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中国跨境电商卖家一路高歌猛进,从北美到欧洲,从东南亚到中东,无所不在。但是在硝烟弥漫的全球战场上,似乎还遗留着一座“难攻”的堡垒——日本亚马逊市场。
日本,作为亚洲仅次于中国的最发达电商市场之一,其平台用户质量高、消费力强,但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卖家来说,有点“鸡肋”:想吃却不容易下口。但现在,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正在把目光对准这个被忽视的蓝海。
本文将带你快速了解日本亚马逊市场的现状、挑战与机会,并提供切实的入场建议,助力你成为下一个爆单战士!
日本亚马逊市场:堡垒还是乐土?
日本电商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亚马逊日本站是最大的跨境平台之一,其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本土巨头乐天(Rakuten)和雅虎(Yahoo Shopping)。根据Statista数据,亚马逊在日本的活跃用户数已超5000万,约占全国人口接近40%。
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有吸引力?但是,这个市场上中国卖家渗透率远远低于欧美站点。为什么?
为什么日本站成了“最后堡垒”?
-
语言门槛高:
相比英文市场,日本站几乎要求100%日文运营,普通机器翻译远远不够自然而地道。
-
用户偏好独特:
日本的消费者非常注重产品细节、小包装、美学设计和售后服务,偏好与西方市场差异巨大。
-
合规要求更细致:
日本在商品认证、环保法规(如PSE、PSC、食品标签)等方面监管更严格。
-
本地物流门槛高:
亚马逊FBA可用,但成本偏高。非FBA买家期望交货时间也极短,非本地仓储容易踩坑。
开拓日本市场:挑战背后的机会
正是由于上面这些难点,才使得这个市场尚未被“内卷”。竞争没那么激烈,成熟卖家数量有限,对于敢于吃螃蟹的人来说,这是一片金矿。
为什么现在是中国卖家进军日本的好时机?
-
日本用户对中国制造接受度暴增
2020年疫情后,跨境消费需求扩大,日本用户对“中国智造”观感逐渐改善,尤其是在家庭用品、小电器类目上接受度显著增长。
-
亚马逊日本站鼓励海外卖家入驻
亚马逊近年来持续在日本站推进全球开店项目,有部分类目的推广政策更倾向于海外卖家。
-
同类竞品少,价格有竞争力
很多在欧美已卷成“白菜价”的商品,在日本仍有高溢价空间。例如宠物用品、奶茶小家电、文创文具等。
-
日元汇率低位,有利于进口成本控制
当前汇率对跨境入日商品定价较为友好。
如何才能打进日本亚马逊?实操指南来了!
1️⃣ 明确目标类目
并不是每一个类目都适合跨境做日本市场。以下类目目前热度较高、准入门槛不算太高,适合初入玩家:
-
家庭收纳 & 居家便利用品
-
粉丝经济相关产品(动漫周边、IP周边)
-
美容仪器 & 轻医美设备(需合规)
-
宠物配件 & 宠物食品(有认证要求)
-
文创文具(小语种商品机会多)
建议先透过JS(Jungle Scout)、Helium 10等选品工具对日本站清单进行逆向分析,看 Review 数、售价、BSR排名等。
📌 实操小贴士:
试用亚马逊日本站“热门搜索词排名”(出现在卖家后台)功能,找真实的热点诉求点。
2️⃣ 突破语言墙
机器翻译不靠谱。一定要聘请专业的日文产品编辑,或者使用Amazon-approved的语言本地化服务商。
商品标题、详情页、A+内容和客服日语水平将直接影响转化率和退货率。
📌 操作建议:
-
使用Amazon Listing Translator插件做首轮翻译,再请专业校对。
-
关键词SEO优化时,借助Amazon日本站的“搜多词”和“自动完成”功能,找准本地表述方式。
3️⃣ 解决物流&发货问题
对日本消费者来说,交货时效和准确性比价格更重要。
主流选择:
-
直接入FBA日本仓库(配送快,但库存管理压力大)
-
使用第三方日本本地物流公司设立JIT仓(Just In Time)
多数卖家会选择FBA打前哨,再平衡自发货渠道以降低成本。
📌 操作建议:
-
使用Amazon Global Logistics可大批量直达日本仓
-
找配合熟悉日语沟通的货代,避免清关和FBA拒收问题
4️⃣ 账号精细化管理很关键
由于日本站仍处于相对“严管初期”,账号合规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有多个站点同时运营的卖家,更要注意账号间隔离,避免因账号关联导致封号。
不少卖家会使用专业的防关联工具,如「跨境卫士」这类防关联浏览器,有效实现多账号隔离运行,提升账户稳定性。不过,账号安全只是前提,更强大的后台运营和服务能力才是长期胜出的关键。
5️⃣ 用日本消费者的方式做促销
日本用户更信赖:
-
优惠券而非直接降价
-
礼品卡而非满减
-
细致的图文说明而不是夸大广告
黑五、Prime Day在日本虽然有影响力,但并不是唯一节点。注意:日本市场有自己的“年中大促”“暑假采购季”“新生活季”等独特节奏。
📌 操作建议:
把握日本的本地消费节点,例如每年3月的“毕业季”+“新生活季”(新家电需求大爆发),通过A+页面和促销设置对产品进行场景化包装。
入市避坑指南:了解这些少走很多弯路!
-
切勿用中文评论或英文回复客户问题,会被用户直接投诉“不专业”
-
不要复制粘贴英文站描述,日本用户很容易察觉违和感
-
熟知日本小众品牌“逆口碑效应”,一旦负评出现在社群,将连带影响品牌声誉数月
如果你准备长期深耕,建议设立日语客服岗,并建立售后反馈快速处理机制。
写在最后:中国卖家能否攻克日本?
答案是:可以,但不能“照搬老路”。
中国卖家正在欧洲、美国“卷技术、卷价格”的同时,日本市场更需要“卷细节、卷服务”。也正因为这样,它才值得努力。
日本亚马逊不是最后的堡垒,而是下一个突破方向。还在观望的卖家,是时候重新评估这块市场的价值。如果你已经在成熟平台厮杀多年,也许正该换一条赛道,静水深流。
别忘了:当别人还在北美厮杀时,你已在东瀛收割利润——这,将是下一个赢家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