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
尽管我们从容性耦合与感性耦合两方面分开来讨论串扰现象,但实际上两种耦合总是同时发生的,受害线上同时包含了容性耦合电流与感性耦合电流。在两根信号线耦合较弱时,总串扰近似为容性串扰与感性串扰的累加。受害线上与攻击信号传播方向相反的一端称为近端,与攻击信号传播方向相同的一端称为远端。由于两种耦合,在受害线的近端产生的串扰称为近端串扰,记为VNEXT,在受害线的远端产生的串扰称为远端串扰,记为VFEXT。图5-12直观地显示了两种耦合电流的产生、流动方向、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以表层微带线为例,并假设耦合线长度远大于信号前沿的空间延伸,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攻击信号的前沿在传输线上逐渐向前移动,并“观察”这一过程中受害线上发生了什么。
攻击信号入射的同时,受害线上就会产生耦合电流,因此受害线的近端串扰在攻击信号入射的瞬间就会发生,耦合电流向前流动的分量则刚刚开始起步,因此受害线的远端感受不到这个噪声,图5-13a为这种情况下的串扰。
攻击信号向前传播过程中,随着前沿不断移动,不断耦合出串扰电流。后向串扰电流引起的噪声由于产生的时刻不同,会像“接力”一样向受害线近端传播。而前向串扰电流引起的串扰噪声与攻击信号同步向远端传播。不同时刻产生的串扰电压会逐渐积累起来,幅度不断增加,图5-13b显示了攻击信号尚未到达末端时的串扰。
当攻击信号到达末端时,如图5-13c所示,远端串扰噪声也同时达到受害线末端,并仅仅持续一个时间Tr,便消失。而此时后向耦合电流产生的噪声刚刚产生,还需要一个传输线的延迟才能传回到受害线的近端,如图5-13d所示。
因此,如果耦合线长度远大于信号前沿的空间延伸,近端串扰表现为幅度不高但时间上展宽的宽脉冲,脉冲宽度为传输线的往返时间延迟加上信号上升时间Tr,。远端串扰噪声则呈现为宽度很窄但幅度很高的窄脉冲。图5-14显示了近端串扰和远端串扰噪声的典型特征。
内层带状线的串扰与表层走线稍有不同。近端串扰与表层走线类似,但是远端串扰明显不同。表层走线有很大的远端串扰,而内层走线的远端串扰几乎为0。从数学关系上看,内层走线Z₀Cm与Lm/Z0刚好抵消,这种现象的成因在后面的文章给出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