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日期:2020年9月1日
发表刊物:《Food Science & Nutrition》
论文作者:Jinxi Huo、Yuqing Sun、Shi Zhong、Yougui Li、Ruchun Yang、Lijuan Xia、Jiahong Wang、Majuan Zhang、Jianxun Zhu
全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一种在亚洲广泛用于保健、肿瘤和炎症治疗的蘑菇的安全性。通过对其子实体水提取物的主要成分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SD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对其毒理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引言
桑黄属真菌,包括baumii、linteus、gilvus和vaninii等多种,在中国被誉为“桑黄”,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黄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真菌和免疫调节等多重功效,为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前景。尽管灵芝菌丝体的安全性已得到评估,且一些研究显示子实体的药用效果更佳,但桑黄子实体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桑黄子实体水提物的安全性评估。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成分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等技术,对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中的多糖、核苷酸和酚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2. 急性毒性试验:选取小鼠作为试验动物,通过口服给予不同剂量的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观察并记录其急性毒性反应及最大耐受剂量(LD0)。
3.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选用SD大鼠作为试验动物,连续17周给予不同剂量的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定期监测其体重、饮食、粪便颜色及形态等指标,并在停药后观察恢复期表现。同时,进行血液学、临床生化学和尿液分析,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实验结果
1. 主要成分: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富含多糖、核苷酸和酚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可能与其药理活性密切相关。
2. 急性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中,最大耐受剂量(LD0)为21g/kg,未观察到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
3. 重复给药毒性:SD大鼠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未观察到明显异常反应。高剂量组(6.00g/kg)在第16天开始出现粪便变黑现象,至第21天变为染色粪便,但停药后第3天恢复正常。血液学、临床生化学和尿液分析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均未出现与处理相关的改变。组织病理学检查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因此,确定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物的无观察不良效应水平(NOAEL)为1.0g/kg。
桑黄的安全性
本研究表明,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在急性毒性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尽管高剂量组在重复给药过程中出现粪便颜色改变,但这一变化在停药后迅速恢复,且未伴随其他毒性反应。因此,可以认为瓦尼桑黄作为日常保健用中药是无毒、安全的。这一发现为其在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瓦尼桑黄子实体水提取物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且在急性毒性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其无观察不良效应水平(NOAEL)为1.0g/kg,未发现明显的毒性靶器官。因此,瓦尼桑黄作为日常保健用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控制剂量,以确保其安全性。本研究为桑黄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