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备案要来啦!《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于2025年6月1日正式施行,人脸识别备案已成为企业合规运营的“必答题”。这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核心的监管升级,不仅为行业划定了安全底线,更倒逼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将合规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一、政策背景:人脸识别备案为何成为“必答题”?
1. 行业现状与风险
技术普及与滥用风险
人脸识别技术已渗透至90%以上生活场景,包括支付、门禁、考勤、公共安防等,成为数字化生活的“基础设施”。
数据泄露
2025年某大型商超因未备案违规采集人脸信息,导致10万用户数据泄露,被处以500万元罚款并责令整改。
滥用场景
部分物业强制业主刷脸进出小区,未提供其他验证方式,引发用户集体诉讼。
法规出台
国家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2025年6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要求企业开展人脸识别技术需备案,否则将面临处罚。
人脸识别备案必要性
人脸识别备案成为企业合规经营的“硬门槛”,未备案企业将被禁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2. 人脸识别备案核心目标
风险管控:数据透明化
通过人脸识别备案制,监管部门可全面掌握企业人脸信息存储规模、处理目的及技术措施,防范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
权益保护:用户知情权与选择权
强化用户对人脸信息处理的知情权和撤回权,避免“无感刷脸”侵犯隐私。
行业洗牌:合规成本抬高门槛
备案涉及技术改造和合规审计,中小企业可能因成本过高退出市场,头部企业或借备案优势抢占份额。
二、人脸识别备案全解析:哪些企业必须行动?如何操作?
1. 人脸识别备案触发条件
数量门槛
存储量达10万人需完成人脸识别备案
适用场景
企业人脸信息存储量达到或超过10万人时,需在30个工作日内向省级网信部门提交人脸识别备案材料。
场景门槛
公共场所安装设备需完成人脸识别备案
适用场景
在商场、车站、社区等公共场所安装人脸识别设备,无论存储量多少均需完成人脸识别备案。
2. 人脸识别备案材料清单
- 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基本情况
- 人脸信息处理目的和处理方式
- 人脸信息存储数量和安全保护措施
- 人脸信息的处理规则和操作规程
- 个人信息保护影响评估报告
3. 人脸识别备案后管理
实质变更:
人脸识别备案信息发生实质性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理人脸识别备案变更手续。
注销义务:
若企业停止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需在30日内删除所有相关数据,并向备案部门提交注销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