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存储
1、描述一下Android数据持久存储方式?
参考回答:Android平台实现数据持久存储的常见几种方式:
-
SharedPreferences存储:一种轻型的数据存储方式,本质是基于XML文件存储的key-value键值对数据,通常用来存储一些简单的配置信息(如应用程序的各种配置信息);
-
SQLite数据库存储:一种轻量级嵌入式数据库引擎,它的运算速度非常快,占用资源很少,常用来存储大量复杂的关系数据;
-
ContentProvider:四大组件之一,用于数据的存储和共享,不仅可以让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共享,还可以选择只对哪一部分数据进行共享,可保证程序中的隐私数据不会有泄漏风险;
-
File文件存储:写入和读取文件的方法和 Java中实现I/O的程序一样;
-
网络存储:主要在远程的服务器中存储相关数据,用户操作的相关数据可以同步到服务器上;
2、SharedPreferences的应用场景?注意事项?
参考回答:SharedPreferences是一种轻型的数据存储方式,本质是基于XML文件存储的key-value键值对数据,通常用来存储一些简单的配置信息,如int,String,boolean、float和long;
注意事项:
-
勿存储大型复杂数据,这会引起内存GC、阻塞主线程使页面卡顿产生ANR
-
勿在多进程模式下,操作Sp
-
不要多次edit和apply,尽量批量修改一次提交
-
建议apply,少用commit
推荐文章:
3、SharedPrefrences的apply和commit有什么区别?
参考回答:apply没有返回值而commit返回boolean表明修改是否提交成功。
apply是将修改数据原子提交到内存, 而后异步真正提交到硬件磁盘, 而commit是同步的提交到硬件磁盘,因此,在多个并发的提交commit的时候,他们会等待正在处理的commit保存到磁盘后在操作,从而降低了效率。而apply只是原子的提交到内容,后面有调用apply的函数的将会直接覆盖前面的内存数据,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很多效率。
apply方法不会提示任何失败的提示。由于在一个进程中,sharedPreference是单实例,一般不会出现并发冲突,如果对提交的结果不关心的话,建议使用apply,当然需要确保提交成功且有后续操作的话,还是需要用commit的。
4、了解SQLite中的事务操作吗?是如何做的
参考回答:SQLite在做CRDU操作时都默认开启了事务,然后把SQL语句翻译成对应的SQLiteStatement并调用其相应的CRUD方法,此时整个操作还是在rollback journal这个临时文件上进行,只有操作顺利完成才会更新db数据库,否则会被回滚;
5、使用SQLite做批量操作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参考回答:使用SQLiteDatabase的beginTransaction方法开启一个事务,将批量操作SQL语句转化为SQLiteStatement并进行批量操作,结束后endTransaction()
6、如何删除SQLite中表的个别字段
参考回答:SQLite数据库只允许增加字段而不允许修改和删除表字段,只能创建新表保留原有字段,删除原表
7、使用SQLite时会有哪些优化操作?
- 使用事务做批量操作
- 及时关闭Cursor,避免内存泄露
- 耗时操作异步化:数据库的操作属于本地IO耗时操作,建议放入异步线程中处理
- ContentValues的容量调整:ContentValues内部采用HashMap来存储Key-Value数据,ContentValues初始容量为8,扩容时翻倍。因此建议对ContentValues填入的内容进行估量,设置合理的初始化容量,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扩容操作
- 使用索引加快检索速度:对于查询操作量级较大、业务对查询要求较高的推荐使用索引
IPC
1、Android中进程和线程的关系?区别?
- 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元,同时线程是一种有限的系统资源
- 进程一般指一个执行单元,在PC和移动设备上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
- 一般来说,一个App程序至少有一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通俗来讲就是,在App这个工厂里面有一个进程,线程就是里面的生产线,但主线程(主生产线)只有一条,而子线程(副生产线)可以有多个
- 进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而进程中的线程共享此地址空间,都可以并发执行
推荐文章:Android developer官方文档–进程和线程
2、如何开启多进程 ?应用是否可以开启N个进程 ?
-
在AndroidMenifest中给四大组件指定属性android:process开启多进程模式
-
在内存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开启N个进程
3、为何需要IPC?多进程通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参考回答:所有运行在不同进程的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Receiver、ContentProvider)共享数据都会失败,这是由于Android为每个应用分配了独立的虚拟机,不同的虚拟机在内存分配上有不同的地址空间,这会导致在不同的虚拟机中访问同一个类的对象会产生多份副本。比如常用例子(通过开启多进程获取更大内存空间、两个或者多个应用之间共享数据、微信全家桶)
一般来说,使用多进程通信会造成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 静态成员和单例模式完全失效:独立的虚拟机造成
- 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实效:独立的虚拟机造成
- SharedPreferences的可靠性下降:这是因为Sp不支持两个进程并发进行读写,有一定几率导致数据丢失
- Application会多次创建:Android系统在创建新的进程会分配独立的虚拟机,所以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启动一个应用的过程,自然也会创建新的Application
推荐文章:Android developer官方文档–进程和线程
4、Android中IPC方式、各种方式优缺点,为什么选择Binder?
参考回答:
与Linux上传统的IPC机制,比如System V,Socket相比,Binder好在哪呢?
传输效率高、可操作性强:传输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是内存拷贝的次数,拷贝次数越少,传输速率越高。从Android进程架构角度分析:对于消息队列、Socket和管道来说,数据先从发送方的缓存区拷贝到内核开辟的缓存区中,再从内核缓存区拷贝到接收方的缓存区,一共两次拷贝,如图:
而对于Binder来说,数据从发送方的缓存区拷贝到内核的缓存区,而接收方的缓存区与内核的缓存区是映射到同一块物理地址的,节省了一次数据拷贝的过程,如图:
由于共享内存操作复杂,综合来看,Binder的传输效率是最好的。
实现C/S架构方便:Linux的IPC方式除了Socket以外都不是基于C/S架构,而Socket主要用于网络间的通信且传输效率较低。Binder基于C/S架构 ,Server端与Client端相对独立,稳定性较好。
安全性高:传统Linux IPC的接收方无法获得对方进程可靠的UID/PID,从而无法鉴别对方身份;而Binder机制为每个进程分配了UID/PID且在Binder通信时会根据UID/PID进行有效性检测。
推荐文章:为什么 Android 要采用 Binder 作为 IPC 机制?
5、Binder机制的作用和原理?
参考回答:Linux系统将一个进程分为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对于进程之间来说,用户空间的数据不可共享,内核空间的数据可共享,为了保证安全性和独立性,一个进程不能直接操作或者访问另一个进程,即Android的进程是相互独立、隔离的,这就需要跨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方式。
一次完整的 Binder IPC 通信过程通常是这样:
-
首先 Binder 驱动在内核空间创建一个数据接收缓存区;
-
接着在内核空间开辟一块内核缓存区,建立内核缓存区和内核中数据接收缓存区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内核中数据接收缓存区和接收进程用户空间地址的映射关系;
-
发送方进程通过系统调用 copyfromuser() 将数据 copy 到内核中的内核缓存区,由于内核缓存区和接收进程的用户空间存在内存映射,因此也就相当于把数据发送到了接收进程的用户空间,这样便完成了一次进程间的通信。
6、Binder框架中ServiceManager的作用?
参考回答:Binder框架 是基于 C/S 架构的。由一系列的组件组成,包括 Client、Server、ServiceManager、Binder驱动,其中 Client、Server、Service Manager 运行在用户空间,Binder 驱动运行在内核空间
Server&Client:服务器&客户端。在Binder驱动和Service Manager提供的基础设施上,进行Client-Server之间的通信。
ServiceManager(如同DNS域名服务器)服务的管理者,将Binder名字转换为Client中对该Binder的引用,使得Client可以通过Binder名字获得Server中Binder实体的引用。
Binder驱动(如同路由器):负责进程之间binder通信的建立,传递,计数管理以及数据的传递交互等底层支持。
图片出自Carson_Ho文章 —— Android跨进程通信:图文详解 Binder机制 原理
7、Bundle传递对象为什么需要序列化?Serialzable和Parcelable的区别?
参考回答:因为bundle传递数据时只支持基本数据类型,所以在传递对象时需要序列化转换成可存储或可传输的本质状态(字节流)。序列化后的对象可以在网络、IPC(比如启动另一个进程的Activity、Service和Reciver)之间进行传输,也可以存储到本地。
序列化实现的两种方式:实现Serializable/Parcelable接口。不同点如图:
8、讲讲AIDL?原理是什么?如何优化多模块都使用AIDL的情况?
参考回答:AIDL(Android 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Android接口定义语言):如果在一个进程中要调用另一个进程中对象的方法,可使用AIDL生成可序列化的参数,AIDL会生成一个服务端对象的代理类,通过它客户端实现间接调用服务端对象的方法。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获取:vip204888 (备注Android)
Android进阶资料
以下的资料是近年来,我和一些朋友面试收集整理了很多大厂的面试真题和资料,还有来自如阿里、小米、爱奇艺等一线大厂的大牛整理的架构进阶资料。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Android进阶核心笔记
百万年薪必刷面试题
最全Android进阶学习视频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如果你从事以下工作或对以下感兴趣,欢迎戳这里加入程序员的圈子,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AI人工智能、Android移动开发、AIGC大模型、C C#、Go语言、Java、Linux运维、云计算、MySQL、PMP、网络安全、Python爬虫、UE5、UI设计、Unity3D、Web前端开发、产品经理、车载开发、大数据、鸿蒙、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物联网、软件测试、数据结构与算法、音视频开发、Flutter、IOS开发、PHP开发、.NET、安卓逆向、云计算
ab8389e65ecb71ac0)
AI人工智能、Android移动开发、AIGC大模型、C C#、Go语言、Java、Linux运维、云计算、MySQL、PMP、网络安全、Python爬虫、UE5、UI设计、Unity3D、Web前端开发、产品经理、车载开发、大数据、鸿蒙、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物联网、软件测试、数据结构与算法、音视频开发、Flutter、IOS开发、PHP开发、.NET、安卓逆向、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