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电路设计中,电阻、电容和电感作为三大基础被动元件,直接影响电路的性能、稳定性和成本。
电阻选型
- 阻值大小:满足设计需要。
- 阻值误差精度:常规电路±5%,精密电路(如传感器调理、DCDC)需1%或更高精度±0.1%~±0.5%。
- 额定功率和体积:实际使用功率建议不超过额定功率的 70%,例如额定功率1W的电阻,实际设计功率不超过0.7W。优先选择常规功率的体积,具体参见下表1。
- 工作电压:一般按最高工作电压的 75% 降额使用1,例如最大电压200V的电阻,实际工作电压不超过150V。
- 温度影响:环境温度≤70°C:可按照额定功率使用。环境温度>70°C:需参考降额曲线降低功率使用。
贴片电阻
- 厚膜电阻:成本低,精度±5%,适用于消费电子常规电路(0402/0603封装)
- 薄膜电阻:精度达±0.1%~±1%,高频性能优异,用于精密仪表和射频电路
序号 | 封装 | 额定功率 (W) @70°C | 最大工作电压 (V) | 温度降额要求 |
---|---|---|---|---|
1 | R0201 | 1/20 | 25 | 超70°C需降额 |
2 | R0402 | 1/16 | 50 | |
3 | R0603 | 1/10 | 50 | |
4 | R0805 | 1/8 | 150 | |
5 | R1206 | 1/4 | 200 | |
6 | R1210 | 1/3 | 200 |
应用场景
- 上下拉电阻通过将不确定信号固定至高/低电平,避免数字门输入因悬空引发逻辑误判。
- I²C采用开漏结构,需外接上拉电阻(常用4.7kΩ)确保总线空闲时为高电平,避免高阻态干扰。
- RS-485总线非隔离收发器需外接上下拉电阻(A线上拉、B线下拉),维持总线静态差分电压,常用1kΩ~10kΩ45。
- 按键未按下时,上拉电阻保持输入高电平;按下时短路至地,MCU检测低电平变化。典型阻值:1kΩ~10kΩ,兼顾抗干扰与功耗。
- 高阻传感器输出信号需通过下拉电阻稳定低电平,或上拉电阻匹配后级输入阈值。
- MOSFET/三极管控制 下拉电阻用于关断状态释放寄生电容电荷,防止误导通;上拉电阻增强驱动电流,加速导通。
- 抑制噪声干扰 弱上拉(如100kΩ)降低高阻信号线对电磁干扰的敏感性。
- 高速信号线通过合适阻值减少反射,改善信号完整性。
序号 | 场景 | 典型阻值 | 关键作用 |
---|---|---|---|
1 | 普通数字信号 | 1kΩ~10kΩ | 平衡功耗与信号稳定性 |
2 | I2C总线 | 3kΩ~4.7kΩ | 适配电压(3.3V选3kΩ,5V选4.7kΩ) |
3 | 高速信号 | 100Ω~1kΩ | 降低RC时间常数,减少波形畸变 |
4 | 强驱动场景 | 50Ω~470Ω | 提升灌/拉电流能力 |
电容选型
常见电容种类;
- 陶瓷电容
介质材料:NPO(COG)、X7R、X5R、Y5V 等。
NPO(COG):稳定性极佳,温度系数小(±30ppm/°C),适合高频、高精度电路。
X7R/X5R:中等容值,温度稳定性一般(X7R:±15%容差,-55°C~125°C;
X5R:±15%容差,-55°C~85°C)7。 Y5V:容值大,但温度稳定性差(+22%/-82%容差),适合低成本、非关键电路。
封装:常见 0603、0805、1206 等,容值范围 0.22pF~100μF。
耐压:通常随封装增大而提高(如 0603 耐压 50V,1206 可达 200V)。
应用:滤波、去耦、高频电路(如射频模块)。
选型注意:
- 选用基本原则:低ESR和高的谐振频率,ESR越小越好。
- Q值:高Q值陶瓷电容慎选;只用在射频电路上。
- 封装:0603、0805优选、1206、1210慎选、1808以上禁选。
- 耐压:优选6.3V、10V、25V、50V、100V。
- 容量:优选10、22、33、47、68系列。
- 材料:优选NPO、X7R、X5R,其它禁选。
2.钽电容
介质材料:钽氧化物。
特性:
体积小、容值高(μF级),ESR较低,但耐压有限,需注意极性。
温度稳定性优于铝电解电容,但成本较高。
封装与耐压:
A型(3216):10V;B型(3528):16V;C型(6032):25V;D型(7343):35V。
应用:电源稳压、低频滤波(如 DC-DC 模块)。
风险:过压或反接易失效甚至燃烧。
选型注意:
- 漏电流要求较高的场合,不选钽电解电容,需选用薄膜电容。
- 耐压:降额选用,禁止选用耐压超过35V以上的,3.3V系统取10V、5V系统取16V、12V系统取35V、
- 10V、16V、35V为优选,4V、6.3V、50V为禁用(用铝电解电容替代),电源输入级或低阻抗环境使用,推荐降额到0.3,电源输出级及一般应用环境推荐降额0.5。
3. 薄膜电容
介质材料:聚酯(PET)、聚丙烯(PP)等。
特性:
高频特性好,耐压高(可达数千伏),寿命长,但体积较大。
精度较高(±1%~±10%),适合脉冲和交直流混合场景。
应用:电机驱动、电源 EMI 抑制、音频电路耦合。
4. 铝电解电容
介质材料:氧化铝。
特性:
容值大(μF~mF级),成本低,但 ESR 高、寿命较短且受温度影响大。
需注意极性,漏电流较大。
封装:插件式为主,贴片封装较少且体积较大(如 7343)。
应用:电源低频滤波、储能(如开关电源输出端)。
选型规则:
- 需快速充放电的场合禁用铝电解电容。
- 寿命:普通应用中选择标准型、寿命1000HR~3000HR(为价格考虑,慎选长寿命型),优选2000Hr。
- 耐压:降额使用,3.3V系统取10V、5V系统取10V、12V系统取25V、24V系统取50V;48V系统选100V,
- 在发热元件附件使用,慎选电解电容;
- 滤波电路,按(电路额定电压+噪声叠加后)的电压峰值*(1.2—1.5)选择电解电容耐压。
- 额定电压*1.3 作为电容器的浪涌电压,工作电压>160V时,额定工作电压+50V作为浪涌电压;
- 工作温度:铝电解电容必须选用工作温度为105度的。
- 容值:优选10、22、47系列;25V以下禁选224、105、475之类容值型号(用片状多层陶瓷电容或钽电解电容替代)。
- 极性:对于高压型铝电解电容保留400V。禁选无极性铝电解电容。
- 封装:优先选用贴片的铝电解电容。
序号 | 类型 | 容值范围 | 温度稳定性 | 耐压范围 | 体积 | 适用场景 |
1 | 陶瓷电容 | 0.22pF~100μF | 高(NPO) | 6.3V~2kV | 小 | 高频、去耦、滤波 |
2 | 钽电容 | 0.1μF~1000μF | 中 | 10V~35V | 较小 | 电源稳压、低频滤波 |
3 | 薄膜电容 | 1nF~100μF | 高 | 50V~3kV | 较大 | 高压、脉冲电路 |
4 | 铝电解电容 | 1μF~1F | 低 | 6.3V~500V | 大 | 低频储能、电源滤波 |
电感选型
关键参数:
电感值(L)
- 由电路工作频率、储能需求及滤波效果决定。
- 高频场景需选择电感值较小且自谐振频率(SRF)较高的器件。
额定电流
- 饱和电流(Isat):电感磁芯饱和前的最大电流,需高于电路的峰值电流。
- 温升电流(Irms):电感长期工作允许的均方根电流,避免过热失效。
直流电阻(DCR)
- 直接影响功耗和效率,DCR越低损耗越小,但电感体积通常越大。
- 高效能电源设计中需优先选择低DCR电感
自谐振频率(SRF)
- 电感在高频下由感性转为容性的临界频率,需高于工作频率至少 20%。
- 射频电路中需关注SRF与Q值的匹配
电感种类:
序号 | 类型 | 特征 | 典型应用场景 |
1 | 绕线电感 | 容值范围广(μH~mH),耐电流强,体积较大 | 电源储能、大电流滤波 |
2 | 叠层电感 | 高频特性好,体积小,耐压低 | 射频模块、去耦电路 |
3 | 薄膜电感 | 超高频性能,精度高(±2%),成本高 | 射频前端、微波电路 |
4 | 共模电感 | 抑制共模噪声,磁路对称设计 | 电源EMI滤波、信号隔离 |
选型注意:
- 封装体积大小;
- 电感值所在工作频率;
- 开关频率下的电感值为实际需要的电感值;
- 线圈的直流阻抗(DCR)越小越好;
- 工作电流应降额至额定饱和电流的0.7倍以下,额定rms电流;
- 交流阻抗(ESR)越小越好;
- Q因子越大越好;
- 屏蔽类型:屏蔽式或非屏蔽式,优先选择屏蔽式。
- 工作频率和绕组电压不可降额;
电感选型需综合 电路需求(频率、电流、功能)、 参数匹配(L、Isat、DCR)及 环境适应性(温度、EMI)三方面。高频场景优先考虑SRF和Q值,功率场景关注饱和电流与散热设计,工业应用需满足温度及可靠性标准。
除以上外还需尽量满足:
- 普遍性原则:所选的元器件要是被广泛使用验证过的,尽量少使用冷门、偏门芯片,减少开发风险。
- 高性价比原则:在功能、性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价格比较好的元器件,降低成本。
- 采购方便原则:尽量选择容易买到、供货周期短的元器件。
- 持续发展原则: 尽量选择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停产的元器件,禁止选用停产的器件,优选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器件。
- 可替代原则:尽量选择pin to pin兼容芯片品牌比较多的元器件。
- 向上兼容原则:尽量选择以前老产品用过的元器件。
- 资源节约原则:尽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脚。
- 降额设计原则:对于需要降额设计的部件,尽量进行降额选型。
- 便于生产原则:在满足产品功能和性能的条件下,元器件封装尽量选择表贴型,间距宽的型号,封装复杂度低的型号,降低生产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 所选器件遵循公司的归一化原则,在不影响功能、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少选择物料的种类。