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屏幕刷新机制与优化方案~_android 调整系统屏幕帧率

屏幕刷新机制

基本概念
  • 刷新率:屏幕每秒刷新的次数,单位是 Hz,例如 60Hz,刷新率取决于硬件的固定参数。
  • 帧率:GPU 在一秒内绘制操作的帧数,单位是 fps。Android 采用的是 60fps,即每秒 GPU 最多绘制 60 帧画面,帧率是动态变化的,例如当画面静止时,GPU 是没有绘制操作的,帧率就为0,屏幕刷新的还是 buffer 中的数据,即 GPU 最后操作的帧数据。

显示器不是一次性将画面显示到屏幕上,而是从左到右边,从上到下逐行扫描,顺序显示整屏的一个个像素点,不过这一过程快到人眼无法察觉到变化。以 60 Hz 刷新率的屏幕为例,这一过程的耗时: 1000 / 60 ≈ 16.6ms。

屏幕刷新的机制大概就是: CPU 执行应用层的测量,布局和绘制等操作,完成后将数据提交给 GPU,GPU 进一步处理数据,并将数据缓存起来,屏幕由一个个像素点组成,以固定的频率(16.6ms)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来填充像素点。

画面撕裂

如果一个屏幕内的数据来自两个不同的帧,画面会出现撕裂感。屏幕刷新率是固定的,比如每 16.6ms 从 buffer 取数据显示完一帧,理想情况下帧率和刷新率保持一致,即每绘制完成一帧,显示器显示一帧。但是 CPU 和 GPU 写数据是不可控的,所以会出现 buffer 里有些数据根本没显示出来就被重写了,即 buffer 里的数据可能是来自不同的帧,当屏幕刷新时,此时它并不知道 buffer 的状态,因此从 buffer 抓取的帧并不是完整的一帧画面,即出现画面撕裂。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Android 系统采用的是 双缓冲 + VSync

双缓冲:让绘制和显示器拥有各自的 buffer,GPU 将完成的一帧图像数据写入到 BackBuffer,而显示器使用的是 FrameBuffer,当屏幕刷新时,FrameBuffer 并不会发生变化,当 BackBuffer 准备就绪后,它们才进行交换。那什么时候进行交换呢?那就得靠 VSync。

VSync:当设备屏幕刷新完毕后到下一帧刷新前,因为没有屏幕刷新,所以这段时间就是缓存交换的最佳时间。此时硬件屏幕会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告知 GPU 和 CPU 可以交换了,这个就是 Vsync 信号。

掉帧

有时,当布局比较复杂,或者设备性能较差的时候,CPU 并不能保证在 16.6ms 内就完成绘制,这里系统又做了一个处理,当正在往 BackBuffer 填充数据时,系统会将 BackBuffer 锁定。如果到了 GPU 交换两个 Buffer 的时间点,你的应用还在往 BackBuffer 中填充数据,会发现 BackBuffer 被锁定了,它会放弃这次交换。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手机屏幕仍然显示原先的图像,这就是所谓的掉帧。

优化方向

如果想要屏幕流畅运行,就必须保证 UI 全部的测量,布局和绘制的时间在 16.6ms 内,因为人眼与大脑之间的协作无法感知超过 60fps 的画面更新,也就是 1000 / 60Hz = 16.6ms,也就是说超过 16.6ms 用户就会感知到卡顿。

层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