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载体:《白月梵星》奇风/臣夜
本篇主体:报仇有错吗?仇恨之:原因、应对
了解奇风身世后,不由唏嘘,他是真惨呀
被阿爷推出去替代自己的哥哥赴死,被虎族灭族,好不容易逃回来却一片坟冢无人诉说,满心欢喜以为阿樾回来了结果碰到发狂的藏山被其无辜暴揍,最痛苦的的是这一顿直接让他生生失去双腿,还被石族挖去族人坟墓、喝掉仅存的骨灰、强占村落…
种种桩桩件件,身心俱痛,叫人如何能不恨
于是他后来回来复仇,如当年一样,直接屠灭虎族,让石族长老相继死去,也是以生生敲碎骨头的方式…报仇有错吗?
没错,虽说残忍,但是报仇而已,奇风又做错了什么?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
奇风还还是悠着在,对石族只报复了当年老一辈参与者。换作别人经历同样的事,可能做得更狠更绝,比如让新一辈连罪
可是虎族遗孤却想找他报灭族仇(这里要批评这一情节片段bug,虽说是为了推动剧情,但是这做法不仅蠢还是非不分,要是不打开密室奇风就不会逃出去报仇,也就不会被瑱宇用来威胁梵樾,也就不会让梵樾掉一颗星…而且怎么奇风都打不开,小小虎族就打开了。最重要反咬一口是非不分),简直倒反天罡,不讲道理,自己族先灭了别人,怎么别人同样方法报仇就不行了?像那句话“我只是用你们对待我的方式对待你们,怎么就生气了”
当然,冤有头债有主且冤冤相报何时了,这灭来灭去也不是办法
早先看名侦探柯南也是,复仇杀人类案件偏多。每当看到凶手回忆原因,只觉得受害人死不足惜死有余辜死难其咎罪该万死
■仇恨之因(有三合一,有其一其二,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仇人:本身该恨,本来就是
因一己私欲、损人利己、不顾他人,本身自私或残忍恶毒
●外界:求诉无门
•法律不够完善,法律不能制裁,那就只能以自己为刃,哪怕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外界和目睹者的不作为、漠视、未施以援手。毕竟身处黑暗哪怕是一束微光都可以有机会治愈
●内心:以为是不想放过他人,其实是不放过自己。别人的做法停留在过去,但是自己的想法影响着现在和未来。
■仇恨回应境界
•欺软怕硬/是非不分/欺善敬恶
这种人尽量远离,不要因为自己暂时处于上位是那个被善待或敬畏的而觉得他对你不错,对你好不一定是好,但对别人恶就一定是恶,假若有一天你跌落神坛,你就是那个别人,且往日累积更多
•有仇报仇,有恩报恩,恩怨分明
其实更倾向这种,恩怨分明,爱恨也分明,不圣母也不黑心就好
•一视同仁/以德报怨
(区分于软弱的)这种也看人,部分人无药可救,只有可以改、可以救的人才能去改化、教化
■仇恨之防和解
●不拉仇:每个人克己复礼,不损人利己,天道有轮回,法律不制裁也会有人制裁,不要为眼前一时利益或情绪影响未来或身边的人。
●相关制度:完善机制,灵活处理,公正和提高办事效率。且每一起特殊案件都可以作为后期灵活处理模板。比如,古代最开始,刀人统一就是违法,但是为了自卫的人很无辜,后来才有优化的制度,比如先秦时期,对于盗贼等侵犯行为,如果采取防卫行为且杀死侵犯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被视为无罪。现在也有沿用和优化,但是对于防卫过当等,还是处理不够灵活。
不漠视:作为目睹者,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条件下,不旁观、不漠视,拯救一人可能就差你一臂之力
●自己:
分两种情况,无高低之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报仇
“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有仇不报的人必然是忘恩负义的人”。当然,辨证看待。
不过,有些仇也的确该报。
报仇前需注意:
•核实。防止误会,及时沟通,防止白忙一场和误伤,因为一场想象或少说的一句话伤人伤己
•护己。不为别人为自己。不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复仇,比如刀人复仇,自己也要付出代价,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斗勇不如斗智。
•先蓄力。披荆斩棘,破茧成蝶。先使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无人能伤。
▲放下
不去恨的确很困难,但也的确可以放下。不是放过他人,而是放过自己。
•看待方式决定心情和结果:参考前文《万物可ABC理论》之境随心转、命随心改
•理解人性:“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时别人怎么对你,不一定是想对你怎样,而是想对自己怎样。
•“我站在山脚,有人骂我,我听到了很生气;我站在山腰,有人骂我,我听不清,还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微笑着回应;我站在山顶,有人骂我,我根本听不见,放眼望去,只有风景。”
•哪种复仇方式更舒心。让仇人龇牙咧嘴不知道哪错了地亡,不如让他痛苦活着,让他痛苦,又不如让他意识到错误和忏悔。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最难的,但是也是最畅快的。你需要来自对方心理的理解,意识到自己真的错了,有忏悔后悔,对自己痛心疾首。哪怕它最后结局美好,你也很释怀,因为人类都需要: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