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范围与特点
时间跨度: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关键时间节点: 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11年(辛亥革命)、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
考试形式:
-
选择题:考察基础知识,如重要事件、人物、条约等。
-
填空题:考察对具体史实的记忆。
-
简答题:考察对历史事件的简要理解和概括。
-
论述题:考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考核重点:
-
重大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
-
重要历史人物: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
-
历史进程中的转折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
-
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二、章节考点分析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开端与抗争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等。
考点提示:
-
鸦片战争: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影响。
-
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
-
过程: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及结果。
-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
-
-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
背景:社会矛盾激化,自然灾害频发。
-
过程: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等。
-
失败原因:领导集团内部分裂、战略失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
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