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普拉桑”“苏力”不断来袭,作为我国最高的大楼,高达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是如何做到稳固不倒的?
“上海慧眼”阻尼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慧眼"本质上是一种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其核心是一个大质量物体,惯性是这个物体作用的的关键。这个物体由配重物和吊索构成,类似巨型复摆。重达1000吨, 距离地面583米,其单边摆幅的极限为 2 米,在正常情况下,阻尼器的摆动幅度非常小,但在强风等极端条件下,它的摆动可以有效地削减大厦的晃动。其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动制动”,当上海中心大厦受到强风等外力作用而发生晃动时,阻尼器内部的传感器会迅速感知到晃动的幅度和方向,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算法,控制重达 1000 吨的配重物向反方向运动。这样一来,配重物的运动就会产生一个与大厦晃动方向相反的力,从而抵消部分晃动的能量,有效地削减大厦的晃动幅度和加速度。由于配重物的移动产生的反作用力会与大厦的振动产生相互作用,能量从大厦传递到配重物。较大的配重物会在振动中产生显著的反作用力,以抑制结构的运动。
“上海慧眼”阻尼器还采用了先进的电涡流阻尼技术。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当导体板在两块永磁体之间的空气间隙中沿垂直于磁感应强度方向运动时,导体板中会产生电涡流。涡流场与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洛伦兹力将阻碍导体板和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电涡流因导体板中的电阻作用而转化为热能耗散掉,产生阻尼效应。当导体板或永磁体与振动结构连接时,导体板上不断地有电涡流产生,结构的动能不断地转化为导体板中的热能,使结构振动逐渐衰减。电涡流阻尼器是楞次定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电涡流阻尼技术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消散,进一步提高阻尼效果,使大厦在强风等恶劣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当配重物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周围的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也就是电涡流。电涡流会在导体中形成一个反向的磁场,与质量块的运动磁场相互作用,产生阻力,进一步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消散掉。这种能量转化的方式非常高效,可以迅速地将大厦晃动的能量消耗掉,从而有效地降低大厦的晃动幅度和加速度。
位于阻尼器上方的,是重达 7 吨的艺术雕塑,设计灵感来源于《山海经》中的“烛龙之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阻尼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上海慧眼”也将继续守护着上海中心大厦,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