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

于是在 iPhone 站稳脚跟后,发布了自己的 App Store,开启了移动互联网的原生应用时代。

随后的 Android,本来是基于 Linux 的 OS,与之同期的 MeeGo 等竞争对手采用 C + HTML5 的双模应用生态策略,然而 C 的开发难度太大,HTML5 体验又不行。Android 依靠 Java 技术生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于是:在移动互联网初期,应用生态被定了基调 —— 原生开发。

在那个时候,硬件不行,也没有其他办法,原生开发才能在低配硬件上带来商用体验。

但大家都在怀念 HTML,那种无需安装更新、即点即用,直达二级页面的特点,一直让人迷恋。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1.jpg

国内有一批做浏览器的厂商,尝试去改进 HTML5,他们提出了轻应用的概念。

通过给 WebView 扩展原生能力,补充 JS API,让 HTML5 应用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不过这类业务没有取得成功,HTML5 的问题不止是功能不足,性能体验是它更严重的问题,而体验问题,不是简单地扩展 JS 能力能搞定的。

这类业务发展的顶峰,是微信的 JS SDK。

作为国内事实上最大的手机浏览器,微信为它的浏览器内核扩充了大量 JS API,让开发者可以用 JS 调用微信支付、扫码等众多 HTML5 做不到的功能。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2.jpeg

▲ 微信 JS SDK 说明文档

但微信团队对这套方案的体验仍然不满意,微信钱包栏目里打车、理财等很多应用虽然嵌入了 JS SDK,但每次点击要等半天白屏,让人用着很痛苦,他们在业内开始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业内早有专业团队看到了相同的问题。

与浏览器不同,Hybrid 应用是另一个细分领域。它们为开发者提供使用 JS 编写跨平台应用的工具,为了让 JS 应用更接近原生应用的功能体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做出了很多尝试。

笔者所在的 DCloud 即是其中之一,我们提出了改进 HTML5 的“性工能”障碍的解决方案 —— 通过工具、引擎优化、开发模式调整,让开发者可以通过 JS 写出更接近原生 App 体验的应用。

多 WebView 模式,原生接管转场动画、下拉刷新、Tab 分页,预载 WebView……各种优化技术不停迭代,终于让 Hybrid 应用取得了性能体验的突破。

Hybrid 应用和普通的轻应用相比,还有一个巨大的差别:一个是 Client/Server,一个是 Browser/Server。简单来说,Hybrid 应用是 JS 编写的需要安装的 App,而轻应用是在线网页。

C/S 的应用在每次页面加载时,仅需要联网获取 JSON 数据;而 B/S 应用除了 JSON 数据外,还需要每次从服务器加载页面 DOM、样式、逻辑代码,所以 B/S 应用的页面加载很慢,体验很差。

可是这样的 C/S 应用虽然体验好,却失去了 HTML5 的动态性,仍然需要安装、更新,无法即点即用、直达二级页面。

那么 C/S 应用的动态性是否可以解决呢?对此,我们提出了流应用概念,把之前 Hybrid 应用里的运行于客户端的 JS 代码,先打包发布到服务器,制定流式加载协议,手机端引擎动态下载这些 JS 代码到本地,并且为了第一次加载速度更快,实现了应用的边下载边运行。

就像流媒体的边下边播一样,应用也可以实现边用边下。

在这套方案的保障下,终于解决了之前的各种难题:让 JS 应用功能体验达到原生,并且可即点即用、可直达二级页面。

如今看来,这已经变成了常识。但在当年,先驱们做了无数艰辛探索。

这套技术,需要让客户端引擎提前预置在手机上,就像流媒体的普及,建立在 Flash 的装机量巨大的基础上,那么普及这个客户端引擎就变得很重要。

2015 年,360 和 DCloud 合作,在 360 手机助手里内嵌了这个客户端引擎,推出了业内第一个商用的小程序,360 称之为 360 微应用。

微应用实现了在 360 手机助手的应用下载页面,同时出现了“秒开”按钮,点击后直接使用。

并且在 360 手机助手的扫码里,应用的分享里,都实现了扫码获得一个应用,点击分享消息获得一个应用。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3.jpg

▲ 在 360 手机助手 3.4 版本中上线的中国第一个小程序

为了做大生态,DCloud 把这套技术标准,捐献给了 HTML5 中国产业联盟,随后,联盟开始推动更多的超级 App 和手机厂商加入,共同推进动态 App 产业的发展。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巨头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虽然有一批厂商同意加入联盟共建生态,但最关键的角色,真正的国民应用“微信”,最终决定自立标准、自研引擎,当然技术原理与流应用是基本一致的。

  • 2016 年 1 月 11 日,微信公开课,张小龙罕见露面,公布了微信应用号的计划,为这个大事件亲自站台。
  • 2016 年 9 月 21 日,微信宣布更名应用号为小程序,面向首批开发者内测。从此,这个词被正式定了下来,“小程序”,成为后续一个时代的代名词。而“流应用”、“微应用”则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成为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
  • 2017 年 1 月 9 日,微信公开课,小程序面向用户正式推出。

从此后,阿里巴巴、手机厂商联盟、百度、今日头条,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小程序平台,其中也有很多波折与故事,在有偶然、有必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小程序大潮卷入了更多人,并形成了更大的浪潮,最终迎来了不可逆转的小程序时代。

6、生态难,难于上青天

发明能解决功能体验和动态性的技术方案,虽然难,但不是最难的事情。

最难的是开发者生态的建设。

最初 HTML5 中国产业联盟的策略是在 HTML5 上扩展强化,复用现有的 HTML5 生态。

当微信的标准完全自立重建时,业内人士都悬着一颗心。

在全球,基于 Web 的技术生态已经非常成熟,各种开发工具、框架、组件、模板…提升着开发者的效率。

小程序丢弃了国际标准组织 W3C 的 DOM 和 Window 标准,仅仅采用基础 JavaScript。这意味着 HTML5 生态的各种轮子无法复用,要完全重造一个新的小程序开发生态。

当初微信推广 JS SDK 时,是那么地顺其自然,开发者纷纷开始使用,因为对于开发者,只是在他们的 H5 版本上补充一些 API 而已。

而小程序初期,充满了开发者的质疑声:我的业务迭代那么久,让我重新做一个版本,你的生态到底能不能支撑我的投入?

微信用持续而快速的版本升级、高管的站台,告诉大家微信做小程序的决心,并最终通过 2017 年底的跳一跳,引爆了小程序。

从此大家的问题不再是我要不要做小程序了,而转向了:既然要做,怎么才能提升小程序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任何一种技术,或者开发模式的演进,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都遵循着类似的成熟规律:

技术标准 -> 基础平台 -> 开发工具 -> 培训市场 -> 框架诞生 -> 周边生态逐步完善 -> 轮子之上的轮子

在 HTML5 生态里,已经发展到最终极的形态,比如 Vue 是一个重要框架,而基于 Vue 的各种丰富的 UI 库、测试框架,则是轮子之上的轮子。

多层轮子代表着生态的繁荣,也意味着开发者的开发效率更高。

可微信的全新标准出现时,它把开发者推回了原始社会,一切都要重来。

这在当时看来,并不是一个必然会成功的事情(其实直到现在,比如图表类轮子,小程序仍然比不过 HTML5)。

时至今日,讨论这个标准的选择对错已经没有意义。当支付宝、百度、今日头条都开始参考这个标准做小程序时,时代已经不可阻挡。

所幸,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人做成了。在国际标准之外,在中国,终于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生态。

并且这个生态,给用户带来了更好的体验,给开发者带来了更多流量和变现效率的提升,这是一个比 HTML5 更优秀的生态。

7、野蛮的技术生态成长速度

两年时间,中国的小程序开发者如何从原始社会进阶到现代文明?这也是一段有趣的历史。

我们来看看小程序技术生态是如何快速成长,走完上面所说的这套技术成熟路线,也就是从技术标准到轮子之上的轮子的。

在 Web 世界里,已经成熟到了原生 JS 用量很少的时代了,开发人员大量使用 Vue 等框架,并且在 Vue 的基础之上,又有更多轮子。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4.jpg

当中国的开发人员面临重头开始时,他们感受到效率对比的差距,既然时代已不可阻挡,那就拥抱它。勤劳的中国技术人开始蓬勃地建设起了小程序各种周边技术生态。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开发框架的迭代,我们看看每个小程序开发框架为什么会诞生、流行和衰落。

最初的微信小程序,一片荒蛮,一份文档 + 一个难用的 IDE,很多效率工具比如 npm、预处理器这些都不支持,而这些已经是大型项目离不开的工具。

于是,第一个标志性的框架出现了 —— WePY

WePY 紧随微信小程序在 2017 年发布,原本是腾讯其他部门的一个个人工程师的作品。在那个年代,WePY 有效地解决了小程序不支持 npm、预处理器的痛点,被引爆后,腾讯官方才把这个框架收编到官方的 GitHub 下。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5.jpg

不过 WePY 也面临很多问题,它使用了私有语法,这让它在生态建设上面临很大难度,IDE 着色、语法提示、语法校验、格式化、人员招聘培训等各方面问题制约着它的流行和普及。

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可以复用现有技术生态来快速完善小程序生态?

这时候下一个重要框架借势诞生,美团前端在 2018 年初开源了 MPVue

MPVue 采用 Vue 语法来开发小程序,通过对 Vue.js 的底层改造,实现了编译到微信小程序。

MPVue 良好地借助了 Vue 的技术生态,周边工具如 IDE、校验器、格式化等支持直接复用、人员招聘培训等生态建设压力大幅下降,受到了大量开发者的欢迎。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6.jpg

看着熟悉 Vue 的开发者终于有了趁手的轮子,那熟悉 React 的开发者怎会无动于衷?

京东团队是 React 的重度用户,还自研了 JDreact,于是他们开发了 Taro 框架,一款基于 React 语法编写小程序的框架。

但 Taro 并不是想简单做一个 MPVue 在 React 世界里的翻版,Taro 相比 MPVue,想要解决更多重要问题。

Taro 面世较晚,此时微信、支付宝、百度、头条都已发布或宣传了自己的小程序,开发者面临一个多端开发和适配的问题。

于是 Taro 率先支持多端开发,它甚至还能发布到 H5 和 App。

小程序技术始于微信?来看看移动端小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_7.jpg

▲ 京东凹凸实验室

当时小程序领域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微信开始支持小程序自定义组件。

组件是一个成熟框架不可缺的东西,不管是 Vue 还是 React 都有丰富的组件生态。

在过去,MPVue 时代,是把 Vue 组件也编译成页面模板,这带来一个很大的性能问题,在复杂页面里(比如长列表)使用组件,更新组件状态会导致整个页面的数据全部从 JS 逻辑层向视图层通讯一次,大量数据通讯会非常卡顿。

注意:小程序的逻辑层运行在 V8 或 JSCore 下,和视图层是分离的,通讯阻塞很容易引发性能问题。

于是 Taro 把 React 组件编译为新出的微信小程序自定义组件,这种组件在数据更新时,只会更新组件内部的数据,而不是整个页面更新数据,从而大幅减少了数据通信量。

这一轮的后浪推前浪很猛,Taro 在性能和多端支持上,都超越了 MPVue。

看着 React 阵营取得如此成绩,Vue 阵营自然会继续追击。

我们基于 Vue 开发了 uni-app,它实现了自定义组件编译模式,并在算法上做了很多优化。另外,之前 MPVue 对 Vue 的语法支持度不太完善,比如过滤器等不支持,在 uni-app 中我们进行了解决。

同样,uni-app 也看到了前浪的其他问题:Taro 虽然迈出了多端的第一步,但多端支持能力比较弱,每个平台仍然各自开发大量代码。核心原因,是Taro 在 H5 端和 App 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小程序技术架构,无法保持最大程度的统一。

于是 uni-app 在 App 端,使用了一个技术架构相同的小程序引擎,本身就可以直接运行小程序应用,这个引擎搭配小程序代码打包为 App,开发者一行代码不用改,可以同时发布小程序和 App。

当然,其 App 引擎从 Hybrid 应用起家,它提供的 API 要比小程序多很多,因为 App 的需求会比小程序丰富,它还支持把 WebView 渲染引擎替换为 Weex 渲染引擎。

之后 uni-app 又发布了 H5 版的小程序引擎,原理与小程序的 PC 模拟器相同,实现了良好的跨 H5 版的发布。于是 uni-app 比较完美地实现了开发一次,7 个平台发布。

第一层轮子就这样迅速发展了起来,Web 世界里最成熟的 Vue、React 技术生态被导入了小程序开发生态中。然后轮子之上的轮子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

以 UI 库为例,之前的 UI 库,有 Vue 库、React 库,有 PC 库、H5 库和小程序库,种类繁多,甚至说混乱。

比如在 Vue 阵营中,Vant 和 iView 这两个 UI 库,都是同时维护两个版本,它们即有 H5 版,又有小程序版。

不止框架作者麻烦,开发者想在多端使用这些 UI 库时,会发现在不同端还需要引入不同的 UI 库,写法都不一样,这让开发者很崩溃。

既然已经可以多端开发应用,于是在多端开发的领域里,开始出现轮子之上的轮子,多端 UI 库。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近万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Android移动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扫码获取!!(备注:Android)

最后

只要是程序员,不管是Java还是Android,如果不去阅读源码,只看API文档,那就只是停留于皮毛,这对我们知识体系的建立和完备以及实战技术的提升都是不利的。

真正最能锻炼能力的便是直接去阅读源码,不仅限于阅读各大系统源码,还包括各种优秀的开源库。

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等BAT大厂 2019-2021面试真题解析

资料太多,全部展示会影响篇幅,暂时就先列举这些部分截图

《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5k-1712404219768)]

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百度等BAT大厂 2019-2021面试真题解析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bHTOZt9v-1712404219769)]

资料太多,全部展示会影响篇幅,暂时就先列举这些部分截图

《Android学习笔记总结+移动架构视频+大厂面试真题+项目实战源码》,点击传送门即可获取!
  • 27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