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Java最全并发容器之ConcurrentHashMap详解(JDK1(1),Java面试题目

总结

阿里伤透我心,疯狂复习刷题,终于喜提offer 哈哈~好啦,不闲扯了

image

1、JAVA面试核心知识整理(PDF):包含JVMJAVA集合JAVA多线程并发,JAVA基础,Spring原理微服务,Netty与RPC,网络,日志,ZookeeperKafkaRabbitMQ,Hbase,MongoDB,Cassandra,设计模式负载均衡数据库一致性哈希JAVA算法数据结构,加密算法,分布式缓存,Hadoop,Spark,Storm,YARN,机器学习,云计算共30个章节。

image

2、Redis学习笔记及学习思维脑图

image

3、数据面试必备20题+数据库性能优化的21个最佳实践

image

本文已被CODING开源项目:【一线大厂Java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最新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收录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 与size相关的一些方法

  • 总结

ConcurrentHashMap简介


在使用HashMap时在多线程情况下扩容会出现CPU接近100%的情况,因为hashmap并不是线程安全的,通常我们可以使用在java体系中古老的hashtable类,该类基本上所有的方法都采用synchronized进行线程安全的控制,可想而知,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每次只有一个线程能够获取对象监视器锁,这样的并发性能的确不令人满意。另外一种方式通过Collections的Map<K,V> synchronizedMap(Map<K,V> m)将hashmap包装成一个线程安全的map。比如SynchronzedMap的put方法源码为: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synchronized (mutex) {return m.put(key, value);}

}

实际上SynchronizedMap实现依然是采用synchronized独占式锁进行线程安全的并发控制的。同样,这种方案的性能也是令人不太满意的。针对这种境况,Doug Lea大师不遗余力的为我们创造了一些线程安全的并发容器,让每一个java开发人员倍感幸福。相对于hashmap来说,ConcurrentHashMap就是线程安全的map,其中利用了锁分段的思想提高了并发度

ConcurrentHashMap在JDK1.6的版本网上资料很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JDK 1.6版本关键要素:

  1. segment继承了ReentrantLock充当锁的角色,为每一个segment提供了线程安全的保障;

  2. segment维护了哈希散列表的若干个桶,每个桶由HashEntry构成的链表。

而到了JDK 1.8的ConcurrentHashMap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光是代码量就足足增加了很多。1.8版本舍弃了segment,并且大量使用了synchronized,以及CAS无锁操作以保证ConcurrentHashMap操作的线程安全性。至于为什么不用ReentrantLock而是Synchronzied呢?实际上,synchronzied做了很多的优化,包括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可以依次向上升级锁状态,但不能降级(关于synchronized可以看这篇文章),因此,使用synchronized相较于ReentrantLock的性能会持平甚至在某些情况更优,具体的性能测试可以去网上查阅一些资料。另外,底层数据结构改变为采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形式。有关HashMap的源码分析可以参考Java集合源码详解之HashMap

关键属性及类


在了解ConcurrentHashMap的具体方法实现前,我们需要系统的来看一下几个关键的地方。

ConcurrentHashMap的关键属性

  1. table

volatile Node<K,V>[] table;//装载Node的数组,作为ConcurrentHashMap的数据容器,采用懒加载的方式,直到第一次插入数据的时候才会进行初始化操作,数组的大小总是为2的幂次方。

  1. nextTable

volatile Node<K,V>[] nextTable;//扩容时使用,平时为null,只有在扩容的时候才为非null

  1. sizeCtl

volatile int sizeCtl;

该属性用来控制table数组的大小,根据是否初始化和是否正在扩容有几种情况:

当值为负数时:如果为-1表示正在初始化,如果为-N则表示当前正有N-1个线程进行扩容操作;

当值为正数时:如果当前数组为null的话表示table在初始化过程中,sizeCtl表示为需要新建数组的长度;

若已经初始化了,表示当前数据容器(table数组)可用容量也可以理解成临界值(插入节点数超过了该临界值就需要扩容),具体指为数组的长度n 乘以 加载因子loadFactor;

当值为0时,即数组长度为默认初始值。

  1. sun.misc.Unsafe U

在ConcurrentHashMapde的实现中可以看到大量的U.compareAndSwapXXXX的方法去修改ConcurrentHashMap的一些属性。这些方法实际上是利用了CAS算法保证了线程安全性,这是一种乐观策略,假设每一次操作都不会产生冲突,当且仅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再去尝试。而CAS操作依赖于现代处理器指令集,通过底层CMPXCHG指令实现。CAS(V,O,N)核心思想为:若当前变量实际值V与期望的旧值O相同,则表明该变量没被其他线程进行修改,因此可以安全的将新值N赋值给变量;若当前变量实际值V与期望的旧值O不相同,则表明该变量已经被其他线程做了处理,此时将新值N赋给变量操作就是不安全的,在进行重试。而在大量的同步组件和并发容器的实现中使用CAS是通过sun.misc.Unsafe类实现的,该类提供了一些可以直接操控内存和线程的底层操作,可以理解为java中的“指针”。该成员变量的获取是在静态代码块中:

static {

try {

U = sun.misc.Unsafe.getUnsaf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Error(e);

}

}

ConcurrentHashMap中关键内部类

  1. Node

Node类实现了Map.Entry接口,主要存放key-value对,并且具有next域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olatile V val;

volatile Node<K,V> next;

}

另外可以看出很多属性都是用volatile进行修饰的,也就是为了保证内存可见性。

  1. TreeNode

树节点,继承于承载数据的Node类。而红黑树的操作是针对TreeBin类的,从该类的注释也可以看出,也就是TreeBin会将TreeNode进行再一次封装

static final class TreeNode<K,V> extends Node<K,V> {

TreeNode<K,V> parent; // red-black tree links

TreeNode<K,V> left;

TreeNode<K,V> right;

TreeNode<K,V> prev; // needed to unlink next upon deletion

boolean red;

}

  1. TreeBin

这个类并不负责包装用户的key、value信息,而是包装的很多TreeNode节点。实际的ConcurrentHashMap“数组”中,存放的是TreeBin对象,而不是TreeNode对象。

static final class TreeBin<K,V> extends Node<K,V> {

TreeNode<K,V> root;

volatile TreeNode<K,V> first;

volatile Thread waiter;

volatile int lockState;

// values for lockState

static final int WRITER = 1; // set while holding write lock

static final int WAITER = 2; // set when waiting for write lock

static final int READER = 4; // increment value for setting read lock

}

  1. ForwardingNode

在扩容时才会出现的特殊节点,其key,value,hash全部为null。并拥有nextTable指针引用新的table数组。

static final class ForwardingNode<K,V> extends Node<K,V> {

final Node<K,V>[] nextTable;

ForwardingNode(Node<K,V>[] tab) {

super(MOVED, null, null, null);

this.nextTable = tab;

}

}

CAS关键操作

在上面我们提及到在ConcurrentHashMap中会大量使用CAS修改它的属性和一些操作。因此,在理解ConcurrentHashMap的方法前我们需要了解下面几个常用的利用CAS算法来保障线程安全的操作。

  1. tabAt

// 该方法用来获取table数组中索引为i的Node元素。

static final <K,V> Node<K,V> tabAt(Node<K,V>[] tab, int i) {

return (Node<K,V>)U.getObjectVolatile(tab, ((long)i << ASHIFT) + ABASE);

}

  1. casTabAt

// 利用CAS操作设置table数组中索引为i的元素

static final <K,V> boolean casTabAt(Node<K,V>[] tab, int i,

Node<K,V> c, Node<K,V> v) {

return U.compareAndSwapObject(tab, ((long)i << ASHIFT) + ABASE, c, v);

}

  1. setTabAt

// 该方法用来设置table数组中索引为i的元素

static final <K,V> void setTabAt(Node<K,V>[] tab, int i, Node<K,V> v) {

U.putObjectVolatile(tab, ((long)i << ASHIFT) + ABASE, v);

}

重点方法讲解


在熟悉上面的这核心信息之后,我们接下来就来依次看看几个常用的方法是怎样实现的。

实例构造器方法

在使用ConcurrentHashMap第一件事自然而然就是new 出来一个ConcurrentHashMap对象,一共提供了如下几个构造器方法:

// 1. 构造一个空的map,即table数组还未初始化,初始化放在第一次插入数据时,默认大小为16

ConcurrentHashMap()

// 2. 给定map的大小

Concurrent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3. 给定一个map

ConcurrentHashMap(Map<? extends K, ? extends V> m)

// 4. 给定map的大小以及加载因子

Concurrent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5. 给定map大小,加载因子以及并发度(预计同时操作数据的线程)

Concurrent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float loadFactor, int concurrencyLevel)

ConcurrentHashMap一共给我们提供了5种构造器方法,具体使用请看注释,我们来看看第2种构造器,传入指定大小时的情况,该构造器源码为:

public Concurrent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

//1. 小于0直接抛异常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2. 判断是否超过了允许的最大值,超过了话则取最大值,否则再对该值进一步处理

int cap =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1)) ?

MAXIMUM_CAPACITY :

tableSizeFor(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1) + 1));

//3. 赋值给sizeCtl

this.sizeCtl = cap;

}

这段代码的逻辑请看注释,很容易理解,如果小于0就直接抛出异常,如果指定值大于了所允许的最大值的话就取最大值,否则,在对指定值做进一步处理。最后将cap赋值给sizeCtl,关于sizeCtl的说明请看上面的说明,当调用构造器方法之后,sizeCtl的大小应该就代表了ConcurrentHashMap的大小,即table数组长度。tableSizeFor做了哪些事情了?源码为:

/**

  • Returns a power of two table size for the given desired capacity.

  • See Hackers Delight, sec 3.2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 {

int n = c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通过注释就很清楚了,该方法会将调用构造器方法时指定的大小转换成一个2的幂次方数,也就是说ConcurrentHashMap的大小一定是2的幂次方,比如,当指定大小为18时,为了满足2的幂次方特性,实际上concurrentHashMapd的大小为2的5次方(32)。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调用构造器方法的时候并未构造出table数组(可以理解为ConcurrentHashMap的数据容器),只是算出table数组的长度,当第一次向ConcurrentHashMap插入数据的时候才真正的完成初始化创建table数组的工作

initTable方法

直接上源码:

private final Node<K,V>[] initTable() {

Node<K,V>[] tab; int sc;

while ((tab = table) == null || tab.length == 0) {

if ((sc = sizeCtl) < 0)

// 1. 保证只有一个线程正在进行初始化操作

Thread.yield(); // lost initialization race; just spin

else if (U.compareAndSwapInt(this, SIZECTL, sc, -1)) {

try {

if ((tab = table) == null || tab.length == 0) {

// 2. 得出数组的大小

int n = (sc > 0) ? sc : DEFAULT_CAPACITY;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 3. 这里才真正的初始化数组

Node<K,V>[] nt = (Node<K,V>[])new Node<?,?>[n];

table = tab = nt;

// 4. 计算数组中可用的大小:实际大小n*0.75(加载因子)

sc = n - (n >>> 2);

}

} finally {

sizeCtl = sc;

}

break;

}

}

return tab;

}

代码的逻辑请见注释,有可能存在一个情况是多个线程同时走到这个方法中,为了保证能够正确初始化,在第1步中会先通过if进行判断,若当前已经有一个线程正在初始化即sizeCtl值变为-1,这个时候其他线程在If判断为true从而调用Thread.yield()让出CPU时间片。正在进行初始化的线程会调用U.compareAndSwapInt方法将sizeCtl改为-1即正在初始化的状态。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在第四步中会进一步计算数组中可用的大小即为数组实际大小n乘以加载因子0.75,可以看看这里乘以0.75是怎么算的,0.75为四分之三,这里n - (n >>> 2)是不是刚好是n-(1/4)n=(3/4)n,挺有意思的吧。如果选择是无参的构造器的话,这里在new Node数组的时候会使用默认大小为DEFAULT_CAPACITY(16),然后乘以加载因子0.75为12,也就是说数组的可用大小为12。

put方法

使用ConcurrentHashMap最长用的也应该是put和get方法了吧,我们先来看看put方法是怎样实现的。调用put方法时实际具体实现是putVal方法,源码如下:

/** Implementation for put and putIfAbsent */

final V putVal(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

if (key == null || valu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1. 计算key的hash值

int hash = spread(key.hashCode());

int binCount = 0;

for (Node<K,V>[] tab = table;😉 {

Node<K,V> f; int n, i, fh;

//2. 如果当前table还没有初始化先调用initTable方法将tab进行初始化

if (tab == null || (n = tab.length) == 0)

tab = initTable();

//3. tab中索引为i的位置的元素为null,则直接使用CAS将值插入即可

else if ((f = tabAt(tab, i = (n - 1) & hash)) == null) {

if (casTabAt(tab, i, null,

new Node<K,V>(hash, key, value, null)))

break; // no lock when adding to empty bin

}

//4. 当前正在扩容

else if ((fh = f.hash) == MOVED)

tab = helpTransfer(tab, f);

else {

V oldVal = null;

synchronized (f) {

if (tabAt(tab, i) == f) {

//5. 当前为链表,在链表中插入新的键值对

if (fh >= 0) {

binCount = 1;

for (Node<K,V> e = f;; ++binCount) {

K ek;

if (e.hash == has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

oldVal = e.val;

if (!onlyIfAbsent)

e.val = value;

break;

}

Node<K,V> pred = e;

if ((e = e.next) == null) {

pred.next = new Node<K,V>(hash, key,

value, null);

break;

}

}

}

// 6.当前为红黑树,将新的键值对插入到红黑树中

else if (f instanceof TreeBin) {

Node<K,V> p;

binCount = 2;

if ((p = ((TreeBin<K,V>)f).putTreeVal(hash, key,

value)) != null) {

oldVal = p.val;

if (!onlyIfAbsent)

p.val = value;

}

}

}

}

// 7.插入完键值对后再根据实际大小看是否需要转换成红黑树

if (binCount != 0) {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treeifyBin(tab, i);

if (oldVal != null)

return oldVal;

break;

}

}

}

//8.对当前容量大小进行检查,如果超过了临界值(实际大小*加载因子)就需要扩容

addCount(1L, binCount);

return null;

}

put方法的代码量有点长,我们按照上面的分解的步骤一步步来看。从整体而言,为了解决线程安全的问题,ConcurrentHashMap使用了synchronzied和CAS的方式。在之前了解过HashMap以及1.8版本之前的ConcurrenHashMap都应该知道ConcurrentHashMap结构图,为了方面下面的讲解这里先直接给出,如果对这有疑问的话,可以在网上随便搜搜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图(图片摘自网络),ConcurrentHashMap是一个哈希桶数组,如果不出现哈希冲突的时候,每个元素均匀的分布在哈希桶数组中。当出现哈希冲突的时候,是标准的链地址的解决方式,将hash值相同的节点构成链表的形式,称为“拉链法”,另外,在1.8版本中为了防止拉链过长,当链表的长度大于8的时候会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table数组中的每个元素实际上是单链表的头结点或者红黑树的根节点。当插入键值对时首先应该定位到要插入的桶,即插入table数组的索引i处。那么,怎样计算得出索引i呢?当然是根据key的hashCode值。

  1. spread()重哈希,以减小Hash冲突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hash表来说,hash值分散的不够均匀的话会大大增加哈希冲突的概率,从而影响到hash表的性能。因此通过spread方法进行了一次重hash从而大大减小哈希冲突的可能性。spread方法为:

static final int spread(int h) {

return (h ^ (h >>> 16)) & HASH_BITS;

}

该方法主要是将key的hashCode的低16位于高16位进行异或运算,这样不仅能够使得hash值能够分散能够均匀减小hash冲突的概率,另外只用到了异或运算,在性能开销上也能兼顾,做到平衡的trade-off。

2.初始化table

紧接着到第2步,会判断当前table数组是否初始化了,没有的话就调用initTable进行初始化,该方法在上面已经讲过了。

3.能否直接将新值插入到table数组中

从上面的结构示意图就可以看出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如果插入值待插入的位置刚好所在的table数组为null的话就可以直接将值插入即可。那么怎样根据hash确定在table中待插入的索引i呢?很显然可以通过hash值与数组的长度取模操作,从而确定新值插入到数组的哪个位置。而之前我们提过ConcurrentHashMap的大小总是2的幂次方,(n - 1) & hash运算等价于对长度n取模,也就是hash%n,但是位运算比取模运算的效率要高很多,Doug lea大师在设计并发容器的时候也是将性能优化到了极致,令人钦佩。

确定好数组的索引i后,就可以可以tabAt()方法(该方法在上面已经说明了,有疑问可以回过头去看看)获取该位置上的元素,如果当前Node f为null的话,就可以直接用casTabAt方法将新值插入即可。

4.当前是否正在扩容

如果当前节点不为null,且该节点为特殊节点(forwardingNode)的话,就说明当前concurrentHashMap正在进行扩容操作,关于扩容操作,下面会作为一个具体的方法进行讲解。那么怎样确定当前的这个Node是不是特殊的节点了?是通过判断该节点的hash值是不是等于-1(MOVED),代码为(fh = f.hash) == MOVED,对MOVED的解释在源码上也写的很清楚了:

static final int MOVED = -1; // hash for forwarding nodes

5.当table[i]为链表的头结点,在链表中插入新值

在table[i]不为null并且不为forwardingNode时,并且当前Node f的hash值大于0(fh >= 0)的话说明当前节点f为当前桶的所有的节点组成的链表的头结点。那么接下来,要想向ConcurrentHashMap插入新值的话就是向这个链表插入新值。通过synchronized (f)的方式进行加锁以实现线程安全性。往链表中插入节点的部分代码为:

if (fh >= 0) {

binCount = 1;

for (Node<K,V> e = f;; ++binCount) {

K ek;

// 找到hash值相同的key,覆盖旧值即可

if (e.hash == has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

oldVal = e.val;

if (!onlyIfAbsent)

e.val = value;

break;

}

Node<K,V> pred = e;

if ((e = e.next) == null) {

//如果到链表末尾仍未找到,则直接将新值插入到链表末尾即可

pred.next = new Node<K,V>(hash, key,

value, null);

break;

}

}

}

这部分代码很好理解,就是两种情况:1. 在链表中如果找到了与待插入的键值对的key相同的节点,就直接覆盖即可;2. 如果直到找到了链表的末尾都没有找到的话,就直接将待插入的键值对追加到链表的末尾即可

6.当table[i]为红黑树的根节点,在红黑树中插入新值

按照之前的数组+链表的设计方案,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即使负载因子和Hash算法设计的再合理,也免不了会出现拉链过长的情况,一旦出现拉链过长,甚至在极端情况下,查找一个节点会出现时间复杂度为O(n)的情况,则会严重影响ConcurrentHashMap的性能,于是,在JDK1.8版本中,对数据结构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引入了红黑树。而当链表长度太长(默认超过8)时,链表就转换为红黑树,利用红黑树快速增删改查的特点提高ConcurrentHashMap的性能,其中会用到红黑树的插入、删除、查找等算法。当table[i]为红黑树的树节点时的操作为:

if (f instanceof TreeBin) {

Node<K,V> p;

binCount = 2;

if ((p = ((TreeBin<K,V>)f).putTreeVal(hash, key,

value)) != null) {

oldVal = p.val;

if (!onlyIfAbsent)

p.val = value;

}

}

首先在if中通过f instanceof TreeBin判断当前table[i]是否是树节点,这下也正好验证了我们在最上面介绍时说的TreeBin会对TreeNode做进一步封装,对红黑树进行操作的时候针对的是TreeBin而不是TreeNode。这段代码很简单,调用putTreeVal方法完成向红黑树插入新节点,同样的逻辑,如果在红黑树中存在于待插入键值对的Key相同(hash值相等并且equals方法判断为true)的节点的话,就覆盖旧值,否则就向红黑树追加新节点

7.根据当前节点个数进行调整

当完成数据新节点插入之后,会进一步对当前链表大小进行调整,这部分代码为:

if (binCount != 0) {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treeifyBin(tab, i);

if (oldVal != null)

return oldVal;

break;

}

很容易理解,如果当前链表节点个数大于等于8(TREEIFY_THRESHOLD)的时候,就会调用treeifyBin方法将tabel[i](第i个散列桶)拉链转换成红黑树。

至此,关于Put方法的逻辑就基本说的差不多了,现在来做一些总结:

整体流程:

  1. 首先对于每一个放入的值,首先利用spread方法对key的hashcode进行一次hash计算,由此来确定这个值在 table中的位置;

  2. 如果当前table数组还未初始化,先将table数组进行初始化操作;

  3. 如果这个位置是null的,那么使用CAS操作直接放入;

  4. 如果这个位置存在结点,说明发生了hash碰撞,首先判断这个节点的类型。如果该节点fh==MOVED(代表forwardingNode,数组正在进行扩容)的话,说明正在进行扩容;

  5. 如果是链表节点(fh>0),则得到的结点就是hash值相同的节点组成的链表的头节点。需要依次向后遍历确定这个新加入的值所在位置。如果遇到key相同的节点,则只需要覆盖该结点的value值即可。否则依次向后遍历,直到链表尾插入这个结点;

  6. 如果这个节点的类型是TreeBin的话,直接调用红黑树的插入方法进行插入新的节点;

  7. 插入完节点之后再次检查链表长度,如果长度大于8,就把这个链表转换成红黑树;

  8. 对当前容量大小进行检查,如果超过了临界值(实际大小*加载因子)就需要扩容。

get方法

看完了put方法再来看get方法就很容易了,用逆向思维去看就好,这样存的话我反过来这么取就好了。get方法源码为: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K,V>[] tab; Node<K,V> e, p; int n, eh; K ek;

// 1. 重hash

int h = spread(key.hashCode());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e = tabAt(tab, (n - 1) & h)) != null) {

// 2. table[i]桶节点的key与查找的key相同,则直接返回

if ((eh = e.hash) == h) {

if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return e.val;

}

// 3. 当前节点hash小于0说明为树节点,在红黑树中查找即可

else if (eh < 0)

return (p = e.find(h, key)) != null ? p.val : null;

while ((e = e.next) != null) {

//4. 从链表中查找,查找到则返回该节点的value,否则就返回null即可

if (e.hash == 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return e.val;

}

最后

权威指南-第一本Docker书

引领完成Docker的安装、部署、管理和扩展,让其经历从测试到生产的整个开发生命周期,深入了解Docker适用于什么场景。并且这本Docker的学习权威指南介绍了其组件的基础知识,然后用Docker构建容器和服务来完成各种任务:利用Docker为新项目建立测试环境,演示如何使用持续集成的工作流集成Docker,如何构建应用程序服务和平台,如何使用Docker的API,如何扩展Docker。

总共包含了:简介、安装Docker、Docker入门、使用Docker镜像和仓库、在测试中使用Docker、使用Docker构建服务、使用Fig编配Docke、使用Docker API、获得帮助和对Docker进行改进等9个章节的知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关于阿里内部都在强烈推荐使用的“K8S+Docker学习指南”—《深入浅出Kubernetes:理论+实战》、《权威指南-第一本Docker书》,看完之后两个字形容,爱了爱了!

本文已被CODING开源项目:【一线大厂Java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最新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收录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n (p = e.find(h, key)) != null ? p.val : null;

while ((e = e.next) != null) {

//4. 从链表中查找,查找到则返回该节点的value,否则就返回null即可

if (e.hash == h &&

((ek = e.key) == key || (ek != null && key.equals(ek))))

return e.val;

}

最后

权威指南-第一本Docker书

引领完成Docker的安装、部署、管理和扩展,让其经历从测试到生产的整个开发生命周期,深入了解Docker适用于什么场景。并且这本Docker的学习权威指南介绍了其组件的基础知识,然后用Docker构建容器和服务来完成各种任务:利用Docker为新项目建立测试环境,演示如何使用持续集成的工作流集成Docker,如何构建应用程序服务和平台,如何使用Docker的API,如何扩展Docker。

总共包含了:简介、安装Docker、Docker入门、使用Docker镜像和仓库、在测试中使用Docker、使用Docker构建服务、使用Fig编配Docke、使用Docker API、获得帮助和对Docker进行改进等9个章节的知识。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vkxta9B7-1714888269524)]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d9UT2law-1714888269524)]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G3ZeWQvO-1714888269525)]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sjnLGR2y-1714888269525)]

关于阿里内部都在强烈推荐使用的“K8S+Docker学习指南”—《深入浅出Kubernetes:理论+实战》、《权威指南-第一本Docker书》,看完之后两个字形容,爱了爱了!

本文已被CODING开源项目:【一线大厂Java面试题解析+核心总结学习笔记+最新讲解视频+实战项目源码】收录

需要这份系统化的资料的朋友,可以点击这里获取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