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已经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角角落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已然成为衡量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产生的背景
20 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开始兴起并逐渐普及。早期的计算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且功能相对有限。当时,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处理效率。然而,随着计算机数量的增加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种方法来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便应运而生。
早期的探索与尝试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美国军方为了实现对远程雷达站和防空系统的集中控制,开始研究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当时的做法是通过电话线将远程终端与中心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联机系统。这种系统虽然只能实现有限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功能,但它为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雏形。
与此同时,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也开始探索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例如,在一些大型科研项目中,需要将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共同处理复杂的计算任务。这些早期的尝试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如数据传输协议、通信接口等方面的研究。
在这样的背景和早期探索下,计算机网络逐步从简单的联机系统向复杂的、具有多种功能的网络系统发展,为后续各个阶段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和分布式处理等功能的系统。
所谓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通信介质)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使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共享资源的目的。
这里所指的“通信线路”包括有线和无线两种通信线路,有线通信线路(介质)是指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无线通信线路(介质)是指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激光、卫星等。这里“独立自主”是指每台计算机是独立工作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不能干预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不同地方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让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例如,一个办公室里的多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实现打印机共享、文件传输等功能;而互联网则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在线交流、开展电子商务等活动。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起源于 20 世纪 50年代的美国,原本用于军事通讯,后来逐渐发展进入民用,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并以高度发展向前迈进。
目前,计算机通信网络以及 Internet 已成为社会结构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网络被应用于商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西安大话的企业管理、信息服务业等都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从学校远程教育到政府日常办公再到医生远程手术乃至电子社区,很多方面都离不开网络技术。不夸张的讲,计算机网络在当今世界无处不在。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
1.诞生阶段(20 世纪 50 - 60 年代)
在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计算机主机相当昂贵,但是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对便宜。于是为了共享计算机主机资源和进行信息的综合处理,形成了第一代的以单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
这一阶段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连接多个终端设备,组成一个远程联机系统。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那时计算机昂贵且稀少,为让更多用户使用,出现了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连接多个远程终端的系统。终端无独立处理能力,仅用于输入输出,数据处理由中心计算机完成。如美国航空公司的 SABRE - 1 预订系统,通过专用线路将遍布美国的 2000 多个终端与一台中央计算机相连,实现了机票预订功能。
在第一代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终端共享主机资源,终端到主机都单独占一条线路,使的线路利用率低,而且因为主机既要负责通信又要负责数据处理,从而导致计算机主机的效率低,而且这种网络组织形式是集中控制形式,所以可靠性较低。
计算机主机出现问题,所有终端都会被迫停止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就是在远程终端聚集的地方设置一个终端集中器,将所有的终端聚集到终端集中器,并且终端到集中器是低俗线路,终端到主机是高速线路。此时计算机主机只负责数据处理不负责通信工作,提高了计算机主机的利用率。
2.形成阶段(20 世纪 60 - 70 年代)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计算机网络不在局限于单计算机网络,许多单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形成了有多个单主机系统相连接的计算机网络。如此连接的计算机网络体系有两个特点:
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多主机互联网络
网络结构体系由主机到终端变为主机到主机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为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与数据通信,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ARPANET 是此阶段的典型代表,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它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把数据分成若干分组进行传输,提高了网络可靠性与传输效率,还首次提出了分布式网络的概念,为现代计算机网络奠定了基础。
后来这样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向两种形式演变:
将主机的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出来,由专门的通信控制处理机(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缩写:CCP,也被称为前端处理机(Front End Processor,缩写:FEP))来完成,CCP 组成了一个单独的网络体系,我们称他为通信子网。在通信子网基础上连接起来的计算机主机和终端形成了资源子网,导致两层结构体系出现,
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成为社会公用的计算机网络,原来的 CCP 成为了公共数据通用网。
3.发展阶段(20 世纪 70 - 80 年代)
20 世纪 79 年代末至 90 年代,计算机网络出现了第三代,是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并遵循国际标准的开放式和标准化的网络。高级研究计划局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缩写:ARPANET)兴起后,计算机网络发展迅猛,各大计算机公司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及实现这些结构的硬件产品。由于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厂商的产品之间互联很困难,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开放性的标准化实用网络环境,从而应运而生了两种国际通用的最重要的体系结构:传输控制协议 / 网际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缩写:TCP/IP)体系结构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缩写:OSI)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为不同厂家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互联提供了统一标准。同时,TCP/IP 协议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它具有简洁、高效、适应多种网络环境等优点,最终成为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局域网兴起:以太网技术诞生并得到发展,它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和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缩写: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实现了局域网内计算机间的高速数据传输。此外,令牌环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缩写:FDDI)等局域网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出现,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网络性能和可靠性的需求。
4.繁荣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 - 21 世纪初)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了第四代,由于局域网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光纤及高速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智能网络,整个网络就像一个对用户透明的大的计算机系统,发展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互联网。
互联网商业化:互联网开始向商业化和民用化方向发展,大量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接入互联网,各种网络应用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迅速普及。同时,搜索引擎的出现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在海量信息中查找所需内容,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宽带网络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带宽大幅提高,能够支持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对带宽要求较高的应用。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缩写:DSL)、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等宽带接入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使家庭用户能够以更高的速度接入互联网。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普及,各种计算机网络怎么连接在一起变得很复杂,因此需要将计算机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方便更好的链接。形成了体系结构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标准化的两个原因:
使不同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更加紧密和体系结构标准化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
5.高速发展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21 世纪初至今,计算机网络已经过发展即将进入第五代计算机网络。由于5G 乃至未来 6G 等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传输速度将进一步大幅提升,同时延迟将显著降低。在有线网络方面,高速以太网技术不断演进,万兆以太网甚至更高速率的以太网逐渐普及,满足数据中心等对海量数据高速传输的需求。
借助先进的光纤通信技术以及更高效的无线传输协议,实现网络传输速度的大幅提升。通过优化网络架构、采用先进的路由算法和网络缓存技术等,将网络延迟降低到极低水平。第五代计算机网络将支持大量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无线网络普及:Wi - Fi 技术广泛应用,使人们可以在公共场所、家庭和办公室等地方方便地接入无线网络。同时,移动通信技术从 3G 发展到 4G、5G,实现了高速移动数据传输,支持了更多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和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应用服务,降低了企业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成本。大数据技术则依托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物联网与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将各种设备、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工业互联网则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优化,推动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计算机网络正朝着高速化、智能化、融合化等方向发展,如 5G 网络的商用、物联网的兴起、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缩写: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缩写:NFV)等新技术的不断推进,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变革。
注: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