核提供了访问硬件设备的接口,通过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交互。不同的硬件设备需要不同的驱动程序,如网卡、显卡、声卡等。 5. 网络功能:内核提供TCP/IP协议栈和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用于实现网络通信功能。它提供网络连接的建立、数据传输和断开等功能,支持各种网络协议,如HTTP、FTP、SSH等。 总的来说,Linux内核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功能强大的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各种资源和提供操作系统的各种功能。通过深入理解其架构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Linux操作系统。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