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前端 」初中级前端值得收藏的正则表达式知识点扫盲

  • 回车符\r:光标回到行首,不换行。

\S


\S\s的反集 ,利用\s\S的这种互为反集的关系,我们就可以匹配任意字符,写法如下:

/[\s\S]/

\d


\d用于匹配数字,等价于[0-9]

\D


\D\d的反集,也就是匹配非数字,等价于[^0-9]

\w


\w用于匹配单词字符,包含0-9a-zA-z以及下划线_,等价于[A-Za-z0-9_]

\W


\W\w的反集,用于匹配非单词字符,等价于[^A-Za-z0-9_]

\n


\n是开发中经常遇到的换行符,而上面提到的\s是包含\n在内的。所以,能被\n匹配的字符,也一定能被\s匹配。

\b


\b用于匹配单词的边界,即单词的开始或结束。

一开始其实我不太能理解\b在正则表达式中的作用。

直到我自己试了一下这个案例

‘I love you’.match(/love/)

‘Iloveyou’.match(/love/)

这两个表达式都能匹配到结果"love"

但是有时候我们并不希望这样的字符串'Iloveyou'被匹配,因为它没有单词间的空格。

所以\b有了它存在的意义。看下面的例子:

‘I love you’.match(/\blove\b/)

‘Iloveyou’.match(/\blove\b/) // null

第一个表达式仍然可以正常匹配到结果,而第二个就无法匹配到结果了,这符合我们的预期。

有的人可能会说,那我可以用空格匹配啊。

‘I love you’.match(/ love /)

空格和\b在这种场景下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的,这体现在match的结果上。

如果是用空格匹配,那么match的结果数组中的第一项就是" love ",是带了空格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不希望在结果中得到空格,所以\b存在的意义也就比较明显了。

\B


\b相反,代表非单词边界。也就是说,使用\B匹配时,目标字符前或后不能是空格。

假设\B在前,比如

/\Babc/.test(‘111 abc’) // false

假设\B在后,比如

/abc\B/.test(‘abc 111’) // false

转义字符\


由于正则表达式中很多字符有特殊含义,比如(, ), \, [, ], +,如果你真的要匹配它们,必须加上转义符\

///.test(‘/’); // true

或 |


实现或的逻辑是比较简单的,正则表达式提供了|

要注意的是,|隔断的是其左右的整个子表达式,而不是单个普通字符。

所以,

/^ab|cd|ef$/.test(‘ab’) // true

/^ab|cd|ef$/.test(‘cd’) // true

/^ab|cd|ef$/.test(‘ace’) // false

还要注意的是,|具有从左到右的优先级,如果左侧的匹配上了,右侧的就被忽略了,即便右侧的匹配看起来更“完美”。

/a|ab/.exec('ab')得到的结果是

[“a”, index: 0, input: “ab”, groups: undefined]

量词

==

?

匹配前面的子表达式零次或一次

匹配前面的子表达式一次或多次

*

匹配前面的子表达式零次或任意次

{n,m}


匹配前一个普通字符或者子表达式最少n次,最多m次

{n,}


匹配前一个普通字符或者子表达式最少n次

{n}


匹配前一个普通字符或者子表达式n次

贪婪

贪婪匹配是尽可能多地匹配,如果能满足匹配条件,就尽可能侵占后面的匹配规则。

贪婪匹配是默认的,比如/\d?/会尽可能地匹配1个数字,/\d+//\d*/会尽可能地匹配多个数字。

举个例子,

‘123456789’.match(/^(\d+)(\d{2,})$/)

以上结果中捕获组的第一项是"1234567",第二项是"89"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d+是贪婪匹配,尽可能地多匹配,如果没有后面的\d{2,},捕获组第一项会直接是"123456789"。但是由于\d{2,}的存在,\d+会给\d{2,}留个面子,满足它的最小条件,即匹配2个数字,而\d+自己匹配7个数字。

非贪婪


非贪婪匹配是尽可能少地匹配,一般是在量词?, +, *之后再加一个?,表示尽可能少地匹配,把机会留给后面的匹配规则。

还是拿贪婪模式中那个例子举例,稍微改一下,\d+换成非贪婪模式\d+?

‘123456789’.match(/^(\d+?)(\d{2,})$/)

捕获组的第一项是"1",第二项变成了"23456789"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非贪婪模式下,会尽可能少匹配,把机会留给后面的匹配规则。

分组

==

分组在正则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神器,用圆括号()来包裹的内容就是一个分组,在正则中是这种表示形式:

/(\d*)([a-z]*)/

捕获组()


利用捕获组,我们能捕获到关键字符。

比如

var group = ‘123456789hahaha’.match(/(\d*)([a-z]*)/)

分组1用于匹配任意个数字,分组2用于匹配任意个小写字母。

那么我们在match方法的返回结果中就可以取到这两个分组匹配的结果,group[1]"123456789"group[2]"hahaha"

我们还可以在RegExp的静态属性$1~$9取得前9个分组匹配的结果。RegExp.$1"123456789"RegExp.$2"hahaha"。但是RegExp.$1~$9是非标准的,虽然很多浏览器都实现了,尽量不要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这种捕获组的应用在字符串的replace方法中也是类似,不过在调用replace方法时,我们需要通过$1, $2, $n这种形式去引用分组。

“123456789hahaha”.replace(/(\d*)([a-z]*)/, “$1”) // “123456789”

利用$1,我们就可以把源字符串替换为分组1匹配到的字符串,也就是"123456789"

非捕获组(?😃


非捕获组是不生成引用的分组,它也由圆括号()包裹起来,不过圆括号中起头的是?:,也就是/(?:\d*)/这种形式。

还是改造下之前的例子来看下:

var group = ‘123456789hahaha’.match(/(?:\d*)([a-z]*)/)

由于非捕获组不生成引用,所以group[1]"hahaha";同样地,RegExp.$1也是"hahaha"

看到这里,我不禁也产生了疑问,既然我不需要引用非捕获组,那么非捕获组的意义何在?

思考了一阵后,我觉得非捕获组大概有这么一些优势和必要性:

  1. 与捕获组相比,非捕获组在内存上开销更小,因为它不需要生成引用

  2. 分组是为了方便加量词。我们虽然可以不生成引用,但是如果没有分组,就不太方便加给一组字符加量词。

‘1a2b3c…’.match(/(?:\d[a-z]){2,3}(.+)/)

引用\num


正则表达式中可以引用前面的具有引用的分组,通过\1\2这种形式可以实现引用前面的子表达式。

比如,我要匹配一个字符串,要求符合这样的规则:

字符串由单引号或双引号开头和结束,中间内容可以是数字,单词。

那我要保证的是首尾要么是单引号,要么是双引号,所以我的pattern写法可以是:

var pattern = /^(["'])[a-z\d]*\1$/

pattern.test(“‘perfect123’”) // true

pattern.test(‘“1perfect2”’) // true

零宽断言

====

说实话,一开始看零宽断言的概念和解释时,我真的完全不懂在说什么。

  • 零宽正向先行断言(?=)

  • 零宽负向先行断言(?!)

  • 零宽正向后行断言(<?=)

  • 零宽负向后行断言(<?!)

后面把词汇拆开来看,加入自己的理解,就慢慢有点懂了。

  • 零宽:zero width,断言作为必要条件进行匹配,但是不体现在匹配结果中。

  • 正向:positive,断言中的字符必须被匹配。

  • 负向:negative,断言中的字符不能被匹配。

  • 先行:lookahead,必须满足前方的条件,条件在前方,前方等同于右侧。

  • 后行:lookbehind,必须满足后方的条件,条件在后方,后方等同于左侧。

零宽正向先行断言(?=)


约束目标右侧必须存在指定的字符。

/123(?=a)/.test(‘123a’) // true

上面的例子约束了123右侧必须有a

零宽负向先行断言(?!)


约束目标右侧不能存在指定的字符。

/123(?!a)/.test(‘123a’) // false

上面的例子约束了123右侧不能有a,否则结果为false

零宽正向后行断言(<?=)


约束目标左侧必须存在指定的字符。

/(?<=a)123/.test(‘a123’) // true

上面的例子约束了123左侧必须有a

ES2018才支持零宽后行断言,具体见TC39 Proposals[2]

零宽负向后行断言(<?!)


约束目标左侧不能存在指定的字符。

/(?<!a)123/.test(‘a123’) // false

上面的例子约束了123左侧不能有a,否则结果为false

注:ES2018才支持此特性。

RegExp

======

说到正则表达式,就不得不提到RegExp对象。下面我们从原型方法,静态属性,实例属性等几个方面来认识下RegExp对象。

原型方法


RegExp.prototype.test

test()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正则方法,test()方法执行一个检索,用来查看正则表达式与指定的字符串是否匹配,返回一个布尔值truefalse

如果正则表达式设置了全局标志g,执行test()会改变RegExp.lastIndex属性,用于记录上次匹配到的字符的起始索引。连续执行test()方法,后续的执行将会从lastIndex处开始匹配字符串。这种情况下,如果test()无法匹配到结果,lastIndex就会重置为0

RegExp.prototype.exec

exec()相较于test()能得到更丰富的匹配信息,其结果是一个数组,数组的第0个元素是匹配到的字符串,第1~n个元素是圆括号()分组捕获的结果。

结果数组是数组,数组也是对象类型数据,所以结果数组还有两个属性分别是indexinput

  • index代表匹配到的字符位于原始字符串的基于0的索引值

  • input则代表原始字符串

test()一致,如果正则表达式设置了g标志符,那么每次执行exec()都会更新lastIndex

静态属性


静态属性不属于任何一个实例,必须通过类名访问,这一点在上一篇「思维导图学前端」6k字一文搞懂Javascript对象,原型,继承已经提到过。

RegExp.$1-$9

用于获取分组的匹配结果,RegExp.$1获取的是第一个分组的匹配结果,RegExp.$9则是第九个分组的匹配结果。

具体见上文分组-捕获组一节。

实例属性


lastIndex

lastIndex,从语义上理解,就是上次匹配到的字符的起始索引。要注意的是,只有设置了g标志,lastIndex才有效。

当还未进行匹配时,lastIndex自然是0,代表从第0个字符串开始匹配。

lastIndex会随着exec()test()的执行而更新

var reg = /\d/g

reg.lastIndex // 0

reg.test(‘123456’)

reg.lastIndex // 1

  • 22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对于习 qt 知识点整理思维导图非常有帮助。首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梳理 qt 的知识结构,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将 qt 的主要知识点作为中心思维节点,在周围分支出各个具体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更好地理解 qt 的整体架构和工作原理。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复习 qt 的知识点。通过在思维导图中加入关键词、示意图和简单的说明,我们可以将 qt 的知识点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在复习的时候,我们可以随时查看思维导图,回忆起相关的知识点,加深记忆。同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点之间的遗漏或者薄弱之处,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复习。 最后,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习 qt 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写在思维导图中,并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思考和整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综上所述,使用思维导图习 qt 知识点非常有效。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结构、加深记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是我们习 qt 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 回答2: Qt是一个跨平台的C++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图形界面应用程序的开发。习Qt时,整理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习方法。 首先,在思维导图中,我会列出Qt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模块,包括信号和槽机制、窗口和控件、布局管理、事件处理等。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建立起对Qt框架的整体认识。 接下来,我会将Qt框架中常用的模块和类进行分组,如图形界面相关的模块(如QWidgets、QPainter、QPixmap等),文件操作相关的模块(如QFile、QDir等),网络通信相关的模块(如QTcpSocket、QUdpSocket等),数据库操作相关的模块(如QSqlDatabase、QSqlQuery等)等。这样做可以让我更清晰地了解Qt框架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在每个模块中,我会进一步细分各个类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在思维导图中进行标注。比如,对于QWidgets模块,我可以列举出常用的窗口类(如QMainWindow、QDialog等)和控件类(如QPushButton、QLineEdit等),并在其旁边注明它们的作用和常用的函数。 此外,在思维导图中,我还可以加入一些示例代码和链接,以加深对Qt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我在习Qt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思维导图来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 总的来说,用思维导图整理Qt知识点可以使我更加系统地习和掌握Qt框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有助于我在实际应用开发中更加灵活和高效地运用Qt技术。 ### 回答3: QT是一种跨平台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它具有丰富的库和组件,可以帮助开发者快速创建图形用户界面和实现功能丰富的应用程序。习QT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整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首先,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可以写上"QT"这个关键词,作为整个思维导图的核心。然后,可以根据QT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将知识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 1. QT基础知识:首先要了解QT的基本概念和架构,比如QT的版本、主要组件等。可以列出QT的基本特点,如跨平台性、开源性等。 2. QT的常用类和模块:在思维导图的下方,可以列出QT的常用类和模块,包括QWidget、QLayout、QLabel、QPushButton等,以及常用的模块如图形、网络、数据库等。可以进一步展开每个类和模块,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示例用法。 3. QT的信号与槽机制:QT的信号与槽机制是其重要的特性之一,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详细介绍这个机制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展示信号和槽的连接方式、参数的传递等。 4. QT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QT提供了丰富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如Qt Designer,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列出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比如窗口布局、控件的选择和使用等。 5. QT的常用功能和技巧:在思维导图的边缘,可以列出一些常用的QT功能和技巧,如界面国际化、线程处理、文件操作等。可以进一步展开每个功能和技巧,记录其实现方法和使用场景。 通过思维导图的整理习,可以清晰地掌握QT的核心知识点,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QT进行应用程序开发。同时,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提高习效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