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答辩|毕业设计项目|毕设设计|单片机物联网毕业设计|单片机毕业设计模板|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STM32单片机物联网毕设项目

AgenticAI·十月创作之星挑战赛 10w+人浏览 283人参与

标题: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

毕业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大棚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背景与意义:简述现代农业发展中温室大棚的重要性,传统人工监控方式的低效、高误差问题,引出本设计对于实现农业精细化、自动化管理,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的重要意义。

  • 系统概述:概括说明本系统以(例如)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DHT11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通过LCD1602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并利用蜂鸣器和LED实现超限报警。系统能通过继电器自动控制执行设备(如风扇、加热器、喷淋装置),从而将大棚环境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 核心工作:总结本人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方案论证、硬件电路设计(单片机最小系统、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执行驱动模块)、软件编程、系统集成与测试。

  • 最终成果:陈述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稳定、准确地采集与显示温湿度数据,并在参数超限时可靠地执行报警和自动调节功能,达到了设计目标。

关键词:单片机;温湿度监控;DHT11;自动控制;继电器;农业自动化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现代农业与温室大棚技术概述
* 温湿度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
* 传统人工监控方式的弊端与实现自动监控的迫切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国外精准农业与智能温室的发展水平(如荷兰、以色列)
* 国内大棚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 现有解决方案(如基于PLC、PC的系统)的优缺点分析
* 本设计的定位与创新点(如:低成本、高可靠性、具备完善的本地监控功能等)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设计目标
* 本系统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实时性、准确性、稳定性)
* 系统具体功能与性能指标(如:温度测量范围:0-50℃,精度±1℃;湿度测量范围:20%-90%RH,精度±5%RH;具备自动控制和声光报警功能)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自动采集温湿度、实时显示、参数超限声光报警、自动调节(升温/降温/加湿/除湿)、阈值手动设置。
性能需求:测量精度、系统响应速度、长期运行稳定性。
安全性与经济性需求:强弱电隔离、防短路设计、成本控制。
2.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绘制系统总体结构框图(清晰地展示数据采集层、控制处理层、人机交互层、执行输出层
2.3 核心控制器选型与论证
方案一:STC89C52(经典8位,成本低,资源足够)
方案二:STM32F103(32位ARM Cortex-M3,性能强,便于未来扩展)
最终选择与论证:结合项目复杂度与成本,选择STC89C52并简述理由。
2.4 关键子系统方案论证
温湿度采集方案:数字集成传感器DHT11 vs 模拟传感器+ADC
显示方案:LCD1602字符液晶 vs OLED显示屏
报警方案:声(蜂鸣器)光(LED)报警
执行机构驱动方案:继电器驱动(控制交流220V设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电源、晶振、复位、EA引脚)
3.2 电源模块设计
* 220V转5V直流电源电路(为整个系统供电)
3.3 温湿度采集模块设计
* DHT11传感器与单片机的单总线接口电路
3.4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 LCD1602显示模块接口电路(8位或4位数据模式)
* 独立按键电路(用于设置温湿度上下限阈值)
3.5 声光报警模块设计
* 蜂鸣器驱动电路(三极管驱动)
* LED指示灯电路
3.6 执行机构驱动电路设计
核心与重点:继电器驱动电路(使用光耦隔离、三极管放大电流驱动继电器线圈,强调强弱电隔离的安全性设计)
* 明确各继电器控制的设备(如:继电器1控制风扇用于降温除湿,继电器2控制加热器用于升温,继电器3控制水泵用于加湿)。
3.7 系统总电路原理图
* 将各模块整合,绘制完整的系统原理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 Keil μVision集成开发环境,C语言编程。
4.2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 绘制主程序流程图(系统初始化 -> 按键扫描 -> 读取传感器数据 -> 数据处理与判断 -> 控制执行机构 -> 刷新显示)
4.3 模块化子程序设计
传感器数据读取程序:DHT11的启动、数据读取时序程序。
按键扫描与处理程序:实现阈值设置功能,包含软件防抖。
显示驱动程序:LCD1602的初始化、写命令、写数据、字符显示函数。
控制逻辑程序
绘制控制逻辑流程图/状态机(例如:若温度>上限,启动风扇;若温度<下限,启动加热器;若湿度>上限,启动风扇;若湿度<下限,启动水泵)。
* 引入滞回比较算法,防止执行机构在临界点频繁启停(如:温度上限28℃启动风扇,降到26℃才停止)。
报警处理程序:当任何参数超限时,启动蜂鸣器和LED报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系统实物制作
* 描述PCB制作或万能板焊接过程,展示系统实物图。
5.2 系统测试方案
测试环境搭建:在小型密闭箱体内模拟大棚环境。
测试仪器:标准温湿度计(作为参考)、万用表、示波器(可选)。
5.3 模块功能测试
传感器测试:对比DHT11读数与标准温湿度计,计算测量误差。
显示与按键测试:验证显示内容是否正确,按键设置功能是否正常。
报警测试:人为制造超限环境,测试声光报警是否准确触发。
执行机构测试:测试各继电器能否按逻辑正确吸合与断开。
5.4 系统整体性能测试
温湿度控制测试
* 记录系统从高温高湿环境自动调节至设定范围的过程。
* 绘制“时间-温度”、“时间-湿度”响应曲线,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长时间运行稳定性测试:连续运行24小时以上,观察系统是否出现死机或误动作。
5.5 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以表格和图表形式展示测试数据。
* 评估系统性能是否达到第二章的设计指标。
* 分析误差来源(如传感器精度、环境干扰等)及改进方向。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 全面、精炼地总结本设计完成的工作和最终实现的系统功能与性能。
6.2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 列举核心成果(如:成功构建了一套完整可用的自动监控系统)。
* 提炼创新点(如:硬件电路设计了可靠的强弱电隔离;软件中引入了滞回比较算法,提升了系统稳定性)。
6.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诚实反思设计缺陷(如:控制算法为简单的开关量控制,精度有提升空间;未考虑多点监测;缺乏数据记录功能)。
6.4 未来工作展望
* 提出具体可行的升级方案(如:采用STM32和PID算法实现更精确的控制;增加DS18B20进行多点温度监测;加入Wi-Fi模块和物联网云平台,实现手机APP远程监控与数据可视化)。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 附录A:系统主控程序源代码(核心部分)

  • 附录B:系统完整电路原理图

  • 附录C:元器件清单(BOM表)

  • 附录D:系统实物图/测试场景照片

代码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