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面试题大总结,kafka面试题零拷贝

先自我介绍一下,小编浙江大学毕业,去过华为、字节跳动等大厂,目前阿里P7

深知大多数程序员,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Java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涵盖了95%以上Java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多,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全套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大纲路线、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Java)
img

正文

// 输出:User(id=0, name=test, age=0)

System.out.println(USER);

}

}

27、阐述 final、finally、finalize 的区别。

其实是三个完全不相关的东西,只是长的有点像。。

final 如上所示。

finally:finally 是对 Java 异常处理机制的最佳补充,通常配合 try、catch 使用,用于存放那些无论是否出现异常都一定会执行的代码。在实际使用中,通常用于释放锁、数据库连接等资源,把资源释放方法放到 finally 中,可以大大降低程序出错的几率。

finalize:Object 中的方法,在垃圾收集器将对象从内存中清除出去之前做必要的清理工作。finalize()方法仅作为了解即可,在 Java 9 中该方法已经被标记为废弃,并添加新的 java.lang.ref.Cleaner,提供了更灵活和有效的方法来释放资源。这也侧面说明了,这个方法的设计是失败的,因此更加不能去使用它。

28、try、catch、finally 考察,请指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Tr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est());

}

public static int test() {

try {

return 1;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2;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3”);

}

}

}

执行结果:31。

相信很多同学应该都做对了,try、catch。finally 的基础用法,在 return 前会先执行 finally 语句块,所以是先输出 finally 里的 3,再输出 return 的 1。

29、try、catch、finally 考察2,请指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Tr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est1());

}

public static int test1() {

try {

return 2;

} finally {

return 3;

}

}

}

执行结果:3。

这题有点先将,但也不难,try 返回前先执行 finally,结果 finally 里不按套路出牌,直接 return 了,自然也就走不到 try 里面的 return 了。

finally 里面使用 return 仅存在于面试题中,实际开发中千万不要这么用。

30、try、catch、finally 考察3,请指出下面程序的运行结果。

public class Try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test1());

}

public static int test1() {

int i = 0;

try {

i = 2;

return i;

} finally {

i = 3;

}

}

}

执行结果:2。

这边估计有不少同学会以为结果应该是 3,因为我们知道在 return 前会执行 finally,而 i 在 finally 中被修改为 3 了,那最终返回 i 不是应该为 3 吗?确实很容易这么想,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当初的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啊。

这边的根本原因是,在执行 finally 之前,JVM 会先将 i 的结果暂存起来,然后 finally 执行完毕后,会返回之前暂存的结果,而不是返回 i,所以即使这边 i 已经被修改为 3,最终返回的还是之前暂存起来的结果 2。

这边其实根据字节码可以很容易看出来,在进入 finally 之前,JVM 会使用 iload、istore 两个指令,将结果暂存,在最终返回时在通过 iload、ireturn 指令返回暂存的结果。

为了避免气氛再次变态起来,我这边就不贴具体的字节码程序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编译查看下。

31、JDK1.8之后有哪些新特性?

接口默认方法:Java 8允许我们给接口添加一个非抽象的方法实现,只需要使用 default关键字即可

Lambda 表达式和函数式接口:Lambda 表达式本质上是一段匿名内部类,也可以是一段可以传递的代码。Lambda 允许把函数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函数作为参数传递到方法中),使用 Lambda 表达式使代码更加简洁,但是也不要滥用,否则会有可读性等问题,《Effective Java》作者 Josh Bloch 建议使用 Lambda 表达式最好不要超过3行。

Stream API:用函数式编程方式在集合类上进行复杂操作的工具,配合Lambda表达式可以方便的对集合进行处理。Java8 中处理集合的关键抽象概念,它可以指定你希望对集合进行的操作,可以执行非常复杂的查找、过滤和映射数据等操作。使用Stream API 对集合数据进行操作,就类似于使用 SQL 执行的数据库查询。也可以使用 Stream API 来并行执行操作。简而言之,Stream API 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易于使用的处理数据的方式。

方法引用:方法引用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语法,可以直接引用已有Java类或对象(实例)的方法或构造器。与lambda联合使用,方法引用可以使语言的构造更紧凑简洁,减少冗余代码。

日期时间API:Java 8 引入了新的日期时间API改进了日期时间的管理。

Optional 类:著名的 NullPointerException 是引起系统失败最常见的原因。很久以前 Google Guava 项目引入了 Optional 作为解决空指针异常的一种方式,不赞成代码被 null 检查的代码污染,期望程序员写整洁的代码。受Google Guava的鼓励,Optional 现在是Java 8库的一部分。

新工具:新的编译工具,如:Nashorn引擎 jjs、 类依赖分析器 jdeps。

32、wait() 和 sleep() 方法的区别

来源不同:sleep() 来自 Thread 类,wait() 来自 Object 类。

对于同步锁的影响不同:sleep() 不会该表同步锁的行为,如果当前线程持有同步锁,那么 sleep 是不会让线程释放同步锁的。wait() 会释放同步锁,让其他线程进入 synchronized 代码块执行。

使用范围不同:sleep() 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wait() 只能在同步控制方法或者同步控制块里面使用,否则会抛 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恢复方式不同:两者会暂停当前线程,但是在恢复上不太一样。sleep() 在时间到了之后会重新恢复;wait() 则需要其他线程调用同一对象的 notify()/nofityAll() 才能重新恢复。

33、线程的 sleep() 方法和 yield() 方法有什么区别?

线程执行 sleep() 方法后进入超时等待(TIMED_WAITING)状态,而执行 yield() 方法后进入就绪(READY)状态。

sleep() 方法给其他线程运行机会时不考虑线程的优先级,因此会给低优先级的线程运行的机会;yield() 方法只会给相同优先级或更高优先级的线程以运行的机会。

34、线程的 join() 方法是干啥用的?

用于等待当前线程终止。如果一个线程A执行了 threadB.join() 语句,其含义是:当前线程A等待 threadB 线程终止之后才从 threadB.join() 返回继续往下执行自己的代码。

35、编写多线程程序有几种实现方式?

通常来说,可以认为有三种方式:1)继承 Thread 类;2)实现 Runnable 接口;3)实现 Callable 接口。

其中,Thread 其实也是实现了 Runable 接口。Runnable 和 Callable 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有返回值。

36、Thread 调用 start() 方法和调用 run() 方法的区别

run():普通的方法调用,在主线程中执行,不会新建一个线程来执行。

start():新启动一个线程,这时此线程处于就绪(可运行)状态,并没有运行,一旦得到 CPU 时间片,就开始执行 run() 方法。

37、线程的状态流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线程可以处于以下状态之一:

NEW:新建但是尚未启动的线程处于此状态,没有调用 start() 方法。

RUNNABLE:包含就绪(READY)和运行中(RUNNING)两种状态。线程调用 start() 方法会会进入就绪(READY)状态,等待获取 CPU 时间片。如果成功获取到 CPU 时间片,则会进入运行中(RUNNING)状态。

BLOCKED:线程在进入同步方法/同步块(synchronized)时被阻塞,等待同步锁的线程处于此状态。

WAITING:无限期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特定操作的线程处于此状态,需要被显示的唤醒,否则会一直等待下去。例如对于 Object.wait(),需要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 Object.notify() 或 Object.notifyAll();对于 Thread.join(),则需要等待指定的线程终止。

TIMED_WAITING:在指定的时间内等待另一个线程执行某项操作的线程处于此状态。跟 WAITING 类似,区别在于该状态有超时时间参数,在超时时间到了后会自动唤醒,避免了无期限的等待。

TERMINATED:执行完毕已经退出的线程处于此状态。

线程在给定的时间点只能处于一种状态。这些状态是虚拟机状态,不反映任何操作系统线程状态。

38、synchronized 和 Lock 的区别

1)Lock 是一个接口;synchronized 是 Java 中的关键字,synchronized 是内置的语言实现;

2)Lock 在发生异常时,如果没有主动通过 unLock() 去释放锁,很可能会造成死锁现象,因此使用 Lock 时需要在 finally 块中释放锁;synchronized 不需要手动获取锁和释放锁,在发生异常时,会自动释放锁,因此不会导致死锁现象发生;

3)Lock 的使用更加灵活,可以有响应中断、有超时时间等;而 synchronized 却不行,使用 synchronized 时,等待的线程会一直等待下去,直到获取到锁;

4)在性能上,随着近些年 synchronized 的不断优化,Lock 和 synchronized 在性能上已经没有很明显的差距了,所以性能不应该成为我们选择两者的主要原因。官方推荐尽量使用 synchronized,除非 synchronized 无法满足需求时,则可以使用 Lock。

39、synchronized 各种加锁场景的作用范围

1.作用于非静态方法,锁住的是对象实例(this),每一个对象实例有一个锁。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

2.作用于静态方法,锁住的是类的Class对象,因为Class的相关数据存储在永久代元空间,元空间是全局共享的,因此静态方法锁相当于类的一个全局锁,会锁所有调用该方法的线程。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

3.作用于 Lock.class,锁住的是 Lock 的Class对象,也是全局只有一个。

synchronized (Lock.class) {}

4.作用于 this,锁住的是对象实例,每一个对象实例有一个锁。

synchronized (this) {}

5.作用于静态成员变量,锁住的是该静态成员变量对象,由于是静态变量,因此全局只有一个。

public static Object monitor = new Object(); synchronized (monitor) {}

40、如何检测死锁?

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进程对所分配到的资源进行排他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仅为一个进程所占有。此时若有其他进程请求该资源,则请求进程只能等待。

2)请求和保持条件:进程已经获得了至少一个资源,但又对其他资源发出请求,而该资源已被其他进程占有,此时该进程的请求被阻塞,但又对自己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不可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毕之前,不可被其他进程强行剥夺,只能由自己释放。

4)环路等待条件:存在一种进程资源的循环等待链,链中每一个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同时被 链中下一个进程所请求。即存在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集合{Pl, P2, …, pn},其中 Pi 等待的资源被 P(i+1) 占有(i=0, 1, …, n-1),Pn 等待的资源被 P0占 有,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怎么预防死锁?

预防死锁的方式就是打破四个必要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即可。

1)打破互斥条件:在系统里取消互斥。若资源不被一个进程独占使用,那么死锁是肯定不会发生的。但一般来说在所列的四个条件中,“互斥”条件是无法破坏的。因此,在死锁预防里主要是破坏其他几个必要条件,而不去涉及破坏“互斥”条件。。

2)打破请求和保持条件:1)采用资源预先分配策略,即进程运行前申请全部资源,满足则运行,不然就等待。 2)每个进程提出新的资源申请前,必须先释放它先前所占有的资源。

3)打破不可剥夺条件:当进程占有某些资源后又进一步申请其他资源而无法满足,则该进程必须释放它原来占有的资源。

4)打破环路等待条件:实现资源有序分配策略,将系统的所有资源统一编号,所有进程只能采用按序号递增的形式申请资源。

42、为什么要使用线程池?直接new个线程不是很舒服?

如果我们在方法中直接new一个线程来处理,当这个方法被调用频繁时就会创建很多线程,不仅会消耗系统资源,还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一不小心把系统搞崩了,就可以直接去财务那结帐了。

如果我们合理的使用线程池,则可以避免把系统搞崩的窘境。总得来说,使用线程池可以带来以下几个好处:

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增加线程的可管理型。线程是稀缺资源,使用线程池可以进行统一分配,调优和监控。

43、线程池的核心属性有哪些?

threadFactory(线程工厂):用于创建工作线程的工厂。

corePoolSize(核心线程数):当线程池运行的线程少于 corePoolSize 时,将创建一个新线程来处理请求,即使其他工作线程处于空闲状态。

workQueue(队列):用于保留任务并移交给工作线程的阻塞队列。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线程池允许开启的最大线程数。

handler(拒绝策略):往线程池添加任务时,将在下面两种情况触发拒绝策略:1)线程池运行状态不是 RUNNING;2)线程池已经达到最大线程数,并且阻塞队列已满时。

keepAliveTime(保持存活时间):如果线程池当前线程数超过 corePoolSize,则多余的线程空闲时间超过 keepAliveTime 时会被终止。

44、说下线程池的运作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5、线程池有哪些拒绝策略?

AbortPolicy:中止策略。默认的拒绝策略,直接抛出 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调用者可以捕获这个异常,然后根据需求编写自己的处理代码。

DiscardPolicy:抛弃策略。什么都不做,直接抛弃被拒绝的任务。

DiscardOldestPolicy:抛弃最老策略。抛弃阻塞队列中最老的任务,相当于就是队列中下一个将要被执行的任务,然后重新提交被拒绝的任务。如果阻塞队列是一个优先队列,那么“抛弃最旧的”策略将导致抛弃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因此最好不要将该策略和优先级队列放在一起使用。

CallerRunsPolicy:调用者运行策略。在调用者线程中执行该任务。该策略实现了一种调节机制,该策略既不会抛弃任务,也不会抛出异常,而是将任务回退到调用者(调用线程池执行任务的主线程),由于执行任务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主线程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交任务,从而使得线程池有时间来处理完正在执行的任务。

46、List、Set、Map三者的区别?

List(对付顺序的好帮手): List 接口存储一组不唯一(可以有多个元素引用相同的对象)、有序的对象。

Set(注重独一无二的性质):不允许重复的集合,不会有多个元素引用相同的对象。

Map(用Key来搜索的专业户): 使用键值对存储。Map 会维护与 Key 有关联的值。两个 Key可以引用相同的对象,但 Key 不能重复,典型的 Key 是String类型,但也可以是任何对象。

47、ArrayList 和 LinkedList 的区别。

ArrayList 底层基于动态数组实现,LinkedList 底层基于链表实现。

对于按 index 索引数据(get/set方法):ArrayList 通过 index 直接定位到数组对应位置的节点,而 LinkedList需要从头结点或尾节点开始遍历,直到寻找到目标节点,因此在效率上 ArrayList 优于 LinkedList。

对于随机插入和删除:ArrayList 需要移动目标节点后面的节点(使用System.arraycopy 方法移动节点),而 LinkedList 只需修改目标节点前后节点的 next 或 prev 属性即可,因此在效率上 LinkedList 优于 ArrayList。

对于顺序插入和删除:由于 ArrayList 不需要移动节点,因此在效率上比 LinkedList 更好。这也是为什么在实际使用中 ArrayList 更多,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使用都是顺序插入。

48、ArrayList 和 Vector 的区别。

Vector 和 ArrayList 几乎一致,唯一的区别是 Vector 在方法上使用了 synchronized 来保证线程安全,因此在性能上 ArrayList 具有更好的表现。

有类似关系的还有: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HashMap 和 Hashtable。

49、介绍下 HashMap 的底层数据结构

我们现在用的都是 JDK 1.8,底层是由“数组+链表+红黑树”组成,如下图,而在 JDK 1.8 之前是由“数组+链表”组成。

50、为什么要改成“数组+链表+红黑树”?

主要是为了提升在 hash 冲突严重时(链表过长)的查找性能,使用链表的查找性能是 O(n),而使用红黑树是 O(logn)。

51、那在什么时候用链表?什么时候用红黑树?

对于插入,默认情况下是使用链表节点。当同一个索引位置的节点在新增后超过8个(阈值8):如果此时数组长度大于等于 64,则会触发链表节点转红黑树节点(treeifyBin);而如果数组长度小于64,则不会触发链表转红黑树,而是会进行扩容,因为此时的数据量还比较小。

对于移除,当同一个索引位置的节点在移除后达到 6 个,并且该索引位置的节点为红黑树节点,会触发红黑树节点转链表节点(untreeify)。

52、HashMap 的默认初始容量是多少?HashMap 的容量有什么限制吗?

默认初始容量是16。HashMap 的容量必须是2的N次方,HashMap 会根据我们传入的容量计算一个大于等于该容量的最小的2的N次方,例如传 9,容量为16。

53、HashMap 的插入流程是怎么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4、HashMap 的扩容(resize)流程是怎么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5、除了 HashMap,还用过哪些 Map,在使用时怎么选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6、HashMap 和Hashtable 的区别?

HashMap 允许 key 和 value 为 null,Hashtable 不允许。

HashMap 的默认初始容量为 16,Hashtable 为 11。

HashMap 的扩容为原来的 2 倍,Hashtable 的扩容为原来的 2 倍加 1。

HashMap 是非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

HashMap 的 hash 值重新计算过,Hashtable 直接使用 hashCode。

HashMap 去掉了 Hashtable 中的 contains 方法。

HashMap 继承自 AbstractMap 类,Hashtable 继承自 Dictionary 类。

57、Java 内存结构(运行时数据区)

程序计数器:线程私有。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可以看作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的行号指示器。如果线程正在执行的是一个Java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Native方法,这个计数器值则为空。

Java虚拟机栈:线程私有。它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虚拟机栈描述的是Java方法执行的内存模型:每个方法在执行的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每一个方法从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入栈到出栈的过程。

本地方法栈:线程私有。本地方法栈与虚拟机栈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相似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不过是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Java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Native方法服务。

Java堆:线程共享。对大多数应用来说,Java堆是Java虚拟机所管理的内存中最大的一块。Java堆是被所有线程共享的一块内存区域,在虚拟机启动时创建。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

方法区:与Java堆一样,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构造方法、接口定义)、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字节码)等数据。方法区是JVM规范中定义的一个概念,具体放在哪里,不同的实现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

运行时常量池:运行时常量池是方法区的一部分。Class文件中除了有类的版本、字段、方法、接口等描述信息外,还有一项信息是常量池,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这部分内容将在类加载后进入方法区的运行时常量池中存放。

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上面的语句中变量 str 放在栈上,用 new 创建出来的字符串对象放在堆上,而"hello"这个字面量是放在堆中。

58、什么是双亲委派模型?

如果一个类加载器收到了类加载的请求,它首先不会自己去尝试加载这个类,而是把这个请求委派给父类加载器去完成,每一个层次的类加载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加载请求最终都应该传送到顶层的启动类加载器中,只有当父加载器反馈自己无法完成这个加载请求(它的搜索范围中没有找到所需的类)时,子加载器才会尝试自己去加载。

59、Java虚拟机中有哪些类加载器?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lassLoader):

这个类加载器负责将存放在<JAVA_HOME>\lib目录中的,或者被-Xbootclasspath参数所指定的路径中的,并且是虚拟机识别的(仅按照文件名识别,如rt.jar,名字不符合的类库即使放在lib目录中也不会被加载)类库加载到虚拟机内存中。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ClassLoader):

这个加载器由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实现,它负责加载<JAVA_HOME>\lib\ext目录中的,或者被java.ext.dirs系统变量所指定的路径中的所有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扩展类加载器。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lication ClassLoader):

这个类加载器由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实现。由于这个类加载器是ClassLoader中的getSystemClassLoader()方法的返回值,所以一般也称它为系统类加载器。它负责加载用户类路径(ClassPath)上所指定的类库,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类加载器,如果应用程序中没有自定义过自己的类加载器,一般情况下这个就是程序中默认的类加载器。

自定义类加载器:

用户自定义的类加载器。

60、类加载的过程

类加载的过程包括:加载、验证、准备、解析、初始化,其中验证、准备、解析统称为连接。

加载:通过一个类的全限定名来获取定义此类的二进制字节流,在内存中生成一个代表这个类的java.lang.Class对象。

验证:确保Class文件的字节流中包含的信息符合当前虚拟机的要求,并且不会危害虚拟机自身的安全。

准备:为静态变量分配内存并设置静态变量初始值,这里所说的初始值“通常情况”下是数据类型的零值。

解析:将常量池内的符号引用替换为直接引用。

初始化:到了初始化阶段,才真正开始执行类中定义的 Java 初始化程序代码。主要是静态变量赋值动作和静态语句块(static{})中的语句。

61、介绍下垃圾收集机制(在什么时候,对什么,做了什么)?

在什么时候?

在触发GC的时候,具体如下,这里只说常见的 Young GC 和 Full GC。

触发Young GC:当新生代中的 Eden 区没有足够空间进行分配时会触发Young GC。

触发Full GC:

当准备要触发一次Young GC时,如果发现统计数据说之前Young GC的平均晋升大小比目前老年代剩余的空间大,则不会触发Young GC而是转为触发Full GC。(通常情况)

如果有永久代的话,在永久代需要分配空间但已经没有足够空间时,也要触发一次Full GC。

System.gc()默认也是触发Full GC。

heap dump带GC默认也是触发Full GC。

CMS GC时出现Concurrent Mode Failure会导致一次Full GC的产生。

对什么?

对那些JVM认为已经“死掉”的对象。即从GC Root开始搜索,搜索不到的,并且经过一次筛选标记没有复活的对象。

做了什么?

对这些JVM认为已经“死掉”的对象进行垃圾收集,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使用标记-清除和标记-整理算法。

62、GC Root有哪些?

在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63、垃圾收集有哪些算法,各自的特点?

标记 - 清除算法

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所有被标记的对象。它的主要不足有两个:一个是效率问题,标记和清除两个过程的效率都不高;另一个是空间问题,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空间碎片太多可能会导致以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分配较大对象时,无法找到足够的连续内存而不得不提前触发另一次垃圾收集动作。

复制算法

为了解决效率问题,一种称为“复制”(Copying)的收集算法出现了,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这样使得每次都是对整个半区进行内存回收,内存分配时也就不用考虑内存碎片等复杂情况,只要移动堆顶指针,按顺序分配内存即可,实现简单,运行高效。只是这种算法的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了原来的一半,未免太高了一点。

标记 - 整理算法

复制收集算法在对象存活率较高时就要进行较多的复制操作,效率将会变低。更关键的是,如果不想浪费50%的空间,就需要有额外的空间进行分配担保,以应对被使用的内存中所有对象都100%存活的极端情况,所以在老年代一般不能直接选用这种算法。

根据老年代的特点,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标记-整理”(Mark-Compact)算法,标记过程仍然与“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而是让所有存活的对象都向一端移动,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

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分代收集”(Generational Collection)算法,这种算法并没有什么新的思想,只是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

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这样就可以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

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时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那就选用复制算法,只需要付出少量存活对象的复制成本就可以完成收集。

在老年代中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64、为什么使用Executor框架?

1、 每次执行任务创建线程 new Thread()比较消耗性能,创建一个线程是比较耗时、耗资源的。

2、 调用 new Thread()创建的线程缺乏管理,被称为野线程,而且可以无限制的创建,线程之间的相互竞争会导致过多占用系统资源而导致系统瘫痪,还有线程之间的频繁交替也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

3、 接使用new Thread() 启动的线程不利于扩展,比如定时执行、定期执行、定时定期执行、线程中断等都不便实现。

65、你能保证 GC 执行吗?

不能,虽然你可以调用 System.gc() 或者 Runtime.gc(),但是没有办法保证 GC的执行。

66、volatile关键字的原理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使用了volatile关键字的变量,每当变量的值有变动的时候,都会将更改立即同步到主内存中;而如果某个线程想要使用这个变量,就先要从主存中刷新到工作内存,这样就确保了变量的可见性。

一般使用一个volatile修饰的bool变量,来控制线程的运行状态。

volatile boolean stop = false;

void stop(){

this.stop = true;

}

void start(){

new Thread(()->{ while (!stop){ sth } }).start();

}

67、java中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一个线程?

继承 Thread 类

实现 Runnable 接口

实现 Callable 接口,需要实现的是 call() 方法

68、Java 中的 HashSet,内部是如何工作的?

HashSet 的内部采用 HashMap来实现。由于 Map 需要 key 和 value,所以所有 key 的都有一个默认 value。类似于 HashMap,HashSet 不允许重复的 key,只允许有一个null key,意思就是 HashSet 中只允许存储一个 null 对象。

69、redux的工作流程?

首先,我们看下几个核心概念:

1、 Store:保存数据的地方,你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容器,整个应用只能有一个Store。

2、 State:Store对象包含所有数据,如果想得到某个时点的数据,就要对Store生成快照,这种时点的数据集合,就叫做State。

3、 Action:State的变化,会导致View的变化。但是,用户接触不到State,只能接触到View。所以,State的变化必须是View导致的。Action就是View发出的通知,表示State应该要发生变化了。

4、 Action Creator:View要发送多少种消息,就会有多少种Action。如果都手写,会很麻烦,所以我们定义一个函数来生成Action,这个函数就叫Action Creator。

5、 Reducer:Store收到Action以后,必须给出一个新的State,这样View才会发生变化。这种State的计算过程就叫做Reducer。Reducer是一个函数,它接受Action和当前State作为参数,返回一个新的State。

6、 dispatch:是View发出Action的唯一方法。

然后我们过下整个工作流程:

1、 首先,用户(通过View)发出Action,发出方式就用到了dispatch方法。

2、 然后,Store自动调用Reducer,并且传入两个参数:当前State和收到的Action,Reducer会返回新的State

3、 State一旦有变化,Store就会调用监听函数,来更新View。

到这儿为止,一次用户交互流程结束。可以看到,在整个流程中数据都是单向流动的,这种方式保证了流程的清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0、String类的常用方法有那些?

1、 charAt:返回指定索引处的字符

2、 indexOf():返回指定字符的索引

3、 replace():字符串替换

4、 trim():去除字符串两端空白

5、 split():分割字符串,返回一个分割后的字符串数组

6、 getBytes():返回字符串的byte类型数组

7、 length():返回字符串长度

8、 toLowerCase():将字符串转成小写字母

9、 toUpperCase():将字符串转成大写字符

10、 substring():截取字符串

11、 format():格式化字符串

12、 equals():字符串比较

13、intern(): 返回的值在常量池中

71、当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的时候,子类重写了父类方法和属性,那么当访问属性的时候,访问是谁的属性?调用方法时,调用的是谁的方法?

子类重写了父类方法和属性,访问的是父类的属性,调用的是子类的方法

72、JVM 监控与分析工具你用过哪些?介绍一下。

1、 jps,显示系统所有虚拟机进程信息的命令行工具

2、 jstat,监视分析虚拟机运行状态的命令行工具

3、 jinfo,查看和调整虚拟机参数的命令行工具

4、 jmap,生成虚拟机堆内存转储快照的命令行工具

5、 jhat,显示和分析虚拟机的转储快照文件的命令行工具

6、 jstack,生成虚拟机的线程快照的命令行工具

7、 jcmd,虚拟机诊断工具,JDK 7 提供

8、 jhsdb,基于服务性代理实现的进程外可视化调试工具,JDK 9 提供

9、 JConsole,基于JMX的可视化监视和管理工具

10、 jvisualvm,图形化虚拟机使用情况的分析工具

11、 Java Mission Control,监控和管理 Java 应用程序的工具

1、 MAT,Memory Analyzer Tool,虚拟机内存分析工具

2、 vjtools,唯品会的包含核心类库与问题分析工具

3、 arthas,阿里开源的 Java 诊断工具

4、 greys,JVM进程执行过程中的异常诊断工具

5、 GCHisto,GC 分析工具

6、 GCViewer,GC 日志文件分析工具

7、 GCeasy,在线版 GC 日志文件分析工具

8、 JProfiler,检查、监控、追踪 Java 性能的工具

9、 BTrace,基于动态字节码修改技术(Hotswap)实现的Java程序追踪与分析工具

下面可以重点体验下:

JDK 自带的命令行工具方便快捷,不是特别复杂的问题可以快速定位;

阿里的 arthas 命令行也不错;

可视化工具 MAT、JProfiler 比较强大。

73、Java序列化中如果有些字段不想进行序列化,怎么办?

对于不想进行序列化的变量,使用transient关键字修饰。

transient关键字的作用是:阻止实例中那些用此关键字修饰的的变量序列化;当对象被反序列化时,被transient修饰的变量值不会被持久化和恢复。transient只能修饰变量,不能修饰类和方法。

74、进程与线程的区别,进程间如何通讯,线程间如何通讯?

在并发编程领域,有进程和线程两个概念,在Java语言中说起并发编程,常常是指多线程,但是了解进程的概念也非常重要: – 进程是操作系统的资源调度实体,有自己的内存地址空间和运行环境; – 线程一般被称为轻量级的进程,线程和进程一样,也有自己的运行环境,但是创建一个线程要需要的资源比创建一个进程要少。线程存在于进程之中——每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一个进程下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共享进程的资源,包括内存空间和打开的文件。 – 进程跟程序(programs)、应用(applications)具备相同的含义,进程间通讯依靠IPC资源,例如管道(pipes)、套接字(sockets)等; – 线程间通讯依靠JVM提供的API,例如wait方法、notify方法和notifyAll方法,线程间还可以通过共享的主内存来进行值的传递。

75、说明一下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这段声明里每个关键字的作用。

public: main方法是Java程序运行时调用的第一个方法,因此它必须对Java环境可见。所以可见性设置为pulic.

static: Java平台调用这个方法时不会创建这个类的一个实例,因此这个方法必须声明为static。

void: main方法没有返回值。

String是命令行传进参数的类型,args是指命令行传进的字符串数组。

76、如果去掉了main方法的static修饰符会怎样?

程序能正常编译。运行时会抛NoSuchMethodError异常。

77、System.out.println()的含义?

System是系统提供的final类;out是PrintStream对象;println是out里一个重载方法。

78、ArrayList如何删除指定元素?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面试题,很考验对源码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来慢慢的剖析一下。

如果使用常规的思想:

public class TestLi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result.add(“a”);

result.add(“b”);

result.add(“c”);

result.add(“d”);

for (String s : result) {

if (“b”.equals(s)) {

result.remove(“b”);

}

}

}

}

可是这样就会抛出异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既然从源代码分析不出来,我们就看下源代码编译后的class文件中的内容是怎样的吧,毕竟class文件才是JVM真正执行的代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JDK原来是这么玩的。原来如此,我们原始代码中的for-each语句,编译后的实际是以迭代器来代替执行的。

public class TestListMain {

public TestListMai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result.add(“a”);

result.add(“b”);

result.add(“c”);

result.add(“d”);

//创建迭代器

Iterator var2 = result.iterator();

while(var2.hasNext()) {

String s = (String)var2.next();

if (“b”.equals(s)) {

result.remove(“b”);

}

}

}

}

通过ArrayList创建的Itr这个内部类迭代器,于是for-each循环就转化成了迭代器加while循环的方式,原来看上去的for-each循环被挂羊头卖狗肉了。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Itr();

}

Itr这个内部类迭代器,通过判断hasNext()来判断迭代器是否有内容,而next()方法则获取迭代器中的内容。

private class Itr implements Iterator {

int cursor; // index of next element to return

int lastRet = -1; // index of last element returned; -1 if no such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Itr() {}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ize;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nt i = cursor;

if (i >= size)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Object[] elementData = ArrayList.this.elementData;

if (i >= elementData.length)

throw new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cursor = i + 1;

return (E) elementData[lastRet = i];

}

}

大致的过程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真正抛异常的地方是这个检测方法, 当modCount与expectedModCount不相等的时候直接抛出异常了。那我们要看下modCount以及expectedModCount分别是什么。这里的modCount代表ArrayList的修改次数,而expectedModCount代表的是迭代器的修改次数,在创建Itr迭代器的时候,将modCount赋值给了expectedModCount,因此在本例中一开始modCount和expectedModCount都是4(添加了四次String元素)。但是在获取到b元素之后,ArrayList进行了remove操作,因此modCount就累加为5了。因此在进行检查的时候就出现了不一致,最终导致了异常的产生。到此我们找到了抛异常的原因,循环使用迭代器进行循环,但是操作元素却是使用的ArrayList操作,因此迭代器在循环的时候发现元素被修改了所以抛出异常。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再来思考下,为什么要有这个检测呢?这个异常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开下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的注释是怎么描述的。简单理解就是不允许一个线程在修改集合,另一个线程在集合基础之上进行迭代。一旦检测到了这种情况就会通过fast-fail机制,抛出异常,防止后面的不可知状况。

/**


  • For example, it is not generally permissible for one thread to modify a Collection

  • while another thread is iterating over it. In general, the results of the

  • iteration are undefined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Some Iterator

  • implementations (including those of all the general purpose collection implementations

  • provided by the JRE) may choose to throw this exception if this behavior is

  • detected. Iterators that do this are known as fail-fast iterators,

  • as they fail quickly and cleanly, rather that risking arbitrary,

  • non-deterministic behavior at an undetermined time in the future.


**/

public class 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extends RuntimeException {

}

回顾整个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何正确的删除

既然抛异常的原因是循环使用了迭代器,而删除使用ArrayList导致检测不通过。那么我们就循环使用迭代器,删除也是用迭代器,这样就可以保证一致了。

public class TestList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result = new ArrayList<>();

result.add(“a”);

result.add(“b”);

result.add(“c”);

result.add(“d”);

Iterator iterator = list.iterator();

while (iterator .hasNext()) {

String str = iterator.next();

if (“b”.equals(str)) {

iterator.remove();

}

}

}

79、为啥线程不安全还使用ArrayList呢?

因为在我们正常得使用场景中,都是用来查询的,不会涉及太频繁的增删,如果涉及到频繁的增删,可以使用LinkedList,如果需要线程安全的就是可以使用Vector,CopyOrWriteArrayList

80、1.7和1.8版本初始化的区别

1.7的时候是初始化就创建一个容量为10的数组,1.8后是初始化先创建一个空数组,第一次add时才扩容为10

81、ArrayList在增删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慢)

ArrayList有指定index(索引下标)新增,也有尾部新增,但是都有校验长度的判断ensureCapacityInternal,就是说如果⻓度不够,是需要扩容的。

在扩容的时候,1.7是取余,1.8是位运算,右移⼀位,其实就是除以2这个操作。

//尾插add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elementData[size++] = e;

return true;

}

//index(索引)插入,指定位置新增的时候,在校验之后的操作很简单,就是数组的copy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rangeCheckForAdd(index);

ensureCapacityInternal(size + 1); // Increments modCount!!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 elementData, index + 1,

size - index);

elementData[index] = element;

size++;

}

//真正扩容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删除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rangeCheck(index);

modCount++;

E oldValue = elementData(index);

int numMoved = size - index - 1;

if (numMoved > 0)

System.arraycopy(elementData, index+1, elementData, index,

numMoved);

elementData[–size] = null; // clear to let GC do its work

return oldValue;

}

总结:总的来说,不论是删除还是新增,其实本质上都是移动位置,当指定位置新增的时候,新增的索空出,后面向后移一位,然后赋值,当删除时,也是一样,将要删除的索引下标的值置为null。

82、ArrayList是线程安全的么?

不是,可以用Vector,Collections.synchronizedList(),原理都是給方法套个synchronized,

CopyOnWriteArrayList

83、ArrayList⽤来做队列合适么?

队列⼀般是FIFO(先⼊先出)的,如果⽤ArrayList做队列,就需要在数组尾部追加数据,数组头部删除数组,反过来也可以。但是⽆论如何总会有⼀个操作会涉及到数组的数据搬迁,这个是⽐较耗费性能的。

结论:ArrayList不适合做队列。

84、那数组适合⽤来做队列么?

数组是⾮常合适的。 ⽐如ArrayBlockingQueue内部实现就是⼀个环形队列,它是⼀个定⻓队列,内部是⽤⼀个定⻓数组来实现的。

另外著名的Disruptor开源Library也是⽤环形数组来实现的超⾼性能队列,具体原理不做解释,⽐较复杂。

简单点说就是使⽤两个偏移量来标记数组的读位置和写位置,如果超过⻓度就折回到数组开头,前提是它们是定⻓数组。

85、ArrayList的遍历和LinkedList遍历性能⽐较如何?

ArrayList要比LinkedList快得多,ArrayList遍历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存的连续性,CPU的内部缓存结构会缓存连续的内存片段,可以大幅降低读取内存的性能开销。

86、再理解ArrayList数组扩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详细扩容

private void grow(int minCapacity) {

// overflow-conscious code

int oldCapacity = elementData.length;

int newCapacity = oldCapacity + (oldCapacity >> 1);

if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 0)

newCapacity = minCapacity;

if (newCapacity - MAX_ARRAY_SIZE > 0)

newCapacity = hugeCapacity(minCapacity);

// minCapacity is usually close to size, so this is a win:

elementData = Arrays.copyOf(elementData, newCapacity);

}

87、为什么需要散列表

HashMap中的数据结构为散列表,又名哈希表。在这里我会对散列表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一下 数组、链表 的优缺点。

  • 数组:数组删除、插入性能不佳,寻址性能极优

  • 链表:链表查询性能不佳,删除、插入性能极优

数组的优缺点取决于他们在内存中存储的模式,也就是直接使用顺序存储或链式存储导致的。无论是数组还是链表,都有明显的缺点。而在实际业务中,我们想要的往往是寻址、删除、插入性能都很好的数据结构,散列表就是这样一种结构,它巧妙的结合了数组与链表的优点,并将其缺点弱化(并不是完全消除)

88、能说一下HashMap的数据结构吗?

JDK1.7的数据结构是数组+链表

JDK1.8的数据结构是数组+链表+红黑树。

数据结构示意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桶数组是用来存储数据元素,链表是用来解决冲突,红黑树是为了提高查询的效率。

  • 数据元素通过映射关系,也就是散列函数,映射到桶数组对应索引的位置

  • 如果发生冲突,从冲突的位置拉一个链表,插入冲突的元素

  • 如果链表长度>8&数组大小>=64,链表转为红黑树

  • 如果红黑树节点个数<6 ,转为链表

89、你对红黑树了解多少?为什么不用二叉树/平衡树呢?

红黑树本质上是一种二叉查找树,为了保持平衡,它又在二叉查找树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规则:

  • 每个节点要么是红色,要么是黑色;

  • 根节点永远是黑色的;

  • 所有的叶子节点都是是黑色的(注意这里说叶子节点其实是图中的 NULL 节点);

  • 每个红色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一定都是黑色;

  • 从任一节点到其子树中每个叶子节点的路径都包含相同数量的黑色节点;

*

之所以不用二叉树:

红黑树是一种平衡的二叉树,插入、删除、查找的最坏时间复杂度都为 O(logn),避免了二叉树最坏情况下的O(n)时间复杂度。

之所以不用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是比红黑树更严格的平衡树,为了保持保持平衡,需要旋转的次数更多,也就是说平衡二叉树保持平衡的效率更低,所以平衡二叉树插入和删除的效率比红黑树要低。

90、红黑树怎么保持平衡的知道吗?

红黑树有两种方式保持平衡:旋转和染色。

  • 旋转:旋转分为两种,左旋和右旋

  • 染⾊

91、HashMap的put流程知道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进行哈希值的扰动,获取一个新的哈希值。(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判断tab是否位空或者长度为0,如果是则进行扩容操作。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根据哈希值计算下标,如果对应小标正好没有存放数据,则直接插入即可否则需要覆盖。tab[i = (n - 1) & hash])

判断tab[i]是否为树节点,否则向链表中插入数据,是则向树中插入节点。

如果链表中插入节点的时候,链表长度大于等于8,则需要把链表转换为红黑树。treeifyBin(tab, hash);

最后所有元素处理完成后,判断是否超过阈值;threshold,超过则扩容。

92、HashMap怎么查找元素的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ashMap的查找就简单很多:

  • 使用扰动函数,获取新的哈希值
  • 计算数组下标,获取节点
  • 当前节点和key匹配,直接返回
  • 否则,当前节点是否为树节点,查找红黑树
  • 否则,遍历链表查找

93、HashMap的哈希/扰动函数是怎么设计的?

HashMap的哈希函数是先拿到 key 的hashcode,是一个32位的int类型的数值,然后让hashcode的高16位和低16位进行异或操作。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key的hashCode和key的hashCode右移16位做异或运算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这么设计是为了降低哈希碰撞的概率。

94、为什么哈希/扰动函数能降hash碰撞?

因为 key.hashCode() 函数调用的是 key 键值类型自带的哈希函数,返回 int 型散列值。int 值范围为 -2147483648~2147483647,加起来大概 40 亿的映射空间。

只要哈希函数映射得比较均匀松散,一般应用是很难出现碰撞的。但问题是一个 40 亿长度的数组,内存是放不下的。

假如 HashMap 数组的初始大小才 16,就需要用之前需要对数组的长度取模运算,得到的余数才能用来访问数组下标。

源码中模运算就是把散列值和数组长度 - 1 做一个 “与&” 操作,位运算比取余 % 运算要快。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顺便说一下,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 HashMap 的数组长度要取 2 的整数幂。因为这样(数组长度 - 1)正好相当于一个 “低位掩码”。与 操作的结果就是散列值的高位全部归零,只保留低位值,用来做数组下标访问。以初始长度 16 为例,16-1=15。2 进制表示是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111。和某个散列值做 与 操作如下,结果就是截取了最低的四位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样是要快捷一些,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就算散列值分布再松散,要是只取最后几位的话,碰撞也会很严重。如果散列本身做得不好,分布上成等差数列的漏洞,如果正好让最后几个低位呈现规律性重复,那就更难搞了。

这时候 扰动函数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看一下扰动函数的示意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右移 16 位,正好是 32bit 的一半,自己的高半区和低半区做异或,就是为了混合原始哈希码的高位和低位,以此来加大低位的随机性。而且混合后的低位掺杂了高位的部分特征,这样高位的信息也被变相保留下来。

95、为什么HashMap的容量是2的倍数呢?

第一个原因是为了方便哈希取余:

  • 将元素放在table数组上面,是用hash值%数组大小定位位置,而HashMap是用hash值&(数组大小-1),却能和前面达到一样的效果,这就得益于HashMap的大小是2的倍数,2的倍数意味着该数的二进制位只有一位为1,而该数-1就可以得到二进制位上1变成0,后面的0变成1,再通过&运算,就可以得到和%一样的效果,并且位运算比%的效率高得多
  • HashMap的容量是2的n次幂时,(n-1)的2进制也就是1111111***111这样形式的,这样与添加元素的hash值进行位运算时,能够充分的散列,使得添加的元素均匀分布在HashMap的每个位置上,减少hash碰撞。

第二个方面是在扩容时,利用扩容后的大小也是2的倍数,将已经产生hash碰撞的元素完美的转移到新的table中去.

96、如果初始化HashMap,传一个17的值new HashMap<>,它会怎么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初始化时,传的不是2的倍数时,HashMap会向上寻找离得最近的2的倍数,所以传入17,但HashMap的实际容量是32。

我们来看看详情,在HashMap的初始化中,有这样⼀段⽅法;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 阀值 threshold ,通过⽅法 tableSizeFor 进⾏计算,是根据初始化传的参数来计算的。

  • 同时,这个⽅法也要要寻找⽐初始值⼤的,最⼩的那个2进制数值。⽐如传了17,我应该找到的是32。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 MAXIMUM_CAPACITY = 1 << 30,这个是临界范围,也就是最⼤的Map集合。

  • 计算过程是向右移位1、2、4、8、16,和原来的数做|运算,这主要是为了把⼆进制的各个位置都填上1,当⼆进制的各个位置都是1以后,就是⼀个标准的2的倍数减1了,最后把结果加1再返回即可。

97、你还知道哪些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呢?

HashMap里哈希构造函数的方法叫:

除留取余法:H(key)=key%p(p<=N),关键字除以一个不大于哈希表长度的正整数p,所得余数为地址,当然HashMap里进行了优化改造,效率更高,散列也更均衡。

除此之外,还有这几种常见的哈希函数构造方法:

直接定址法

直接根据key来映射到对应的数组位置,例如1232放到下标1232的位置。

数字分析法

取key的某些数字(例如十位和百位)作为映射的位置

平方取中法

取key平方的中间几位作为映射的位置

折叠法

将key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段,然后把它们的叠加和作为映射的位置

98、解决哈希冲突有哪些方法呢?

HashMap使用链表的原因为了处理哈希冲突,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

链地址法:在冲突的位置拉一个链表,把冲突的元素放进去。

开放定址法:开放定址法就是从冲突的位置再接着往下找,给冲突元素找个空位。

找到空闲位置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 线行探查法: 从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判断下一个位置是否空闲,直至找到空闲位置
  • 平方探查法: 从冲突的位置x开始,第一次增加12个位置,第二次增加22…,直至找到空闲的位置 ……
  • 再哈希法:换种哈希函数,重新计算冲突元素的地址。
  • 建立公共溢出区:再建一个数组,把冲突的元素放进去。

99、为什么HashMap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为8呢?

树化发生在table数组的长度大于64,且链表的长度大于8的时候。

最后

终极手撕架构师的学习笔记:分布式+微服务+开源框架+性能优化

image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Java)
img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样与添加元素的hash值进行位运算时,能够充分的散列,使得添加的元素均匀分布在HashMap的每个位置上,减少hash碰撞。

第二个方面是在扩容时,利用扩容后的大小也是2的倍数,将已经产生hash碰撞的元素完美的转移到新的table中去.

96、如果初始化HashMap,传一个17的值new HashMap<>,它会怎么处理?

简单来说,就是初始化时,传的不是2的倍数时,HashMap会向上寻找离得最近的2的倍数,所以传入17,但HashMap的实际容量是32。

我们来看看详情,在HashMap的初始化中,有这样⼀段⽅法;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this.threshold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 阀值 threshold ,通过⽅法 tableSizeFor 进⾏计算,是根据初始化传的参数来计算的。

  • 同时,这个⽅法也要要寻找⽐初始值⼤的,最⼩的那个2进制数值。⽐如传了17,我应该找到的是32。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 MAXIMUM_CAPACITY = 1 << 30,这个是临界范围,也就是最⼤的Map集合。

  • 计算过程是向右移位1、2、4、8、16,和原来的数做|运算,这主要是为了把⼆进制的各个位置都填上1,当⼆进制的各个位置都是1以后,就是⼀个标准的2的倍数减1了,最后把结果加1再返回即可。

97、你还知道哪些哈希函数的构造方法呢?

HashMap里哈希构造函数的方法叫:

除留取余法:H(key)=key%p(p<=N),关键字除以一个不大于哈希表长度的正整数p,所得余数为地址,当然HashMap里进行了优化改造,效率更高,散列也更均衡。

除此之外,还有这几种常见的哈希函数构造方法:

直接定址法

直接根据key来映射到对应的数组位置,例如1232放到下标1232的位置。

数字分析法

取key的某些数字(例如十位和百位)作为映射的位置

平方取中法

取key平方的中间几位作为映射的位置

折叠法

将key分割成位数相同的几段,然后把它们的叠加和作为映射的位置

98、解决哈希冲突有哪些方法呢?

HashMap使用链表的原因为了处理哈希冲突,这种方法就是所谓的:

链地址法:在冲突的位置拉一个链表,把冲突的元素放进去。

开放定址法:开放定址法就是从冲突的位置再接着往下找,给冲突元素找个空位。

找到空闲位置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 线行探查法: 从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判断下一个位置是否空闲,直至找到空闲位置
  • 平方探查法: 从冲突的位置x开始,第一次增加12个位置,第二次增加22…,直至找到空闲的位置 ……
  • 再哈希法:换种哈希函数,重新计算冲突元素的地址。
  • 建立公共溢出区:再建一个数组,把冲突的元素放进去。

99、为什么HashMap链表转红黑树的阈值为8呢?

树化发生在table数组的长度大于64,且链表的长度大于8的时候。

最后

终极手撕架构师的学习笔记:分布式+微服务+开源框架+性能优化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mdDgAKf0-1713544696274)]

网上学习资料一大堆,但如果学到的知识不成体系,遇到问题时只是浅尝辄止,不再深入研究,那么很难做到真正的技术提升。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添加V获取:vip1024b (备注Java)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WHeB2S46-1713544696274)]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 13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