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配置全解析(基础篇)(1)

它是下面的简写:

但是我们一个页面可能不止一个模块,因此需要将多个依赖文件一起注入,这时就需要用到数组了,代码在demo2中:

有时候我们一个项目可能有不止一个页面,需要将多个页面分开打包,entry支持传入对象的形式,代码在demo3中:

这样webpack就会构建三个不同的依赖关系。

输出

output选项用来控制webpack如何输入编译后的文件模块;虽然可以有多个entry,但是只能配置一个output

这里我们配置了一个单入口,输出也就是bundle.js;但是如果存在多入口的模式就行不通了,webpack会提示Conflict: Multiple chunks emit assets to the same filename,即多个文件资源有相同的文件名称;webpack提供了占位符来确保每一个输出的文件都有唯一的名称:

这样webpack打包出来的文件就会按照入口文件的名称来进行分别打包生成三个不同的bundle文件;还有以下不同的占位符字符串:

在这里引入Module、Chunk和Bundle的概念,上面代码中也经常会看到有这两个名词的出现,那么他们三者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发现module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代码中,比如module.exports;而Chunk经常和entry一起出现,Bundle总是和output一起出现。

module:我们写的源码,无论是commonjs还是amdjs,都可以理解为一个个的module

chunk:当我们写的module源文件传到webpack进行打包时,webpack会根据文件引用关系生成chunk文件,webpack 会对这些chunk文件进行一些操作

bundle:webpack处理好chunk文件后,最后会输出bundle文件,这个bundle文件包含了经过加载和编译的最终源文件,所以它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

我们通过下面一张图更深入的理解这三个概念:

总结:

module,chunk 和 bundle 其实就是同一份逻辑代码在不同转换场景下的取了三个名字:我们直接写出来的是module,webpack处理时是chunk,最后生成浏览器可以直接运行的bundle。

hash、chunkhash、contenthash

理解了chunk的概念,相信上面表中chunkhash和hash的区别也很容易理解了;

hash:是跟整个项目的构建相关,只要项目里有文件更改,整个项目构建的hash值都会更改,并且全部文件都共用相同的hash值。

chunkhash:跟入口文件的构建有关,根据入口文件构建对应的chunk,生成每个chunk对应的hash;入口文件更改,对应chunk的hash值会更改。

contenthash:跟文件内容本身相关,根据文件内容创建出唯一hash,也就是说文件内容更改,hash就更改。

模式

在webpack2和webpack3中我们需要手动加入插件来进行代码的压缩、环境变量的定义,还需要注意环境的判断,十分的繁琐;在webpack4中直接提供了模式这一配置,开箱即可用;如果忽略配置,webpack还会发出警告。

开发模式是告诉webpack,我现在是开发状态,也就是打包出来的内容要对开发友好,便于代码调试以及实现浏览器实时更新。

生产模式不用对开发友好,只需要关注打包的性能和生成更小体积的bundle。看到这里用到了很多Plugin,不用慌,下面我们会一一解释他们的作用。

相信很多童鞋都曾有过疑问,为什么这边DefinePlugin定义环境变量的时候要用JSON.stringify("production"),直接用"production"不是更简单吗?

我们首先来看下JSON.stringify("production")生成了什么;运行结果是""production"",注意这里,并不是你眼睛花了或者屏幕上有小黑点,结果确实比"production"多嵌套了一层引号。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DefinePlugin这个插件理解为将代码里的所有process.env.NODE_ENV替换为字符串中的内容。假如我们在代码中有如下判断环境的代码:

这样生成出来的代码就会编译成这样:

但是我们代码中可能并没有定义production变量,因此会导致代码直接报错,所以我们需要通过JSON.stringify来包裹一层:

这样编译出来的代码就没有问题了。

自动生成页面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发现都是手动来生成index.html,然后引入打包后的bundle文件,但是这样太过繁琐,而且如果生成的bundle文件引入了hash值,每次生成的文件名称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自动生成html的插件;首先我们需要安装这个插件:

npm install --save-dev html-webpack-plugin

在demo3中,我们生成了三个不同的bundle.js,我们希望在三个不同的页面能分别引入这三个文件,如下修改config文件:

我们以index.html作为模板文件,生成home、list、detail三个不同的页面,并且通过chunks分别引入不同的bundle;如果这里不写chunks,每个页面就会引入所有生成出来的bundle。

html-webpack-plugin还支持以下字段:

上面设置title后需要在模板文件中设置模板字符串:

<%=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

loader

loader用于对模块module的源码进行转换,默认webpack只能识别commonjs代码,但是我们在代码中会引入比如vue、ts、less等文件,webpack就处理不过来了;loader拓展了webpack处理多种文件类型的能力,将这些文件转换成浏览器能够渲染的js、css。

module.rules允许我们配置多个loader,能够很清晰的看出当前文件类型应用了哪些loader,loader的代码均在demo4中。

我们可以看到rules属性值是一个数组,每个数组对象表示了不同的匹配规则;test属性时一个正则表达式,匹配不同的文件后缀;use表示匹配了这个文件后调用什么loader来处理,当有多个loader的时候,use就需要用到数组。

多个loader支持链式传递,能够对资源进行流水线处理,上一个loader处理的返回值传递给下一个loader;loader处理有一个优先级,从右到左,从下到上;在上面demo中对css的处理就遵从了这个优先级,css-loader先处理,处理好了再给style-loader;因此我们写loader的时候也要注意前后顺序。

css-loader和style-loader

css-loader和style-loader从名称看起来功能很相似,然而两者的功能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他们经常会成对使用;安装方法:

npm i -D css-loader style-loader

css-loader用来解释@import和url();style-loader用来将css-loader生成的样式表通过<style>标签,插入到页面中去。

然后在入口文件中将index.css引入,就能看到打包的效果,页面中插入了三个style标签,代码在demo4:

sass-loader和less-loader

这两个loader看名字大家也能猜到了,就是用来处理sass和less样式的。安装方法:

npm i -D sass-loader less-loader node-sass

在config中进行配置,代码在demo4:

postcss-loader

都0202年了,小伙伴肯定不想一个一个的手动添加-moz、-ms、-webkit等浏览器私有前缀;postcss提供了很多对样式的扩展功能;啥都不说,先安装起来:

npm i -D postcss-loader

老规矩,还是在config中进行配置:

正当我们兴冲冲的打包看效果时,发现样式还是老样子,并没有什么改变。

这是因为postcss主要功能只有两个:第一就是把css解析成JS可以操作的抽象语法树AST,第二就是调用插件来处理AST并得到结果;所以postcss一般都是通过插件来处理css,并不会直接处理,所以我们需要先安装一些插件:

npm i -D autoprefixer postcss-plugins-px2rem cssnano

在项目根目录新建一个.browserslistrc文件。

> 0.25%

last 2 versions

我们将postcss的配置单独提取到项目根目录下的postcss.config.js

有了autoprefixer插件,我们打包后的css就自动加上了前缀。

babel-loader

兼容低版本浏览器的痛相信很多童鞋都经历过,写完代码发现自己的js代码不能运行在IE10或者IE11上,然后尝试着引入各种polyfill;babel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将高版本的ES6甚至ES7转为ES5;我们首先安装babel所需要的依赖:

然后在config添加loader对js进行处理:

同样的,我们把babel的配置提取到根目录,新建一个.babelrc文件:

我们可以在index.js中尝试写一些es6的语法,看到代码会被转译成es5,代码在demo4中。由于babel-loader的转译速度很慢,在后面我们加入了时间插件后可以看到每个loader的耗时,babel-loader是最耗时间;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少的使用babel来转译文件,我们对config进行改进,

正则上使用$来进行精确匹配,通过exclude将node_modules中的文件进行排除,include将只匹配src中的文件;可以看出来include的范围比exclude更缩小更精确,因此也是推荐使用include。

file-loader和url-loader

file-loader和url-loader都是用来处理图片、字体图标等文件;url-loader工作时分两种情况:当文件大小小于limit参数,url-loader将文件转为base-64编码,用于减少http请求;当文件大小大于limit参数时,调用file-loader进行处理;因此我们优先使用url-loader,首先还是进行安装,安装url-loader之前还需要把file-loader先安装:

npm i file-loader url-loader -D

接下来还是修改config:

我们在css中给body添加一个小于10k的居中背景图片:

打包后查看body的样式可以发现图片已经被替换成base64格式的url了,代码在demo4。

html-withimg-loader

如果我们在页面上引用一个图片,会发现打包后的html还是引用了src目录下的图片,这样明显是错误的,因此我们还需要一个插件对html引用的图片进行处理:

npm i -D html-withimg-loader

老样子还是在config中对html进行配置:

然鹅,打开页面发现却是这样的:

这是因为在url-loader中把每个图片作为一个模块来处理了,我们还需要去url-loader中修改:

这样我们在页面上的图片引用也被修改了,代码在demo4中。

html-withimg-loader会导致html-webpack-plugin插件注入title的模板字符串<%= htmlWebpackPlugin.options.title %>失效,原封不动的展示在页面上;因此,如果我们想保留两者的功能需要在配置config中把html-withimg-loader删除并且通过下面的方式来引用图片:

vue-loader

最后说一下一个比较特殊的vue-loader,看名字就知道是用来处理vue文件的。

npm i -D vue-loader vue-template-compiler

npm i -S vue

我们首先来创建一个vue文件,具体代码在demo5中:

然后在webpack的入口文件中引用它:

不过vue-loader和其他loader不太一样,除了将它和.vue文件绑定之外,还需要引入它的一个插件:

这样我们就能愉快的在代码中写vue了。

搭建开发环境

在上面的demo中我们都是通过命令行打包生成dist文件,然后直接打开html或者通过static-server来查看页面的;但是开发中我们写完代码每次都来打包会严重影响开发的效率,我们期望的是写完代码后立即就能够看到页面的效果;webpack-dev-server就很好的提供了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能够实时重新加载。

首先在我们的项目中安装依赖:

npm i -D webpack webpack-dev-server

webpack-dev-server的用法和wepack一样,只不过他会额外启动一个express的服务器。我们在项目中新建一个webpack.dev.config.js配置文件,单独对开发环境进行一个配置,相关代码在demo6中:

通过命令行webpack-dev-server来启动服务器,启动后我们发现根目录并没有生成任何文件,因为webpack打包到了内存中,不生成文件的原因在于访问内存中的代码比访问文件中的代码更快。

我们在public/index.html的页面上有时候会引用一些本地的静态文件,直接打开页面的会发现这些静态文件的引用失效了,我们可以修改server的工作目录,同时指定多个静态资源的目录:

热更新(Hot Module Replacemen简称HMR)是在对代码进行修改并保存之后,webpack对代码重新打包,并且将新的模块发送到浏览器端,浏览器通过新的模块替换老的模块,这样就能在不刷新浏览器的前提下实现页面的更新。

可以看出浏览器和webpack-dev-server之间通过一个websock进行连接,初始化的时候client端保存了一个打包后的hash值;每次更新时server监听文件改动,生成一个最新的hash值再次通过websocket推送给client端,client端对比两次hash值后向服务器发起请求返回更新后的模块文件进行替换。

我们点击源码旁的行数看一下编译后的源码是什么样的:

发现跟我们的源码差距还是挺大的,本来是一个简单add函数,通过webpack的模块封装,已经很难理解原来代码的含义了,因此,我们需要将编译后的代码映射回源码;devtool中不同的配置有不同的效果和速度,综合性能和品质后,我们一般在开发环境使用cheap-module-eval-source-map,在生产环境使用source-map

其他各模式的对比:

plugins

最后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漫长且无助。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Web前端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不论你是刚入门Android开发的新手,还是希望在技术上不断提升的资深开发者,这些资料都将为你打开新的学习之门!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需要这份全套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我获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x1akZ2cEk2UGhZZUROcjRYamlicnpMdW5pYlpnLzY0MA?x-oss-process=image/format,png)

plugins

最后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Android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漫长且无助。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Web前端开发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FFyCVPvG-1715709214289)]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CdyxfzeS-1715709214289)]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gf95YKjZ-1715709214290)]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Android开发知识点!不论你是刚入门Android开发的新手,还是希望在技术上不断提升的资深开发者,这些资料都将为你打开新的学习之门!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需要这份全套学习资料的朋友可以戳我获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会持续更新!

  • 21
    点赞
  • 1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