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基础概念及算子_flink 算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特定算子的子任务(subtask)的个数被称之为其并行度(parallelism)。这样,包含并行子任务的数据流,就是并行数据流,它需要多个分区(stream partition)来分配并行任务。一般情况下,一个流程序的并行度,可以认为就是其所有算子中最大的并行度。一个程序中,不同的算子可能具有不同的并行度。

例如:如上图所示,当前数据流中有source、map、window、sink四个算子,其中sink算子的并行度为1,其他算子的并行度都为2。所以这段流处理程序的并行度就是2。

不同于Spark的RDD分区,Flink中每个算子都能够设置并行度。
并行度优先级: 算子单独设定 > env > 程序提交时指定 > 配置文件

3.算子链(Operator Chain)

一个数据流在算子之间传输数据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one-to-one)的直通(forwarding)模式,也可以是打乱的重分区(redistributing)模式,具体是哪一种形式,取决于算子的种类。

(1)一对一(One-to-one,forwarding)
这种模式下,数据流维护着分区以及元素的顺序。比如图中的source和map算子,source算子读取数据之后,可以直接发送给map算子做处理,它们之间不需要重新分区,也不需要调整数据的顺序。这就意味着map 算子的子任务,看到的元素个数和顺序跟source 算子的子任务产生的完全一样,保证着“一对一”的关系。map、filter、flatMap等算子都是这种one-to-one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Spark中的窄依赖。

(2)重分区(Redistributing)
在这种模式下,数据流的分区会发生改变。比如上图中的map和后面的keyBy/window算子之间,以及keyBy/window算子和Sink算子之间,都是这样的关系。
每一个算子的子任务,会根据数据传输的策略,把数据发送到不同的下游目标任务。这些传输方式都会引起重分区的过程,这一过程类似于Spark中的shuffle(宽依赖)。

(3)合并算子链
在Flink中,并行度相同的一对一(one to one)算子操作,可以直接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任务(task),这样原来的算子就成为了真正任务里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每个task会被一个线程执行。这样的技术被称为“算子链”(Operator Chai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中Source和map之间满足了算子链的要求,所以可以直接合并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任务;因为并行度为2,所以合并后的任务也有两个并行子任务。

原先map算子和Source算子并行度都为2并且都是一对一的算子操作,经过合并之后,原先需要使用4个线程的map和source算子只需要启用2个线程。

将算子链接成task是非常有效的优化:可以减少线程之间的切换和基于缓存区的数据交换,在减少时延的同时提升吞吐量。

Flink默认会按照算子链的原则进行链接合并,如果我们想要禁止合并或者自行定义,也可以在代码中对算子做一些特定的设置:

// 禁用算子链
该算子不会与前一个或者后一个算子串在一块
.map(word -> Tuple2.of(word, 1L)).disableChaining();
// 从当前算子开始新链
该算子不与前一算子串在一起
.map(word -> Tuple2.of(word, 1L)).startNewChain()


当两个算子的运算逻辑复杂时,可以选择将这两个算子分开。

4. 任务槽(Task Slots)

Flink中每一个TaskManager都是一个JVM进程,它可以启动多个独立线程,来并行执行多个子任务。

TaskManager的计算资源是有限的,并行的任务越多,每个线程的资源就会越少。那一TaskManager到底能并行处理多少个任务呢?为了控制并发量,我们需要在TaskManager上对每个任务运行所占用的资源做出明确的划分,这就是所谓的任务槽(task slots)

每个任务槽(task slot)其实表示了TaskManager拥有计算资源的一个固定大小的子集。这些资源就是用来独立执行一个子任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slot目前仅仅用来隔离内存,不会涉及CPU的隔离。在具体应用时,可以将slot数量配置为机器的CPU核心数,尽量避免不同任务之间对CPU的竞争。这也是开发环境默认并行度设为机器CPU数量的原因。

任务对任务槽的共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默认情况下,Flink是允许子任务共享slot的。如果我们保持sink任务并行度为1不变,而作业提交时设置全局并行度为6,那么前两个任务节点就会各自有6个并行子任务,整个流处理程序则有13个子任务。
如上图所示,只要属于同一个作业(程序),那么对于不同任务节点(算子)的并行子任务,就可以放到同一个slot上执行。所以对于第一个任务节点source→map,它的6个并行子任务必须分到不同的slot上,而第二个任务节点keyBy/window/apply的并行子任务却可以和第一个任务节点共享slot。

在同一个slot中,子任务是同时运行的

当我们将资源密集型和非密集型的任务同时放到一个slot中,它们就可以自行分配对资源占用的比例,从而保证最重的活平均分配给所有的TaskManager。

slot共享另一个好处就是允许我们保存完整的作业管道。这样一来,即使某个TaskManager出现故障宕机,其他节点也可以完全不受影响,作业的任务可以继续执行。

当然,Flink默认是允许slot共享的,如果希望某个算子对应的任务完全独占一个slot,或者只有某一部分算子共享slot,我们也可以通过设置“slot共享组”手动指定:

.map(word -> Tuple2.of(word, 1L)).slotSharingGroup("1");

这样,只有属于同一个slot共享组的子任务,才会开启slot共享;不同组之间的任务是完全隔离的,必须分配到不同的slot上。在这种场景下,总共需要的slot数量,就是各个slot共享组最大并行度的总和。

任务槽和并行度的关系

任务槽和并行度都跟程序的并行执行有关,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简单来说任务槽是静态的概念,是指TaskManager具有的并发执行能力,可以通过参数taskmanager.numberOfTaskSlots进行配置;而并行度是动态概念,也就是TaskManager运行程序时实际使用的并发能力,可以通过参数parallelism.default进行配置。

举例说明:假设一共有3个TaskManager,每一个TaskManager中的slot数量设置为3个,那么一共有9个task slot,表示集群最多能并行执行9个同一算子的子任务。
而我们定义word count程序的处理操作是四个转换算子:
source→ flatmap→ reduce→ sink
当所有算子并行度相同时,容易看出source和flatmap可以合并算子链,于是最终有三个任务节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个流处理程序的并行度,就应该是所有算子并行度中最大的那个,这代表了运行程序需要的slot数量。

三、Flink作业提交流程

1.Standalone会话模式作业提交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流图(StreamGraph)→ 作业图(JobGraph)→ 执行图(ExecutionGraph)→ 物理图(Physical Graph)。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逻辑流图(StreamGraph):这是根据用户通过 DataStream API编写的代码生成的最初的DAG图,用来表示程序的拓扑结构。这一步一般在客户端完成。

作业图(JobGraph):StreamGraph经过优化后生成的就是作业图(JobGraph),**这是提交给 JobManager 的数据结构,确定了当前作业中所有任务的划分。**主要的优化为:将多个符合条件的节点链接在一起合并成一个任务节点,形成算子链,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交换的消耗。JobGraph一般也是在客户端生成的,在作业提交时传递给JobMaster。

执行图(ExecutionGraph):JobMaster收到JobGraph后,会根据它来生成执行图(ExecutionGraph)。ExecutionGraph是JobGraph的并行化版本,是调度层最核心的数据结构。与JobGraph最大的区别就是按照并行度对并行子任务进行了拆分,并明确了任务间数据传输的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物理图(Physical Graph):JobMaster生成执行图后,会将它分发给TaskManager;各个TaskManager会根据执行图部署任务,最终的物理执行过程也会形成一张“图”,一般就叫作物理图(Physical Graph)。这只是具体执行层面的图,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据结构。
物理图主要就是在执行图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数据存放的位置和收发的具体方式。有了物理图,TaskManager就可以对传递来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了。
(物理图部署Flink中真实定义的图,是实际执行时产生的图)

2.Yarn应用模式作业提交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DataStream API

DataStream API是Flink的核心层API。一个Flink程序,其实就是对DataStream的各种转换。
具体来说,代码基本上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Flink 1.12开始,官方推荐的做法是直接使用DataStream API,在提交任务时通过将执行模式设为BATCH来进行批处理。不建议使用DataSet API。

DataStream API执行模式包括:流执行模式、批执行模式和自动模式。
 流执行模式(Streaming)
这是DataStream API最经典的模式,一般用于需要持续实时处理的无界数据流。默认情况下,程序使用的就是Streaming执行模式。
 批执行模式(Batch)
专门用于批处理的执行模式。
 自动模式(AutoMatic)
在这种模式下,将由程序根据输入数据源是否有界,来自动选择执行模式。

触发程序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写完输出(sink)操作并不代表程序已经结束。因为当main()方法被调用时,其实只是定义了作业的每个执行操作,然后添加到数据流图中;这时并没有真正处理数据——因为数据可能还没来。Flink是由事件驱动的,只有等到数据到来,才会触发真正的计算,这也被称为“延迟执行”或“懒执行”。
所以我们需要显式地调用执行环境的execute()方法,来触发程序执行。execute()方法将一直等待作业完成,然后返回一个执行结果(JobExecutionResult)。

程序遇到env.execute()后程序才会真正执行,并且程序会等待处理结果。
flink引入了executeAsync()方法,在一个程序(类)中能够写多个executeAsync(),每当程序执行该方法就会产生一个新的job。
通常不会使用executeAsync,转而使用编写多个程序。

Flink支持的数据类型

Flink使用“类型信息”(TypeInformation)来统一表示数据类型。TypeInformation类是Flink中所有类型描述符的基类。它涵盖了类型的一些基本属性,并为每个数据类型生成特定的序列化器、反序列化器和比较器。

对于常见的Java和Scala数据类型,Flink都是支持的。Flink在内部,Flink对支持不同的类型进行了划分,这些类型可以在Types工具类中找到:

(1)基本类型
所有Java基本类型及其包装类,再加上Void、String、Date、BigDecimal和BigInteger。

(2)数组类型
包括基本类型数组(PRIMITIVE_ARRAY)和对象数组(OBJECT_ARRAY)。

(3)复合数据类型
 Java元组类型(TUPLE):这是Flink内置的元组类型,是Java API的一部分。最多25个字段,也就是从Tuple0~Tuple25,不支持空字段。
 Scala 样例类及Scala元组:不支持空字段。
 行类型(ROW):可以认为是具有任意个字段的元组,并支持空字段。
 POJO:Flink自定义的类似于Java bean模式的类。

(4)辅助类型
Option、Either、List、Map等。

(5)泛型类型(GENERIC)
Flink支持所有的Java类和Scala类。不过如果没有按照上面POJO类型的要求来定义,就会被Flink当作泛型类来处理。Flink会把泛型类型当作黑盒,无法获取它们内部的属性;它们也不是由Flink本身序列化的,而是由Kryo序列化的。

在这些类型中,元组类型和POJO类型最为灵活,因为它们支持创建复杂类型。而相比之下,POJO还支持在键(key)的定义中直接使用字段名,这会让我们的代码可读性大大增加。所以,在项目实践中,往往会将流处理程序中的元素类型定为Flink的POJO类型。

Flink对POJO类型的要求如下:
 类是公有(public)的
 有一个无参的构造方法
 所有属性都是公有(public)的
 所有属性的类型都是可以序列化的

Transform算子(转换算子)

DataStreamSource<WaterSensor> streamSource = env.fromElements(
                new WaterSensor("s1", 1L, 1),
                new WaterSensor("s2", 2L, 2),
                new WaterSensor("s3", 3L, 3),
                new WaterSensor("s4", 4L, 4)
        );

自定义pojo数据集

1.map(映射)

map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大数据操作算子,主要用于将数据流中的数据进行转换,形成新的数据流。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一一映射”,消费一个元素就产出一个元素。(通常用来转换数据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只需要基于DataStream调用map()方法就可以进行转换处理。方法需要传入的参数是接口MapFunction的实现;返回值类型还是DataStream,不过泛型(流中的元素类型)可能改变。

		//todo 匿名实现类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mapSource = 
        streamSource.map(new MapFunction<WaterSensor,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p(WaterSensor woaterSensor)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woaterSensor.id;
            }
        });
        //todo lambda表达式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map = 
        streamSource.map(sensor -> sensor.id);
        //todo 定义实现类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diyMap = 
        streamSource.map(new MyMapFunction());

定义实现类方式:当一个map操作会被使用多次时,可以定义一个类实现MapFunciton接口,这样就能在开发中提升效率。

2.filter(过滤)

filter转换操作,顾名思义是对数据流执行一个过滤,通过一个布尔条件表达式设置过滤条件,对于每一个流内元素进行判断,若为true则元素正常输出,若为false则元素被过滤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进行filter转换之后的新数据流的数据类型与原数据流是相同的。filter转换需要传入的参数需要实现FilterFunction接口,而FilterFunction内要实现filter()方法,就相当于一个返回布尔类型的条件表达式。

streamSource.filter(new FilterFunction<WaterSenso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filter(WaterSensor waterSensor)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s1".equals(waterSensor.getId());
            }
        }).print();
        //WoaterSensor{id='s1', ts=1, vc=1}

3.flatMap(扁平映射)

flatMap操作又称为扁平映射,主要是将数据流中的整体(一般是集合类型)拆分成一个一个的个体使用。消费一个元素,可以产生0到多个元素。flatMap可以认为是“扁平化”(flatten)和“映射”(map)两步操作的结合,也就是先按照某种规则对数据进行打散拆分,再对拆分后的元素做转换处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map一样,flatMap也可以使用Lambda表达式或者FlatMapFunction接口实现类的方式来进行传参,返回值类型取决于所传参数的具体逻辑,可以与原数据流相同,也可以不同。

streamSource.flatMap(new FlatMapFunction<WaterSensor,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flatMap(WaterSensor waterSensor, Collector<String> collector) throws Exception {
                if ("s1".equals(waterSensor.getId())){
                    collector.collect(waterSensor.getVc().toString());
                }else if ("s2".equals(waterSensor.getId())){
                    collector.collect(waterSensor.getTs().toString());
                    collector.collect(waterSensor.getVc().toString());
                }
            }
        }).print(); // 1 2 2

聚合算子(Aggregation)

1.keyBy(分组)

keyBy是聚合前必须要用到的一个算子。keyBy通过指定键(key),可以将一条流从逻辑上划分成不同的分区(partitions)。这里所说的分区,其实就是并行处理的子任务。
基于不同的key,流中的数据将被分配到不同的分区中去;这样一来,所有具有相同的key的数据,都将被发往同一个分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内部,是通过计算key的哈希值(hash code),对分区数进行取模运算来实现的。所以这里key如果是POJO的话,必须要重写hashCode()方法。
keyBy()方法需要传入一个参数,这个参数指定了一个或一组key。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指定key:比如对于Tuple数据类型,可以指定字段的位置或者多个位置的组合;对于POJO类型,可以指定字段的名称(String);另外,还可以传入Lambda表达式或者实现一个键选择器(KeySelector),用于说明从数据中提取key的逻辑。

        KeyedStream<WaterSensor, String> keyedStream = 
        streamSource.keyBy(new KeySelector<WaterSensor,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Key(WaterSensor waterSensor)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waterSensor.id;
            }
        });

keyBy按照指定key的hashcode分组
keyedStream键控流,keyBy不是转换算子,只是对数据进行重分区(HashCode),不能设置并行度
keyBy对数据进行分组,保证相同key的数据在同一个分区,一个子任务可以理解为一个分区
相同Key的一组数据存在于一个分区中,但是一个分区中可能存在几组数据

2.简单聚合算子(sum/min/max/minBy/maxBy)

有了按键分区的数据流KeyedStream,我们就可以基于它进行聚合操作了。Flink为我们内置实现了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聚合API,主要有以下几种:
 sum():在输入流上,对指定的字段做叠加求和的操作。
 min():在输入流上,对指定的字段求最小值。
 max():在输入流上,对指定的字段求最大值。
 minBy():与min()类似,在输入流上针对指定字段求最小值。不同的是,min()只计算指定字段的最小值,其他字段会保留最初第一个数据的值;而minBy()则会返回包含字段最小值的整条数据。
 maxBy():与max()类似,在输入流上针对指定字段求最大值。两者区别与min()/minBy()完全一致。

max:只会取比较字段的最大值,非比较字段保留第一次 的值
maxby:取比较字段的最大值,同时非比较字段取最大值这条数据的值(取最大值的那条数据)

3. 归约聚合(reduce)

reduce可以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归约处理,把每一个新输入的数据和当前已经归约出来的值,再做一个聚合计算。
reduce操作也会将KeyedStream转换为DataStream。它不会改变流的元素数据类型,所以输出类型和输入类型是一样的。

DataStreamSource<WaterSensor> streamSource = env.fromElements(
                new WaterSensor("s1", 1L, 1),
                new WaterSensor("s2", 2L, 2),
                new WaterSensor("s1", 3L, 3),
                new WaterSensor("s2", 4L, 4),
                new WaterSensor("s1", 1L, 3)
        );
        KeyedStream<WaterSensor, String> keyedStream = 
        streamSource.keyBy(new KeySelector<WaterSensor,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getKey(WaterSensor waterSensor)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waterSensor.id;
            }
        });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reduceDS = 
        keyedStream.reduce(new ReduceFunction<WaterSensor>() {
            @Override
            public WaterSensor reduce(WaterSensor waterSensor, WaterSensor t1)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new WaterSensor("reduceId"+waterSensor.id, t1.ts, t1.vc + waterSensor.vc);
            }
        });
        reduceDS.print();
        =============结果===================
        WoaterSensor{id='s1', ts=1, vc=1}
		WoaterSensor{id='s2', ts=2, vc=2}
		WoaterSensor{id='reduceIds1', ts=3, vc=4}
		WoaterSensor{id='reduceIds2', ts=4, vc=6}
		WoaterSensor{id='reduceIdreduceIds1', ts=1, vc=7}

按照分组进行聚合,每组的第一个元素不会执行reduce方法,而是将状态保存下来,等待下一条同组的数据到来后再进行计算。

4. 富函数类(Rich Function Classes)

“富函数类”也是DataStream API提供的一个函数类的接口,所有的Flink函数类都有其Rich版本。富函数类一般是以抽象类的形式出现的。例如:RichMapFunction、RichFilterFunction、RichReduceFunction等。
与常规函数类的不同主要在于,富函数类可以获取运行环境的上下文,并拥有一些生命周期方法,所以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Rich Function有生命周期的概念。典型的生命周期方法有:
open()方法,是RichFunction的初始化方法,也就是会开启一个算子的生命周期。
当一个算子的实际工作方法例如map()或者filter()方法被调用之前,open()会首先被调用。
close()方法,是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调用的方法,类似于结束方法。一般用来做一些清理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生命周期方法,对于一个并行子任务来说只会调用一次;而对应的,实际工作方法,例如RichMapFunction中的map(),在每条数据到来后都会触发一次调用。

5.物理分区算子(Physical Partitioning)

常见的物理分区策略有:随机分配(Random)、轮询分配(Round-Robin)、重缩放(Rescale)和广播(Broadcast)。
随机分区(shuffle)
最简单的重分区方式就是直接“洗牌”。通过调用DataStream的.shuffle()方法,将数据随机地分配到下游算子的并行任务中去。
随机分区服从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所以可以把流中的数据随机打乱,均匀地传递到下游任务分区。因为是完全随机的,所以对于同样的输入数据, 每次执行得到的结果也不会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过随机分区之后,得到的依然是一个DataStream。

stream.shuffle().print()

轮询分区(Round-Robin)
轮询,简单来说就是“发牌”,按照先后顺序将数据做依次分发。通过调用DataStream的.rebalance()方法,就可以实现轮询重分区。rebalance使用的是Round-Robin负载均衡算法,可以将输入流数据平均分配到下游的并行任务中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eam.rebalance().print()

重缩放分区(rescale)
重缩放分区和轮询分区非常相似。当调用rescale()方法时,其实底层也是使用Round-Robin算法进行轮询,但是只会将数据轮询发送到下游并行任务的一部分中。rescale的做法是分成小团体,发牌人只给自己团体内的所有人轮流发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eam.rescale()

广播(broadcast)
这种方式其实不应该叫做“重分区”,因为经过广播之后,数据会在不同的分区都保留一份,可能进行重复处理。可以通过调用DataStream的broadcast()方法,将输入数据复制并发送到下游算子的所有并行任务中去。

stream.broadcast()

将数据发送给下游的所有子任务

全局分区(global)
全局分区也是一种特殊的分区方式。这种做法非常极端,通过调用.global()方法,会将所有的输入流数据都发送到下游算子的第一个并行子任务中去。这就相当于强行让下游任务并行度变成了1,所以使用这个操作需要非常谨慎,可能对程序造成很大的压力。

stream.global()

该算子会将上游的数据发往下游算子的第一个并行子任务中,在下游的算子中,只有第一个子任务是拿到数据的。

自定义分区(Custom)
当Flink提供的所有分区策略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partitionCustom()方法来自定义分区策略。
自定义分区器:

public class MyPartitioner implements Partitioner<String> {

    @Override
    public int partition(String key, int numPartitions) {
        return Integer.parseInt(key) % numPartitions;
    }
}

使用自定义分区器:

DataStream<String> myDS = socketDS.partitionCustom(
                        new MyPartitioner(),
                        value -> value);

6.分流

所谓“分流”,就是将一条数据流拆分成完全独立的两条、甚至多条流。也就是基于一个DataStream,定义一些筛选条件,将符合条件的数据拣选出来放到对应的流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子:读取一个整数数字流,将数据流划分为奇数流和偶数流。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DataStreamSource<String> socketSource = 
        	env.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 7777); //读取socket数据
        	
        env.setParallelism(2);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filterSource_1 = 
                socketSource.filter(value -> Integer.parseInt(value) % 2 == 0);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filterSource_2 = 
                socketSource.filter(value -> Integer.parseInt(value) % 2 == 1);
        filterSource_1.print("偶数流");
        filterSource_2.print("奇数流");
        env.execute();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奇数偶数的分流,但是因为在分流过程中,每个数都需要被filter过滤一次,效率性能较低,不推荐使用。

侧输出流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sensorDS =
                socketSource.map(new WaterSensorMapFunction());//将输入数据转换为WaterSensor类形

        OutputTag<WaterSensor> s1Tag = new OutputTag<>("s1支流", Types.POJO(WaterSensor.class));
        OutputTag<WaterSensor> s2Tag = new OutputTag<>("s2支流", Types.POJO(WaterSensor.class));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WaterSensor> process =
                sensorDS.process(new ProcessFunction<WaterSensor, WaterSens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Element(WaterSensor waterSensor,
                                       Context context,
                                       Collector<WaterSensor> collector)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id = waterSensor.getId();
                if ("s1".equals(id)) {  //如果id为 s1 放入侧输出流
                    context.output(s1Tag, waterSensor);
                } else if ("s2".equals(id)) {
                    context.output(s2Tag, waterSensor);
                } else {
                    //主流数据
                    collector.collect(waterSensor);
                }
            }
        });

        process.print("主流");
        process.getSideOutput(s1Tag).print("s1支流");
        process.getSideOutput(s2Tag).print("s2支流");
        ===结果===
        s1支流:3> WoaterSensor{id='s1', ts=1, vc=1}
		s2支流:4> WoaterSensor{id='s2', ts=1, vc=2}

基本合流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来源不同的多条流,需要将它们的数据进行联合处理。所以Flink中合流的操作会更加普遍,对应的API也更加丰富。

1. 联合(Union)

最简单的合流操作,就是直接将多条流合在一起,叫作流的“联合”(union)。联合操作要求必须流中的数据类型必须相同,合并之后的新流会包括所有流中的元素,数据类型不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1);
        DataStreamSource<Integer> source1 = env.fromElements(1,2,3,4,5);
        DataStreamSource<Integer> source2 = env.fromElements(11, 22, 33, 44, 55);
        DataStreamSource<String> source3 = env.fromElements("21", "23", "36");

        DataStream<Integer> unionSource1 = source1.union(source2,source3.map(value -> Integer.valueOf(value)));
        DataStream<Integer> unionSource2 = source1.union(source3.map(value -> Integer.valueOf(value)));

        unionSource1.print("source1");
        unionSource2.print("source2");

        env.execute();

2.连接(Connect)

流的联合虽然简单,不过受限于数据类型不能改变,灵活性大打折扣,所以实际应用较少出现。除了联合(union),Flink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方便的合流操作——连接(connec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taStreamSource<Integer> source1 = env.fromElements(1,2,3);
        DataStreamSource<String> source2 = env.fromElements("a", "b", "c");

        ConnectedStreams<Integer, String> connectSource 
        	= source1.connect(source2);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coMapSource 
        	= connectSource.map(new CoMapFunction<Integer, String,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p1(Integer integer) throws Exception {
                Integer value = integer \* 10;
                return value.to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p2(String s) throws Exception {
                return s;
            }
        });
        coMapSource.print();
        10 a 20 b 30 c

connect合流操作一次只能连接两条流,即使两条数据流进行了连接,其对外展示是一条流,但在进行算子操作时需要两条流分别执行操作

输出算子(Sink)

Flink作为数据处理框架,最终还是要把计算处理的结果写入外部存储,为外部应用提供支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KafkaSink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ExecutionEnvironment();
        env.setParallelism(4);
        env.enableCheckpointing(2000, CheckpointingMode.EXACTLY\_ONCE);
        //todo 监控hadoop102:7777 将数据封装成WaterSensor Pojo对象
        SingleOutputStreamOperator<String> sensorDS = env
                .socketTextStream("hadoop102", 7777);

        //todo kafkaSink
        KafkaSink<String> kafkaSink = KafkaSink.<String>builder()
                //todo 设置kafka地址和端口
                .setBootstrapServers("hadoop102:9092,hadoop103:9092,hadoop104:9092")
                 指定序列化器,Topic
                .setRecordSerializer(
                        KafkaRecordSerializationSchema.<String>builder()
                                .setTopic("ws")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大数据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大数据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im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dd3cdef255a326c2dca9d9a22fce318c.png)
![im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c7851598d386d2646008ab8936261d7c.png)
![im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0b6a53f49cc3684c4f35a113595cdc5e.png)
![im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559dbdb0ea01d3325c0b531c489323c7.png)
![im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e9760b103b1163c42b64188f774371df.pn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大数据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X:vip204888 (备注大数据获取)**
![img](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b09bc84f89130ed4010dbb8d3cf6a0ed.png)

 .setRecordSerializer(
                        KafkaRecordSerializationSchema.<String>builder()
                                .setTopic("ws")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大数据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大数据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YBJwEB1n-1712936729737)]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c1DCzYnt-1712936729737)]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ifPswA1m-1712936729738)]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Gj23grsO-1712936729738)]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DCPuLFAm-1712936729738)]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大数据开发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X:vip204888 (备注大数据获取)**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Un6CAA6c-1712936729739)]

  • 19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