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面试百分之九十九过的技巧(二)

也可以用 export default

// export-default.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 {

console.log(‘foo’);

}

// import-default.js

import customName from ‘./export-default’;

customName(); // ‘foo’

3、ES6 模块与 CommonJS 模块的差异

它们有两个重大差异:

  • CommonJS 模块输出的是一个值的拷贝,ES6 模块输出的是值的引用。

  • CommonJS 模块是运行时加载,ES6 模块是编译时输出接口。

五、封装请求,添加公共 header


添加 header

//创建 axios 实例

let instance = axios.create({timeout: 1000 * 12});

//设置post请求头

instance.defaults.headers.post[‘Content-Type’] =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instance.defaults.withCredentials=true; //让ajax携带cookie

在 api 方法中添加 header

postJson(url, params) {

return axios.post(${base}${url}, params, {

headers: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

},

//基本的get方法

get(url, params) {

return axios.get(${base}${url}, {params: params})

},

//基本的post方法

post(url, params) {

return axios.post(${base}${url}, JSON.stringify(params))

},

六、页面性能优化


性能优化几乎是必问的,最好把下面五种方式都说出来。

第二、三点会延伸了问,小括号里是一般延伸的方向。详细的解释参见 十二、页面性能

目标:加快界面展示速度,减少数据请求次数。

提升页面性能的方法有哪些?

  1. 资源压缩合并,减少 HTTP 请求

  2. 非核心代码异步加载(异步加载的方式,异步加载的区别)

  3. 利用浏览器缓存(缓存的分类,缓存原理)

  4. 使用 CDN

  5. 预解析 DNS

//强制打开 标签的 dns 解析

//DNS预解析

七、浏览器缓存


缓存策略的分类:

  • 强缓存

  • 协商缓存

缓存策略都是通过设置 HTTP Header 来实现的。 浏览器每次发起请求,都会先在浏览器缓存中查找该请求的结果以及缓存标识。 浏览器每次拿到返回的请求结果都会将该结果和缓存标识存入浏览器缓存中。

7.1 强缓存

强缓存: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直接从缓存中读取资源,在chrome控制台的Network选项中可以看到该请求返回200的状态码,并且Size显示from disk cache或from memory cache。强缓存可以通过设置两种 HTTP Header 实现:Expires 和 Cache-Control。

1. Expires

缓存过期时间,用来指定资源到期的时间,是服务器端的具体的时间点。也就是说,Expires=max-age + 请求时间,需要和Last-modified结合使用。Expires是Web服务器响应消息头字段,在响应http请求时告诉浏览器在过期时间前浏览器可以直接从浏览器缓存取数据,而无需再次请求。 Expires 是 HTTP/1 的产物,受限于本地时间,如果修改了本地时间,可能会造成缓存失效Expires: Wed, 22 Oct 2018 08:41:00 GMT表示资源会在 Wed, 22 Oct 2018 08:41:00 GMT 后过期,需要再次请求。

2. Cache-Control

在HTTP/1.1中,Cache-Control是最重要的规则,主要用于控制网页缓存。比如当Cache-Control:max-age=300时,则代表在这个请求正确返回时间(浏览器也会记录下来)的5分钟内再次加载资源,就会命中强缓存。 Cache-Control 可以在请求头或者响应头中设置,并且可以组合使用多种指令:

3. Expires和Cache-Control两者对比

其实这两者差别不大,区别就在于 Expires 是http1.0的产物,Cache-Control是http1.1的产物,两者同时存在的话,Cache-Control优先级高于Expires;在某些不支持HTTP1.1的环境下,Expires就会发挥用处。所以Expires其实是过时的产物,现阶段它的存在只是一种兼容性的写法。 强缓存判断是否缓存的依据来自于是否超出某个时间或者某个时间段,而不关心服务器端文件是否已经更新,这可能会导致加载文件不是服务器端最新的内容,那我们如何获知服务器端内容是否已经发生了更新呢?此时我们需要用到协商缓存策略。

7.2 协商缓存

协商缓存就是强制缓存失效后,浏览器携带缓存标识向服务器发起请求,由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决定是否使用缓存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 协商缓存生效,返回304和Not Modified

  • 协商缓存失效,返回200和请求结果

协商缓存可以通过设置两种 HTTP Header 实现:Last-Modified 和 ETag 。

1. Last-Modified 和 If-Modified-Since

浏览器在第一次访问资源时,服务器返回资源的同时,在response header中添加 Last-Modified 的header,值是这个资源在服务器上的最后修改时间,浏览器接收后缓存文件和 header;

Last-Modified: Fri, 22 Jul 2016 01:47:00 GMT

浏览器下一次请求这个资源,浏览器检测到有 Last-Modified这个header,于是添加If-Modified-Since这个header,值就是Last-Modified中的值;服务器再次收到这个资源请求,会根据 If-Modified-Since 中的值与服务器中这个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对比,如果没有变化,返回304和空的响应体,直接从缓存读取,如果If-Modified-Since的时间小于服务器中这个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说明文件有更新,于是返回新的资源文件和200。 但是 Last-Modified 存在一些弊端:

  • 如果本地打开缓存文件,即使没有对文件进行修改,但还是会造成 Last-Modified 被修改,服务端不能命中缓存导致发送相同的资源

  • 因为 Last-Modified 只能以秒计时,如果在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修改完成文件,那么服务端会认为资源还是命中了,不会返回正确的资源

既然根据文件修改时间来决定是否缓存尚有不足,能否可以直接根据文件内容是否修改来决定缓存策略?所以在 HTTP / 1.1 出现了 ETagIf-None-Match

2. ETag 和 If-None-Match

Etag 是服务器响应请求时,返回当前资源文件的一个唯一标识(由服务器生成),只要资源有变化,Etag就会重新生成。浏览器在下一次加载资源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会将上一次返回的Etag值放到request header里的If-None-Match里,服务器只需要比较客户端传来的If-None-Match跟自己服务器上该资源的ETag是否一致,就能很好地判断资源相对客户端而言是否被修改过了。如果服务器发现ETag匹配不上,那么直接以常规GET 200回包形式将新的资源(当然也包括了新的ETag)发给客户端;如果ETag是一致的,则直接返回304知会客户端直接使用本地缓存即可。

3. 两者之间对比
  • 首先在精确度上,Etag要优于Last-Modified。

Last-Modified的时间单位是秒,如果某个文件在1秒内改变了多次,那么他们的Last-Modified其实并没有体 现出来修改,但是Etag每次都会改变确保了精度;如果是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各个服务器生成的Last- Modified也有可能不一致。

  • 第二在性能上,Etag要逊于Last-Modified,毕竟Last-Modified只需要记录时间,而Etag需要服务器通过算法来计算出一个hash值。

  • 第三在优先级上,服务器校验优先考虑Etag

7.3 缓存机制

强制缓存优先于协商缓存进行,若强制缓存(Expires和Cache-Control)生效则直接使用缓存,若不生效则进行协商缓存(Last-Modified / If-Modified-Since和Etag / If-None-Match),协商缓存由服务器决定是否使用缓存,若协商缓存失效,那么代表该请求的缓存失效,返回200,重新返回资源和缓存标识,再存入浏览器缓存中;生效则返回304,继续使用缓存。

强缓存与协商缓存的区别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 缓存类型 | 获取资源形式 | 状态码 | 发送请求到服务器 |

| — | — | — | — |

| 强缓存 | 从缓存取 | 200(from cache) | 否,直接从缓存取 |

| 协商缓存 | 从缓存取 | 304(Not Modified) | 是,通过服务器来告知缓存是否可用 |

用户行为对缓存的影响

| 用户操作 | Expires/Cache-Control | Last-Modied/Etag | |

| — | — | — | — |

| 地址栏回车 | 有效 | 有效 | |

| 页面链接跳转 | 有效 | 有效 | |

| 新开窗口 | 有效 | 有效 | |

| 前进回退 | 有效 | 有效 | |

| F5刷新 | 无效 | 有效 | |

| Ctrl+F5强制刷新 | 无效 | 无效 | |

7.4 from memory cache 与 from disk cache对比

在chrome浏览器中的控制台Network中size栏通常会有三种状态

  1. from memory cache

  2. from disk cache

  3. 资源本身的大小(如:1.5k)

三种的区别:

  • from memory cache:字面理解是从内存中,其实也是字面的含义,这个资源是直接从内存中拿到的,不会请求服务器一般已经加载过该资源且缓存在了内存当中,当关闭该页面时,此资源就被内存释放掉了,再次重新打开相同页面时不会出现from memory cache的情况。

  • from disk cache:同上类似,此资源是从磁盘当中取出的,也是在已经在之前的某个时间加载过该资源,不会请求服务器但是此资源不会随着该页面的关闭而释放掉,因为是存在硬盘当中的,下次打开仍会from disk cache

  • 资源本身大小数值:当http状态为200是实实在在从浏览器获取的资源,当http状态为304时该数字是与服务端通信报文的大小,并不是该资源本身的大小,该资源是从本地获取的

| 状态 | 类型 | 说明 |

| — | — | — |

| 200 | form memory cache | 不请求网络资源,资源在内存当中,一般脚本、字体、图片会存在内存当中。 |

| 200 | form disk ceche | 不请求网络资源,在磁盘当中,一般非脚本会存在内存当中,如css等。 |

| 200 | 资源大小数值 | 资源大小数值 从服务器下载最新资源。 |

| 304 | 报文大小 | 请求服务端发现资源没有更新,使用本地资源,即命中协商缓存。 |

八、webpack基本配置


面试高级前端开发的话肯定会问 webpack,稍微准备一下总比啥都不知道强

8.1 基本概念

webpack 的默认配置文件是 webpack.config.js

webpack 默认只能处理 js 文件,如果想处理图片等其他文件,则需要用到相应的 loader。比如 file-loaderurl-loadercss-loaderstyle-loader ,如果用 sass 的话会用到 sass-loader

其他几个重要的概念是:

  • mode: 指定打包的模式,development 或 production。

  • devtool:指定生成 sourceMap 的方式。

  • entry:配置入口文件,多文件打包的话要打包几个文件,就在 entry 中写几个入口,output 的 filename 用占位符 [name] 表示。

  • output: 出口。

  • loader:辅助打包的各种工具。

  • plugins:插件,loader 被用于转换某些类型的模块,而插件则可以用于执行范围更广的任务。如 HtmlWebpackPlugin,CleanWebpackPlugin。

  • devServer:使用 WebpackDevServer 开启热更新,提升开发效率。

8.2 HMR 热重载

配置方法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const {CleanWebpackPlugin}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添加这行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mode: ‘development’,

devtool: ‘cheap-module-eval-source-map’,

entry: {

main: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resolve(__dirname, ‘dist’)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dist’,

open: true,

port: 9090,

//添加下面两行

hot: true,

hotOnly: true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new CleanWebpackPlugin(),

//添加这行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module: {

rules: [

{

test: /.(png|jpg|gif|jpeg)/,

use: {

loader: ‘file-loader’,

最后

中年危机是真实存在的,即便有技术傍身,还是难免对自己的生存能力产生质疑和焦虑,这些年职业发展,一直在寻求消除焦虑的依靠。

  • 技术要深入到什么程度?

  • 做久了技术总要转型管理?

  • 我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 一技之长,就是深耕你的专业技能,你的专业技术。(重点)

  • 独立做事,当你的一技之长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需要开始思考如何独立做事。(创业)

  • 拥有事业,选择一份使命,带领团队实现它。(创业)

一技之长分五个层次

  • 栈内技术 - 是指你的前端专业领域技术

  • 栈外技术 - 是指栈内技术的上下游,领域外的相关专业知识

  • 工程经验 - 是建设专业技术体系的“解决方案”

  • 带人做事 - 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

  • 业界发声 - 工作经验总结对外分享,与他人交流

永远不要放弃一技之长,它值得你长期信仰持有

开源分享:【大厂前端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真实项目实战+最新讲解视频】

主要内容包括html,css,html5,css3,JavaScript,正则表达式,函数,BOM,DOM,jQuery,AJAX,vue 等等。

  • 14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