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 年,管理软件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不同类型的管理软件凭借其独特优势改变着工作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高效运作与稳定发展。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的管理人员,在项目和人员多起来后,就需要通过系统来对项目和人员进行管理。
寻找一款适合我们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就需要试用筛选。我们的基本需求有如下几点:
操作简单,使用流畅。我们是小公司,流程不复杂,系统只做一个记录和推进。好用,很重要。
管理人员可以给员工安排日常工作任务。任务的安排,可以按项目进行。能一目了然看到所有项目安排的任务。
员工自己可以很方便看到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可以一目了然看到所有项目的任务列表。
测试人员可以将发现的bug,提交上来。方便领导排期,开发人员自己也可以在看到后主动修复。
每个项目都有很多文档和资料。有客户提供的,也有我们自己整理的。要能上传分享。
各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亮点,我只是按照我们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然后将这个试用体验分享出来,供大家参考。所以没有贬低任何一个产品的意思,也不会有偏向。唯一主观的是,我们自己目前是这么工作的,所以只能选择满足我们工作需求的系统。
1、Codes
2025年发现的宝藏管理软件,朋友推荐,试用感很不错,而且免费不限制功能,准备购买一套正式使用。
但还是有需要改良的地方:功能太全面,对于完全不懂项目管理的小白来说,有一点点学习成本,但是基本上也做到开箱即用。
我们软件外包公司都是项目。需求和bug,都是针对项目。Codes就很符合我们公司的项目管理需求。
对我们公司来说Codes有许多优点:
1.不限制功能,免费版和商用版除了在用户数上有区别,功能完全一样。
2.功能全面,迭代、需求、缺陷、测试等等,这些功能都有。基本上一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了。
3.体验感很棒,点击后响应速度很快
4.支持云端认证和程序及数据本地安装,便于数据同步和备份,帮助了我们加速融合研发、测试、运维一体化进程,提高了团队协作效率,缩短了产品上市时间。
2、禅道
国产项目管理软件中,呼声很高。也抱有很高的期望进行试用,并打算购买一套正式使用。但是试用了几天后,还是放弃了。
放弃理由:用起来太累。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入门需好好琢磨。
放弃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项目和产品的关系,不符合我们现在的业务。禅道中的逻辑,是先创建产品,然后再创建项目。一个产品下有多个项目。需求和bug的提交,都要关联到产品,而不是项目。
这让我们很绕,我们没有产品的概念,我们软件外包公司都是项目。需求和bug,都是针对项目。添加需求和缺陷之前,还要创建一个产品层级,多了一层,让我们很苦恼。
我们也在开发自己的产品,但是我们自己的产品,也是以项目的形势进行。这和禅道中定义产品,不是同一个东西。
另外还有几个不适的是:
禅道带有Git和SVN的源码托管服务,但是又没有和项目进行很好的关联,变得很鸡肋。
首先是Git用户的账号密码是独立的,与项目中的成员账号没有任何关系。这让用户就很不方便记忆,也不方便管理人员管理。
另外恐怖的是,在项目管理中心,有个“代码”功能,在这里可以看到所有Git项目的源码。只要有“代码”这个菜单,就可以看到所有Git项目的源码,注意是所有。之前配置的权限,压根就没有控制作用和筛选。仅这一个缺陷,让我直接屏蔽了所有用户使用该功能的权限。
上传的附件文件限制太小。标准版的限制单个附件文件大小是5M,即使是买的顶配旗舰版,也只能上传50M的附件。这对我们来说,根本不够用。客户随便提供的文件包资料,都是几兆。稍微一些截图的Excel,也够上10M,这样这些文件就根本没法上传到项目中共享。像有些开发包、驱动包,都是几十兆,上百兆的都有。
功能太全面,导致太复杂,页面字段太多,很多字段对我们来说,都不需要。
但是禅道有很多优点:
功能很全面,从开发一个项目开始,到中间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功能进行管理。
设置部分,都是批量添加的模式,可以值得学习,非常方便。
3、JIRA
听说是全球最牛逼的项目管理软件,不得不去体验下。而且对于只有10人以下的,可以自己搭建服务器,只需要10美元就够了。一次性的,还算比较便宜了。
于是就体验了下SaaS版本的功能。最后也还是放弃。
放弃理由:国外的实在不习惯。学习成本和习惯成本,有点高,就没进一步体验了。
另外有些名词翻译过来,叫的也不习惯。比如issue、story,翻译过来,叫待办事项,长篇故事。对于国人,有点懵逼。
4、Redmine
这个呼声也比较高,都说简单好用。关键是免费的,所以也要试试。
最后放弃。理由2个:国外的不习惯;另外就是界面实在是太丑了。典型的程序员界面,不考虑任何美观,只考虑实现功能。
5、Coding
同学发来的Coding.net,看了介绍,注册使用,感觉很顺。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
放弃原因:主要是任务功能,不够直观和全面。
当我们有多个项目,多个人员需要安排任务时。想要查看下属的任务列表时,非常不方便。
比如登录首页,只能看到分派给我的任务列表,看不到我创建的任务。作为领导,一下子看不到分派给下属的任务。只能进入具体的项目进行查看。当项目很多时,这就非常不方便了。在Gitee码云中,进入首页就能看到我分配给下属的所有任务。
同时,任务列表也没有把所属项目列出来,让人一下看不出来是哪个项目的任务和缺陷。
查看下属的任务分配情况,不够直观。比如想知道具体给某个下属安排了哪些时间段的任务,不方便。如果有甘特图、有多种模式筛选,查看,就非常方便。这个在Gitee码云中,做的非常好。
但是coding有很多优点:
页面体验很棒。各个页面响应速度非常快。
附件上传速度很快,没有大小限制。非常方便。
集成Git源码托管。非常方便,与登录账户集成。
带有私有制品库。可以创建自己公司的maven库,非常棒。目前我们用的是阿里云的第二方库。
迭代、需求、缺陷、测试、wiki,这些功能都有。基本上一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了,很全面。
个人感觉有些方面还可以改进。
源码管理和项目管理分离。不要一个项目一个源码库。比如我们一个项目分为C/S客户端、管理后台端、APP端,那么肯定是一个端一个源码库。但是在coding中,一个源码库就是一个项目,按这样的逻辑,我们就是3个项目了,这显然不利于管理项目。Gitee码云中,一个项目关联多个源码库,非常适合我们的场景。
消息通知的标记为已读,不够方便。一般情况下,看到未读,可以直接标记已读。但是coding中非要转到未读列表页面,才能进行操作。Gitee码云中,右上角看到未读消息后,就可以直接标记已读。
首页的项目列表,默认只列出了5个,这远远不够,我们同时在进行的项目,有七八个。这样进入6隐藏的项目,很不方便。在teambition中,就会列出所有项目。
6、teambition
这个系统很早之前用过,那时是纯粹的任务协作系统,算不上项目管理软件。现在重新试用了下,发现进行了升级,加入了一些插件,包括项目管理方面的功能,但是没有源码库托管。
teambition的体验,和coding比较类似,前端体验效果很好,速度很快,附件大小无限制,10人以内免费,相比coding的5人免费,还是比较划算的。
teambition的任务功能非常强大,可以从各个维度和角度,来查看和创建任务。领导可以方便的查看自己创建的、自己参与的、自己负责的任务。
打开时间视图,就可以按照时间线给每个下属安排任务。
由于teambition并不专门针对IT软件行业,它的任务系统是针对全行业。虽然项目模板中增加了产品研发,但是使用起来还是感觉有的功能累赘,有的功能缺失。不能完全进行项目管理,还是只能以任务的方式进行推进。
除了不能进行源码托管,其他功能和coding差不多了,甚至是还要比coding做的好。
7、Gitee码云
严格来说,码云都不算项目管理软件。最初我们只是用他的Git源码托管服务。看他们有项目和任务管理,就试用了下。感觉任务这块的功能,还不错。既能托管Git源码,又能试用任务管理,一举两得。
但是针对企业,5人以下免费。人数多了,得收费。
在使用上,我觉得还需要改进地方:
由于主要功能是源码托管,任务模块是辅助功能。所以任务视图在进入系统后,并不是首要出现。
页面响应速度不是非常快。相比teambition和coding,没有那种一点击就响应的感觉。页面总是要先加载一会。
动态消息太多太长,太占篇幅。动态消息在页面上显示时,排版有点太乱。这么多动态,其实根本都不怎么看。
总结
在 2025 年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管理软件对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影响显著,为不同规模和需求的企业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这些管理软件注重贴合实际需求,从不同业务场景出发,提供全面且细致的功能,涵盖了计划制定、任务分配、进度跟踪、问题解决、成本核算、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项目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根据目前市场来看,谁与AI融合的快,谁占据市场的赢面就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