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表格制作的熟练度和平时训练打比赛的经验是备赛的两个关键点,表格里精确的计算是发挥出极限的保障和依据,而通过一次次比赛下来得到的经验是能让我们在比赛对市场变化,及其敏感程度和反应能力的体现。
想要做比赛中获得好名次,那么我们就要了解比赛评估的要求有哪些,或者说比赛的得分来源有哪些,经营绩效得分=盈利能力评分+偿债能力评分+发展潜力评分+团队表现评分,而盈利能力是占总分数的四分之三,净现值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评分越高。
k 为折现率,根据具体情况设置,n 为经营季度数。
但其实红利是没必要投的,除非你的剩余价值多。
如果该企业第 n 季末净现值小于等于 0 或者第 n 季末最高净现值小于等于 0,则净现值评分为 0,盈利能力评分也为 0。
营销投入效果以产品品牌指数来衡量,品牌指数越高,营销投入效果越好, 评分越高。 判定企业是否经营某市场的依据:如果某企业在最后 3 个季度(第 6、7、8 季度)没有投入任何营销费用,系统判定该企业已经放弃该市场,该市场不计算 营销投入评分。那么就不能我就去投营销了,因为这是会影响评分。如果该企业某市场第 n 季末品牌指数等于 0 或者某市场第 n 季末最高品牌 指数等于 0,则该企业某市场营销投入评分为 0。
上面的几个公式是先对于主体部分了,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去打,我们就需要根据市场大环境去分析,比如经济指数好,我就要提前去多产一些产品,比如我的产品是定位高端产品还是中端,更者为低端产品,那么这时候就要去规划好我们产品的研发投入,价格定位,去针对分析与判断了,那么这个东西就是这平时训练里面去养成的一种能力。再举一个例子,竞争对手的人数,与竞争对手的市场分布,就要去明确自己的定位是怎样的,竞争对手多的时候,我们要怎样发挥出自己产品的优势与市场竞争力,我们都要去通过平时的训练去培养好。
比赛的打法主要分为两大类,82和72,这两个里面都要熟悉,但我认为精通其一便可致胜。而每个季度的决策套路,在单数的季度采购原材料,因为这时候的单价通常会达到低谷,成本最低,所以会用大金额,那么就要借款,开始的一两个季度借款太多容易破产,第三季度之后虽然不用担心破产问题,可是可用资金太多也会导致团队分的扣分。想控制每一个季度的权益,这就需要衡量研发和营销的投入,还要预测市场需求调整物流投放,否则一旦产成品的库存超过预期,权益没卡上,就会导致后续一系列决策的调整,还有可能导致市场流失,这样的话后期就算产能跟上了产品也卖不出去。
研究每场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研发、定价、营销、cpi等等通过多场模拟比赛的大数据去分析、比对和总结。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理性人,并不是所有人的定价都在合理范围,所以还需要依靠场面上大家的历史定价风格,甚至是对选手的性格了解,做出合理调整去进行博弈。
EVOS是虚拟企业经营的比赛,首先要了解游戏的相关设定,比如四个市场的运输定价,技术人员和生产线的关系,销售人员和销售量的关系等,在了解了这些基础设定的基础上才更更准确的做出各种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